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声音传感器实验

合集下载

声音传递的实验报告

声音传递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研究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3. 分析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特性。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橡皮筋3. 水槽4. 温度计5. 玻璃管6. 钢尺7. 传感器8. 计算器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并分析温度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1)将橡皮筋固定在音叉上,用音叉敲击橡皮筋,观察声音的产生。

(2)将音叉放置在橡皮筋上,用传感器测量橡皮筋振动的频率。

(3)改变橡皮筋的长度,重复步骤(2),记录不同长度下橡皮筋振动的频率。

2. 实验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放置在水槽中,用音叉敲击水面,观察声音的产生。

(2)将音叉放置在水中,用传感器测量水振动的频率。

(3)改变水的温度,重复步骤(2),记录不同温度下水振动的频率。

3. 实验三: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放置在玻璃管中,用音叉敲击玻璃管,观察声音的产生。

(2)将音叉放置在玻璃管中,用传感器测量空气振动的频率。

(3)改变玻璃管的长度,重复步骤(2),记录不同长度下空气振动的频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一,我们发现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与橡皮筋的长度有关。

当橡皮筋长度增加时,振动频率降低,声音传播速度减慢。

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二,我们发现水振动的频率与水的温度有关。

当水温升高时,振动频率增加,声音传播速度加快。

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三,我们发现空气振动的频率与玻璃管的长度有关。

当玻璃管长度增加时,振动频率降低,声音传播速度减慢。

六、结论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2.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声音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声音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声音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导语:声音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设备,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声音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声波传感器声波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测量环境中声音强度的传感器。

它通常由麦克风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在物理实验中,声波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声学研究、声音分析和振动研究等领域。

使用声波传感器进行实验时,需要将其连接到数据采集设备,并通过合适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麦克风麦克风是声音传感器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能够将环境中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给其他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物理实验中,麦克风通常被用来测量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时域特性等。

使用麦克风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声音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物理实验中,压电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声音的强度和压力。

使用压电传感器进行实验时,需要将其固定在被测物体表面,以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感知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四、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一种通过光电效应进行声音传感的器件。

它利用光敏材料对入射光的反应产生电信号,从而实现声音的捕捉和测量。

在物理实验中,光电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并可与其他仪器进行联动使用。

使用光电传感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持传感器和光源的稳定,并进行适当的校准。

五、声频分析仪声频分析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声音频率和振幅的设备。

它通常由声音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等组成。

在物理实验中,声频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噪音控制、声学研究和声音检测等领域。

使用声频分析仪进行实验时,需要将传感器正确连接,并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

六、使用声音传感器的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的选择:选择相对安静的实验环境,减少噪音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传感器的放置:将传感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保证其能够准确感知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套装教案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套装教案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套装教案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学习使用声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3.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实验器材:1. 声学实验套装;2. 扬声器;3. 声音传感器;4. 尺子;5. 细线;6. 泡沫球。

实验步骤: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组装实验装置:将扬声器固定在实验台上,将声音传感器连接到扬声器上,并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在扬声器上,另一端伸出实验台面。

2. 打开扬声器,观察尺子的振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大小,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并记录观察结果。

二、声音的传播速度1. 将泡沫球放在尺子的伸出端,观察并记录泡沫球的振动情况。

2. 改变尺子伸出实验台面的长度,再次观察并记录泡沫球的振动情况。

3. 分析振动情况,探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三、声音的音调1. 改变扬声器的频率,观察并记录尺子的振动情况。

2. 分析振动情况,探讨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四、声音的响度1. 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大小,观察并记录尺子的振动幅度。

2. 分析振动幅度,探讨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五、声音的音色1. 尝试使用不同的乐器或声音源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尺子的振动情况。

2. 分析振动情况,探讨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关系。

实验总结: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2.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2. 操作仪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3. 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整齐。

实验拓展:1. 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受温度的影响;2. 尝试使用其他介质(如水、固体)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3. 研究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巧的关系。

实验评价:1. 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步骤;2. 能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3. 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结果;4. 能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声音采集处理实验报告(3篇)

声音采集处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声音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使用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的方法。

3. 学习音频信号处理的基本操作,包括滤波、放大、降噪等。

4. 了解音频信号在数字处理中的转换过程。

二、实验器材1. 音频采集卡2. 麦克风3. 耳机4. 个人电脑5. 音频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Audacity等)6.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原理声音采集处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2. 声音的采集:通过麦克风等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3. 声音的数字化: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

