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
中医医案——更年期综合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二仙汤加味治愈更年期综合征病案:李某,女,47岁。
初诊:1983年10月12日。
主诉及病史:两年来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时多时少。
近3个月来头晕耳鸣,急躁易怒,心烦心悸,少寐多梦,腰膝酸软;时有烘热,面颊发红,自觉热自胸中上冲头脑,随之汗出而消失,每日发作数次;便秘溲赤。
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称围绝经期综合征)。
诊查:面色红润,血压150/100mmHg,心肺未见异常。
舌胖嫩,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冲任虚损,阴阳失调。
治法:调补冲任,温下清上,协调阴阳。
方用二仙汤加味。
处方:仙灵脾20g 仙茅10g 巴戟10g 当归10g 知母10g 黄柏15g 紫草10g 山栀10g 珍珠母3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5g 二诊:服上方药7剂,症状减轻。
宗原方加夏枯草10g、丹参10g以和阳养阴、安神定志。
三诊:服药7剂,诸证悉平。
再予3剂,以巩固疗效。
1按语患者更年期,肾气渐衰,冲任虚损,精血不足,而致阴阳失调。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阴阳失调)、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
治病必求于本。
方中以仙灵脾、仙茅、巴戟温肾调补冲任;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珍珠母、知母、黄柏、夏枯草、紫草、丹参等以清热凉血、养血平肝治其标;且阴虚火旺,故重用黄柏以泻相火,共奏温下清上而达阴平阳秘之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171,李裕蕃医案。
李裕蕃,1915年生,河北省北戴河人。
主任中医师。
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其妹染伤寒而夭折,痛惜之余,矢志学医,以济世活人。
13岁时即随姑父抓药、侍诊,诵读《本草》,钻研历代医著,及至年长,又拜东北名医高仲山、李春元、王仙舟、张志纯为师。
寒暑8载,业成之后,悬壶于燕赵民间。
新中国成立后又辗转京、津等高等中西医学府进修深造。
后就职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李氏勤奋好学,孜孜以求,治学严谨,博览广采,虚怀若谷,不断进取,学验俱丰。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是每个女性生命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通常发生在 45 岁至 55 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些症状被统称为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不仅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的治疗策略,为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潮热、出汗、失眠、焦虑、抑郁、心悸、头痛、头晕、关节疼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密切相关。
雌激素的减少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二、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认识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气虚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损,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
在更年期,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导致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症状;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肾阳虚,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浮肿等症状。
此外,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血瘀等也是更年期综合症常见的中医病机。
三、西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西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
激素替代疗法是通过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来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女性,存在一些禁忌证,如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等。
此外,激素替代疗法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乳房胀痛、阴道出血、恶心、呕吐等。
四、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更年期综合症的不同病机,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肾阳虚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肝郁气滞者,常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心肾不交者,常用天王补心丹、交泰丸等。
利用中医药调理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

利用中医药调理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女性到了一定年龄,更年期就会如约而至。
在这个阶段,许多女性会面临一系列的身心不适,如潮热、盗汗、失眠、焦虑、情绪波动等,给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而中医药在调理和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看来,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内的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导致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的平衡对于女性的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失疏泄,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等症状;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就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中医调理更年期综合征,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别患者的体质和证候类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剂滋补肾阴;对于肾阳虚者,则多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以温补肾阳。
如果出现心肾不交,表现为失眠、多梦、心烦等症状,可以服用天王补心丹;肝郁气滞者,可用逍遥丸来疏肝理气。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许多特色疗法。
针灸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针刺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改善更年期症状。
