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电弧

学习资料电弧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
电弧的形成是触头间中性质子(分子和原子)被游离的过程。
当用开关电器断开电流时,如果电路电压不低于10—20伏,电流不小于80~100mA ,电器的触头间便会产生电弧。
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它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
电弧电压所产生的危害严重的,其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轻则损坏设备,重则可以产生爆炸,酿成火灾,威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特别是在石油、电力行业中,更需要额外的注意,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更容易造成事故,甚至是人员的伤亡。
在电力行业中,开关电器会产生电弧,因为其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能烧坏触头,甚至导致触头熔焊。
如果电弧不立即熄灭,就可能烧伤操作人员,烧毁设备,甚至酿成火灾。
因此,有触头的电器应考虑其灭弧问题。
尤其是高压配电方面更要注意。
一但由于带负荷拉闸操作失误,或者是在开关箱内有异物(导电体),拉出开关箱的时候,异物瞬间接通了两极又分开,导致电弧产生,导致产生爆炸现象,炸伤、烧伤操作人员。
在石化行业中,各种设备都可能导致电弧的产生,再加之一些不可预测的天然因素的存在,所以在石化行业中更要特别的小心仔细,严防电弧产生爆炸,导致火灾。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周围的空气中含有一定程度的易燃易爆气体,只要碰到各种放电现象就可能将其引爆,从而酿成大的灾难。
在电力行业企业中呢,更容易发生电弧现象,比如短路时,电流虽小,但因为接地故障的缘故,接地点就可能产生电弧;开关制造不良、安装不善或维护不及时;线路敷设不善;电气设备及线材的选择未按所处环境采取适当的措施;动物咬、抓等造成绝缘损坏等。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造成电弧事故,因此绝不可以轻视。
学习资料灭弧的主要措施:(1)增大近极电压降。
主要方法是把电弧分隔为许多串联短弧。
若利用金属片将长弧切成若干短弧,则电弧上的电压降将近似增大若干倍,电弧就不能维持燃烧而迅速熄灭。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五、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1.吹弧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利用灭弧介质(气体、油等)在灭弧室中吹动电弧,广泛应用 在开关电器中,特别是高压断路器中。 横吹:吹弧方向与电弧轴线相垂直
2.采用多断口灭弧 纵吹:吹动方向与电弧轴线一致
熄弧时,利用多断口把电弧分解为多个相串联的短电弧,使电弧 纵横吹:将纵吹和横吹结合起来 的总长度加长,弧隙电导下降;在触头行程、分闸速度相同的情况下, 电弧被拉长的速度成倍增加,促使弧隙电导迅速下降,提高了介电强 度的恢复速度;另一方面,加在每一断口上的电压减小数倍,输入电 弧的功率和能量减小,降低了弧隙电压的恢复速度,缩短了灭弧时间。
3.提高分闸速度
迅速拉长电弧,有利于迅速减小弧柱内的电位梯 度,增加电弧与周围介质的接触面积,加强冷却和 扩散作用,如采用强力分闸弹簧。
第二节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五、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4.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作触头
5.可以减少热电子发射和电弧中的金属蒸气,减弱游离过程,利 采用优质灭弧介质
首页
第二节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一、直流电弧的特性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稳定燃烧的直流电弧压降由阴极区压降、弧柱压降 和阳极区压降三部分组成。电弧阴极区压降近似等于常 数,它与电极材料和弧隙的介质有关;弧柱压降与弧长 成正比;阳极区的电压降比阴极区的小。
短弧:几毫米长,电弧电压主要由阳极、阴极电压
第二节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四、交流电弧的熄灭 2.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电弧基础知识培训

电弧在自然过零时将自动熄灭,但下半周 期随着电压的升高,电弧会重燃。 若电流过零时,电弧不再重燃,电弧就此 熄灭。
2、热惯性:电弧温度的变化滞后于电流 的变化
24
(二)交流电弧的熄灭
1、弧隙介质电强度的恢复过程 Uj——弧隙介质能够承受而不致使弧隙去穿的
如果加在触头间的电压小于各段短弧的阴极
电压之和,则电弧就不能维持而熄灭。
21
(二)直流电弧的工作点
R
L
U
直流电弧的
Un k
熄灭条件
U R • Ih Uh
22
六、 交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一)特性 1、动态状安 特性曲线: 电弧电压和 电流随时间 不断变化, 每一周期, 电流过零2次
Uh A
B
t
B A
4
电弧原理
二、电弧的形成
产生电弧的根本原因:触头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 含有大量可被游离的电子。
当切断路瞬间,动静触头间出现弧光放电, 是 由于其间的介质迅速游离,存在着一定浓度的带电 质点,即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
触头间电弧燃烧的区域称为弧隙。弧隙中带电 质点不断增多的游离过程可以由各种不同途径发 生:(1)热电子发射;(2)强电场发射;(3) 碰撞游离;(4)热游离。
弧熄灭。
17
五、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一)特性:
1、静态伏安特 Uh a
性曲线
Uf
Uh f (ih)
b
ih
Uh (ih 0)
为发弧电压、即产生电弧的最小电压值
18
2、电弧电压分布图: Uh =阴极区电压+弧柱区电压+阳极区电压
第11讲、电气设备中的电弧问题

提几个问题
问:开关触头间产生电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电弧有哪些 游离方式?其中最初的游离方式是什么?维持电弧主要靠什么游 离方式?