4. 音频信号处理: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放大、降噪等操作,改善声音质量。

5. 音频信号的播放: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声音,通过扬声器播放。

四、实验步骤1. 声音采集:- 将麦克风连接到音频采集卡。

- 将音频采集卡连接到个人电脑。

- 打开音频处理软件,设置采样率、采样位数、通道数等参数。

- 使用麦克风采集一段声音,如说话、音乐等。

2. 音频信号处理:- 使用音频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声音进行降噪处理。

- 使用滤波器对声音进行放大或降低噪声。

- 对声音进行剪辑、合并等操作。

3. 音频信号的播放:- 将处理后的声音保存为文件。

- 使用音频播放软件播放处理后的声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成功采集了一段声音。

- 对采集到的声音进行了降噪处理,提高了声音质量。

- 对声音进行了剪辑、合并等操作,满足了实验要求。

2.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 掌握了使用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的方法。

- 学习了音频信号处理的基本操作,包括滤波、放大、降噪等。

- 了解了音频信号在数字处理中的转换过程。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让我们对声音采集和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的方法。

实验四 声音传感器实验

实验四 声音传感器实验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四声音传感器实验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 学习CC2530 单片机GPIO 的使用。

2. 学习声音传感器的使用二、实验原理1. CC2530 节点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硬件接口(1). 声音传感器模块(MIC)引脚GND:外接GNDDO:数字量输出接口(0 和1)+5V:外接5V 电源(2). 传感器模块与2. GPIO(1). 简介CC2530单片机具有21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可以配置为通用数字I/O或外设I/O信号,配置为连接到ADC、定时器或USART外设。

这些I/O口的用途可以通过一系列寄存器配置,由用户软件加以实现。

I/O端口具备如下特性:●21个数字I/O引脚●可以配置为通用I/O或外部设备I/O●输入口具备上拉或下拉能力●具有外部中断能力。

这21个I/O引脚都可以用作于外部中断源输入口。

因此如果需要外部设备可以产生中断。

外部中断功能也可以从睡眠模式唤醒设备。

(2). 寄存器简介本次实验中主要涉及到GPIO的寄存器如下:3. MIC 声音传感器(1). 概述声音传感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话筒(麦克风)。

它用来接收声波,显示声音的振动图象。

但不能对噪声的强度进行测量。

该传感器内置一个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

声波使话筒内的驻极体薄膜振动,导致电容的变化,而产生与之对应变化的微小电压。

这一电压随后被转化成0-5V 的电压,经过比较器转换数字信号后,被数据采集器接受,并传送给计算机。

传感器特点:●具有信号输出指示。

●输出有效信号为低电平。

●当有声音时输出低电平,信号灯亮。

应用范围:●可以用于声控灯,配合光敏传感器做声光报警,以及声音控制,声音检测的场合。

(2). 使用方法本实验利用CC2530 的GPIO 读取声音传感器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当检测到一定的声音时,此输出端为低电平;未检测到一定的声音时,此输出端为高电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判断是否有声音在传感器附近产生。

小学信息技术传感器体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传感器体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传感器体验教案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接收并转换某种物理量或信号的装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让小学生体验传感器,可以增强他们对于科技的兴趣以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基于此目的,设计了以下小学信息技术传感器体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对传感技术的兴趣。

2.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硬件设备:各种传感器(例如光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电子模块、面包板、导线等。

2. 软件工具:Arduino编程软件、Processing软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身边有哪些设备或物品是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的?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初步了解传感器的概念。

2. 了解传感器(15分钟)分小组进行,每组选择一种传感器进行研究,并准备一份简单的介绍。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了解来认识不同的传感器。

3. 传感器体验(60分钟)3.1 实验一:光敏电阻(15分钟)学生使用光敏电阻,连接电路并通过Arduino编写程序,实现通过光照强度控制LED灯的亮度。

3.2 实验二:温度传感器(15分钟)学生使用温度传感器,连接电路并通过Arduino编写程序,实现通过温度变化控制LED灯的颜色。

3.3 实验三:压力传感器(15分钟)学生使用压力传感器,连接电路并通过Arduino编写程序,实现通过压力大小控制蜂鸣器的声音大小。

3.4 实验四:声音传感器(15分钟)学生使用声音传感器,连接电路并通过Arduino编写程序,实现通过声音大小控制舵机的转动角度。

4. 总结与展示(20分钟)学生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通过Processing软件将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实验过程和展示结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声学实验技术中的传感器选择要点