艾灸也备受青睐,尤其是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能够起到温阳散寒、补肾固本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建议。
更年期女性应多食用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枸杞、山药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缓解更年期症状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情志调理同样重要。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脏腑功能。
更年期女性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散步、瑜伽、书法、绘画等,来转移注意力,舒缓压力。
此外,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也大有裨益。
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的中医药方案

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的中医药方案女性更年期,是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女性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中医药在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更年期女性带来了希望。
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症状包括潮热多汗、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月经紊乱、腰酸背痛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更年期症状的出现主要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导致冲任二脉空虚,从而出现各种更年期症状。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的情况,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脏腑和四肢,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针对这些病因病机,中医药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剂,对于肾阴虚引起的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知柏地黄丸则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增强了清热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左归丸侧重于滋补肾阴填精,适用于真阴不足之证。
对于肾阳虚者,右归丸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的功效。
逍遥丸是疏肝解郁的常用方剂,能改善肝气郁结所致的情绪低落、胸闷胁胀等症状。
更年安片则是专门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研制的中成药,具有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的作用。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外治法。
艾灸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可以温补肾阳、调理气血。
针刺疗法也有一定的效果,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食疗在改善更年期症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疏肝、健脾作用的食物。
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玫瑰花、佛手等泡茶饮用,能疏肝理气;山药、薏米、芡实等有助于健脾祛湿。
自拟滋补肝肾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

自拟滋补肝肾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滋补肝肾是中医中常用的方法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因为肝肾在中医理论中是掌控女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脏器,滋补肝肾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的平衡,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以下是我自拟的滋补肝肾组方,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治疗,以评估其疗效。
组方名:滋补肝肾方组方成分:1. 当归:滋补肝血、调理经血,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2. 熟地黄:滋补肾阴、调节内分泌,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心悸等症状。
3. 川芎:活血化瘀,缓解经痛和月经不调。
4. 黄莲:清热燥湿,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盗汗、失眠等症状。
5. 丹参:活血化瘀,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血瘀症状,如乳房胀痛、经血凝块等。
6. 熟地、牛膝、水解胶原蛋白等滋补肾阳药物:补充肾阳,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疲乏无力等症状。
适应症:更年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如潮热、盗汗、心悸、乳房胀痛、经血凝块、经痛、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每日服用2次,每次口服组方剂量为10克,可根据症状的轻重调整剂量。
治疗效果评估:1. 潮热、盗汗、心悸:滋补肝肾方中的当归和熟地黄具有滋补血液和调节内分泌的作用,能够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盗汗、心悸等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来评估疗效。
2. 乳房胀痛、经血凝块:滋补肝肾方中的丹参和川芎能够活血化瘀,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乳房胀痛和经血凝块等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乳房是否不再胀痛,经血是否变得流畅来评估疗效。
4. 疲乏无力:滋补肝肾方中的滋补肾阳药物能够补充肾阳,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疲乏无力等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精力充沛、疲劳感是否减轻来评估疗效。
通过对上述症状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初步评估滋补肝肾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估方法,具体的疗效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评估。
滋补肝肾方作为中药组方,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病理机制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更年期是指女性身体逐渐进入停经期的过渡期,通常发生在45岁至55岁之间。
