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高热病临床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

夏季猪高热病临床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
夏季猪高热病临床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

试论夏季猪高热病临床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

【关键词】猪高热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制

0.序言

“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危害严重,具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该病临床上较难控制,猪群发病后,大部分病猪治疗效果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倒闭。

1.临床症状

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5℃,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喜伏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部分猪只甚至不饮水;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少数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部分发病严重的患猪全身呈现紫色;部分患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大部分患猪眼分泌物增多、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患猪流清鼻涕、少数流浓性鼻涕,打喷嚏、咳嗽;部分猪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部分患猪下痢或呕吐;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症状;部分患猪出现甩头、震颤、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发病猪死亡率

预防传染病措施

预防传染病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 项目部传染病预防机构深入开展讲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经常宣传有关卫生防病的基本知识,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消毒:项目部公共场所及办公区、所属外施队生活区、(食堂、宿舍)、进行定期消毒,如本单位发生传染病,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进行污染场所、疫源地认真彻底消毒。 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勤饮水; 做到“三就地”对健康人员就地预防、有接触史的就地观察、已确诊的就地治疗; 做到“三好”:口罩带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 定期安排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体检,染病者及时隔离治疗,切断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个人卫生,增强身体免疫力,杜绝疾病的发生。 2.传染病的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紧急疫情,行保部门接到电话向项目部防疫机构立即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向本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单位、发生地点、病情、人数)、同时组织人员尽快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在当事现场的疾病控制中心

或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项目部所属外施队如发生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公司防疫机构立即汇报,同时向本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单位、发生地点、病情、人数)。 要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按规范要求做好的当日疫情记录及人员流动记录; 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对接出这应在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指导进行隔离和疫苗注射; 配合疫情紧急处理,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常用消毒剂8.4消毒液、来苏水、过氧乙酸、配备喷雾器及工作服、口罩、胶皮手套; 切断传播疫情,加强室内通风、停止集体活动、限制人员流动; 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预防疾病措施和防止要求,消除恐慌心理。

猪高热病防治及图片

从2006年夏秋之季开始,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严重的猪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大多数人把它称为“高热病”,也有的称之为呼吸道综合征,本次疫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高热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畜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养殖朋友的高度关注。以前对于引起此病的病原有很多说法:如先前的“流感说”、后来的“蓝耳病说”、“变种蓝耳病说”以及“不知名的新病说”等。2006年9月,文利新等综合分析湖南、河南、山东等地疫情,提出“高热病”疫情最重要的元凶就是“蓝耳病”(详见2006年第12期《河南畜牧兽医》),通过采取积极保健防控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3月28日,农业部正式公布本次疫病的病原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针对2007年生猪生产工作,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并颁布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详见“中国保健养猪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a18667698.html,) 为进一步让广大养猪户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及时做好有关的保健防控工作,特撰写了本文,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蓝耳病”的概述 1987年在美国首先报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1989-1990年在亚洲开始流行。多年来,蓝耳病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主要病原之一,一直受到集约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关注,但对于一般养殖户和散养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受2006年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的影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征﹑诊断方法及保健防控措施,为猪场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参考意见。 一﹑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关于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一直以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1.专家们对于蓝耳病随空气传播这一传播途径还存在不同意见,有待进一步研究;2.认为吸血昆虫(主要是蚊子)传播此病的可能性小;3.运输工具也是其传播途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4.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猪与猪之间的相互传播,包括母仔垂直传播和同一批猪群之间的平行传播。在同一猪群中,蓝耳病毒存在持续感染情况,病毒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造成感染及未感染猪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引进带病毒血症的后备种猪与原猪群的平行和垂直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不同的猪群还可通过感染公猪精液传播。 通过认识此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广大养殖朋友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此病的流行与扩散。 二﹑蓝耳病的发病特征与诊断 对于确定猪群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找到病原,其次,必须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三,必须有相应的病理变化。对蓝耳病的诊断,也应建立在其发病特征的基础之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 (一)、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 管理规范、饲养正常的猪场,种猪的繁殖率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等各项指标应该是处于基本

【免费下载】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隋福泉 副组长:孙洪武刘军王立祥郑宝才 成员:中层领导及村小校长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养猪场预防猪传染病的措施

