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关于咏物诗

关于咏物诗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鸳鸯》
唐·李远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3、《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杨柳》
唐·汪遵
亚夫营畔柳蒙蒙,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5、《咏梧桐》
清·郑板桥
高梧百尺夜苍苍,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6、《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骞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7、《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咏物诗汇总

咏物诗汇总《赋得临池柳》原文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赋得临池柳》译文岸边柳丝相聚成阴,疏影随波移动。
还似美人画眉时候,来将翠色镜中相映。
《咏蝉》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译文蝉伏下头,饮着清洁的露水,鸣声不停地从树叶疏落的梧桐上传出。
身居高处,鸣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秋风啊。
《咏萤火示情人》原文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
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咏萤火示情人》译文喜欢窗户内暗淡的烛火,害怕台阶前明亮的月光。
不怕露水沾湿自己,只为在夜间飞舞那么有意义。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原文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
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鉴赏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曲赠人之作的常法。
《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翻译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蚕》原文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蚕》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芙蓉》原文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芙蓉》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落梅》原文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落梅》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花疏枝横玉瘦》原文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梅花疏枝横玉瘦》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梅花数萼初含雪》原文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一、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
托物言志。
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唐诗三百首中咏物诗

唐诗三百首中咏物诗一、原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衍生注释:“碧玉”在这里是用来形容柳树像一位经过精心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
“丝绦”指的是柳树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对柳树细致的描绘。
情感方面,诗人表达出对柳树以及春天勃勃生机的喜爱之情。
表现手法十分巧妙,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把柳树当成一位精心打扮过的美女,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柳树赋予了生命和人的形象。
“万条垂下绿丝绦”则进一步描写出柳树枝条茂密鲜嫩的样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在疑问中巧妙回答,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催生柳叶的动态美感。
这种比喻新奇又贴切,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创造力。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人旷达不羁,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通俗,既有着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又有着率真情感的自然流露。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春天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到河边一排排柳树随风飘舞,特别像古时候的美女翩翩起舞。
这时候你就可以说:“你们看那柳树,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啊,就好像一群温婉的女子在展示着自己的身姿呢。
”例子二:在公园里陪着小朋友玩耍,小朋友看到柳树细嫩的叶子,好奇地问这叶子咋长得这么好看。
你就可以跟他说:“这呀,就像唐朝诗人贺知章说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这个神奇的小剪刀把它们修剪得这么好看呢。
”例子三:学校组织画画比赛,主题是春天之美。
有个同学画了一幅柳树成荫的画,画面中柳树垂下的枝条嫩绿嫩绿的。
这时候你可以点评说:“这幅画完美诠释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妙意境呢,柳树画得可逼真了。
”。
唐诗三百首中的咏物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咏物诗1.将进酒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卜算子·咏梅近代: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初中古诗、咏物、品格、小学古诗、梅花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咏柳/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咏物诗大全100首

咏物诗大全100首导言咏物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用诗歌的方式来描写和赞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这些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物体等,通过诗句的描述,展现出作者对事物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触动。
咏物诗不仅展示了物与人的关系,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些经典的咏物诗作品,共计100首。
第一首:《春风》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思化作春花千。
桃花仍未开遍地,红遍山岗绿遍田。
第二首:《柳絮》碧绿柳絮飞来飞,纷纷扬扬像雪飞。
芳香四溢草原上,柔软如丝嫩如蔷。
辽阔无垠的海洋,波涛汹涌泻天涯。
浩渺无际的湛蓝,让人心魂为之摇。
第四首:《夜空》繁星点点闪耀夜,似银河铺满天际。
点点星光攒成泪,远离尘嚣化身诗。
第五首:《白云》悠悠白云漂浮天,轻盈如纱似仙缘。
随风飘荡无法捉,恍若人生梦境间。
第六首:《秋叶》秋风瑟瑟吹叶落,纷纷扬扬衬黄草。
叶儿随风飘零去,为秋季增添色彩。
第七首:《枫叶》枫叶红艳如火燃,红遍山间暖人眼。
风吹叶落满山谷,枫叶凋零叹离别。
春雨绵绵润苍生,滴点滴点如丝绳。
汇聚成河湖变潮,滋润大地展新生。
第九首:《蜜蜂》蜜蜂忙碌采花香,从花蕊取珍贵汁。
蜂蜜甜美诱人醉,劳动价值显无比。
第十首:《蝴蝶》蝴蝶翩翩翻飞舞,彩翅绚丽H成珠。
轻盈飞翔无拘束,花丛之中自由逐。
第十一首:《燕子》燕子飞翔速如箭,家园是高高天间。
筑巢为子守栖身,没有负担是他们。
……(以下省略,共100首)总结咏物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诗歌形式的描写,将自然界的各种万物展现于眼前。
这100首咏物诗从不同角度、不同时节、不同物种入手,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执着追求。
通过品读这些诗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庞大。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美妙的咏物诗,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咏物的诗句大全

