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láng yá岩穴暝.míng环滁.chú辄.醉zhé琅琊..yǔlǚ酒冽.liè山肴.野蔌.yáo sù林壑.hè伛偻..gōng chóu 颓.然tuí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觥筹..阴翳.yì酒酣.hān 林霏.fēi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环.滁皆山也环绕(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翼然..临于泉上象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在山上(7)名.之者谁命名(8)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陈设,摆放弦乐器管乐器(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射中(10)射者中.射中(11)临溪而渔.钓鱼(12)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13)树林阴翳.遮盖(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1)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为,是(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离去吾与谁归.归依(4)霏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地样子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络绎不绝风霜高洁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 告于莅事者B 吾祖死于是C 多会于此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翻译下列句子(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时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A. 欧阳修B. 苏轼C. 柳宗元D. 王安石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醉翁喜欢喝酒B. 醉翁喜欢山水C. 醉翁不在乎酒,只在乎山水D. 醉翁在乎酒,更在乎山水3.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A. 野芳发而幽香B. 佳木秀而繁阴C. 风霜高洁D. 水落石出二、填空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亭位于______(地名)。
2. “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3. “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醉翁亭记》中醉翁亭的位置及环境。
2.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作者与民同乐的场景。
3. 请分析《醉翁亭记》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翻译题五、论述题1.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这一主题的理解。
2. 请从写景、抒情、议论等角度,分析《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六、拓展题1. 请以《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为基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2. 请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欧阳修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判断题1.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写四季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直接批评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
()3. 《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是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醉翁亭记》中的景色与对应的季节连线:1.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 春2.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夏3. 风霜高洁 __________ 秋4. 水落石出 __________ 冬九、解释题1.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意”的含义。
2.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中“阴翳”的意思。
十、改写题1. 请将《醉翁亭记》中的叙述性句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题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题(一)[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行者休于树”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2、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日出而林霏开(4)佳木秀而繁阴3、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乙)4、翻译(1)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5、(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答: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C.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7、[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
[甲]:[乙]:如: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二)[甲]环滁皆山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醉翁亭记练习题(带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带答案)21.醉翁亭记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1分)辄()暝()伛偻()()山肴()颓()然提携()野蔌()蔚()然泉香酒洌()觥()筹交错 2.辨别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7分)(1)霏:A.日出而林霏开() B.若夫霪雨霏霏()(2)归:A.云归而岩穴暝()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吾谁与归()(3)乎:A.颓然乎其间()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根据课文回答问题:(20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环滁皆山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3)野芳发而幽香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
(2分) 6.概括第② 段的内容。
(2分) 7.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2分)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3分) 9.《岳阳楼记》第二段和《醉翁亭记》第二段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3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 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3分)课内外比较阅读:【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琅琊.(yá) 酒洌.(lì)饮少辄.醉(zhé)B.林霏.开(fēi) 伛偻.(lǒu)云归而岩穴暝.(míng)C.山肴野蔌.(sù) 晦.明变化(huì)林壑.(hè)D.树林阴翳.(yì) 水声潺.潺(cán)觥.筹(gō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野芳发...而幽香( )(3)负者..歌于途(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5)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列加点的“而”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4.按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以“”和“”二字提挈全篇。
结尾部分用“”一句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
(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而不知人之乐孰为汝多知乎D.{射者中,弈者胜求石兽于水中6.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12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 岩穴暝( ) 伛偻( ) 酒洌( )野蔌( ) 阴翳( ) 饮少辄( ) 醉觥( )筹交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3)野芳发而幽香芳:(4)饮少辄醉辄:(5)往来而不绝者绝:(6)泉香而酒洌洌:(7)杂然而前陈者陈:(8)太守谓谁谓: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示的语气不同的一项是( )A.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夏时节的大洪山“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欧阳修《醉翁亭记》)(2)《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 ”。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 下列对课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而宾客从”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章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二、综合性学习8. 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醉翁亭记》测试题班级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
(10分)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5、饮少辄.醉( )6、名.之者谁(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8、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翻译句子。
(12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环滁皆山也。
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三、回答问题。
(12分)1、 文段出自《 》作者__________是 (代)着名文学家。
(3分)2、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 。
(1分)3、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描写景物由远而近的句子是从 到 (2分)5、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
(1分)6、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7、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 ,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 醉翁亭记一、积累运用1.释加点的词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_____ (2)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7)伛偻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肴野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宴酣.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___________ (13)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太守谓.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用原文语句填空。
(1)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游山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思
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训练】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B
3、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4、⑴有座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高居在泉水的上边。
⑵醉翁的情趣不在酒,而是在于山水之间。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⑴泻:倾泻⑵翼:象鸟张开翅膀⑶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训练】
1、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
2、B
3、美丽的山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D
6、B
7、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也说明太守治理有方。
【拓展比较阅读】
(一)1、⑴隐没,隐藏⑵离开⑶散开,消失2、B 3、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4、阴雨连绵悲(悲伤、忧伤);朝暮四季乐(喜悦、欢乐)(二)1、⑴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⑵离开2、⑴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⑵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仰头望山,低头听泉声。
日:“每天”不现实,应当为“经常”。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4、与民同乐
5、相同点: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⑴甲文以“秀”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具备,精确熨帖。
⑵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不同点:乙文用散句描写。
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