养猪场预防猪传染病的措施 当代猪的主要传染病约有100余种,其中2/3(约60多种)猪传染病可引起人猪共患传染病,如当前流行的猪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1/3(约20多种)仅在猪群中发病。因此,猪传染病是造成养猪业的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如此,猪传染病还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它还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对外贸易。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猪传染病的防疫工作,先后制定许多政策、法律及相应的机构。 一、猪传染病是怎样发生和流行的 1、猪传染病的发生 猪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引起猪只发病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即是细菌、病毒等。如引起猪流行性感冒的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如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致。猪链球菌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体。 第二:必须具有易感动物(猪)。如猪瘟仅在猪发生。 第三:具有让病原体侵入猪体的条件和途径,如病原体污染饲料或饮水侵入猪消化道而发病。所以,猪发生传染病必须有三个条件:即致病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易感猪,以及侵入机体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2、猪传染病的流行或传播 猪传染病的流行或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⑴、传染源:又称传染来源。它是指致病的病原体在动物体内寄居、 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一句话,就是感染中的动 物机体。感染中的动物机体有以下形式表现:即传染病患病动 物;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如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恹复期病原 携带者和健康动物病原携带者)。因此,传染病的传染来源就是 患传染病的病猪和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向体外排出致病性病原体,经一定的方式再次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 Ⅰ、垂直传播: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如经产道、经卵、经胎盘的传播,即由母传子的传播。 Ⅱ、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猪群之间或个体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的传播。如病猪与其他猪只的直接接触(交配、舐咬、吻触等),称为直接接触传播。若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通过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病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媒介可以是生物(如人、动物、鸟、昆虫等)或无生命的物体(如饲料、饮水、空气、尘埃、土壤、车辆、用具等)。 ⑶、易感猪群:猪群对某些病原体缺乏抵抗力或抵抗力低下,易被病原体侵入、寄居、生长、繁殖以致被损害致病。 猪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以上三个环节,方可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或传播。因此,预防猪传染病流行,必须依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措施,即打断三个基本环节的任何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就不可能的。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案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1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一)管理传染源---2

猪高热病是什么症状,如何预防猪高热病

高热病是突然起病的,且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严重的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到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猪高热病其实没那么可怕,做好这几点就可以 猪高热病的治疗要点 一.切勿心慌,病急乱投医。如果发现有个别猪发病,要迅速隔离然后用常规的抗菌素要探探路,如果三针能打好的说明不是很严重。同时要给其他未发病的猪群的猪舍进行消毒。用广谱抗菌药物加中草药物拌料饮水(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土霉素,鱼腥草,板蓝根等)。目的是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能力。 推荐;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让猪自身免疫力和抗 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点: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二.沉着稳定,找准病因。1.对于已经高热的病猪,要边治疗边摸清病因,找出导致免疫机能下降的原因,方可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治疗方案。2.对于刚发烧还吃食的猪老养殖户支招:可以使用中药退热颗粒,再给猪饮水再加点葡萄糖,连饮一个星期,基本就好了。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猪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猪传染病扑灭的措施 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了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猪的可疑传染病后,应立即把发病时间、发病头数、主要症状及死亡情况向当地有关单位或部门(兽医部门)反应和报告。 2.诊断与检疫采取及时正确的诊断,在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中是最重要的-环。因为 确诊为某种传染病时,即可根据这种病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当确认已发生猪的某种传染病时,要摸清疫情,同时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或减少在交易、运输、收购等过程中传染疾病。 3.隔离封锁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将有病的和可疑病猪隔离饲养,饲养人员、饲养 用具要分开,以便切断传染媒介,控制疫病流行。同时隔离猪舍应与健康猪舍远一些,设专人饲养,非有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在门口设消毒池,人员、车辆等进出必须经过消毒。封锁的目的是防止传染病向安全地区扩散,把传染病扑灭在原发的地点。封锁后,严禁猪只、猪肉、饲料等向封锁区外流动。在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处理后3周左右,才可解除封锁。 4.药物预防通常注意猪只易发病的年龄,在流行季节,对自养户或大型场应进行药 物预防,这是防疫中的必要措施。应用土霉素、磺胺增效药物或用中草药,根据传染病的种类,选用验方加入猪饲料中喂给,以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一般在平常饮水中加入适当药物,防病效果显著。 5.妥善处理病、死猪只病猪经隔离后,有治愈希望并有治疗价值的可进行治疗, 以减少损失,否则可进行急宰。猪肉、内脏等须充分煮熟后再利用。不要自行宰杀,以免病原体扩散。病猪尸体的妥善处理,对消灭传染源有很重要意义。最好高温化脂处理,亦可在离猪场、村庄、水源、公路等较远的僻静地点,挖1-2米左右的深坑掩埋,在尸体上要撒上石灰粉等消毒药物。停放死猪的地面泥土要铲起一同掩埋。绝对不能把死猪乱丢在河滨、池塘以及田野中,更不能私自分食,否则将造成传染病的进一步蔓延传播。