答:产生电弧的原因: 触头在分断电流时,触头本身及触头周围的介 质中含有大量可被游离的电子,在外加电压足够大时,产生强烈的电游 离而发生电弧。 产生电弧的游离方式: (1)热电发射:触头分断电流时,阳极表面大电流收缩集中,出现炽 热光斑,温度很高,触头表面电子吸收热能,发射到触头间隙,形成自 由电子。 (2)高电场发射:触头开断初,电场强度大,触头表面电子被强行拉 出。 (3)碰撞游离:高速电子碰撞中性质点,使中性质点变成正离子和自 由电子,当离子浓度足够大时,介质击穿产生电弧。 (4)热游离:电弧中心温度高达10000摄氏度,电弧中的中性质点游 离为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最初的游离方式:热电发射。 维持电弧主要靠:碰撞游些结构特点?
答:隔离高压电源、保证设备和线路的安全检修。断开后有明显可 见的断开间隙,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不允许带负荷操作,可以通 断不超过2A的空载变压器、电容电流不超过5A的空载线路,与高压 断路器配合使用。
(三).电弧的熄灭
1.3.1熄灭电弧的条件
要使电弧熄灭,必须使触头间电弧中的去游离率大于
游离率,即电弧中离子消失的速率大于离子产生的速 率。 1.3.2熄灭电弧的去游离方式 (1)正负带电质点的“复合” (2)正负带电质点的“扩散”
1.3.3交流电弧的熄灭特点
1.3.4开关电器中常用的灭弧方法 (1)速拉灭弧法 (2)冷却灭弧法 (3)吹弧灭弧法 (4)长弧切短灭弧法 (5)粗弧分细灭弧法 (6)狭沟灭弧法 (7)真空灭弧法 (8)六氟化硫(SF6)灭弧法
(二).电弧的产生
(-)产生电弧的根本原因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电力工程管理学时数:理论教学54 实验:6学时支撑本课程的其它实践教学(单独考核):210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力工程管理专业的最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掌握电气主接线、厂用电接线的形式、特点及设计方法,掌握配电装置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的基本理论,具备电气运行、安装、检修的能力,具备电气一次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后面学习电力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高压电气基础模块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论(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2)掌握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特点;(3)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分类、作用。
第二章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4)掌握电弧的形成及熄灭条件,熟悉电弧形成的物理过程、特性。
(5)掌握交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条件。
(6)掌握开关电器常用的熄弧方法。
(7)了解电气触头的类型、工作条件。
(8)掌握接触电阻的形成、发展、后果及降低措施。
高压电气设备模块第三章高压电气设备(1)掌握各种高压开关电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电气参数及其应用。
重点掌握断路器的导电系统、灭弧原理及操动系统,掌握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母线、电缆、绝缘子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参数及应用。
(3)了解限流电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参数及应用。
第四章互感器(4)掌握互感器的作用、结构特点、接线方式及准确度等级,重点掌握电流互感器不能开路运行、电压互感器不能短路运行。
高压电气装置模块第八章电气主接线与自用电(1)了解电气主接线的用途及基本要求,掌握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方式、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技术经济比较。
第3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理论

§3.2 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弧柱 阴 极 区 阴 极 区 Un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实训中心
电气一次
10
§3.2 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3、2、1 特性:
1、静态伏安特性曲线
Uh a
Uh = f (ih) (i
Uf b ih
为发弧电压、即产 生电弧的最小电压值 U (i = 0)
