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第一篇: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一、前言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
家乡文化云南作文

家乡文化云南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景色。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市的一个古镇,这里有很多店铺,有卖纪念品、特产、美食、衣服……在丽江古城,你可以欣赏到纳西族舞蹈、看到纳西族人制作银器唱歌跳舞……
我最喜欢看的是纳西人的传统服饰,这里的每一件服饰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每一件都很精美。
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好像置身于仙境中一样。
当我看到这些衣服时,就会想起古代美丽的公主和王子,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美丽的衣服结婚了。
丽江古城还有很多景点,如:木府、白沙壁画、玉龙雪山、三清山……
丽江古城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吃到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如:过桥米线、炸洋芋等。
在丽江古城里,你还可以看到纳西族人民跳着传统舞蹈“火把舞”,人们围成一个圈围在火上跳舞,还有许多游客围在旁边观看。
这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啊!
我爱云南,爱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 1 —1 —。
云南旅游文化范文

云南旅游文化范文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最独特和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这片土地上的旅游文化独特多样,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一篇关于云南旅游文化的范文。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地方。
这片土地上的旅游文化多样而丰富,深受游客的喜爱。
云南的旅游文化融合了多种元素,从历史古迹到民族风情,从自然景观到美食文化,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独特的云南韵味。
历史是云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遗迹。
例如,大理古城是一个融合了汉、回、藏、白等多个民族特色的历史古城,古城内的建筑保存完好,富有浓厚的底蕴和历史氛围。
同时,丽江古城也是一个享有盛誉的旅游景点,它保留了许多传统纳西族的风格和文化特色,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古城都是云南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也呈现了云南多元化的民族风情。
云南的民族风情是云南旅游文化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作为中国最多民族的省份之一,云南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这里有傣族的水灵灵的泼水节,有彝族的盛大火把节,还有藏族的盛大藏历新年等。
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特色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在云南的部分地区,还能看到传统的民族服饰和各种手工艺品,它们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自然景观是云南旅游文化的宝藏。
云南地处高山和低谷之间,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从滇池的湖泊到泸沽湖的雪山,从香格里拉的草原到石林的奇妙岩石,每一个景点都有不同的风景和特色。
其中,著名的丽江古镇和大理洱海是云南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它们被誉为“人间仙境”和“东方威尼斯”,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师前来探索和体验。
云南的美食文化也是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这里有许多独特的风味菜肴和当地特色小吃,如过桥米线、砂锅鲜鱼和熏制的豆腐干等。
这些美食都有独特的口味和制作方法,吸引了无数的美食爱好者。
此外,云南还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以普洱茶闻名于世。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关键,云南的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云南旅游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云南旅游文化论文篇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摘要: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
分析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互动发展;路径;云南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
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
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
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
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
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
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
云南旅游文化管理期末论文

云南旅游文化管理期末论文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地信10级姓名:查建勋学号:104130101论楚雄州旅游文化开发云南楚雄州地处云南省北部,拥有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但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完善,未得到良好的利用。
由于市场定位不充分等诸多原因,在开发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通过详细分析楚雄州的现有资源类型和当地各种资源的特色,再加之当地政府政策,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在于资源环境和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楚雄地区具有十分丰富和具有开发潜力的各种旅游资源,但现在楚雄还是一个经济和旅游都欠发达的地区,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至少。
合理的开发决策对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楚雄文化旅游资源1.元谋地区原始人2.19世纪在云南元谋发现距原始人类化石(下鄂和牙齿),表明距今170万年前在中国云南元谋已经有原始人类活动的迹象,元谋古人是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原始人类遗址对我国古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禄丰恐龙化石群禄丰被称为恐龙之乡,恐龙化石分布于禄丰县恐龙山方圆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1938年开始被发现。
经鉴定有24类属30多种,是世界最原始、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群。
恐龙生存年代距今1.8亿年前,一类是骨盆像现代鸟类的称为鸟龙类,另一类是骨盆像现代蜥蜴的叫蜥龙类。
2、独特的地形元谋土林奇观。
有人说:元谋有绝景,景在土林。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对土林的描述则更为具体:“涉枯涧,乃蹑坡上,其坡突石,皆金沙烨烨,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时日渐开,蹑其上,如身在祥云金栗中也。
”在元谋境内,可以称之为土林的地方很多,但具有一定规模、能让人陶醉其中的有三片,即物茂虎跳滩土林、新华浪巴铺土林和班果土林。
土林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化形成的,山上没有树,全是裸露的、奇形怪状的黄土。