猪高热病如何治疗

温度逐渐升高,困扰猪场的另一高死亡率疾病来袭。我的猪是不是得了高热流感了? 高热流感困扰养猪业多年,可以说养猪场的老板谈热色变。 1、高热流感的具体症状 病猪持续高热,体温在41℃-42℃,个别的体温达43℃。皮肤出现潮红,指压褪色,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有少量饮水。如果病程过长,猪的耳、颈下部、四肢、腹部及尾部皮肤会发紫,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2、治疗“猪高热病”应遵循的原则 应选用高效、低毒、敏感的药物,如: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替米考星、阿莫西林、长效土霉素、磺胺间甲氧、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植物血凝素、免疫球蛋白、板蓝根、鱼腥草、黄芪多糖、双黄连、金丝桃素等。 还要多喝水、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尤其补充VE、VB1、VA、VB12、VC等,少喂食、喂些易消化的青绿饲料。 推荐药物;猪益肽—抗病毒特效产品 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产品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主要成分:淫羊藿、牛磺酸、包被猪同源血清抗体、转移因子、抗菌肽、植物血凝素、胸腺肽、连翘、黄芪、党参、蒲公英等12味名贵中药。 产品特点 1、猪同源血清冻干粉是抗病毒药物,是抗病毒的首选药品,抗病毒作用是其他抗病毒药的106倍以上。 2、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整群免疫水平,防止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有效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3胸腺肽具有多样生物活性,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广谱抗病毒。 4、迅速改善病畜的精神状态,健胃消食,提高食欲,增加采食量,有助于机体受损机能的恢复。 5、高效抗病毒配方,绿色,无药残,无停药期,是当今抗病毒药物性价比的特效产品。 功能主治:1、本品特别对由猪的无名高热引起的高热,厌食,身上发紫发红或久治不愈、高热不退的疑难杂症有特效。

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 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猪群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疫情报告兽医当怀疑养猪场发生危害严重、流行性和人猪共患传染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生的疫情。 诊断对猪场发生或怀疑有传染病时,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实施防疫灭病的措施,减少损失。如不能立即确诊时,应尽快采取病料送有关业务部门检验,在未得出结果前,应根据初步诊断,采取相应紧急措施,防止疫病的蔓延及扩散。 猪传染病的确诊,常采用综合的诊断方法。根据流行特点调查、临诊诊断和病理剖检,做出初步诊断。为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试验等。 隔离病猪隔离病猪(包括可疑感染病猪)是为了控制传染源,便于管理、消毒,切断流行过程,防止健康猪群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紧急免疫接种当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猪场尚未发病的猪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叫紧急免疫接种。一般紧急接种以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产生免疫快,但血清用量大、价格高、免疫期短。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生口蹄疫、猪瘟等一些急性传染病时,用疫(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切实可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疫区应用疫苗作紧急接种时,必须对所有受到传染威胁的猪逐头进行详细观察和检查,仅对正常无病的猪以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对病猪及可能已受感染的潜伏期病猪,不能再接种疫苗。由于在外表正常无病的猪中可能混有一部分潜伏期患者,这一部分猪在接种疫苗后不能获得保护,反而促使它更快发病,因而在紧急接种后一段时间内猪群中发病数反有增多的可能,但由于这些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短,而疫苗接种后又很快产生抵抗力,使发病数不久即可下降,能使流行很快停息。 治疗和淘汰 治疗的原则(1)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在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及其他防疫工作,以控制其蔓延,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2)早期治疗和阶段性治疗相结合早期治疗对消灭传染源和阻止流行意义很大,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须进行不同的治疗。 (3)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通过针对病因治疗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但对症治疗也迫切,“急则治表,缓则治本”,说明具体情况下两种治疗的意义。 (4)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5)中西医治疗相结合要根据具体疾病和对该病治疗方法及效果,取中西医之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与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流行、蔓延和爆发,预防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避免或减少对师生的损害,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晨午检班级里保证具备几支体温计,供学生测量体温使用。晨午检时间,班主任一定要亲自过问寻查,班级内有无因病缺席的同学,缺席的同学一定要联系他的家长,弄清楚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学生在家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观察询问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班主任老师要尽早发现本班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学生,如果有学生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出皮疹疱疹、咳嗽咳痰频繁、口和手出现疱疹等症状,要及早向学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同学感觉不舒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皮疹、出水痘、两腮疼痛肿大、腹泻等传染病症状时,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同学出现发热(体温≥37.5℃)(≥38℃),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校医重新为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患病的学生要尽早隔离去医院治疗,彻底治愈后,持医院诊断书才能返校。 二、晨午检时,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时因病缺席和在校发热学生的情况尽早报到校领导,早发现、早隔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至于大面积流行蔓延。 班主任老师对因病没来上学的同学要随时与之联系,追踪该学生的患病情况,如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早向校领导报告,返校时也要持医院诊断证明。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

