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的裂缝宽度检测系统设计实现

合集下载

智能裂缝监测系统设计

智能裂缝监测系统设计

智能裂缝监测系统设计摘要智能裂缝监系统是对建筑物裂缝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方法。

它对建筑物结构和表面裂缝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了裂缝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和多级硬件系统结构,可供相关监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型工作站;数据预处理器;数据采集器;裂缝传感器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大型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 各种建筑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建筑物的安全健康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

由于建筑物在长期的使用中会由于地基沉降、移位、振动等原因,出现各种裂缝,而这些裂缝产生和发展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因此,裂缝监测是建筑物健康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己经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

1 系统特点建筑物裂缝监测系统是基于振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合了当前成熟的电子信息技术来对建筑物裂缝进行实时监测。

由于系统采用多级设计,即在微型工作站和数据采集器中加上数据预处理器,对数据进行自动转换,降低工作站负载,因此系统的运行效率高和性能可靠,系统配备不间断电源以在供电中断期间,整个系统仍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继续采集和输出数据。

数据采集器能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修正,并根据数据有效性进行丢弃或接收,因此系统容错性强。

整个系统可在恶劣环境中可靠稳定使用。

2 系统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裂缝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实时监测位移变化来对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它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统计,得出当前建筑物裂缝中各个监控指标值,并可以根据当前建筑物裂缝的安全情况和趋势进行预警,各个监控指标和分析数据直接通过LCD液晶显示屏显示。

通过这个工作原理,实现了建筑物裂缝监控指标的数据采集、分析统计、显示、预警,为有效监控建筑物健康和安全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下是该监测系统的主要构成。

2.1 智能裂缝监测工作站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主要由UT2450BV02主板组成,采用了ARM926EJ 内核、主频为533MHz的CPU,内存为64M DDR2 SDRAM,配备32G的SD内存卡, 因此工作站满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工作。

基于Android的微震适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的微震适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1引言在应力重新分布过程中,由于结构破裂或发展引起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释放可导致微震的产生,通常震级大小不超过3级。

自动化微震和震动监测指依据微小震动信号,进行震动波形记录,其所获得数据可运用于多项科研和生产领域,例如监测地震[1-2]、矿山覆岩破裂[3]、水库安全[4]。

通过处理震时报警信号,在生产中对重要设备进行关断和保护,同时记录实时数据,可供研究和分析使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通讯的信息收集和共享的信息技术有利于研究人员和监测人员随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而不受场地限制[5],在地震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震流动监测存在如下问题:(1)实时性和便捷性不高。

目前微震信息多靠地震台网电脑客户端进行接收,这种传统的收集方法要求人员需在固定场所用指定计算机进行微震数据收集和整理,其实时性和便捷性无法保证。

(2)信号稳定性较差。

目前数据处理多采用C/S 模式,服务器端多采用长连接形式,这种模式容易在无线网络下由于状态不稳定导致断联,同时监测仪器往往处在不适合有线网络布设的野外地区,只能用到移动数基于Android的微震适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丁炜1,刘恒2,廖成旺1DING Wei1,LIU Heng2,LIAO Chengwang1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2.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南宁5300211.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Geodesy,Institute of Seismology,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Wuhan430071,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530021,ChinaDING Wei,LIU Heng,LIAO Chengwa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imely monitoring system for microquake based on Android 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8,54(17):266-270.Abstract:Seismic and vibrative monitors currently are deployed in noise environment.The vibrative data are collected in monitor terminal and server separately,and are transmitted by wireless ing protable Android device,a data monitor framework based on self-adapting noise cancellation filter is developed for stor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indepen-dently at the appropriate time.This framework puts forward solutions for data adhering in communication using binary bytes and the delay of warning signals transmitted from C serv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ystem can iden-tify warning signal to monitor microquake correctly,download warning picture and manage warning data.Key words:seismic monitor;adaptive filtering;mobile client;byte-serial transmission摘要:针对目前部分地震和震动监测仪器布设地点环境噪声大,需依靠无线网络上网,且数据需分别存储在监测终端和服务器端的现状,结合目前流行的Android便携式设备,在利用自适应滤波方法从背景噪声中提取信号的基础上,提出存储独立,适时无线传输的震动数据监测系统框架,解决面向传统C服务器,Android客户端基于二进制数组通讯延时和粘包问题。

基于Android平台的医学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的医学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的医学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一系列移动应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其中医疗类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基于Android平台的医学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概述医学诊断系统旨在为医生提供更为便捷的病情诊断手段,同时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

系统具备以下主要功能:1. 病情自测:通过填写相应的病史和症状,系统能够自动诊断出患者可能罹患的疾病和病因,并给出初步治疗方案。

2. 医生指导:在患者了解病情后,系统将根据患者的地理位置和病情状况,为其推荐附近的医院和医生,并提供对应专业的医学建议。

3. 病情管理: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系统能够实现病情随访和药品管理,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及定期随访,有效控制和治疗病情。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系统由Android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组成。