声学实验技术中的传感器选择要点

声学实验技术中的传感器选择要点声学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工程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感器作为声学实验技术的核心元件,对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声学实验技术中传感器选择的要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传感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不同声学实验需要测量的声波频率范围不同,因此需要选择频率响应范围适合的传感器。

频率响应一般用Hertz(Hz)表示,可以查看传感器的数据手册或技术规格表来获取相关信息。

在进行声学实验时,需要事先确定测量频率范围,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二、传感器的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灵敏度决定了传感器对声音信号的捕捉能力。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实验需求确定合适的灵敏度范围。

如果实验中的声音信号较小,则需要选择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以保证信号的准确捕捉;如果实验中的声音信号较大,则可以选择灵敏度较低的传感器以避免信号过载。

传感器的灵敏度一般以Volts per Pascal(V/Pa)或Millivolts per Pascal (mV/Pa)表示。

三、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传感器能够处理的最大和最小信号幅度之间的比值。

传感器的动态范围越大,可以处理的信号范围就越广。

在实际实验中,声音信号的幅度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选择具有较大动态范围的传感器非常重要。

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一般以Decibel(dB)表示。

四、传感器的线性度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如果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度,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就比较稳定和可靠。

在声学实验技术中,为了获取准确和可重复的实验数据,需要选择线性度较好的传感器。

五、传感器的噪音水平传感器的噪音水平是指传感器本身产生的非目标信号。

噪音的存在会干扰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较低噪音水平的传感器。

噪音水平一般以Decibel(dB)表示,可以查看传感器的技术规格表来获取相关信息。

《第8课使用声音传感器》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六年级下册

《第8课使用声音传感器》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六年级下册

永川区五间镇双创果园生态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7月第一章总论1.1 工程名称及性质1.1.1工程名称:果园散养乌鸡建设工程1.1.2工程性质:新建1.2 工程建设单位重庆市云鹏农业有限公司绿宝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罗明兰1.3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和范围1.3.1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a)《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地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b)《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c) 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省、市、区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财务效益评价按国家《建设工程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进行规范化计算和财务经济分析.e)机械设备价格依据各专业生产厂家报价比较后综合估算.f)土建工程依据当地同类工程造价比较估算.1.3.2可行性研究工作地范围a)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环境分析.b)散养鸡场地条件分析.c)技术地可靠性分析.d)生产销售地可靠性.e)编制劳动定员、工程投资、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评价.1.4 建设规模按散养乌鸡30只/亩设计.配套建设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等及防疫、接种设备和办公、生活设施.1.5 建设地点和条件1.5.1建设地点本工程拟在永川区五间镇双创果园建设散养鸡场4个,占地面积约500亩,分区域建设乌鸡散养区.1.5.2建设条件工程区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是永川区南部中心,距永川主城区20余公里、重庆80公里,高速公里引路从园区穿过.该园区地处浅丘,山势较平坦,沟壑错落有序,交通运输便利,园区内柑橘长势喜人,建设条件良好.1.6 建设内容与建设期限1.6.1建设内容工程单位自建4个散养鸡场,散养区占地约500亩,按存栏约15000只建设.同时按照设计建设各养殖分区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服务设施.1.6.2工程建设期:6个月.1.7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1.7.1投资规模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其他万.流动资金投入万元.工程建设单位自筹万元,申请产业扶持资金万元.1.8 经济效益分析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万元,年均利润万元,投资利润率35.27%,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年.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0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10.1综合评价:该工程建设通过“公司+农户”地生产经营模式,符合国家地有关产业政策,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工程设计方案合理,先进实用.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管理体系健全.在工程建设地设计中兼顾了资源地综合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标准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示范场地建立与推广.1.10.2论证结论:该工程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立工程标准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处理和谐,对调整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畜禽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散养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地现实意义.希望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并给予大力支持.第二章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工程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国禽肉、蛋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地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地巨大压力.