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课题语文园地七课时安排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课标分解(学什么)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学到什么程度)1.能够交流自己的摘抄成果,发现摘抄的好处,梳理出照抄的基本方法,并愿意主动摘抄积累。
2.正确运用“得”造句,能够举一反三。
3.能用上一句话的结尾词语做下文的开头续说。
4.能观察例字,并写好带有撇和捺的字形,做到舒展有度。
5.正确朗读古诗《采莲曲》,并熟读成诵,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采莲曲》的内容。
(怎么学)1.通过交流展示摘抄成果、阅读交流平台、对比交流结果,梳理摘抄的基本方法。
2.通过阅读教材例句、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思维扩展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得”的用法。
3.通过传统故事导入、自读课文例句、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续说句子。
4.通过观察例字,认真观察字体布局,并阅读泡泡语中书写提示,自主练写、教师指导,回顾所学生字,练习撇捺舒展。
5.通过观察插图、拓展诗歌背景、多媒体营造氛围,想象采莲姑娘与荷叶融为一体的场景,背诵古诗。
教材分析1.地位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共有4项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词句段运用”让学生自然区分“的”“地”“得”的不同用法,初步感受“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书写提示”中提示了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日积月累”是让学生积累背诵古诗《采莲曲》。
2.内容与重点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具体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积累喜欢的语句”,进一步养成摘抄积累的习惯,提高书面表达的丰富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7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一、文本教学解读语文园地三是拼音学完后的一个全面复习和巩固,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用拼音”“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
“用拼音”安排了4个小练习:“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这是读音相近音节的对比练习。
5组扇面分别呈现:两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对比、前后鼻音的对比、平翘舌音的对比、带不同介母的音近音节的对比,以及带有介母和不带介母的对比。
将这些容易混淆的音节一组组比较拼读,可帮助学生区分相似音节,提高拼读的准确性。
“比一比,读一读。
”这是区分形近复韵母ie、ei和iu、ui的练习。
通过两组音节词,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区分、巩固这两组易错易混的形近复韵母,提醒学生牢记它们在音节中声调标注的规律。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这个练习把音节拼读和生活课堂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秋游的情境,呈现了孩子秋游时可能需要的9种物品的音节词,在提高学生拼读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是通过“读、记、说”复习巩固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连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巩固所学。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2个小练习:“读一读,说一说。
”这个练习是“车”字的“开枝散叶”。
7个词语清晰地分为3组“叶脉”:最左边一组是车的种类,中间一组是与车有关的事物,最右边一组是和车有关的表现动作的词语。
学生在朗读词语中复习生字,感知每组词语的异同,感受汉字的魅力。
“拼一拼,写一写。
”是借助拼音让学生正确拼读的同时,复习“口、日、目、田”4个生字的书写。
这4个字基本笔画相同、结构相同,集中练习,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把字写得规范、端正,能初步感受书写的规律。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一篇小短文《小鸟念书》。
这篇短文生动活泼,富有童趣。
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重难点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我们先来通关第一个板块:交流平台师: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你会选择文中哪些句子进行摘抄呢?说一说理由。
生:我会选择: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这句话写得很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情感,仿佛如见其人。
师:你选的句子真是优美,理由充分。
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课文《父亲、树林和鸟》课后第三题的要求,先从文中选择句子抄下来,说一说你抄这句话的理由,然后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我选的句子是: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这个句子紧扣“像树一般兀立的”这个词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鸟和树林心存真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师:你说的真好,句子分析真是到位!师:那通过刚刚的课文回顾选择摘抄,你知道哪些摘抄方法呢?生:我知道的摘抄方法有:写得好的,形象生动的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写出读后感受。
师:看样子你真是有很多收获呢!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哪些好的摘抄方法呢?大家畅所欲言吧,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哦!生: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生:我喜欢归类摘抄。
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生: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生: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那我们真刀实枪演练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呢?师:请你阅读《带刺的朋友》,运用总结出的方法进行摘抄,并说一说理由。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南北气候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掌握部分汉字的书写技巧。
3.培养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读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祖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差异,并重点介绍了南方的植被和动物。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南北气候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2. 汉字学习学习部分汉字的写法及认识其所代表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 3. 读后感写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等环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 4. 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分工和协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情境渲染通过展示有关南北方气候特点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南北方气候特点的不同,在情境中认识自然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探究。
### 2. 课文解读 - 导入: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的课文《语文园地七》,学生们对课文主旨有了初步的认识。
- 阅读:全班齐读全文,使用多种方式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语言特点,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 理解:自我理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文章讲述的南北方气候特点,了解南方植被和动物的特点以及影响。
- 播放多媒体资料、展示图片、演示视频等方式辅助理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主动性。
### 3. 汉字学习 - 练习部分汉字的写法 - 认识汉字所代表的意义,拆分汉字结构 -通过动手实践,操练书写技能,巩固汉字笔画形态 -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所学汉字。
### 4. 读后感写作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整理思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写作过程中,老师指导表达思路,并在不同环节反复训练语言表达的简单、准确和流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语,并能读准、书写正确;2.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和谐、团结等思想;3.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4.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塑造;2.生词的掌握和书写;3.听说读写并重,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1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文《草房子里的欢声笑语》。
1.2 学生介绍老师带领全班齐读《草房子里的欢声笑语》。
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个故事的感受。
2. 了解课文2.1 新词学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汇总,由学生依据词义和音形进行掌握和书写。
2.2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把握。
2.3 分析故事情节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及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加深理解3.1 观赏图片老师提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观看图片,然后自主讨论并总结图片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3.2 听读故事老师在黑板上讲述故事的情节,要求学生注意听取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感情变化。
4. 拓展思维4.1 分析人物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感情变化的原因和对事情的态度。
4.2 填写作业为了检查学生听课的效果,老师布置填写作业:填写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表格。
5. 组织表演5.1 分组练习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把故事情节化为不同的场景,并让学生在每个场景里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5.2 班内表演在练习过程中,老师看到哪个小组表现得不错,就让他们有机会上台表演并进行班内评比。
6. 总结反思6.1 学生结对报告老师让学生结对报告,回答教学内容的问题,分享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
6.2 活动总结由班委或老师组织学生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并展望未来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最新)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说说这样的句子。
