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速记宝典: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件)

时间定义发展历程 古巴比伦文明中断……
兴起
统一
两河流域南部 逐渐产生了一 些以城市为中 心的小国
初步 统一
强盛
古巴比伦 王国
汉谟拉比
灭亡
古巴比 新巴比伦
伦王国 王国被波
被外族 斯帝国
灭亡
消灭
约公元前 3500年
约公元前 公元前 约公元前 公元前 24世纪 18世纪 1595年 539年
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
规定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 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两河流域指的是: 幼发拉底河 和 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文明兴起的时间: 公元前3500年 3.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的时间: 公元前24世纪 4.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在位国王: 汉谟拉比 他实行了 君主专制 制度,还颁布了 《汉谟拉比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
此登台亮相,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
空间定义发展历程
古代两河流域
亚述
巴比伦尼亚
阿卡德
苏美尔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代表
太阴历
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 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 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 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 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 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 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 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 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 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 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 定。
国王: 汉谟拉比 策 略: 各个击破 统一地区:两河流域中下游 制 度: 君主专制 法 典: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头像》约作于公元前 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古代两河流域完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古代两河流域完美课件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 段方法 ,初步 学习围 绕中心 句概述 自然段 主要内 容。

4.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 多的知 识。从 植物妈 妈的办 法中, 学生能 感受到 大自然 的有趣 ,生发 了解更 多植物 知识的 愿望, 培养留 心观察 身边事 物的习 惯。

5.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 插图, 形象地 描绘了 三种植 物传播 种子的 方法, 同时告 诉小读 者植物 传播种 子的方 法有很 多,仔 细观察 就能得 到更多 的知识 。
国王是( )
A.亚历山大 C.阿育王
B.汉谟拉比 D.胡夫
6、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 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
主人得割其耳。该条款出自( B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王国 C. 古代印度 D. 雅典城邦
7、当你漫步于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 :“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 域课件 (共21 张PPT)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 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 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 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 究人員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的 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 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 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 返回地面。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两河流域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 域课件 (共21 张PPT)
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பைடு நூலகம்纪)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 域课件 (共21 张PPT)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笔记示例第一篇:古代两河流域笔记- 知识点框架:-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文明发展历程(早期国家出现、统一等)。

- 文字(楔形文字)。

-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 思维:- 理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逻辑与影响因素。

- 关注老师对于文明兴衰原因分析的思路。

- 重难点和易错点:- 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意义。

- 易错点:对两河流域文明具体时间与事件的混淆。

- 补充点:- 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对比。

-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重要贡献。

- 分析该文明对后续文明发展的影响。

示例第二篇:知识点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两河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字:楔形文字- 著名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建筑:神庙等思维:理解两河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背景及意义中体现的统治思维。

重难点和易错点: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地位;易错点可能在于对一些具体历史事件时间的混淆。

用红笔标注重点,蓝笔标注易错点。

补充点:老师提到的关于两河流域文明对后续文明的影响等延伸内容。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兴衰的原因,与其他古代文明进行对比,总结其独特之处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示例第三篇:知识点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地理位置- 文明发展历程(早期文明、国家形成等)- 文字:楔形文字-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目的、内容、意义)- 数学成就- 建筑成就思维:理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关注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重难点和易错点:重点:《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对两河流域文明特点的理解。

易错点:对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和概念的混淆。

补充点: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联系与区别;一些历史细节和趣闻。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文明的贡献,分析其兴衰的原因,尝试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

示例第四篇:知识点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文明起源- 楔形文字- 苏美尔文明及主要城邦-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思维:理解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文字对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归纳
B.手工业
C.制造业
D.商品
10.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是
A.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D.法典的一些规定说明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不活跃
11.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基督教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按照《汉谟拉比法典》,两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甲与乙在观看台上观看某项比赛时,甲因为一时兴奋,无意中把乙撞下看台,导致乙小腿骨折,那么甲应受到怎样的判决?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C.印度河、恒河流域
D.长江、黄河流域
4.如图是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记录向神庙交大麦的情况。通过该史料你推断一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有资格被看作是“文明人”的原因是
A.他们能使用文字来记录信息
B.他们发明了冶金术
C.他们发明了动物驯化和植物栽培
D.他们建成了最早的国家
14.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C.《汉谟拉比法典》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还没兴起
D.《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7.如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

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还制定了阴历和发明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9年,波斯消灭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文明终结。

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三、《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社会古巴比伦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奴隶买卖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同步测试】部编版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发明了()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印章文字D、甲骨文3、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A、公元前2000年B、公元前2200年C、公元前2400年D、公元前3500年4、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A、图特摩斯B、汉谟拉比C、苏姆阿布姆D、穆尔西里斯5、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A、《摩奴法典》B、《乌尔纳姆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6、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堂笔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农业革命和城市发展带动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性。

一、文明的诞生——农业革命1.农业革命的诞生a.食物的获取难题b.人类通过种植粮食解决了食物问题c.农业革命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农业革命的影响a.人口增长b.部落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c.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城市文明——古代两河流域1.文化发展的交汇处a.古代两河流域是不同文明交汇的处所b.通过交流学习彼此的技能和文化2.城市的发展a.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b.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c.城市文明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三、文明的互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1.政治上的互动a.古代两河流域周边的国家相互征战b.政治上的互动要求交流沟通,从而促进文化交流2.文化上的互动a.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b.古代两河流域周边的国家相互学习c.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互动的关键四、总结1.本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发展2.古代两河流域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发源地3.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节历史课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且从中汲取一些启示,希望我们可以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文明,继承和发扬其传统,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上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上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

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课堂重点笔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课堂重点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
重点笔记
一、古代两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小国(文明产生)。

大约在公元前2400前,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此后,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
(1):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汉谟拉比: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②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③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在位。

3、《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为了维护统治。

(或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强调等级)
(2)实质: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3)内容:
①古巴比伦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③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4)意义:
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伦社会。

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5)地位、评价: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
【重点梳理】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延伸】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

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