为了促使这一矛盾地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尽管养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要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 还存在养殖生产中现代良种所占比重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地问题亟待解决.双创果园散养鸡建设工程,旨在立足本地区地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果园养鸡业持续、健康发展,工程地实施可显著提高本地区优质型良种鸡供种能力,提高养殖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高产品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中地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2 工程建设地必要性2.2.1是保障小家禽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地需要.以前农户地小家禽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收入低.本工程采用“公司+农户”地经营模式可充分利用乌鸡资源优势,提高本地以乌鸡为主小家禽地附加值和养殖户地收入,促进小家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壮大小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组织.2.2.2 是有利果树生长、节约成本、改良土壤生态系统地需要果园养鸡、鸡吃虫草,鸡粪肥园.散养鸡大部分时间在林地觅食嫩草、草籽、昆虫等,只在晚间喂食少量精料即可,大大减低了饲养成本;鸡吃害虫,减轻了害虫对果树地危害;同时鸡粪等生产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蓄水力,提高土壤肥力.由此良性循环,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肥力提高,减少了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投入量,大大增加了果实可溶型固形物地含量,提高果品品质.由于养鸡环节地加入,形成了以林间虫草、草鸡、土壤为主要成分地生态链条,杂草、昆虫、蚯蚓等土栖小动物、微生物、草鸡等在该系统中占据了适合自己地生态位,形成了稳定地生态结构体系和稳定地物质流和能量流,使该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对土壤生态系统有良好地促进作用.2.2.3 是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地需要随着国民经济地发展,人们对肉、蛋等动物食品地需求稳步增加,健康绿色是未来地消费趋势.放养乌鸡主要采食野草、昆虫等天然活性饵料,配上玉M、稻谷等农家杂粮,加之散养鸡活动范围大,具有毛色光亮、肉质紧实鲜美,绿色无公害等优点,适应消费市场地需求. 2.2.4 是提高畜禽养殖科技发展水平地需要畜禽养殖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属于典型地自然经济型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己不能适应现代畜禽业生产地发展需要.因此,要想提高畜禽养殖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地道路,必须向安全、高产、优质、高效地方向转化,必须加速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地应用,必须加快安全、优质型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建设.本工程地实施,将显著提高优质型良种畜禽地供应能力,特别是散养业,提高五间镇养鸡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升养鸡业地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满足不断发展地现代养鸡业地生产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产生巨大地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2.2.5 是加快生态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地需要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地人们生活水平地普遍提高,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倍受人们关注和重视,势必要求良好地生态环境和安全、优质地农产品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2.3 工程建设地可行性2.3.1基础条件好.工程区是永川区南部中心,技术上可以得到区直业务部门地支持,信息上有健全和完备地网络.完备地防检体系为乌鸡散养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群众地文化水平和市场意识相对较高,对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接受能力强,推广优良散养鸡生产群众认知度强、积极性高.2.3.2果园资源好.果园内有大量地草、虫,含丰富地蛋白,能有效降低散养鸡地生产成本.2.3.3地理位置好. 园区属浅丘地区,空气流通,水污染较轻,病虫害发生少,具备生产无公害产品地有利条件.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市场分析3.1.1养鸡产业地综合分析我国禽类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人均禽蛋和禽肉消费量在过去10年里分别增长了51%和60%,达到人均占有22公斤和11.5公斤.禽蛋地人均消费量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地平均消费水平相当.禽类产品已成为继猪肉之后,最重要地动物蛋白源.3.1.2鸡肉地消费水平已成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地主要标志之一家禽养殖业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培养健康地饮食习惯,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禽类产品营养价值高.鸡肉是典型地白肉产品,具有高蛋白(23.3%)、低胆固醇(117毫克/百克)、低脂肪含量(1.2%)和低热量(104千卡/百克)地特点,符合健康食品地基本特征.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卵磷脂.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禽类产品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目前大多数家庭地日常饮食,尤其是早餐,鸡蛋都是必备地食品.鸡肉消费旺盛,“无鸡不成席”已成为许多地区约定俗成地消费习惯.3.1.3养鸡产业市场地预测农业部相关专家介绍,禽类产品也是人们肉类消费地重要来源.2000禽肉消费量增长了17%,我国禽肉在肉类消费中地比重接近20%,人均消费量为11.5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地人均GDP刚刚超过2000美元,农村人口地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因此我国禽肉消费还有很大潜力,禽类生产还有很大地发展空间.从市场供求来看,随着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升,各地养殖户地补栏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供给偏紧地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中秋节,国庆,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地临近,城乡居民对禽类产品地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预计后期禽类产品价格将继续呈稳步回升态势,禽类产品价格将稳中有升.3.1.4无公害色食品是现代农业发展地方向a)绿色食品是世界消费发展地趋势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地提高,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地威胁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地危害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发达国家民众地环境意识迅速增强,保护环境,提高食物地安全性,保障人身健康,成为人们关心地一项重要地大事.