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我国,每年都会出现高致病性PRRSV变异引发的以“三高”为特征的“高热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灾害性的打击。针对高热性疾病的病死猪解剖发现:猪的心、肝、脾、肺等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胃和肠损坏最严重。常出现胃溃疡、肠穿孔等。病猪常出现呕吐或拉稀现象。病发初期,猪群出现呼吸急促,眼结膜潮红,流眼泪(泪斑很长),流鼻涕,或鼻塞并有个别猪出现41~41.5度的高烧,皮肤发红,食欲不振或废绝。还有一个现象不可忽视:发病猪场十有八九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公猪包皮积液,母猪外阴脓肿(指育肥舍猪)。这种情况的发生,跟很多因素有关,在此就要将话题转移到为何要将高热病成为免疫机制综合征,首先要从导致高热病的因素开始说起,如果能够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将大大降低高热病的发生! 一、毒素因素(黄曲霉毒素B1,赫曲霉素等高达七中毒素),霉菌毒素会导致猪群慢性中毒,引发猪群免疫系统功能缺陷,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猪只摄入会时期免疫系统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也就是免疫机制综合征的发生。 二、很多养殖户都很熟悉,平日里我们给猪只补充的营养因素等,如某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搭配不当,就会引发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从而诱发免疫系统缺陷。 三、应激因素引发的免疫机制,如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情况下,造成的猪只应激反应,许多学过解剖学的专家都知道,猪只体内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传染性病毒,如蓝耳、圆环、猪瘟、支原体等等,一种病因诱发多种疾病,造成混合感染,治疗难度非常大。 推荐药物;猪益肽—抗病毒特效产品 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产品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目前疫情形势 (一)肠道传染病:今年全省手足口病自4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上升态势,估计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今年手足口病仍为多种病原共存,以散发病例为主,托幼机构有聚集性病例出现。根据我省和周边省份疫情情况,专家预测,我省出现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呼吸道疾病:我省流腮、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冬季以来发病比往年显著升高,出现夏季高峰。流腮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4岁为主,以托幼儿童、学生发病为主。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一直处在较低发病水平,乙脑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今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比去年同期疫情明显上升,男性农民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夏季传染病防控原则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

猪瘟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

摘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急性、热性、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研究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猪瘟的有关特点,希望能对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瘟,流行现状,原因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1)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1)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1) (三)猪瘟流行病学 (2) 二、猪瘟的症状及病变 (2) (一)急性型 (2) (二)慢性型 (3) (三)迟发性型 (3) (四)病理变化 (3) 三、预防措施 (4) (一)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4) (二)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4) (三)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4) (四)改善饲养管理 (4) (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猪瘟 (4) 四、疫情处理 (5) (一)消毒 (5) (二)加强免疫监测 (5) (三)完善免疫计划 (5) (四)隔离、消毒 (5) 五、疫苗种类及处理方法 (5) (一)乳兔苗 (5) (二)细胞苗 (5) (三)淋脾苗 (6) 六、参考文献 (6)