3.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4.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重点】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
【教学难点】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营造学习氛围。
1.师:同学们,咱们班谁的作文写得最好?2.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的方法吗?3.师:这位同学把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了习作中,这是写出好文章的秘诀之一。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学生们能感受到摘抄的好处与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进行摘抄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摘抄的重视程度。
二、师生交流,归纳摘抄技巧。
1.这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就是在向同学们介绍“摘抄”,本学期你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2.生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
3.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积累,培养语感,你是如何做摘抄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摘抄方法和技巧?预设一:在读书的时候,我喜欢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句子。
读过全篇文章之后,再把这些句子誊写在本子上。
(师:好,边读边画再誊写。
你做事很有条理。
)预设二:我喜欢把好词佳句背诵下来。
(师:没错,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
谁能背背自己的摘抄?)(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的摘抄)预设三:我在摘抄的时候有个窍门,就是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词句抄在一起。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词语:主要包括课文中的生词,如“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等。
2. 读写词语: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语读写技巧,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 语文实践活动:围绕“我的家庭”主题,开展口语交际、习作等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课内生词,并能正确读写;了解家庭结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的读写与应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掌握课内生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词,教师指导讲解,学生跟读、记词义。
(2)读写词语:教师给出例句,学生模仿练习,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语文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口语交际,讨论自己的家庭,选代表进行展示。
3.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生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生词: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等。
2. 词语应用例句。
3. 口语交际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词,每个词语写5遍。
(2)用课内生词造句,至少3个。
(3)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_习作_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口语社交·习作·语文园地七教课方案【学习目标】1.指引学生看图,谈谈图中的事情,培育学生察看、发现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对生活中需要改良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3.自主发现句子的特色,指引学生仿写语句。
4.熟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学习重难点】要点:口语社交和写作。
难点: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并把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想法写下来。
【学前准备】课前一周,留意察看身旁的“小事”。
(学生)【课时安排】 3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口语社交:身旁的“小事”)一、讲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旁每日都发生着很多事情,这段时间,你察看到哪些事情,都有些什么发现。
今日我们一同来沟通一下身旁的“小事”。
二、畅聊“小事”。
1.课件展现文中的图。
2.请学生察看,谈谈每幅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3.说一说这些事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令人感觉暖和的行为。
4.生活中每日都在发生着各样不一样的事情,近期你察看到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分小组沟通自己身旁的“小事”。
三、全班沟通。
1.小组选举出代表,全班沟通。
其余同学仔细听。
2.听后评论,谈谈听到这些过后你有什么想法?第二课时(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一、讲话导入。
生活中有好多需要改良的问题。
假如我们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良建讲和解决方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为美好。
二、课件展现,激发兴趣。
1.教师课件展现文中的两个例子。
2.学生自读,读后谈谈例文中提出了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3.小组议论沟通。
4.想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良的问题或现象。
三、指导写作。
1.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2.写的时候,要把这类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还能够写出改良的方法或建议。
3.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
四、改正评论。
1.各自读自己的习作,初步改正。
(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能否正确,语句能否通畅连接)2.同学之间互读互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资料,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事情,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对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自主发现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仿写语句。
4.熟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口语交际和写作。
难点: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并把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想法写下来。
【学前准备】
课前一周,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
(学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这段时间,你观察到哪些事情,都有些什么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身边的“小事”。
二、畅谈“小事”。
1.课件展示文中的图。
2.请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
3.说一说这些事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4.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事情,近期你观察到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分小组交流自己身边的“小事”。
三、全班交流。
1.小组推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认真听。
2.听后评议,说说听到这些事后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课件展示,激发兴趣。
1.教师课件展示文中的两个例子。
2.学生自读,读后说说例文中提出了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3.小组讨论交流。
4.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
三、指导写作。
1.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2.写的时候,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还可以写出改进的办法或建议。
3.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
四、修改评议。
1.各自读自己的习作,初步修改。
(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同学之间互读互改。
3.选取优秀习作,学生自读师生共同评议,说说好在哪里,还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读书时,如果你遇到写得好的语句,你会怎么做?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做法。
3.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孩子的话语,看看他们遇到好语句时的做法有哪些。
4.学生读后交流。
5.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好的语句,也把它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相信对你的习作会有很大帮助。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读一读。
(1)说一说读完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得”字后的语句是对前面语句的补充说明)(2)说一说“得”字的用法。
(3)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后全班交流。
2.课件展示文中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
(1)读句子时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接着下面的句子往下说。
遥远的夜空有一弯弯的月亮
.....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弯弯的月亮
______________。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英、及、柔、雾、蒙、奏、煤、翅”几个字。
2.请同学们观察每个字中撇和捺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撇和捺写得舒展一些,字形就很优美了。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展示《采莲曲》这首古诗。
2.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
3.指名诵读,要读出诗的韵味。
4.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诗中描写的是采莲少女。
采莲女的裙子与荷叶是同一色,融入田田荷叶中,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
5.学生再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6.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对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