h h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实训中心 电气一次 11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实训中心 电气一次 21
§3.3 交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2、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Uhf
Uhf——电压由熄弧电压恢复到电源电压的过程。 过程 1、电流过零前,电弧电阻很小,电源电压大部分降落在 线路或负载的阻抗上。 2、电流过零时,电弧熄灭,最后变为绝缘介质,电源电 压全部加在弧隙上。
3、2、2、直流电弧的工作点
Uz
R
L
U
Un k
具有直流电弧的R——L电路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实训中心 电气一次 15
§3.2 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1、电压方程式
di E = U R + U L + U h = iR + L + u h dt
Uz
E——电源电压。 iR——电阻电压。
di UL = L dt
§3.2 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近阴极效应(短弧原理) 近阴极效应(短弧原理)
将长弧沿垂直方向切割成多段电弧串联,每一 段即构成一个短弧,获得一个阴极区压降。 如果加在触头间的电压小于各段短弧的阴极电 压之和,则电弧就不能维持而熄灭。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实训中心
电气一次
14
§3.2 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电气设备的电弧

从而减少因过热或操作不当而产生的电弧
短路保护
通过在电路中安装适当的短路保护装置(如熔断 器或断路器),可以在发生短路时及时切断电源,
避免因短路引起的电弧问题进一步扩大
预警系统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电气设备上安装预 警系统,当检测到可能产生电弧的条件时, 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和实施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时遵循正确 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电弧问题
电弧的预防和控制
备用电源
在某些关键的电气系统中,可以使用备用电源 来确保即使在主电源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可 以正常运行。这样可以降低因电源故障而引发
的电弧问题的风险
强化设备布局
电气设备的电弧
电弧的产生和影响
电弧的产生和影响
电弧的产生需要三个必要条件:首先,存在两个导电体之间的空间,该空间的绝缘被 击穿;其次,这个空间中的气体受到强电场的作用;最后,维持电弧燃烧的电源能量
电弧的产生和影响
电弧的形成和传播
当开关断开电路时,如果开关触头间的电压超过触头的绝缘强度,就会在触头间形成 电弧。电弧的产生会导致触头材料蒸发和扩散,这些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等离 子体。随着触头间距的增大,电弧的长度增加,电流减小。当触头间距增大到一定程 度后,电弧的长度增加导致电流减小到无法维持电弧燃烧,电弧最终熄灭
电弧的预防和控制
选用适当的灭弧装置:如使用真空开关、六氟化硫气体断路器等来消除电弧的产生
定期维护和检查: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电弧问题
采用耐弧材料:触头材料可以选择耐弧材料以增强其耐热性和抗烧蚀性。此外,设备 外壳和其他相关部件也应该具有足够的耐热和防火性能
电弧及电气触头基本知识

《电气设备》
三、电弧的产生过程
3.热游离维持电弧
热游离:发生雪崩式碰撞游离形成电弧后, 产生高温,气体中粒子运动速度增大,使原子外层 轨道电子脱离原子核内正电荷束缚力成为自由电子。
气体温度愈高,粒子运动速度愈大,原子热游 离的可能性也愈大,维持电弧稳定燃烧。
电弧的形成过程就是介质向等离子体态的转化 过程。
低压电器常利用近阴极效应来灭弧。
影响介质介电强度恢复速率的主要因素: (1)弧隙温度。 (2)弧隙介质特性。 (3)灭弧介质的压力。 (4)断路器触头的分断速度。
《电气设备》
四、交流电弧的熄灭
2.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电流过零后,弧隙电压从熄弧电压恢复到电源电压的过程,用
Uhf(t)表示,恢复过程与电路参数、负荷性质等有关。受电路参数 等因素的影响,电压恢复过程可能是周期性的变化过程,也可能是
电弧及电气触头基本知识
《电气设备》
第二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基本知识 第一节 电弧的基本知识
课程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思考练习
《电气设备》
课程要求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弧的主要特点与危害; (2)掌握电弧的形成与熄灭过程; (3)能叙述电弧的形成过程。
