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①割地面积增加;
பைடு நூலகம்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内地; 辽东半岛
苏州 ④经济侵略加剧; 上海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台湾
厦门 澎湖列岛
香港岛
杭州
宁波 福州
广州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割地增多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设厂新增
危
害
大大加 深了中 国的半 殖民地 化程度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推进军事现代化。
国别 总兵力(人)军舰(艘)鱼雷艇(艘) 总吨位(吨)
中国
25万
22
12
41200
日本
17万
32
37
59000
明 治 天 皇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 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 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 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分别于甲午中日战争 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 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 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1895年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比 较 分 析
国情 中国 国土 辽阔 多 丰富 强盛 日本 狭窄 少 匮乏 弱、仿效中国
国力
人口 资源 古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 中期之后
都面临着内忧外患 制度落后 统治腐败 明治维新 发展扩张
中日甲午战争前中日军事装备对比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原 因 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妥协退让,军备松驰 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如下: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2.清朝政府意识到了中国现代化的迫切性,开始推行洋务运动,以抵抗外敌侵略。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引进西方技术: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国家学习科学、军事等知识,引进西方技术。
2.兴办洋务工厂:清政府设立洋务工厂,引进西方机器设备,生产现代化的军火和工业产品。
3.创建新式军队:洋务运动致力于建立现代化的军队,改革军制,引进西方军事战术和武器装备。
4.修筑现代化设施:洋务运动推动修筑铁路、电报、灯塔等现代化设施,提升国家的交通和通信能力。
5.改革学制:推行新式学制,开设西方科学、军事等课程,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与局限1.成果:洋务运动使中国接触到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2.局限: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官僚腐败、技术落后等,最终未能取得较大成果。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1.启蒙思想:洋务运动使中国人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思想,对中国的启蒙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工业化进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改革意识的觉醒:洋务运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改革意识觉醒,为后来的维新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讲述了清朝推行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兴办洋务工厂、创建新式军队、修筑现代化设施和改革学制等措施,试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虽然洋务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最终未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然而,洋务运动仍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启发了中国人的思想觉醒和工业发展,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学课件

(2)兴办近代新式教育
依据材料,分析军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狭技居奇,唯利是图。 ——《李忠文公全·奏稿》
人才紧缺
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近代化
近代史
2.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可是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吴永《庚子西狩》
P23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1874年5月,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从东南海疆开始的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二、美、日侵略台湾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大败而归。
美国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
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19世纪60年代-建立新式洋枪队。功绩: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
19世纪80年代-新式海军:南洋,北洋(最大),福建,广东
(1)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洋务运动内容
(2)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3)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法国侵略越南和刘永福率黑旗军助越抗法斗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 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他坠 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 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营救他,结果被他淹死,与所有官兵 一起葬身大海。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黄海大战,发生在1894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邓世昌,北洋舰队。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又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应该说他是一个有指挥才能、沉着勇敢的爱国军人,我 应该学习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 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被割占的;日本;《马关条 约》。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领土。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前 往台湾。元朝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的事务。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甲午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知识梳理】 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 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1894年9月中旬,在黄海海面,中国北洋舰队突然遭到 日本舰队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邓世昌指挥致远 舰向吉野号撞去,全舰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 3.甲午海战中,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一味强调“避敌保 船”,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 4.1895年初,日本陆军包抄了威海卫后路,又以海军封锁 港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6.《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 条约。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优秀5篇)教学目标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篇一洋务运动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小编小编留学生。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篇二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不过最终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为终点。
不过,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有很多的成就。
那么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呢?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涉及了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
下面就分类介绍一下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首先体现在军事上,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并且为了支撑军事工业,洋务派还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当然,在军事上,洋务派还积极的训练拥有新式武器的海陆军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山 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广西、 云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长 江流域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1900年6月,英、法、俄、德、 美、日、意、奥八国借口中国 “内乱”危及到其在华利益,因 此组成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给中 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开广州、 厦门、福 赔款 州、宁波、 2100 上海为通 万银 商口岸 元
马关 中 条约 日
辛丑 条约
中与 划定使 赔白银 严禁 亿 俄英 馆界, 4.5 两,本 美日 1901 不准中 息共 人民 德法 年 国人入 9.8亿 反帝 活动 两 意奥 内
开沙市、 1895 重庆、苏 州、杭州 年 为通商口 岸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帝国主义的瓜分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 斗争的风暴。
2.目的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 3.时间 4.组成 5.路线 1900.6 英、俄、德、法、意、奥、日、美。 大沽 天津
阻 击
北京
一、背景—— (一)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 1、政治性贷款 2、强占“租借地” (二)反帝的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借口) 二、过程:
4.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 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各战略要地驻 兵。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议一议:
1、《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区。与今天的 使馆区有何不同? 2、“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 成为“洋人的朝廷”。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为什 么?
