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 考试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本制度——北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实行,一直实行到南宋末年。办法是:进奏院将所编

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2.小报——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引人注目的内容和及时

便捷的传播,是小报生存的主要因素。

3.万国公报——前身是由美国传教士林乐之于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教会

新报》周刊,1874年9月第301期改名《万国公报》,主编为林乐之。是为推广与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政治、宗教、科学、艺术、工业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是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它虽是中文宗教报刊,但在政治与商业方面的作用远超过其宗教方面的影响。

4.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由美国传教士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主编为米

怜。报刊以月刊、雕版印刷的形式和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刊登有关介绍教义和《圣经》、伦理道德、天文地理知识、诗歌寓言等的文章以及“告帖”,是第一家中国近代报刊。

5.苏报案——发生于1903年至1904年5月21日,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苏

报案”与《苏报》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导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的发表。激进宣传引起清廷的恼怒和嫉恨,勾结上海租界查封《苏报》逮捕报馆和爱国学社社员。1904年5月21日第三次开庭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

《苏报》是由胡璋于1896年6月26日在上海创办,经历3个阶段,由保皇转向革命,成为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1903年5月27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在6月1日到7月7日发表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40篇,从而引发了“苏报案”。

6.时务报——1896年创办人梁启超,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

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7.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

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8.邵飘萍——著名新闻工作者。办通讯社、办报纸,新闻采编写经验丰富。为人正直,揭

露军阀罪行,1926年6月被军阀杀害。

9.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

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是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10.民报——于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1910年2月终刊,公出26期。《民报》为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主要宣传内容为“三民主义”,同时也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1.《新生》事件——1935年5月,上海《新生》周刊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泛沦古今

中外君制度,指出日本天皇是有名无实的“古董”,日本驻沪领事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名,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封该刊,判处主笔徒刑,国民党政府照此办理。

12.拒检运动——1945年8、9月间发生,是这一时期国统区新闻出版界发起的一次声势最

为浩大的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

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9月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13.循环日报——是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报纸之一,是我国第一家政论报

纸,1874年创办于香港。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

是香港近代报刊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家报纸。创办人王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14.徐宝璜——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

1918年开办新闻班,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并担任过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15.西行漫记——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又是一部高水平的文学著作。它首次向全世界报道

了中国红军万里长征的英勇业绩、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崇高信念、陕北苏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使中国人民争取进步的斗争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16.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此平的《晨报》、《世界日

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17.瞿秋白——

18.斯诺——

19.竖三民——指由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年5月15,上海,“为民请命”)、《民

吁日报》(1909年10月3日,上海,用以表示人民愁苦悲惨之声)、《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上海,“培植吾国民独立之思想”)。因为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相互链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20.癸丑报灾——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趁着军事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

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镇压。各地国民党报刊,均被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到 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 家,和民国元年的500 家相比,锐减300多家,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

21.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办于广州,先后由毛泽东和沈雁冰任主编,是国民党

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反军阀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团结左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武器发挥了极大作用。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消极作用:由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等外报宣扬教义和西方文明,极力鼓吹其好处,从而使帝国主义列强在思想上侵染了中国人民,也使其更容易达到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目的。

积极作用:外报在进行西方文化宣传的同时,也发表了许多评论中国时局的文章。

如《万国公报》发表了大量评论时政的文章。另一方面,如《东西洋考》、《天下新闻》等外报也拓宽了封建落后的中国国民的视野。

2.国人办报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鸦片战争之后,外报非常活跃,在中国的新闻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中国的社会舆论影响很大。对西方国家报刊的情况有所了角,又看到了外报在中国的利弊,深感外国人操纵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危害极大。

3.什么是报刊新文体?如何形成?(什么是“新文体”?它有何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