Android客户端主要用于用户登录、病情自测、医生指导和病情管理等功能,服务器端主要用于处理数据传输和存储、疾病诊断和医生匹配推荐等功能。

2. 技术选择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采用前后端分离式架构,并在每个功能模块上都加入了数据校验机制和防止攻击的技术手段。

同时,我们选择运用SpringMVC框架实现服务器端的开发,使用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并采用异步处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 实现步骤a. 用户登录和注册用户登录和注册是系统的入口。

在用户登录时,系统需验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系统引入了手机短信验证码的验证方式。

具体实现: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后点击“登录”按钮,前端调用后端接口,后端将生成的验证码和用户的手机号发送至第三方接口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登录系统。

而用户注册则需填写手机号和密码,并进行图形验证码的校验,校验成功之后发送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最后将用户信息存储至MySQL数据库中。

b. 病情自测病情自测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Android应用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Android应用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Android应用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App)被开发并发布在各个应用商店。

尽管大部分应用程序并没有安全问题,但是在一些应用程序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信息泄露、恶意软件、隐私泄露等,给用户的合法权益带来极大的损害。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关注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手段来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和自身的安全。

因此,设计一个Android应用安全检测系统可以辅助用户进行应用程序安全检测,从而能够识别和评估应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降低用户的安全风险和提高用户的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这也可以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使得他们更加放心地使用和推广应用程序。

二、选题内容本文将介绍一个Android应用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可以在用户提交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对应用程序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分析出应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安全评估结果,以及具体的修复建议。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Android应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相关安全保护技术概述。

2. Android应用程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包括应用程序漏洞扫描、安全代码审计等方面的技术。

其中,应用程序漏洞扫描将采用静态代码分析的方式,通过扫描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和二进制文件,来判断应用程序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安全代码审计将采用手动审计和工具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程序代码进行审查。

3. Android应用程序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包括基于权限分析和数据流分析的技术等。

其中,权限分析技术将通过分析应用程序所申请的权限来判断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数据流分析技术将通过追踪应用程序的数据流动路径来评估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4. Android应用程序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内容。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该系统的核心算法和技术实现,以及相应的测试和评估结果。

基于Android平台下行人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下行人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下行人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摘要: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下行人检测系统,通过对手机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流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报警下行人,提高行人交通安全。

关键词:Android平台;下行人检测;实时监测;摄像头;报警1.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水平,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ndroid平台的下行人检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利用手机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流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报警下行人。

2. 设计与实现2.1 系统架构我们的下行人检测系统主要由Android手机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组成。

手机端负责采集视频流并进行实时处理,服务器端负责接收手机端传输的视频流和处理结果,并进行报警。

2.2 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通过Android手机摄像头采集实时视频流,并对视频进行压缩和编码,然后通过网络传输至服务器端。

2.3 下行人检测算法我们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下行人检测算法。

首先,我们使用大量的行人样本进行训练,构建下行人检测模型。

然后,将模型部署到手机端,对视频流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服务器端。

2.4 报警机制当下行人检测算法发现有下行人出现时,系统会立即触发报警机制。

报警方式包括声音报警和手机端震动报警,以提醒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3. 实验与结果我们在真实道路场景下进行了系统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我们的下行人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下行人,并及时报警。

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4. 结论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下行人检测系统,通过对手机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流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报警下行人,提高行人交通安全。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具备实际应用的潜力。

基于Android开发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开发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开发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健康管理方式。

结合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算法和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可以实现对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基于Android开发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备、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用户界面展示模块。

在Android平台上,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各类传感器设备进行连接,实时获取用户的生理参数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在手机端的应用程序上展示给用户。

2. 传感器数据采集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通常需要采集用户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数据。

在Android平台上,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各类传感器设备,如心率带、血压计等,实时获取这些数据。

通过Android提供的传感器API,可以方便地获取手机内置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提供的数据,结合外部传感器设备,实现全面的生理参数监测。

3. 数据传输与存储获取到的生理参数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手机端,并进行存储和管理。

可以通过蓝牙或WiFi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手机应用程序中,同时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手机本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展示。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获取到生理参数数据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并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建议。

可以利用Android平台上丰富的数据处理库和算法库,对生理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心率变异性指标、血压趋势分析等,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5.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是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查看自己的健康数据,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Android应用程序中,可以利用Material Design风格设计界面,采用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生理参数数据,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裂缝监测方案

裂缝监测方案

裂缝监测方案摘要:裂缝监测是一种用于评估结构物或地面的裂缝形成和扩展情况的技术。

本文介绍了一种裂缝监测方案,该方案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裂缝的形成和变化,并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

该方案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结构物或地面上,可以持续监测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本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裂缝监测,以及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1. 引言裂缝是结构物或地表上常见的问题,具有与结构物安全相关的重要性。

因此,裂缝监测对于结构物的安全和维护非常重要。

传统的裂缝监测方法通常需要人工巡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监测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自动化的裂缝监测方案势在必行,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裂缝监测方案已逐渐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

这些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裂缝的形成和变化,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种裂缝监测方案具有实时和无损的特点,可以提供准确的裂缝监测数据,对于及时发现裂缝的形成和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裂缝监测方案,描述了该方案的工作原理、系统架构和实施步骤,并对其优势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2. 裂缝监测方案2.1 工作原理裂缝监测方案通过安装传感器在裂缝附近,实时测量裂缝的宽度和长度。

