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备课资料 苏教版 必修2
荷塘月色-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荷塘月色-苏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塘月色》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以情感为重点的文本分析方法,学会分析论述文献中人物情感,研究小说的内部结构和叙事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荷塘月色》的主题和情感,学会进行情感分析。
2.学会运用情感分析法分析文献中人物情感。
3.学习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技巧,统观小说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1.学习新的情感分析法,了解文本分析方法和技巧。
2.透视《荷塘月色》的结构及情节,掌握如何整合和分析小说内容。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文学必修二。
2.工具: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展示夜晚荷塘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美和安静。
2.引导学生分享在夜晚或月夜下最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第二部分:文本阅读(30分钟)1.学生自读《荷塘月色》,在读后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生阅读完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小说中的情感和情节内容。
老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小说有哪些情感和情节的线索?•有哪些情感和情节是主要的,总体上告诉读者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情节和线索传达情感?第三部分:情感分析(30分钟)1.老师让学生进行情感分析,分析文献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和行为。
2.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每个人物中都列出以下信息:•这个人物在文本中的地位和角色。
•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个人物有哪些情感和情节,这些情感和情节是如何影响故事结局的。
第四部分:总结(10分钟)1.老师对《荷塘月色》的情感和情节进行总结,并从文学角度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技巧。
2.老师扩展教学,讲解《荷塘月色》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六、教学评估1.经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将情感分析法应用到其他文献阅读中?2.老师可通过将未知文献内容细节,让学生通过情感分析法解析,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本分析方法和技巧。
3.以小组形式互相评价和讨论,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语言的巧妙加工。
3、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目标3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课文:一具体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二:听《荷塘月色》的配乐录音带:三:作品结构分析:全文共10个段落,每段都有其独立的内容,但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10个自然段还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楚了,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分析和对主旨的探索:缘起: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第四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五段:塘中的月色。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七、八、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十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看:第一部分:(1)写观荷缘起。
苏教版语文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4.1.1荷塘月色

首页
X D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答疑解惑
AYIJIEHUO
D读写延伸 UXIEYANSHE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1.作者在文中不仅表现了“淡淡的哀愁”,还表现了“淡淡的喜悦”, 这两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提示:回答问题的关键是“喜悦”和“哀愁”两种情感的结合,且其特 点都是“淡淡的”。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对情感的把握需结合文 章描写的景物特点以及联想的内容,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文章开头,作者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XXX”,“忽然想起 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 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看到月光下美丽幽静的荷 塘,作者便得“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思虑,便觉得自 己是个“自由的人”,作者又得“淡淡的喜悦”。
慢慢走,欣赏啊
-1-
首页
X D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答疑解惑
AYIJIEHUO
D读写延伸 UXIEYANSHEN
课 序
题目
作者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
13
荷塘月色
朱自 清
感情。 2.赏析本文的语言美。
3.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1.归纳本文的故事情节,理解相关情节在
14
*金岳霖先 汪曾
生
祺
文中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赏析语言及
艺术手法。
15
林黛玉进 曹雪
贾府
芹
1.分析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的作用。 2.鉴赏文中的语言、动作描写。 3.赏析本文的详略艺术。
首页
X D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荷塘月色教案》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教案(附背景资料)•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2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3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4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6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7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8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9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10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11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12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语文】苏教必修2说课稿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从容说课《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文章借助丰富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当时漫步荷塘时内心的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之情。
这种淡淡的喜悦与哀愁极具作者情感体验的个性色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景语”去揣摩、领悟作者内心的“情语”。
采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讨等学习方式,去品味文章所营造的朦胧素淡之美,认识一代文学大师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显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师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们常常会于文章所流露出的款款深情之中感受到一种朴素、典雅、富有诗意的美。