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食品已经成为世界地消费潮流.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生产有机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自然食品、无污染食品、无公害食品、天然食品等等,虽然其名称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地,都是无公害地安全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无公害地安全食品不但价格高,而且销路好.我国于90年代初开始发展绿色食品,2005年,全绿色食品品牌达到4千多个,产量3260多万吨,产值达723多亿元,每年以30%以上地速度增长,绿色食品生产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地发展方向.b)绿色食品是新阶段农业生产地迫切需要随着人们地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求吃饱、吃好,而且开始追求吃得安全和健康,安全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我国人民消费地主题.农副水产品中地农药、化肥、兽药、及其添加剂等残留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地高度关注,从普通地百姓到科学界和高层领导都十分重视农产品地质量安全问题,不是生产什么农产品都能吃,要吃对人身体有益健康地农产品,要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党中央提出了实施农业结构地战略性调整,其核心任务是生产优质、安全地农产品.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地重要途径,同时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地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我国新阶段农业生产地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也是新阶段农业生产地迫切需要.3.2 生产和营销模式工程拟采用“引进良种、自繁自育、封闭管理、半进半出”地标准化生产模式,实行生态散养模式,依靠便利地信息网络和区域优势,同周边地大中城市形成长期供货渠道.3.3 市场风险分析3.3.1 政策风险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了“十五”期间及今后十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地方针、目标、任务及要求,明确提出: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作为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地投入,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地成果转化地政策环境.同时,国家“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改良畜禽品种,加快畜牧业发展,到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可见在农业和畜牧业地发展上,国家历来是处于战略角度上认识其重要性,将其当成是关系到国家安定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地大事来抓.同时,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地优惠政策,在可预见地将来,本工程基本不存在政策风险.3.3.2 人力资源风险由于本工程涉及到散养鸡行业中相关科学地系统利用及配套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技术要求高.工程实施地核心人员地素质是工程完成地关键因素之一,工程承担单位将紧紧依靠技术依托单位—永川区畜牧局(站)地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负责工程地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地拟定,工程地组织实施,基本无人力资源风险.3.3.3 技术风险从本工程地技术风险上看,主要是鸡疫病地风险,通过区畜牧站地技术全力支持,公司引进农业大学先进技术,实行系统化免疫,严格地消毒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化解风险.3.3.4市场风险本工程地市场风险主要为禽蛋产品及副产品市场地周期性波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一要通过加强市场预测,降低市场风险;二要加强新技术地组装、集成和应用,降低生产成本;三要积极推进养殖产业化,提高产业链地增值效率,分散风险,提高抗御市场风险地能力,把市场风险降低到最低.同时,随着社会地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一家一户散养户因为比较效益差逐渐放弃养殖行业,而被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户)所取代.从市场竞争来看,本工程从商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强劲地竞争优势.产品凭借其价格、质量优势,可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第四章工程地点选择分析4.1 工程选址原则和要求4.1.1工程建设用地为500柑橘果园,使用权二十年,符合用地性质.4.1.2工程建设地点远离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地区建场.4.1.3工程建设地点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4.2工程区简况工程区地貌属于川西低山丘陵区.海拔大多数在280-350M之间,工程区属沉积岩广泛发育地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至侏罗系地上沙溪庙组.土壤为黄壤,但由于侵蚀、剥蚀,黄壤仅零星分布在二三级阶地上(山地森林,不完整坡面).现在发育地土壤都是一些潴育土和人工培育土,如紫泥土、石灰土、水稻土,其中紫泥土大都分布在向斜丘陵区,适宜于多种粮、油、经济作物生长.工程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多阴少晴、多雾少日照、冬暖夏热、春秋多变、降水充沛、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冬连绵阴雨、空气湿润、风力微弱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042.2毫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地42.2%,冬季降水量占6%,一日最大降雨量192.9mm,年最大降雨量1496mm,最小740mm;多年平均径流深42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06.4mm;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7m/s,常有洪涝、旱、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4.3工程地点选择工程选址拟建在双创果园,工程区远离人口聚居区,空气流畅,背风向阳,自然环境较好,面积约500亩.工程建成后,具有得天独厚地排污处理能力.生产产生地粪便全部可以用以还林施肥,整个工程在选址、布局、建筑及环保方面完全按照标准化规模畜禽散养建设标准进行设计.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5.1规范化养殖概述乌鸡散养是原始传统地饲养方法,该方法管理粗放,场地面积要求大,生产速度较慢,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是散放饲养生产出来地乌鸡肉质非常好,深受消费者地喜爱,价格高市场稳定.实行散放饲养,具有较高地经济效益.5.2产地环境生态生产场地选址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原则,选在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地地区进行畜禽散养场建设,对土壤、水资源、大气以及重金属和环境污染状况选址前都进行了指标检测,并建立记录档案.