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对平抛运动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这一节我们将从理论上对抛体运动的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学习和体会在水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并通过应用此方法去分析没有感性认识的抛体运动的规律.[新课教学]一、抛体的位置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研究抛体运动所共同具有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初速度为。
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手把小球水平抛出,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此时速度为v,方向水平)开始,做平抛运动.我们以小球离开手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瞬间开始计时.师: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情况如何?生:小球只受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平方向不受力.师:那么,小球在水平方向有加速度吗?它将怎样运动?生: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将保持v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师:我们用函数表示小球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如何表示?生:x=vt师:在竖直方向小球有加速度吗?若有,是多大?它做什么运动?它在竖直方向有初速度吗?生: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g.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0.师:那根据运动学规律,请大家说出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生:y=1/2gt2师:小球的位置能否用它的坐标(x,y)描述?能否确定小球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生:可以.师:那么,小球的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运动的合成.t时间内小球合位移是多大?生:师:若设s与+x方向(即速度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6.4—1,则其正切值如何求?生:[例1]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l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观察4个小球()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捧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捧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抛体运动教案(教师用)

抛体运动教案(教师用)第一章:抛体运动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抛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抛体运动的分类和基本公式。
3. 培养学生对抛体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抛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抛体运动的分类3. 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抛体运动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抛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示例:通过示例解释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基本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抛体运动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抛体运动分类和基本公式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
2. 让学生掌握抛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高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抛体运动的规律2. 抛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高度的关系3. 抛体运动的轨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抛体运动的规律。
2. 讲解:详细讲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和速度、时间和高度的关系。
3. 示例:通过示例解释抛体运动的轨迹。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抛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高度关系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抛体运动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抛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抛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培养学生对抛体运动应用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抛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2. 抛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抛体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抛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抛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示例:通过示例解释抛体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4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参考教案 01

第5章抛体运动第4节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教学内容分析《抛体运动的规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2模块中“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主题下的内容,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
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该内容的解读:要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重点是学会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体会其中蕴含的化繁为简的物理思想。
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从知识结构来看,平抛运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类曲线运动,但区别于对圆周运动的研究,平抛运动采用的是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巧妙地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直线运动,体现了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同时平抛运动模型也是以后解决机械能守恒问题和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中常用的物理模型。
从教材设计思路来看,首先给出了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特征,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分别得出平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表达式,最后将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抛体运动中。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知道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从能力层面上讲,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型建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仍需进一步的培养。
从认知难度上讲,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熟练地讲高度抽象的物理模型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要求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体验从实际情境出发建构物理模型的的过程;同时,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可以使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曲线运动,但却无法熟练掌握。
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体验平抛运动模型建构的过程,发展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掌握并运用平抛运动模型发现和解释生活中的平抛运动。
抛体运动教案(教师用)

抛体运动教案(教师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抛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抛体运动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抛体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 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3. 抛体运动的计算方法4. 抛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5. 抛体运动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抛体运动的规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抛体运动的现象和原理。
3. 进行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分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5. 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抛体运动实验器材:小球、抛杆、计时器等。
3. 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抛体运动的实例(如篮球、足球的抛射)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讲解抛体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明确抛体运动的定义,讲解不同类型的抛体运动(如斜抛、竖直抛等)。
3. 探究抛体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分析实例,发现抛体运动的规律。
4. 讲解抛体运动的计算方法:介绍抛体运动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抛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投掷运动、射击等。
6.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抛体运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7. 总结和巩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反馈:听取学生的疑问和意见,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抛体运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协作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2《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掌握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运用方法。
3. 能够通过计算和分析解决抛体运动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抛体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
2. 分析抛体运动过程的关键节点。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
2. 问题解决法。
3. 示范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导入抛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回顾物理中的向上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二、讲解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15分钟)1. 抛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抛体运动中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
3. 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基本公式。
三、演示解决抛体运动相关问题(20分钟)1. 计算题:一个人从20m高的悬崖上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飞行的最大距离和落地点的位置。
2. 计算题:一个斜面倾角为30度,小球的初速度为10m/s,小球与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2,小球滑到水平面上的距离。
四、思考和总结(10分钟)1. 思考抛体运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2. 总结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基本公式,通过计算题和问题解决,教给学生解决抛体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强调了抛体运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节点,为学生理解物理原理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
教学设计1:5.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4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抛运动的一般研究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的位移与速度。
3.了解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排球比赛中,你是否曾为排球下网或者出界而感到惋惜?如果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击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要使排球既能过网,又不出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估算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二、讲授新课:1、平抛运动的速度【教师提问】上节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同学们回忆下什么是平抛运动?【学生回答】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曲线运动叫平抛运动。
【教师提问】做平抛运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回答】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教师提问】平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教师提问】平抛运动受力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仅受重力。
【教师提问】研究平抛运动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思考讨论】一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运动到P点,求此时P的速度?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x轴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水平方向的速度分析(1)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它在x方向的分力是0,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是0,所以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于物体在x方向的分速度v x在运动开始的时候是v0,所以它将保持v0不变,与时间t无关,即:v x = v02)竖直方向上的速度(1)在y方向受到的重力等于mg。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时匀变速曲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3、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知道分析一般抛体运动的方法-----运动合成与分解。
5、会确定平抛运动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2、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能够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代换即“化繁为简”的思想。
4、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斜抛运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3、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用平抛运动、抛体运动规律去解答相关问题.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根据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一般规律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仪器:钢球木棒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自制课件演示实验教学活动设计演示实验导入演示实验一:沿多个角度将粉笔抛出、沿多个角度将纸片抛出.粉笔和纸片都是抛体运动吗?抛体运动应如何定义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能够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演示实验二:用木棒将小球从讲桌击向桌边,小球离开讲桌的运动是什么抛体运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有两个条件:①有水平初速度;②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你见过平抛运动吗?举例说明.(播放视频)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平抛物体的运动情况(从受力——加速度一定——匀变速运动、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规律》教学教案

《抛体运动规律》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抛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掌握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和相关概念。
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和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运用抛体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抛体运动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准备多个实验器材,如小球、细绳等。
2.准备多个实例和问题供学生练习分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入抛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例如:从高处抛出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大致的直观印象。
Step 2: 概念讲解1.介绍抛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即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斜抛的方式运动。
2.讲解抛体运动中的重力加速度和水平速度的变化。
重力加速度g始终垂直向下,而水平速度v_x保持不变,大小为初速度v_0的投影。
Step 3: 运动方程1.导出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
分别根据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列出两个方程。
2.通过实例和计算,让学生掌握运动方程的应用方法。
Step 4: 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关系将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抛体运动是由垂直向上的初速度和水平上的匀速运动两个分量合成的。
Step 5: 特殊情况讲解特殊情况下的抛体运动,如水平抛体和垂直抛体。
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具体的计算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方程。
Step 6: 练习与巩固1.通过多个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抛体运动的理论知识。
2.组织小组讨论和解答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Step 7: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抛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炮弹射击、乒乓球发球等。
让学生应用抛体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8: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巩固。
教学延伸:1.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抛体运动,并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