传感器可以采用光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或应变传感器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

传感器将测量数据发送到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接收传感器发送的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解析、存储和处理,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可视化。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软件或Web页面进行访问和查看。

2.2 系统架构裂缝监测方案的系统架构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访问界面。

传感器负责实时测量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

裂缝检测实验报告

裂缝检测实验报告

裂缝检测实验报告裂缝检测实验报告引言: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及早发现和修复裂缝是至关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评估不同方法和技术用于裂缝检测的有效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考。

一、背景介绍裂缝是建筑结构中的常见问题,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地震、结构老化、建筑设计缺陷等。

裂缝的存在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及早发现和修复裂缝对于维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二、传统裂缝检测方法1. 目视检测目视检测是最常用的裂缝检测方法之一,它通过人眼观察建筑物表面来发现裂缝。

然而,目视检测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依赖人工经验和观察角度的限制。

此外,对于深埋在墙体内部的裂缝,目视检测几乎无法发现。

2. 手动测量手动测量是一种传统的裂缝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测距仪、测角仪等)来测量和记录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方向。

然而,手动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

三、现代裂缝检测技术1. 激光扫描激光扫描技术利用激光束扫描建筑物表面,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反射时间来获取建筑物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扫描结果,可以检测到裂缝的变化情况。

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非接触性的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2. 红外热成像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建筑物表面的热辐射来检测裂缝。

由于裂缝通常会导致热辐射的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观察热图来发现裂缝的存在。

该技术具有快速、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但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四、实验设计和结果本实验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裂缝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它们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对象是一座模拟建筑物,人工制造了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裂缝。

实验结果表明,激光扫描技术在检测裂缝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成本较高。

红外热成像技术则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实时性,但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五、讨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激光扫描技术在裂缝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适用于对裂缝进行详细测量和分析的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 d t h i S c a l c u l a t e d .C o mp a r e d t h e v a l u e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d e t e c t e d wi t h t h e d a t a o f c r a c k wi d t h d e t e c t o r, t h e r e l a t i v e e r r o r d o e s
c e s s i n g,f i l t e r i n g b y u t i l i z i n g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f i l t e r a n d c a n n y e d g e -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n t h e e d g e s o f t h e c r a c k i s e x t r a c t e d a n d t h e
2 0 1 3年 9月 第 3 4卷 第 9 期
计算机 工程与设计
COM P UTE R ENGI NEE RI NG AND DES I3 Vo 1 . 3 4 No . 9
基于 A n d r o i d的裂缝宽度检测 系统设计实现
出裂缝 的边缘信 息 ,计算 出裂缝的 宽度 。将 系统 的检 测值 与裂缝 测宽仪的 测量数据 进行 比较 ,其相 对误 差 不超过 7 。实
验结果表 明,该 系统 能够较 准确地检测 出裂 缝的 边缘 ,而且检 测 出的裂缝 宽度 具有较 高 的精 确性 , 因此 能够较 大提 高检
测效率 。
CHEN Li — h u a 。DONG Z h i — x u e
( C o l l e g e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En g i n e e r i n g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o h h o t 0 1 0 0 8 0 ,Ch i n a )
陈利华 ,董志学
( 内蒙古 J - & 大学 信 息工程 学院 , 内蒙 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8 0 )
摘 要 :针 对传 统基 于 p c 机 的裂缝宽度检测方 法不 够灵 活方便 ,设计 了一个基 于 An d r o i d的便携式裂缝 宽度检 测 系统 。通
过驱动手机摄像 头采集裂缝 图像 ,利用 图像 处理技术 对采集到的图像进 行预处理 、二 值化及 C a n n y边缘检测等 ,从 而提取
n o t e x c e e d 7 .T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y s t e m c a n d e t e c t t h e e d g e s o f t h e c r a c k a c c u r a t e l y a n d t h e wi d t h o f t h e
关键词 :An d r o i d( 安卓 ) ;宽度测量 ;图像处理 ;裂缝 ;边缘检测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T P 3 9 1 . 4 文献 标 识 号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 7 0 2 4( 2 0 1 3 )0 9 — 3 1 9 5 — 0 5
De s i g n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c r a c k wi d t h d 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An d r o i d
Ab s t r a c t :I n g e n e r a l ,t h e me t h o d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c r a c k wi d t h d e t e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P C i s s h o r t o f f l e x i b i l i t y a n d c o n v e n i e n c e . A p o r t a b l e s y s t e m f o r d e t e c t i n g c r a c k wi d t h b a s e d o n An d r o i d i s r e s e a r c h e d a n d d e s i g n e d .F i r s t l y,mo b i l e p h o n e c a me r a i s u s e d t o c o l l e c t t h e c r a c k i ma g e .Th e n,t h e c o l l e c t e d i ma g e i s p r o c e s s e d b y u t i l i z i n g d i g i t a l i ma g e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i n c l u d i n g p r e p r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