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重点探究护理焦虑症患者的过程中采取亲情护理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接收的6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然后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护理焦虑症患者的过程中,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执行亲情护理模式,这样可以降低其焦虑评分,优化护理满意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所以这种亲情护理干预模式有显著的干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焦虑症患者;护理干预;亲情护理;干预效果引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现代人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大。

在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其心理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某些人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特别是针对女性群体来说,所呈现出的焦虑症发生率要更高一些。

在针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充分体现出护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要着重针对患者的具体焦虑评分和根源进行充分分析,然后进行更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体现应有的干预效果。

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需要有效融入亲情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亲情支持和情感帮助,这样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引导,在亲情的氛围和情感力量推动作用之下,提升其依从性和配合程度,使患者的心结被打开,在焦虑或者抑郁方面出现明显的缓解效果,为其护理满意程度的提升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次研究重点探索亲情护理对于焦虑症患者的护理疗效,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涉及60例患者,为我院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接收的焦虑症患者,其中包括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在24岁至59岁间,平均年龄是37.45岁。

对患者基础资料展开对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护理时实施常规护理,护理观察组时,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加之亲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患者焦虑现状进行精准评估。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2)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2)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焦虑症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类药物。

对照组患者给予焦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焦虑状态进行评分。

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亲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态,护理效果显著。

标签:焦虑症;亲情护理;焦虑自评量表;干预焦虑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种,患者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对于焦虑症治疗来说,有效护理干预必不可少[1]。

本文观察了亲情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类药物。

对照组患者给予焦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关心患者,充分理解患者感受,同情患者,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调柔和,要对患者表示出尊重和亲切,和患者拉近距离,培养出护患感情[2-3]。

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周围环境温馨,如在家的感觉。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鼓励患者倾诉自己情绪和要求,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焦虑病情,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做好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抗焦虑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

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温馨,保持地面整洁干净,室内布置要美观,温度适宜。

在和患者家属交流中,让患者家属知道亲情对患者的重要性,特别是患者康复过程中家属的亲情会给患者带来幸福感,同时亲情支持对患者心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12月,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亲情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亲情护理模式,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常规护理;情护理;焦虑症;生活质量;效果评价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family aff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Methods: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Febr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48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kinship nursing)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amily nursing mode in thecare of anxiety patien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nurs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al.Key words: routine nursing; Emotional nursing; Anxiety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Effect evaluation焦虑症的发病率在现代生活压力剧增的背景之下逐渐增加,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亲情护理干预,两组干预前后焦虑(SAS)评分对比。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亲情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其焦虑的情绪,值得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护理;临床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压力逐渐加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焦虑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焦虑情绪,它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治疗很关键,但在治疗时部分患者不主动配合治疗,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是不可缺少的[1]。

本次研究主要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5.8±6.7)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7.5±6.3)岁,经过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的患者;躯体疾病的患者。

通过对比两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定期清理病房卫生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应用亲情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内容:(1)护理人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学会换位思考,尽最大可能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其有足够的信任感,这样患者也就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另外患者如果提出疑问,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目的探索焦虑症患者护理中采取亲情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科室2016年~2017年间收治的4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

对照组行本科室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辅以亲情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未见明显区别,实验组患者行亲情护理干预后,患者SAS 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采取亲情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地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亲情护理;焦虑症患者;护理效果医学临床上,焦虑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常见的两种临床表现病症为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1]。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的定论,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症状其实并非是由实际威胁引起的,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不匹配。

对于焦虑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地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对此,本科室将亲情护理干预大力应用到了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疗效甚佳,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科室2016年~2017年间收治的48例临床病症符合焦虑症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实验组(n=24)。

本次所选患者对各种药物无过敏史、禁忌症,经全部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24~71岁;实验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7~73岁。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逐一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上均采取本科室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本科室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保持相对安静的治疗环境,同时还准备了一些有利于病症治疗的娱乐活动;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亲情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方法为:①用药指导: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每日所服药物的剂量和时间,不得擅自更改,并监督和嘱咐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对患者每日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病房保持空气流通和良好的采光,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大与患者的沟通力度,掌握患者的病情,深入到患者的内心,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升,以便能夠更好地开展治疗工作;④家庭护理: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定期为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强调家属的关心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病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持续性或频繁出现的焦虑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出汗、疲劳、失眠等。

焦虑症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带来了很大困扰,因此,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和支持来缓解焦虑症状。

亲情护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使用。

那么,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呢?一、提供情感支持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沮丧,尤其是在症状加重时。

亲情护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心。

亲情护理者可以通过陪伴患者,倾听他们的感受,表达理解和关怀,让患者感到被接纳和支持。

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有助于患者减轻焦虑,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更好地面对和应对焦虑症状。

二、建立信任关系亲情护理者通常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可以借助这层关系建立起与患者的信任关系。

由于患者对亲情护理者有深厚的情感依赖,因此,亲情护理者在与患者交流和干预中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信任。

这种信任关系能够帮助患者更加放松地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更愿意接受和参与治疗和康复计划。

三、提供实际帮助亲情护理者在与焦虑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还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

例如,帮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呼吸控制、身体放松等技巧的教学和练习;引导患者学习并使用应对焦虑的技巧和策略,如认知重构、暴露治疗等;协助患者进行药物管理和生活习惯调整等。

四、增强治疗的效果亲情护理的应用可以增强焦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亲情护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要和问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帮助。

