一窗如画阅读答案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海安市2024届初三学业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华夏记忆里,大漠孤烟总让人思接千载,,黄河九曲总让人心潮péng pài。
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guībǎo,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éng pài ____ guībǎo _______文脉______2. 根据语境补写横线处内容。
3. 下列与“泱泱中华”结构类型一致的短语是()A. 何其博大B. 思接千载C. 历史悠久【答案】1. ①. 澎湃②. 瑰宝③. mài2. 江南烟雨总让人心驰神往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péng pài——澎湃,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或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引申为冲击。
guībǎo——瑰宝,贵重而美丽的宝物;稀世之珍宝。
比喻特别珍贵的精神财富,比喻杰出的人才。
文脉:wén mài,1.文章的线索。
2.城市记忆的延续。
【2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语句。
补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考点,补写的句子内容来源于文本,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补写句子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过渡);既要内容上符合语言环境,也要句式上符合语言特征。
横线上补写的内容,应与前一句的“大漠孤烟”和后一句的“黄河九曲”形成内容上的并列关系,形式上保持一致,同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文档:+单元综合测评1 第1单元+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8332024】①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②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③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④某地方电视媒体现场随机访问市民对春晚的满意度,调查结论是“满意”与“不满意”大抵平分秋色。
这与央视网公布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
⑤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⑥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⑥【解析】①持平之论:公正的意见。
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含褒义。
②蠢蠢欲动: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
③出人意表:出乎人们的意料。
④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⑤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这里应用“不负众望”之类的词。
⑥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使用正确。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08332025】A.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同担当的使命感,表明了中国为推动互联网发展做出更大努力的决心。
B.一些调查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的大部分居民憧憬自由而又安定的生活,并且希望不断上涨的房价能够逐步回落是大家的普遍愿望。
C.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会让奢靡浪费的风气入侵我们的社会领域,将真正喜爱这些商品的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即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不符合技术规范的电动车,将不得生产、销售和进口,超标车退市进入倒计时。
B: 随着庐山风景区迎来首场大雪,使得许多游客纷纷上山观赏美景,以致有驴友在观景时差点遇险。
C: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答案】A【解答】2.文言文阅读第2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下令)船官悉录(收集)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波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即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____②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①全,都', '②正赶上,正遇上'(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①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②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解答】(1)①句意:(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咸:全,都。
②句意:恰好遇上久雪初晴。
值:正赶上,正遇上。
(2)悉:都。
覆:覆盖。
妨:妨碍。
(3)阅读全文,根据敕(下令)船官悉录(收集)锯木屑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可概括出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一事;根据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从一个微笑开始刘心武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熳,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
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
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
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
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全,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
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
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选自《开发心大陆》吉林人民出版社)19.文章开头横线句“又是一年春柳绿”中为何用“柳”而不用“春草绿”?(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写法上看有哪些特点,试分析其中的两个特点及其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经过无数诗人的提炼、加工和创造,拥有众多的诗意盎然的词语。这些词语除了本身原来的意义之外,还带着使之诗化的各种感情和韵味。这种种感情和韵味,我称之为情韵义。情韵义是对宣示义的修饰。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这导致其缺乏广泛号召力”错误。结合“比如西方人关心的问题是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而中国却更关注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国家的崛起。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分析,“这导致其缺乏广泛号召力”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
C.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的涌现,有望对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增长点。
D.比起西方人关心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中国科幻作品关注的问题显得狭隘,这导致其缺乏广泛号召力。
6.发展科幻文学,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A 5. D
6.①积极发展科幻教育,培育科幻文学后备力量;②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③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④作家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⑤科幻文学要关注技术细节,重视作品的人文性和叙事感;⑥增强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关注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山西省汾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山西省汾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对下面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九曲棹歌(其二)宋·朱熹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
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
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
A.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
B.“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
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
C.“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
2.下面一段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在称谓方面很讲究,有尊称、谦称等。
尊称对方父亲为“令尊”,尊称对方母亲为“令堂”,尊称对方女儿为“令爱”,尊称对方儿子为“令郎”;在别人面前谦称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B.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所以在当时就已经被称之为“诗史”。