首页
《电气设备》
重点难点
重点:电弧的形成与熄灭过程。 难点:电弧的形成过程。
1.自由电子的产生
触头开断瞬间产生少量的自由电子的原因:阴极的热电子发射或强电场发射。
热电子发射:触头刚分离时,触头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不断减小,接触 电阻迅速增大,使接触处剧烈发热,局部高温使此处电子获得动能,就可能 发射出来成为自由电子。
强电场发射:触头刚分离时,由于触头间的间隙很小,在电压作用下间隙形 成很高的电场强度,当电场强度超过3×106V/m时,阴极触头表面的电子 就可能在强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拉出金属表面成为自由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电弧的形成与熄灭
一、电弧放电的特征和危害
电弧的实质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但它又有别于电晕放电、火花放电等。
电弧放电的主要特征有:(1)电弧由三部分组成。
包括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
(2)电弧温度很高。
弧柱中心可达10000℃左右,电弧表面也会达到3000~4000℃。
(3)电弧是一种自持放电现象。
极间的带电质点不断产生和消失,处于动平衡状态。
(4)电弧是一束游离的的气体。
在外力作用下能迅速移动、伸长、弯曲和变形。
电弧存在时会对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造成危害,主要有:
(1)电弧的存在延长了开关电器开断故障电路的时间。
(2)电弧产生的高温,将使触头表面熔化和蒸化,烧坏绝缘材料。
(3)电弧在电动力、热力作用下能移动,易造成飞弧短路和伤人,使事故的扩大。
二、电弧的形成
电弧能成为导电通道,是由于电弧的弧柱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弧。
下面分析自由电子的产生以及电弧的形成。
(一)弧柱中自由电子的主要来源
1.热电子发射2.强电场发射3.碰撞游离4.热游离
(二)电弧形成的过程
触头刚分离时突然解除接触压力,阴极表面立即出现高温炽热点,产生热电子发射;同时,由于触头的间隙很小,使得电压强度很高,产生强电场发射。
从阴极表面逸出的电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加速向阳极运动,发生碰撞游离,导致触头间隙中带电质点急剧增加,温度骤然升高,产生热游离并且成为游离的的主要因素,此时,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间隙被击穿,形成电弧。
三、电弧的熄灭
当游离作用大于去游离作用时,电弧电流增加,电弧更加炽热燃烧;当两者作用持平时,电弧维持稳定燃烧;若去游离作用始终大于游离作用,则电弧电流减少,直至电弧熄灭。
电弧的去游离方式:去游离过程包括复合和扩散两种形式。
1. 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变成不带电质点的现象。
2. 扩散:是弧柱中的带电质点逸出弧柱以外,进入周围介质的现象。
扩散有三种形式:温度扩散、浓度扩散和利用吹弧扩散。
(一)影响去游离的因素
1. 电弧温度
2. 介质的特性
3. 气体介质的压力
4. 触头材料
第二节交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一、交流电弧的特性
1. 交流电弧的动特性。
2. 交流电弧的热惯性。
二、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交流电流过零后,电弧是否重燃取决于弧隙介质强度和弧隙电压的恢复。
1. 弧隙介质强度的恢复
弧隙介质能够承受外加电压作用而不致使弧隙击穿的电压称为弧隙的介质强度,以耐受的电压U j (t)表示。
弧隙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U j(t)主要取决于开关电器灭弧装置的结构和灭弧介质的性质。
2. 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电流过零后,弧隙电压从后蜂值逐渐增长,一直恢复到电源电压,这一过程中的弧隙电压称为恢复电压,其电压恢复过程以U hf(t)表示。
3.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为
U j(t)> U hf(t)
式中U j(t)———弧隙介质强度;
U hf(t)———弧隙恢复电压。
第三节开关电器中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熄灭交流电弧的关键在于电弧电流过零后,弧隙的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能否始终大于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目前,在开关电器中广泛采用的灭弧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提高触头的分闸速度
迅速拉长电弧,减小弧柱中的电位梯度,增加电弧与周围介质的接触面积,加强冷却和扩散的作用。
二、采用多断口
在熄弧时,多断口把电弧分割成多个相串联的小电弧段。