在这一时期,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潮热、盗汗、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是女性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所导致的问题。
而中医药学在治疗更年期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
一、中药调理中医药学注重通过草药的治疗来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常用的几种中药秘方。
1. 黄精糕:黄精、银耳、红枣、蜂蜜等食材制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每日食用一块,可缓解更年期出汗、心慌等症状。
2. 酸枣仁汤:由酸枣仁、杜仲、川芎、熟地等药材煎煮而成。
该汤能够活血祛瘀、养阴润燥,对更年期出血不调、头晕目眩有良好的疗效。
3. 当归煮鸡蛋: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加入当归、川芎、白芍等草药,再次煮熟。
此秘方能够补血养血、调理月经不调等更年期症状。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更年期症状的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针灸疗法。
1. 鱼腰针:选择在大椎、百会等穴位上使用鱼腰针进行刺激。
该疗法能够缓解更年期潮热、盗汗等症状。
2. 耳穴贴压:针对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可以选择贴压不同的耳穴,如内分泌穴、心脏穴等。
通过刺激耳穴,改善更年期心慌、情绪波动等问题。
3. 经典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经典穴位,有助于舒缓更年期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
三、饮食调养中医学非常注重饮食对身体的调理作用。
以下是更年期症状的饮食调养秘方。
1. 多吃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豆类、黑芝麻、花生等,有助于缓解更年期潮热、心悸等症状。
2. 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花生油、杏仁、葵花籽等,可减轻更年期皮肤干燥、维持皮肤弹性。
3.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烟酒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更年期症状。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方法多种多样,上述所提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治疗中,根据个体身体特征和症状表现,中医医生还会进一步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秘诀

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秘诀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往往会面临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
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给女性的生活带来诸多不适。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秘诀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常见的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失眠、烦躁、焦虑、抑郁、关节疼痛、月经紊乱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导致阴阳失衡。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这与肝气郁结、肝火上亢等有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脏腑和心神。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是肾阴虚为主,可能会用到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阴补肾;如果是肾阳虚为主,则可能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来温补肾阳。
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逍遥散是常用的方剂,以疏肝解郁。
在用药过程中,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精准用药。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肝俞、足三里等,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各种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对于虚寒体质的更年期女性尤为适宜。
除了中药和针灸,食疗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饮食方面,更年期女性应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健脾养血作用的食物。
比如,黑豆、黑芝麻、枸杞、百合、山药、红枣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原理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法,在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以及经络学说等。
在中医药理论中,更年期综合征被归类为“妇科病”,主要与女性的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二、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核心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肾益气、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芪、白芍等,它们具有调理内分泌、缓解症状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食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的选择,可以起到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
例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菠菜等,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潮热和出汗等症状。
3.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中,艾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经络和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进行按摩。
三、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原理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女性体内的阴阳失衡所致。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缓解症状。
2. 调理气血运行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中医药可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3. 调理脏腑功能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调理女性的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使其恢复正常,从而缓解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年期综合征 - 病因病机