C.从汉字造字方法角度分析,“月”“火”“日”属于象形字,“修”“采”“林”属于会意字,“沐”“柏”“盯”属于形声字。
D.《三国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人教版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B: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给高端餐饮行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C: 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D: 这几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答案】D【解答】2.文言文阅读第2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
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读书万余卷。
善琴棋,工草隶。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朝仪故事,多取决焉。
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及长()②未弱冠()(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3)未有斯事中斯事具体指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答案】'(1)①等到', '②指男子二十岁'(2)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3)陶弘景辞官,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饯行而设的帷帐和车马太多,堵住了道路。
因为陶弘景才华出众,有高风亮节,受人爱戴。
【解答】(1)①句意:等到他长大后。
及:等到。
②不到二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2)句意为: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阅文稿。
虽在朱门是句子状语,应在其后断开;闭影不交外物与唯以披阅为务两者是并列关系,应在中间断开。
故正确断句为: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调研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7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雪节气,花草虫鸣,早已销声匿迹,白雪追逐着朔风轻舞,风雪载途的仲冬如期到来。
俗谚.云,积雪如积粮。
当寒潮来袭,即使气温骤降,被积雪覆盖的麦田也只降温几度,积雪为农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为来春作物返青积蓄了能量。
大雪节气,全国各地丰富的习俗,共同绘制了冬日多彩的民俗画卷。
在北方地区,饴糖是这时节常见的小吃。
这种由玉米、大麦、小麦、粟等粮食发酵.制成的甜食,承载着冬日特有的温馨快乐。
在北京,人们喜食年糕,寓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
南京人也会炖上一碗鸡汤,辅以枸杞、木耳等食材熬煮,带来寒冬里一份沁人心脾的鲜美。
此外,如遇大雪封河,人们便坐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细赏“雪花飞舞,漫天银色”,或滑冰嬉.戏、打打雪仗,即便手冻得通红,也难掩内心欢愉。
万物顺应天时而生,人也在昼夜阴阳的流转中参悟生活的真谛。
大雪节气,北风凛冽,屋瓦上白雪安卧。
纷纷扬扬间,春寒料峭的世界也回归静谧。
“夜深知雪重”,寻觅暖灯一盏,照亮行路漫漫。
心中那份归乡情思,亦渐浓渐炽.。
1.(2分)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谚(yàn)B.酵(jiào)C.嬉(xī)D.炽(zhì)2.(2分)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销声匿迹B.履盖C.温馨D.沁人心脾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风雪载途B.春寒料峭C.静谧D.寻觅4.(3分)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座山因极像骆驼的双峰,所以取名驼峰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
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
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
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裢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
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
李渔《闲情偶记》里说:“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
”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
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
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
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
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
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花香鸟语,意态万千。
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坎,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
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
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
面对老去的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
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又历几人生。
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
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
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座,一壶茶,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恍如见多年以前,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
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
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
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别后相思。
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凰,如醉如痴;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
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
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选自 2013年12月11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④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画面,形象地表现:无论是乘车匆匆而过,还
是缓步徐行,都能处处收获生动美景。
B.文章第⑤段描写苏州拙政园的窗。
空窗简约清悠却也引人入胜,漏窗造型别致多样结构精巧。
窗与园中景相映衬,成为意态万千的图画。
C.本文既细致描写了眼前窗外的景物,也展开想象,遥想悠悠历史人文景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D.文末一段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前文②③段的内容,表达了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的真谛。
E.本文语言清婉华丽,整散有致。
散句灵活自如,将云絮、月光、村庄、青石板等景物描绘得生动贴切。
16.文章标题为“一窗如画”,请简要概括,作者透过“窗”感受到了哪些生动画面。
(6分)
17.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了古代诗文,请结合全文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6分)
第一处:
第二处:
18.有读者说,“读其文,便能够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6分)
阅读答案
15.AE。
各2分,共4分。
16.(6分)
透过记忆,描绘了老屋天窗外静谧温柔的夜景。
透过如今的大窗,描绘了窗外轻远飘渺的山色云雾。
透过闲情慧眼,领略悠然丰富的过眼风物。
关注窗户本身,描绘造型别致意态万方的窗。
透过古镇精雕细刻的窗户,咀嚼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沧桑岁月。
透过历史之窗,品味浓浓诗情画意悠悠历史文化。
1点1分,共6分。
意思相符即可。
17.(6分)
第一处:丰富画面的内容,增强语言表现力(1分)。
第②段分别引用王维、李白的诗句,表现窗外迷蒙变幻奇丽飘渺的云雾,与眼前临窗远眺山色裢茏的景象相映成趣,虚实结合,增添了想象空间,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2分)
第二处:引用李渔的话,画龙点睛,巧妙点题。
(1分)指出只要“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这正是文章主旨所在。
(2分)18. (6分)
本文作者追求一种闲适清静的精神境界。
文章无论是选择“杨柳”、“山色”、“园林”“古镇”等画面,还是选择“慢慢”、“悠悠”、“缓慢”、“诉说”等词语”都透露出闲适清静的情怀,正如文中所言,“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正是因为作者拥有“闲情”“慧眼”,才处处见佳景。
本文透露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情怀,表达一种恬淡静雅的人生态度。
“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人生光阴有限,只要保持素心闲情,就能在红尘中细数春花秋月;只要有超然脱俗的情怀,将喧嚣的诱惑关在门外,就能流年揽胜,清景无限。
1点3分,意思相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