多断口使电弧的总长度加长,导致弧隙的电阻增加;在触头行程、分闸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电弧被拉长的速度成倍增加,使弧隙电阻加速增大,提高了介质强度的恢复速度,缩短了灭弧时间。
三、吹弧
吹弧时由于电弧被拉长变细,弧隙的电导下降,电弧的温度下降,热游离减弱,复合加快。
按吹
弧气流的产生方法和吹弧方向的不同,吹弧可分
为以下几种。
1. 用油气吹弧
2. 用压缩空气或六氟化硫气体吹弧
3. 产气管吹弧
产气管由纤维、塑料等有机固体材料制成,电弧燃烧时与管的内壁紧密接触,在高温作用下,一部分管壁材料迅速分解为氢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在管内受热膨胀,增高压力,向管的端部形成吹弧。
按吹弧的方向分为:
1.纵吹 2.横吹 3.纵横吹
四、短弧原理灭弧
这种灭弧方法常用于低压开关电器中。
其灭弧装置是一个金属栅灭弧罩,利用将电弧分为多个串联的
短弧的方法来灭弧。
五、固体介质的狭缝狭沟灭弧
低压开关电器中也广泛应用狭缝灭弧装置。
触头间产生电弧后,在磁吹装置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将电弧吹入又灭弧片构成的狭缝中,把电弧迅速拉长的同时,使电弧与灭弧片的内壁紧密接触,对电弧的表面进行冷却和吸附,产生强烈的去游离。
六、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作触头
触头材料对电弧中的去游离也有一定影响,用熔点高、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大的耐高温金属制作触头,可以减少热电子发射和电弧中的金属蒸汽,从而减弱了游离过程,有利于熄灭电弧。
七、采用优质灭弧介质
灭弧介质的特性,如导热系数、电强度、热游离温度、热容量等,对电弧的游离程度具有很大影响,这些参数值越大,去游离作用就越强。
在高压开关中,广泛采用压缩空气、六氟化硫(SF6)气体、真空等作为灭弧介质。
第四节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电气触头是指两个导体或几个导体之间相互接触的部分,如母线或导线的接触连接处以及开关电器中的动、静触头。
电气触头性能好坏就直接决定了开关电器的质量。
对电气触头的基本要求:
1. 结构可靠;
2. 接触电阻小而且稳定,即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接触性能;
3. 通过规定电流时,发热稳定而且不超过允许值;
4. 通过短路电流时,具有足够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5. 开断规定的短路电流时,触头不被灼伤,不发生熔焊。
二、触头的接触电阻
触头的表面加工状况、表面氧化程度、触头间的压力及接触情况等都会影响接触电阻值。
下面分析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1. 触头间的压力
触头接触面积的大小受施加压力的影响。
2. 触头材料及预防氧化的措施
触头一般由铜、黄铜和青铜等材料制成,通常在触头表面镀上一层锡或铅锡合金。
三、触头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当触头短时间内通过大电流时,如短路电流、电动机的起动电流等,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具有冲击特性,对触头能否正常工作造成很大威胁。
可能带来诸如触头熔焊和短时过热、触头接触压力下降、关合时触头弹跳等不良后果。
因此,开关电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通过短路电流时有足够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四、触头的分类极其结构
(一)按接触面的形式分类
1. 点接触
点接触是指两个触头间的接触面为点接触的触头,如球面和平面接触、两个球面接触等。
2. 线接触
线接触是指两个触头的接触面为线接触的触头,如柱面与平面接触,或两个圆柱面间的接触等都属于线接触,线接触形式的触头简称线触头。
线触头的压力强度较大。
3. 面接触
面接触是指两个平面或两个曲面的接触。
在受到较大压力时,接触点数和实际接触面积仍比较小,所以,为保证触头的动稳定,减小接触电阻,就必须对触头施加更大的压力。
(二)按结构形式分类
1. 固定触头
固定触头是指连接导体之间不能相对移动的触头,如母线间,母线与电器引出端头连接等。
固定触头按其连接方式可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类。
2. 可断触头
可断触头广泛应用于高低压开关电器中,按其结构可分为对接式和插入式两大类。
(1)对接式这种触头优点是结构简单,分断速度快;缺点是接触面不够稳定,关合时易发生触头弹跳,由于触头间无相对运动,故基本上没有自洁作用,触头容易被电弧烧伤,动热稳定性较差。
因此,对接式触头只适用于1000A以下的断路器中。
(2)插入式它包括刀形、瓣形、指形等触头。
特点是所需接触压力小,有自洁作用,无弹跳现象,触头磨损小,动热稳定性好。
缺点是除了刀形触头外,结构复杂,分断时间长。
3.可动触头
可动触头也叫中间触头,又称滑动触头,是指在工作中被连接的导体总是保持接触,能由一个接触面沿着另一个接触面滑动的触头,这种触头的作用是给移动的受电器供电,如电机的滑环碳刷、行车的滑线装置、油断路器的滑动触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