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在月色的陪伴下,到清华园西院镜春园里的荷花池,朱自清先生当年曾“日日走过的”那片荷塘去感受一下这种美。
高一语文专题三第14课《荷塘月色》教案苏教版必修2[5篇范例]
![高一语文专题三第14课《荷塘月色》教案苏教版必修2[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1669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a.png)
高一语文专题三第14课《荷塘月色》教案苏教版必修2[5篇范例]第一篇:高一语文专题三第14课《荷塘月色》教案苏教版必修2 2012届高一语文专题三第14课《荷塘月色》应用体验之旅教案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明眸(mïu).独处(chù).B.宁静(níng).曲折(qǔ).C.脉脉(mî).倩影(qiàn).鹢首徐回(yì).悄悄(qiào).妖童媛女(yuàn).霎时(chà).缕缕清香(lǚ).煤屑(xiè).蓊蓊郁郁(wěng).乍看(zhà).D.羞涩(sè).踱步(duï).解析:A项,“处”读chǔ;B项,“曲”读qū;C项,“霎”读shà。
答案: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幽僻羞涩凝碧没精打彩 B.丰致酣眠惦记专心致志 C.渺茫弥望稀蔬豁然开朗 D.幽静风姿斑驳游目骋怀解析:A项,彩—采,B项,丰—风,C项,蔬—疏。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文人能从一根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根枯藤具有不经修饰的自在雅逸的________,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②这部电影,借助电脑特技,人物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与那些蹩脚港台片毫无二致,一点也吊不起人________的胃口。
③他的声音,仿佛带你进入了一个辽远________的境界,就像我们的生活,不可预知,难以把握,却那么值得期待。
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
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
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情感与态度方面: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
2.理解本文中的“月”与“荷”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载体。
三、教学难点1.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的深层思想。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听音乐)听音乐,音乐可以拨动心弦,而有的音乐可以使心灵宁静,不错的选择;k 歌,拉两个好友到ktv狂吼一阵,一切烦恼都没了。
(放《荷塘月色》的音乐)同学们都有自己疏导心情的办法,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朱自清先生在遇到心理不平静的时候是如何疏导的。
2.上节课我们预留了预习本文时代背景的任务,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6分钟)(白色背景北大任教内心迷茫惶惶然面临选择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请2-3名学生上台介绍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我再从作者的人格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方面出发进行补充。
3.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美(1)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能够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要求学生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教师指导朗读(2)齐读重点段落,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这样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4.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5.设置以下两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逐渐理清文章结构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第一句,是全文的题眼。
B.画出描写作者行踪和心情的句子。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苏教版 必修二 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朱自清一、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二、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二)板书课题: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清华园(三)作品结构分析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第4段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四)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
讨论与合作
一、讨论题目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怎样的一幅图景?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景色吗?怎样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淡淡的哀愁?
二、讨论指导
讨论方式:
1.按班级行政组分组讨论,由行政组组长担任讨论组组长,控制讨论进度,纠正讨论方向。
2.选一个临时讨论主持人。
汇集各讨论组组长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也可以让同学自由发言。
讨论思路:
1.阅读课文第4、5、6自然段,讨论一下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荷塘月色图景?体味一下这些景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写景中有何独特之处?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你在平常的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景色吗?描写过吗?如果有文字保存,可以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3.阅读课文第1、2、3节和第7、8、9几节文字,讨论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的情感基调,然后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
讨论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
一、学海拾贝
通感
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略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钱钟书语)它也是一种造句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情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新题导练
1.下列句子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D.他有着鹰一般的眼神和肥厚的嘴唇。
解析:“气韵的含义是抽象的,而“流动”的气体“风”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流动”的液体“水”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
通过这样的感觉移用,原本抽象的意境和韵味就变得十分具体、生动而传神,让人容易理解,而且给人强烈的印象,语言也显得新鲜别致。
答案:C
2.仿造下面句子,再造两个句子。
我爱书,它是甘露,滋润我的心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造两个句子)
解析:解答这种题目,一是内容上要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一致,包括事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事实(史实、生活、特性等);二是句式结构要与题目所提供的句子结构一致;三是词语运用要尽量与原题目所用词语一一对应;四是修辞应用要相同。
参考答案:我爱书,它是明灯,驱散我心头的阴霾;我爱书,它是宝瓶,贮存人格的清醇。
知识总结
1.课文总结
(1)要掌握的字词:屑媛倩影脉脉参差敛裾(2)要掌握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通感比拟
(3)鉴赏要点:写景的精妙
2.学习心得
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