赔日 割辽东 本白 半岛、 银2亿 台湾、 澎湖列 两 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洋务运动优质课件PPT

建立新式海陆军
出师未捷近代化
03 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
(1)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2)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成果:——1875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立行省。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03 建立新式海陆军
海军: (19世纪60年代起)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广东海军 (最大)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内忧
外患
兴起的背景
4
01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从下文找出洋务运动的主张、目的、时间、口号
主张 洋务运动: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目较的为开
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师夷长技以自强时)间,维护清朝统治。……从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的一
13
0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它是清政府创办 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 轮船总数达30艘。它获利的白银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14
0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开平矿务局外景
开平矿物局股票
开平矿务局,主要开采唐山和开滦一带的煤炭。
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口号
洋务派:从事这些活动中开明的地主官僚
被称为“洋务派”。
5
01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 1861年设
总理衙门
(中央)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6
01 洋务运动的兴起
思考:如何“自强”?如何“求富”?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知识点随着八年级的历史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探究千年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
第四课教授的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它强调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秉持平衡和相互依存的生态观。
这种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并对中国古代的人们的思考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思想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思想提倡“仁者爱人”、“道德自律”、“礼仪”等观念,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儒家强调礼仪规范,强调道德自律,追求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思想深入中国古代文化中,超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了一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又一重要代表。
道家哲学强调“道”的作用,即让人们不要超越大自然,要尊重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畏大自然,尽可能地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状态。
道家哲学因其深入人心的思想,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4. 佛教思想佛教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广阔的思想空间,并在众多领域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
佛教哲学提倡“无我”、“空即是色”等观念,强调个体解脱、追求内心的平静。
它教育人类要放弃执着,舍弃俗世中的欲望和困扰,追求内心的真正平静。
5.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深扎于人类血脉之中。
中国的古代文化积淀丰厚,涉及哲学、科技、文学、音乐、艺术、传统民俗等众多方面,这些文化瑰宝积淀我们民族的深厚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
它们不仅在中国国内广为流传,还对世界文化造成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刻理解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并以此为经验和启示,秉持天人合一思想,学习古代中华文化精髓,将其应用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之中,成为真正有格调和思想境界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洋务运动》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此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D. 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
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7.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A.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 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 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 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8.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在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以下哪一企业是在这一旗号下创办的( )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汉阳铁厂
A.①B.②C.③D.①③
9、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 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10.促使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因素是( )
①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②统治集团内部有一些具有探索意识的官员
③太平天国的威胁④统治者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⑤西方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
材料一:
(1)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90年代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
“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碾轨床之森列,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主要内容。
(3)下方图片再现了洋务派创办的哪两大企业?这两类工业之间有何共同点?(举出两个方面即可)
材料四:
(4)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 C
3. D 4.B 5.A 6.B 7.A 8.C 9.C 10.B 11.C
二、非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和兴办新式学堂。
(3)图一为江南制造总局;
图二为汉阳铁厂。
都由洋务派创办;
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采用机器生产;都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
(举出两个方面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真心支持洋务运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5)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④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