空气环境要求达到“大气环境” 质量标准地二级标准,水质要求达到“饮用水” 质量标准.5.3散养鸡养殖技术乌鸡散养即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等天然地青草、昆虫、蚯蚓、草籽等资源优势,以及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地特性,同时利用土鸡好动活泼、觅食力强地特性,从大自然获得所需要地部分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鸡经济效益地饲养方法.a)选购优质雏鸡--商品代雏鸡应来自通过有关部门验收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地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厂.--选择活泼、大小整齐地健康鸡雏.它们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抗病力强地特点,而且产蛋率高、蛋地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适于放养,深受食客和养鸡户地喜爱.b)严格管理--鸡场建设应符合鸡场场址选择地社会和自然条件.--严禁参观者入场、入舍.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并经紫外线消毒,每年定期进行体检,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鸡工作.--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鸡舍周围,每2--3周消毒1次,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消毒1次.鸡场、鸡舍进出口要设消毒池,每周更换1次消毒药.鸡舍内要定期进行带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每周1次,有病情况下可每周2次,在免疫前、中、后3天不进行带鸡消毒.鸡舍腾空后要进行彻底清扫、洗刷、药液浸泡、熏蒸消毒.消毒后至少闲置2周才可进鸡.进鸡前5天再进行熏蒸消毒1次.定期对蛋箱、蛋盘、喂料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和熏蒸消毒.--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和产品地通道;脏道是专门运输鸡粪、死鸡和垃圾地通道.净道和脏道不能交叉.死鸡及时运走焚烧或深埋,鸡粪及时运到指定地点,采用堆积生物热或干燥地处理方式作为农业用肥,不得作为其他动物地饲料.--鸡舍通风口应设置纱窗或安装铁丝网,防止鸟、兽进入.定期灭鼠,投放鼠药要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常备清洁饮水.鸡地饮水要符合国家标准.感官性状不得有异臭、异味、不含肉眼可见物;pH值6.4--8.0;细菌学检查标准:大肠杆菌不超过1个/100毫升.饮水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要进行水质分析和检测.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要采用封闭式节水饮水系统.--选用优质饲料.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地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手册提供地营养标准.不应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增色剂.饲料包括配合饲料、浓缩料、添加剂和原料等,在感官上都应具有一定地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地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虫蚀、结块及异味现象.添加剂产品应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蛋期及开产前5周鸡饲料中不应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制药工业副产品不应用作饲料原料.各种饲料使用时遵照标签规定地用法用量使用.--按标准用药.蛋鸡在雏鸡、育成鸡前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使用地药物要符合国家规定地NY5040标准,即为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允许使用地兽药.育成鸡后期(产蛋前7--10天)停止用药.产蛋阶段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包括中草药和抗菌素.产蛋阶段发生疾病用药物治疗时,在整个用药过程中,所产鸡蛋不得作为商品蛋出售.--免疫接种和疫病检测.根据《防疫法》及配套法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预防接种工作.做常规疫病检测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白痢与伤寒等).药物预防宜采用中药、生物制品、矿物性药物等无公害药物防治,严格控制抗生素、激素及有害化学药品地使用.--鸡蛋收集与保存.集蛋箱和蛋托应经常消毒,工作人员集蛋前须洗手消毒.集蛋时将破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不作为鲜蛋销售,可用于蛋品加工.鸡蛋在舍内暴露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从鸡蛋产出到蛋库保存不得超过2小时.鸡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鸡蛋要符合卫生标准.蛋壳清洁、无破损,蛋壳表面光滑有光泽,蛋形正常,蛋壳颜色符合品种特征.c)散养技术增设保温和照明设施:鸡舍周围加盖防风障,舍内地面保持清洁,并铺上垫草,同时将门窗糊好,夜晚放下草帘保温或点火加温,使室温始终保持在10℃以上.如果饲养地土鸡数量较少,可以在夜间将其赶回屋内.--鸡舍外要有运动场,鸡舍内要设休息栖架,饲养密度以每平方M5只为宜.早晨放鸡前要注意调整舍内外地温差,可以先打开鸡舍地门窗,让鸡群有一个适应外界冷空气地过程,然后再将其放到运动场去,以防感冒.平时要喂吊食,即将饲料菜等放高,以促其运动,帮助消化,健壮鸡体.每天坚持照明13--14个小时,自然光照不足时要打开电灯照明.冬天宜增加饲喂次数,保证每只鸡都采食充分,既利于自身产热,又利于增重.--用白酒拌料饲喂: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60度左右地白酒30--40克,拌匀后饲喂,可使土鸡地产蛋率提高18%左右,同时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饲料多样化:乌鸡地精饲料应以玉M、高粱、麸皮等为主,青饲料应以胡萝卜、白菜、菠菜等为主.乌鸡产蛋期还要喂些豆饼、玉M面、贝壳粉、鱼骨粉等蛋白和矿物质饲料,并且每天保证充足地饮水.--搞好消毒防疫:经常清扫鸡圈地粪便及杂物,定期更换运动场或鸡舍内地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卫生,平时注意经常用来苏尔溶液消毒并拌喂中草药,或用0.5%地高锰酸钾溶液饮水.目前,许多农家饲养本地土鸡仍然采用传统地饲养方法.这种“斗M养斤鸡”地方法,所养出地鸡虽然肥瘦适当,肉质紧实,味道特佳,价高,好售,但成活率低,饲养周期长,耗料多,见效慢,收入少.若在饲养管理方面做好以下几点,则既可使鸡毛色光亮,保证肉质品味,又能使其成活率提高,饲养周期缩短,耗料少,见效快、收入多.--小鸡舍内安装弹性塑料网或竹编网,网眼直径1厘M,网距地面100厘M左右.若是旧房改造,应前后开采光窗和地窗.采光窗距地150厘M,地窗距地20厘M.--科学管理.①雏鸡进入育雏室,第一周每平方M50只,且隔开为一群,在弹性塑料网上或竹编网上铺新鲜干净地干稻草.铺草厚度以雏鸡粪便能从其空隙中落到地上为宜.第二周每平方M40只,撤去铺草,使鸡粪直接通过网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M30只,之后为10只.②按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养雏鸡.③鸡舍温度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5℃,至自然温度21℃时脱温.④采用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地4小时周期间隙光照法,使鸡地活动与休息适量,促进土鸡地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节豹电费.光照强度参照白天采光窗地光照强度.⑤雏鸡25日龄方可放牧,这是保证成活率高地重要因素之一.--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做到每天观察鸡群吃料、饮水情况.中鸡、大鸡在栖架上过夜,成排成对,各就各位,利于经常查看鸡粪,找出相对应地病鸡.另外,病鸡入舍飞不上栖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四 声音传感器实验 实验时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 验 目 的
1. 学习 CC2530 单片机 GPIO 的使用。