而个性化的护理和帮助往往能够更准确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效果。

总之,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效果。

它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实际帮助,并增强治疗的效果。

亲情护理不仅仅是家人对焦虑症患者的关心和照顾,更是一种专业化、系统化和目标导向的护理方式。

亲情护理干预应用在焦虑症患者中的效果

亲情护理干预应用在焦虑症患者中的效果

亲情护理干预应用在焦虑症患者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2.6-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亲情护理干预,结合焦虑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

观察组护理后一个月和两个月焦虑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焦虑症患者治疗中采取亲情护理干预策略,调节负面情绪,缓解症状,增加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亲情护理干预;焦虑症;效果社会现代化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加大,医院临床经常会接收到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长期焦虑不安,影响日常睡眠,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

考虑病情状态,需要给患者使用药物控制,根据临床治疗研究可知患者出现此种症状与长期用药关联较大,有些患者在病情严重化发展中会有自杀倾向[2]。

因此需要在患者治疗中采取有效护理策略,调节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使患者有更好的生活状态。

此次研究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下面进行报告总结。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6-2022.12接收的合适的焦虑症患者,纳入80例,年龄为(58.22±5.76)岁,按照护理差异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组中男、女性比例为26比14,按照常规程序护理,剩余40例为观察组,此组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27和13,此组患者进行亲情护理干预。

选取标准:第一,患者检查满足国内焦虑症诊断标准。

第二,治疗护理中依从性较好。

第三,了解流程,积极配合,并且签订责任书。

排除因素:第一,患者存在认知障碍。

第二,患者存在精神障碍。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基本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及时同患者交流,选择合适的语言,在沟通中拉近彼此的关系,获得患者的认可。

日常治疗护理,根据患者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及时进行健康指导,让患者形成正确认知,避免病症发展中形成恶性循环,及时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针对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观察并评价其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

给予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举措,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并且其获得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推动患者康复。

因此,在临床实践护理中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亲情护理;焦虑症患者;护理效果在临床上焦虑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口干、尿急和出汗等,同时焦虑症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常伴有惊恐状态、夸张行为等[1]。

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实施有效的护理举措。

本次的研究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较为理想,所作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

其中,研究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8岁-6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0.2±3.4)岁;参照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0岁-5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1.4±4.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中相关之内容,并且不具有严重精神疾病史、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功能缺陷等情况患者,同时分组情况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7-29T10:16:46.6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杨娟
[导读] 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实施有效的护理举措。

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637000
摘要:目的:针对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观察并评价其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

给予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举措,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并且其获
得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推动患者康复。

因此,在临床实践护理中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亲情护理;焦虑症患者;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焦虑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口干、尿急和出汗等,同时焦虑症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常伴有惊恐状态、夸张行为等[1]。

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实施有效的护理举措。

本次的研究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较为理想,所作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

其中,研究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8岁-6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0.2±3.4)岁;参照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0岁-5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1.4±4.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中相关之内容,并且不具有严重精神疾病史、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功能缺陷等情况患者,同时分组情况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年龄等资料的比较拥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抗焦虑药物实施治疗,并且采取常规护理举措,即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作息指导、建立舒适清洁的住院环境以及心理疏导。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具体方式为:①家庭支持。

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告知亲情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及用药期间,患者家属能够协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和治疗工作,通过鼓励患者能够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

并且应该经常陪伴患者聊天及散步,让患者获得关怀以及安全感。

②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每日对患者病房进行仔细清洁,维持空气流通和清新度,并且将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可以在室内安放绿植净化空气。

③心理护理。

通常焦虑症患者会遇到各方面因素导致心情不定,对于治疗效果的发挥造成严重的阻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排解不良思想情绪,倾听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树立积极的心态,建立治愈的信心。

④用药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用药指导,告知用药方法以及禁忌,指导正确用药。

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按时用药。

⑤娱乐护理。

为缓解焦虑症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排解压力以及分散注意力。

例如下棋、演讲、健康知识交流活动等,保持心情舒畅。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进行总体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价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同时,应用自制焦虑自评量表实施评分:表内包含身体疼痛情况、焦虑症状、睡眠不佳等25个项目。

临界值为50分,正常标准为低于或者等于50分,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评分在60分至69分范围内为中度焦虑,在51分至59分为轻度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于数据展开分析以及处理,并且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平均数(±s)表示,应用t检验。

在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比较情况为:研究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7.9±11.5)分,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1.6±12.3)分;参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7.8±11.4)分,护理后评分为(59.9±12.3)分。

经比较,研究组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

两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为:研究组非常满意为25例(55.56%),满意18例(40.00%),不满意2例(4.44%),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有非常满意患者16例(35.56%),满意19例(42.22%),不满意10例(22.22%),总体护理满意度为
77.78%,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心理性疾病,焦虑症的重要表现为不安、害怕和恐惧,并且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构成影响,同时也会给家属带来一定的压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通常如果性格长期压抑、负面情绪较多等情况,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率提高,所以性格特征同焦虑症的引发具有重要关联[2]。

同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力较低或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等现象而产生焦虑症。

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医疗用药是必要方式,但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进一步推动康复。

亲情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建立起像家庭一样的温馨氛围,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患者能够充分的放松心情,并且向护理人员倾诉并袒露情绪,让护理人员获得及时了解其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举措进行解决。

亲情护理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将精神文化情感成分获得提升,向患者提供细致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排解其不良情绪,进而推动患者康复[3]。

结语:
综上所述,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心中不良情绪,使患者放松身心,将治疗效果提升,进而推动患者康复。

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春秀,龚有红.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22(06):685-686.
[2]李成云.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4(04):200-201.
[3]陈爱梅.亲情护理对49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2(07):117-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