土林的基本构成是一座座黄色的土峰土柱,土峰土柱的顶端大都呈圆锥形或扁平形,峰柱的顶端犹如带了一顶顶土帽。
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摘要: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载体,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云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这就导致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旅游事业的不良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云南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便对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民间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保护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这就使得云南省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而民族民俗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方式,它是我国人民所拥有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在民族聚居区,由于各种限制条件的影响,目前仍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若是能将这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进行有效结合,便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有很大帮助。
1.云南民间传统文化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1文化开发的支持经费不足且缺乏长远计划根据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来看,在旅游项目策划和经费成本这两个方面暴露出了一定问题和缺陷。
首先在项目策划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第一,某些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工作不足,整体的旅游方案过于片面盲目,也没有对项目进行研讨和深究,导致在各方面准备不完全的情况下便开展项目,使得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均较低;第二,对于民族特色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差,造成部分文化资源受到损坏,甚至面临流失问题。
其次,在文化旅游资金方面,除了政府的固定经费外,其他方面的经费投资渠道较少,资金结构也缺乏合理性。
1.2注重商业轻视文化在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通常会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向游客进行售卖,来实现文化宣传。
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部分销售者逐渐丧失了初心,进行纪念品售卖的目的不再是文化传播,而是大量获利。
云南民族文化 小论文

我与云南的故事“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不错,这首歌曲描写的彩云之南是那么优美,我的家乡也就是彩云之南-云南。
云南,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人地方。
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你,勾起你去掀开她神秘的面纱,接近她,了解她,解读她,最后完全为她迷失了方向……云南,简称云(滇),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
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云南被人们称为珠江源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风景优美,在云南省内有两个国家A级风景区,一个国家级非自然遗产古镇,和许许多多让你流连忘返的美景.比如:让人叹为观止的玉龙雪山,让人啧啧称奇的石林,让人流连忘返的香格里拉。
我们家是在距与越南接壤的河口比较近的红河州蒙自市,以前蒙自只是个县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今的蒙自已经晋升为一个市,红河州的州政府所在地。
小时候经常和奶奶去河口那边走亲戚,每次放假都会去,后来长大了去的次数也少了。
河口和越南接壤的地方有座桥叫中越大桥,大家去河口旅游都会到那拍张照留念,还能看见越南妇女担着担子在桥上走。
现在去越南查的也很严,不像以前那种散漫,去到河口也只是在中越大桥那逛逛,还有卖越南特产的街上逛逛。
高中时候我们语文老师还说过一个关于笑话吧算是,老师们一起去河口出差,有个同事就到越南去了,然后有人来找哪位同事。
就有人回答说:他出国去了,下午才回来。
这个就是因为越南离得近,出个国都能很快回来的一句玩笑。
现在从昆明到蒙自的火车延伸到了河口,坐火车去也很方便,最近的一次去河口是上个假期,和同学一起去玩的。
我们早上就去坐最早一趟昆明到河口的火车,中途路过蒙自。
我们到了之后先去看了中越大桥,当然我们也不能免俗的在那照了几张照片留念,感觉现在的中越大桥和以前的一样又不一样,以前没有现在修的那么好,但是总感觉那时候的大桥给我的印象更好。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2)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2)推荐文章浅谈云南民族文化特点论文热度:浅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论文热度:云南蝴蝶泉导游词5篇热度:云南校慰问信地震及时热度:2017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热度:云南旅游文化论文篇三:《云南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摘要: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和核心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旅游品牌标识能有效传播旅游目的地的有效信息,为旅游目的地树立良好的形象。
云南临沧是世界茶文化资源的宝库,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及茶马古道的缘起地,这些宝贵的茶资源为临沧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提供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开发云南临沧茶文化旅游,通过分析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开发现状,提出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传承和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将目的地茶文化旅游品牌与其他地方的茶叶品牌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
云南临沧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能供旅游者识别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较少,茶文化旅游品牌单一。
面对未来的旅游发展,应加强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探索适合临沧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含义与特点品牌标识是带有商标图样的用于区别一个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主要由图形、文字或者其组合构成,是一个品牌最显著的特征,它能够将一个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来。
[1]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标志,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和特点。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信息传达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容易识别,便于记忆,因此,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便于旅游者识别和判断。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设计应注意将旅游目的地的属性与茶文化结合,创新品牌标识,让旅游者能够把它和同类茶产品区分开来,界限清晰;其次,便于表达与旅游目的地的功能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