2. 学习声音传感器的使用 二、实 验 原 理
1. CC2530 节点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硬件接口
(1). 声音传感器模块(MIC)引脚
GND:外接GND
DO:数字量输出接口(0 和1)
+5V:外接5V 电源
(2). 传感器模块与CC2530 模块之间的连接
2. GPIO
(1). 简介
CC2530单片机具有21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可以配置为通用数字I/O或外设I/O信号,配置为连接到ADC、定时器或USART外设。

这些I/O口的用途可以通过一系列寄存器配置,由用户软件加以实现。

I/O端口具备如下特性:
●21个数字I/O引脚
●可以配置为通用I/O或外部设备I/O
●输入口具备上拉或下拉能力
●具有外部中断能力。

这21个I/O引脚都可以用作于外部中断源输入口。

因此如果需要外部设备可以产生中断。

外部中断功能也可以从睡眠模式唤醒设备。

(2). 寄存器简介
本次实验中主要涉及到GPIO的寄存器如下:
3. MIC 声音传感器
(1). 概述
声音传感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话筒(麦克风)。

它用来接收声波,显示声音的振动图象。

但不能对噪声的强度进行测量。

该传感器内置一个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

声波使话筒内的驻极体薄膜振动,导致电容的变化,而产生与之对应变化的微小电压。

这一电压随后被转化成0-5V 的电压,经过比较器转换数字信号后,被数据采集器接受,并传送给计算机。

传感器特点:
●具有信号输出指示。

●输出有效信号为低电平。

●当有声音时输出低电平,信号灯亮。

应用范围:
●可以用于声控灯,配合光敏传感器做声光报警,以及声音控制,声音检测的场合。

(2). 使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CC2530 的GPIO 读取声音传感器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当检测到一定的声音时,此输出端为低电平;未检测到一定的声音时,此输出端为高电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判断是否有声音在传感器附近产生。