咏物的诗句大全第一篇:咏物的诗句大全春之韵曲,不是疾风骤雨,却能润泽万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的诗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咏物的诗句1、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白居易《望驿台》2、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曹雪芹《菱荇鹅儿水》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赵翼《野步》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刘彻《秋风辞》9、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10、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梅》1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1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袁宏道《满井游记》14、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
乱红如雨。
——秦观《点绛唇·桃源》15、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16、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白朴《天净沙·夏》17、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纳凉》18、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戎昱《桂州腊夜》19、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22、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佚名《庭中有奇树》23、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2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1. 梅花梅花傲雪寒,独立风中看。
香气透空气,清香满枝干。
赏析: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以其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象征。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2. 竹子竹子修竹节,青翠照山色。
风吹竹叶响,清音入人耳。
赏析: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声音,表现了竹子的高洁和清雅。
3. 荷花荷花出水面,清香满池塘。
花瓣如锦绣,美丽似仙乡。
赏析:荷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荷花的高洁和美丽。
4. 松树松树挺高立,枝叶似云烟。
翠绿色常在,岁月不改变。
赏析:松树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松树的高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5. 菊花菊花秋色艳,花瓣似锦绣。
芳香透空气,清香满园里。
赏析:菊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菊花的高洁和美丽。
6. 石头石头坚如铁,岁月不改变。
形态各异样,美丽在其中。
赏析:石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头的形态和坚韧,表现了石头的高洁和美丽。
7. 蝴蝶蝴蝶翩翩飞,翅膀似彩虹。
花间舞蹈美,令人心醉翁。
赏析:蝴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蝴蝶的形态和舞蹈,表现了蝴蝶的高洁和美丽。
8. 红叶红叶秋风起,飘落满山间。
落叶如红雨,美丽在其中。
赏析:红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红叶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红叶的高洁和美丽。
9. 鸟儿鸟儿飞翔高,翅膀似云烟。
歌声如银铃,美丽在其中。
赏析:鸟儿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如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
其古诗全文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a/24392htm,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石灰吟》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墨梅》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冕。
其古诗全文如下: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在狱咏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翻译】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咏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虞世南。
其古诗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咏煤炭》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其古诗全文如下: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翻译】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
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
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
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咏钱》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古诗全文如下: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翻译】人生打柴汲水本是平常事,动辄要钱可就使我也发愁。
懂得用钱何尝不是好人才,绝口不提未必就算真清流。
官人徒劳巴钱千遍万遍数,就是拥有铜山也能一夜休。
我想把这番婆心向天诉奏,请在普天之下多设富民侯。
《咏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雪芹。
其古诗全文如下: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翻译】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咏春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翻译】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
《咏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蒋贻恭。
其古诗全文如下: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着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翻译】辛苦地养蚕可收的蚕丝不满一框,油灯下缫丝但愤恨比这蚕丝还长。
穿丝稠的人不知道养蚕人的苦处,只知道在衣服上绣些鸳鸯。
《咏露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翻译】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咏石榴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哀俗易高名已振,途险难尽学须强。
《咏筷子》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古诗全文如下: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
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咏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咏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虞世南。
其古诗全文如下: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古诗全文如下: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咏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师道。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咏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孝孙。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
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
《咏鹦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敬宗。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牵弋辞重海,触网去层峦。
戢翼雕笼际,延思彩霞端。
慕侣朝声切,离群夜影寒。
能言殊可贵,相助忆长安。
《咏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文琮。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咏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全文如下: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咏云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全文如下:朔空曾纪历,带地旧疏泉。
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
款交欣散玉,洽友悦沉钱。
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
《咏山樽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余。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其二】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翻译】【其一】盘根错节的树瘤,也不用刀斧劈削雕饰。
也不堪作为栋梁之才,中间挖空就是酒杯杯,反扣着倒有高山的气概。
这木樽常常与黄金的酒壶放在一起,里面倒是盛满了玉色酒汁。
面对大人的垂青真是有点惭愧,将就在你华美的宴席上凑个人数吧!【其二】一段来自寒山,仿佛无用的臃肿树瘤木头,挖空作为酒杯。
我自己也很惭愧没有江海的酒量,只好在大人你的门下敷衍过过日子。
《咏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
其古诗全文如下: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咏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阮籍。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翻译】又是一个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者,傲然于物的后的明显写满了孤独。
清冷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纱射进室中,清风徐拂,孤雁嘶鸣,只有自己那幽愤的琴声伟传进耳膜。
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月下独自踯躅着,品味着孤独的滋味,这个世界太乱了,或许只有孤独才可以将自己的灵魂拯救吧。
《咏史·郁郁涧底松》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左思。
其全文如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素蝶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孝绰。
其全文如下: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翻译】素蝶随蜜蜂在翠绿的香草蕙间环绕,为了躲避雀而隐匿在青薇间。
和旭日一同起飞,争着飞向天空,忽然大风袭来,只好匆忙踏上回程。
经常在繁花、参差不齐的绿叶间飞荡。
希望花朵不要凋谢;愿与嘉树长久相依。
《咏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邹浩。
其古诗全文如下: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