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
一、前言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
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
第三、民俗旅游资源
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
第四、民俗旅游资源的神秘性。
近年来,民俗旅游资源已不再被一味的贬损为“落后”、“原始”、“迷信”、“蒙昧”,而是被认为是弘扬民族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
总之,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非常复杂、内容十分丰富,其形成之多样、分布之广泛、潜力之深厚、历史之渊博以及在旅游业开发利用上的地位及作用如此之重要,使其成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一类得天独厚的资源,对旅游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相对优势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
在民俗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独特的相对优势,如果说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
云南民族地区不仅有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对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
从总体上看,云南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
内容。
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较好的搭配和合理的组合,形成了云南民族地区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资源。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颇具开发优势。
体现在:
第一: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多样化和独特性的特点,有利于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
云南的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条件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只要合理开发,注意保护,将具有很大的优势,必然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既分散于全省各地,又相对集中,有利于联合开发和集中开发的结合。
云南行政区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多山、海拔悬殊大、气候差异大的状况;二是一个行政区划中具有多个民族;三是同级行政区划间的面积悬殊很大;四是民族自治地方多;五是市的建制偏少。
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容易沟通,形成中华民族中的特殊民族团体。
各个民族又是相对集中分布的,形成各自的民俗文化。
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对集中与分散的局面,容易进行单个民族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又有利于多民族的联合开发。
第三: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旅游资源不同类型的有机组合可增强资源的吸引功能,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效应。
第四: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正与现有成熟的旅游线路相结合,极易开发。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几乎是到处都有,现在而且一般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的。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又与东盟接壤,可以发展国内旅游,也可以发展国际旅游。
中国大陆居民到东盟旅游的主要路线之一就是以云南为基础向东盟延伸。
第五:云南民俗旅游资源中民间节日较多,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休闲性。
云南少数民族众
多,民族节日也很多,大大小小约有四百个,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节日外,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节日。
有的节日不仅一个民族过,其他民族也过,只是在时间、方式、传说等又有一些不同。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也正是了解少数民族风情习俗,到少数民族地区观光旅游的好时机。
四、云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区外,其他地州市的旅游设施较差。
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程度低,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旅游管理差
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相当的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
部分地方因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
4、开发资金不足
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不稳定。
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
因为缺乏资金,很多旅游项目搁浅,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市场需求相适应。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开发建议
针对云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在以后资源开发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和扶持。
第二、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以满足旅游发展。
第三、建立完备的旅游资源开发体系。
第四、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上,应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循序渐进的立体开发网络。
1、集中开发,建立民俗旅游点
2、联合开发,开辟民俗旅游线。
3、系列开发,建立民俗旅游区。
第五,把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其他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可增强资源的吸引功能。
自然风光与文物古迹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旅游价值。
综上所述,由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中国加入WTO后旅游业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进一步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云南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只要开发得当,定会使云南旅游业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2、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
3、欧阳国斌云南优势资源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6年
4、杨桂华突出特色,深化云南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云南大学旅游经济重点学科研究文集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