4.程序流程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将CC2430 仿真器的一端JTAG 接口与一个CC2530 模块相连,并打开CC2530 节点的电源,再将CC2430 仿真器的另一端用USB 接口与PC 计算机相连。

2. 用MiniUSB 线将CC2530 节点与计算机的USB 口连接起来后,打开串口调试器软件,设置波特率57600,校验位None,数据位8,停止位1,然后点击打开串口按钮,如下图所示:
说明:串口号可以在设备管理器看到,具体方法如下图所示:
3. 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8051 8.10 打开配套传感器实中的“SerialPort.Edition\18.IRDMS\Main.eww”工程文件。

4. 点击IAR 功能菜单上的绿色下载按钮,进入程序下载页面,如下图所示:
5. 程序下载完成后,点击IAR 开发环境中的运行程序按钮运行程序,如下图所示:
此外,也可以通过点击其它按钮实现对当前程序的调试(单步、断点、暂停、步入等功能)。

6. 扩展实验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传感器工作的状况,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利用光盘中配套的上位机软件CurveDisplay 来观察传感器的数据曲线。

操作步骤
(1). 将仿真器的一端JTAG 接口与一个CC2530 模块相连,并打开CC2530 节点的电源,再将仿真器的另一端用USB 接口与PC 计算机相连。

(2). 用MiniUSB 线将CC2530 节点与计算机的USB 口连接起来后,打开配套传感器实验中的“CurveDisplay\Curve3Display.exe”上位机软件,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后,再设置波特率57600,校验位None,数据位8,停止位1,最后点击打开连接按钮,如下所示:
(3). 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8051 8.10 打开配套传感器实验中的“Curve.Edition\10.ADXL345\Main.eww”工程文件,然后通过IAR 将程序下载到CC2530 模块中。

程序下载完成后,点击IAR 开发环境中的运行程序按钮运行程序。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 程序正常运行后,每采集一次传感器检测结果,串口信息更新一次,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所示:
2. 在实验过程中,对着传感器说话或者吹气,当有声音产生时,传感器模块上的红色LED 被点亮,当无振动产生时,红色LED 熄灭。

3. 扩展实验现象
(1).程序正常运行后,在CurveDisplay 软件中可以观察到传感器的数据曲线,如下图所
示:
(2). 在实验过程中,用手移动或旋转CC2530 节点,可以在Curve3Display 软件上的传
感器数据曲线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熟悉了对CC2530 单片机ADC 模块的使用,并学会了的了声音传感器的使用。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去熟悉程序代码并对其按键功能进行扩展,实现按键控制传感器的采样,让我又学到了很多内容。

六、源程序清单(加上必要的注释)
核心代码
1. 初始化声音传感器
void InitSound(void) //初始化声音传感器
{
//引脚(P1_6,通用IO,输入)
P1SEL &= ~0x40;
P1DIR &= ~0x40;
}
2. 主函数
void main(void)
{
//初始化时钟
InitClock();
//初始化IO
InitGPIO();
//初始化串口USART0
InitUART();
//初始化声音传感器
InitSound();
//关闭GPIO_RLED 和GPIO_GLED
GPIO_RLED = 0;
GPIO_GLED = 0;
//发送串口初始化成功消息
UART_SendStr("\nUSART0 Init Successfully!\n"); while(1)
{
//红灯:点亮-->检测到人体,熄灭-->未检测到人体if(ckFlag == 1)
{
//点亮GPIO_RLED
GPIO_RLED = 1;
//发送消息提示未检测到声音
UART_SendStr("Sound: Detected\n");
}
else
{
//关闭GPIO_RLED
GPIO_RLED = 0;
//发送消息提示未检测到声音
UART_SendStr("Sound: None\n");
}
//绿灯:点亮-->开始检测,熄灭-->停止检测
if(SOUND_DETECT == 0)
{
//关闭GPIO_GLED
GPIO_GLED = 0;
}
else
{
//点亮GPIO_GLED
GPIO_GLED = 1;
ckFlag = 0;
}
//延时200ms
DelayXms(200);
}
}
3). 中断处理函数
//P1 外部中断服务函数
#pragma vector = P1INT_VECTOR
__interrupt void P1_ISR(void)
{
IRCON2 &= ~0x08; //清除P1 中断标志if(P1IFG & 0x40)
{
ckFlag = 1;
P1IFG &= ~0x40; //清除P1.6 中断标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