•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卵巢功能衰退及其功能失调为主 要因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水平明显下降, 及其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功 能亢进,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这种内分泌变化影 响了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引起 全身一系列变化
• 幼年: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如果先天不足, 肾气不充盛,则发育迟缓。
• 中国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死于更年期综合症引发的重大 疾病;更年期妇女中有30%的人患有子宫肌瘤、卵巢 囊肿,且更年期妇女患冠心病的发病率为更年期妇女 的5-6倍,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青壮年的6倍。尤其在更 年晚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发 病率急速上升。糖尿病女性患者中70%是在更年期前 后发生,75%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是更年期前后的妇女, 更年期前后妇女患乳腺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68%。 因更年期女性的:“性生活厌倦症”而导致家庭破裂 的占离婚总数的四分之一
自己无关的事情跟自己联系起来,能够把他人的命
运跟自己联系起来,能够把一些很简单的小事情跟
背后的无限可能性联系起来。所以丈夫可能会觉得
莫名其妙,子女可能会觉得无法忍受。实际上这是
这个年龄阶段几乎所有女性都会有的事情,给予更
多理解和沟通才是重点。
• 生理改变特点
•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压不稳定(高血压
•
• 心脾两虚:
•
素日心脾不足,或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复断经之年肾虚精亏,脏腑机能减退,更致心脾不
足,故而为病。
心肾不交: 经断之时,真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
妄动,心火又不能下归于肾,心肾不能相交,以致 使心肾失济而成本病。
肝郁脾虚: 素体情怀不舒,肝气郁结,经绝之际,脾虚气
弱,易致肝气乘脾形成本病。
多见)、血脂异常改变
•
骨骼系统的改变
•
体重和体内脂肪的分布改变
更年期综合征 - 临床表现
• 血管舒缩综合征:表现为潮红、潮热、出汗、心悸、 眩晕等
• 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忧虑、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失眠、极易烦躁,甚至喜怒无常等。
• 月经紊乱 : • (1)月经周期延长或间歇闭经,月经量和行经时间逐渐
• 月经紊乱现象:月经紊乱为最终绝经前的月经表现形 式。月经改变的表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
一是月经间隔时间长,行经时间短,经量减
少,然后慢慢经量多
,甚至表现为阴道大出血;也有人表现为淋漓不断,
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停经;
•
三是突然停经。绝经是进入更年期的重要指
标之一。
更年期综合征 - 预测指标
• 通过家族遗传进行预测:由于进入更年期的年龄及遗 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所以,祖母、母亲、同胞姐姐出 现更年期的年龄可以作为孙女、女儿、妹妹进入更年 期年龄的预测指标
• 从初潮年龄预测更年期年龄:多数人观察确认,月经 初潮年龄及更年期年龄是负相关,即初潮年龄愈早, 更年期(绝经)年龄愈晚;相反,初潮年龄愈晚,更年 期年龄则愈早。
出现闭经,也不再生育。
• 祖国医学认为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生理转折, 是脏腑功能衰退,生殖机能丧失的开始。故《内经》 中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 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 更年期综合症以虚为主,肾虚为本,涉及心、肝、 脾脏,并认为妇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临床 以肾阴虚居多。 其病机主要为肝肾精亏,心肝火旺。
• 更年期的先兆症状:妇女进入更年期之前一般都有某 些症状。如患者感到胸部、颈部及脸部突然有一阵热 浪向上扩展的感觉,同时上述部位的皮肤发红,并往 往伴有出汗。又如平时月经较准,经前也无特殊不适, 而突然在某次月经前发生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失 眠多梦、头痛、腹胀、肢体浮肿等经前期紧张症候群; 另外,出现烦躁、焦虑、多疑等情绪精神方面的改变, 也是步入更年期的先兆。
减少变短,最后致月经停止而绝经,这是最常见的形 式 • (2)月经周期缩短、频发,月经量多,甚至出现阴道大 出血,经期延长或淋漓不止,以后逐渐减少至绝经。 • (3)月经突然停止,
• 生殖器变化 • 尿道 • 皮肤及毛发 • 骨及关节 • 心血管病变
更年期综合征 - 中医药治疗
• 阴虚内热:
•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以先期为多,量或多
•
青年: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
事以时下,故能有子”。天癸是肾脏分泌的一种类
似于激素的精微物质。如果肾气不足,天癸不至,
则月经也不会到来,更不能正常受孕。这也是中医
治疗不孕从肾论治的基本理论依据。
•
直至壮年、中年,肾气始终起调节生殖生长机
能的作用。到了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
而无子”。随着激素分泌的自然减少,月经停止,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 治
中医副主任医师
• 更年期是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 经系统功能絮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和代谢障碍为主的 综合症,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 废除“更年期”而采用“围绝经期”的概念,即从绝
经前,出现及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
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 生殖能力终止。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 妇女为47.5岁。约1/3的妇女可以平稳过渡,没有明显 不适,约2/3的妇女出现程度不同的低雌激素血症引 发的一系列症状,称之“围绝经期综合征”
肝肾阴虚: 素体虚弱,或因疾病,产育过多,七情过极等,
致使营阴暗耗,精血亏虚,而出现本类证候。
脾肾阳虚: 素体脾肾不足,或因劳累过度,房事不节,久
病损伤等,致使阳虚内寒,脏腑功能衰退而致本病。
• 阴阳俱虚:
•
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
亏虚,不能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
症丛生。
或少,或崩或漏,烘热汗出,面红潮热,腰膝酸
• 冲任不固:
•
冲任气虚,功能不足,不能制约固摄经血,
从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反复出血。失血即多又可
累及心、肝、脾、肾,引起本类证候的发生
• 气郁痰结:
•
情志抑郁不舒,肝气郁结,水湿运行受阻,
聚湿为痰,痰气互结,阻遏气机升降而导致本病.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特点
• 心理特点
•
过分敏感:联系能力和想象力强,能够把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