引言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起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疾病,它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发病率达95~100%,主要特征是高热稽留、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坏死、梗塞等变化。本病遍布于世界各国,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瘟病毒是一个活体,它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在体外继代或体内抗体压力下,而减弱其原有的毒性。反而减弱的毒力也可因在敏感个体继代感染后而增强或恢复原有的毒力。由于这种情况,当前猪瘟病毒已形成强毒、中间毒、弱毒型同时存在,初发地区强一点,常发地区弱一些。其中,强毒株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致死;中间毒株因自身抵抗力对感染有影响,发病后可能引起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的猪体,虽有点免疫性,但挡不住毒体入侵的发病猪,死不了,活不旺,也有长期带毒传播的,这类弱毒株只有对小猪或胎儿较易引起致病和死亡,它多发于免疫制度不健全,形成免疫紊乱,饲养管理不良的猪场或农村的猪群。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我国是猪瘟流行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2004~2005年,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报告猪瘟疫情,发病135633头,死亡68771头,扑杀16320只。王先明等2006年报道,2001~2006年5月份以来,在东南及中南部分省份发生的猪高热病,尽管是多病原的引起的混合感染,但猪瘟病毒被公认为感染率偏高,孟长泽等对所在兽医院的猪瘟病例进行统计表明,从2003~2005三年中,猪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5%。张家峥等报道,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猪瘟,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猪瘟仍对我国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 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外,其它3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都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发现过猪瘟的流行,在上述省、市地区的猪场均分离到猪瘟病毒。近5年来,从8个省、市的19个猪场采取15736份样品,检查猪瘟带毒情况,结果表明:带毒猪1822头,带毒率为4.61%~30.7%,平均为11.58%。据估计,我国每年因HC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30%左右。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历史上,猪瘟发源于美国,类似猪瘟的报道大约在1810年田纳西州福莱克林,1887年报道的发生猪瘟的已有35个州,后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火车的问世对本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由于世界各国采取了消灭猪瘟的有力措施,许多国家、地区已宣布消灭该病,尤其我国50年代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自问世以来,猪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自19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猪瘟以来,猪瘟在世界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近20年来,不少国家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遂宁安居颐寿养老院传染病预防制度及流程养老院原则上拒绝接收感染传染病的老年人,本措施针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突发感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及时转上有传染病病房的上级医院治疗。现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隔离办法: 将传染病的老人或带有传染性病菌的老人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室,与健康的老人分离开,防止病原体扩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保护易感人群。 二、隔离别类及流程: (一)、严密隔离 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须采取严密隔离。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老年人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门上挂有明显隔离标志,禁止探视、陪护及老年人出病室。 B、接触老年人时必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密。 C、.老年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处理。 D、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进行焚烧处理。 E、病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二)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B.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老年人离开病室时需戴口罩。 C.护理员进入病室时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猪场高热病的防治方案

猪高热病防治方案 夏、秋季节养猪界讨论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猪高热病。何为猪“高热病”?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多数专家普遍的看法是由多种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以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该病危害严重,具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容易造成猪只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因分析 引起高热病的因素很多,在这里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生物性因素;另一类为非生物性因素。 1.1、生物性因素 在高热病发病阶段,生物性因素起关键作用,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菌检出最多的是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还有附红细胞体及弓形体;病毒包括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等;寄生虫有绦虫、肺丝线虫及蛔虫等。细菌主要是产生毒素,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病毒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寄生虫破坏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引起发病;附红细胞体及弓形体主要危害血液系统。 1.2、非生物性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包括霉菌毒素、应激、营养等,霉菌毒素导致器官器质性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热应激致使猪群整体抵抗力偏低,加

上夏、秋季天气较为炎热,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氧化而失效,部分饲料铜含量超标,高铜氧化破坏维生素营养,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1~43℃,精神沉郁,大群表现厌食,皮肤发红,四肢和腹下有红斑,肌肉颤抖,眼结膜潮红、有泪斑、眼分泌物增多,鼻镜干燥、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部分猪气喘、呼吸困难成严重的腹式呼吸,尿少而黄,粪便干硬、颜色黑。个别猪出现四肢划水样的神经症状,全身呈败血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皮毛无光,喜卧,全身苍白,走路不稳,最后衰竭而死。母猪染病出现流产、死胎和弱仔现象。 3、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胀。内脏淋巴包括支气管淋巴和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有的呈土黄色,有的呈暗红色,扁桃体充血。心冠脂肪及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组织均呈肉质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粘液或淡黄色脓性粘液,胃部有明显的胃溃疡病变,肝脏、脾脏均肿大,颜色变黑,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等。 4、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