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诗意: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晓月余晖,足迹凌乱, 板桥上覆盖寒霜。
赏析:颔联以六个极其典型的意象将早行的景色呈现 在眼前,有听觉有视觉,有远景有近景,不着一虚字,而 旅人行路之艰辛和羁旅之愁尽在其中。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使……明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诗意:枯败的槲叶落满荒山的野路,白色的枳花照亮驿 站的泥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月夜忆舍弟》 《商山早行》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及 诗歌的写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大意, 并背诵全诗。

诵读诗歌, 感受唐诗的音 韵美、情感美。

赏析诗歌, 学习列锦的修 辞手法及对比 阅读的方法。

体会时代 际遇下的个人 情志与家国情 怀,感念新时 代之美好。
新课导入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从戍守边关 的高适到浪漫不羁的李白,再到忧国忧民 的杜甫,他们豪迈洒脱、吟诗饮酒,在诗 词中彰显着中国人 的家国情怀。
课堂检测
(3)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诗句是: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 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
(4)《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的亲人离散的诗 句是____有__弟__皆__分__散____,___无__家__问__死__生____。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 人是今山西祁县人。
创作背景
《商山早行》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 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 《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 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 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 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香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香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课件

词义理解
陂(bēi)塘:池塘。 徜徉(c 飏(yáng):飞扬,飘扬。 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词意速通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乘着 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小园不大,却收尽春光。在这里桃花正红,李花雪 白,菜花金黄。
诗歌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

拨 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
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诗歌赏析

词一开始“树绕”两句,写所见的烂漫春光。接着“倚

鉴 东风”两句,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信步漫游村庄,欣
赏 赏春天的风光。
“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
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 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
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 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 色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 看上去园子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那么,有 哪些春色呢? “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 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 小园的诱人图画。
下片: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 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远远围墙”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 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 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 ”,进一步写词人怡然自得的情状。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_》ppt课件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_》ppt课件
3.诗人善于思索 ,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结,把风为雨之 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地运用入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
李商隐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 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 李杜”。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 深 。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 生仕途坎坷。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无 题①
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
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
(唐)李商隐 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 创。这类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 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 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 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 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 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 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指咸阳城西楼,咸 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 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 在此建都。
即芦荻(蒹,荻; 葭,芦),暗用《诗经 蒹葭》的诗意,表思念 心绪。
水边之地为汀、水 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 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PPT课件

整体感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中的亲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弟弟,但都离散各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何况天下依旧战乱不太平。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zhǐ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 ②叶 落 山 路 , 枳 ③花 明 驿 墙 。 因 思 杜 陵 ④梦 , 凫 ⑤雁 满 回 塘 ⑥ 。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 鼓 ②断 人 行 ③, 边 秋 一 雁 声 。
露 从 今 夜 白 ④, 月 是 故 乡 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 书 长 不 达 , 况 乃 ⑤未 休 兵 。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杜甫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 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 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 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有 《杜工部集》传世。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首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典故 蹇叔哭师颔联Biblioteka 内容结构颈联
进一步深化
尾联
扣题
资料补充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 秦穆公见 文公已死,便想乘机争霸中原,于是派兵攻打郑国。 大臣蹇叔极力反对,理由是秦国与郑国相隔千里,即 使军队能到达郑国,也一定会筋疲力尽。 但秦穆公不 听劝阻,执意派军队攻打遥远的郑国,结果中途遭到 晋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谢谢观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 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起初,“朝奏”,“夕贬”;再写 当下,立马蓝关;最后假想结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 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 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州,前路艰危。真是处处见悲, 一路悲愤。
诵读诗歌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请赏析颈联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横”“拥”两字分别分别是横陈、阻塞的意思,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从两个层面形象生 动的描画了自己贬適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 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抑郁与 愁思。
······
诵读诗歌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下阕“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到远。 眼中所见之景有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 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韵,引人遐想。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 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 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 “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将春的生命活 力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 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
早起对镜梳妆,唯恐青春容颜逐渐消
状元成才路
失,夜晚吟诗,会感到月光清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距此没有多远,希望有青鸟殷勤 地替我去探望(你)。
这首诗以“别”字为文眼,描写了一对 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 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 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有着浓郁的 伤感色彩。
这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 展开。颔联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颈联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状能元成才路 相见而惆怅、怨虑, 备感清冷以至衰颜状元成的才路 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尾 联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行香子
秦观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
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白,菜花黄。
状元成才路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
状元成才路
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 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被尊 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 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曾戏称其为 “山抹微云君”。代表作品有《鹊桥仙·纤云弄巧》 《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 贞不渝,九死不悔;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主旨理解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 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所,杳无音信,于是思 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 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 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 ,结构严谨,语言精工,XXX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名句赏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赏析:“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具有象征意义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 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显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 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念与迷恋。
主旨理解
诗词背诵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பைடு நூலகம்句赏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赏析:“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勾连 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 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休息,飞不起来, 用以暗喻贾谊被贬的失意,是恰切的。一个“悲”字直贯篇末 ,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 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主旨理解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 人今事,字里行间有诗人的自我在,但又写得不那么露骨,而 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 ,奇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 人以警醒的感觉。
诗词背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zh奏āo九ch重ón天g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zhàng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整体感知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③朝奏④九重天⑤,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⑥除弊事⑦, 肯⑧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⑨, 好收吾骨瘴江边⑩。
精读细研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首联点出本诗诗眼“悲”,奠定全篇的感情基 调。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 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精读细研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围绕题目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 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 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 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之情,油然 而生。
整体感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
雁 露 从 今 的夜 白 ,哀月 是 故鸣 乡 明 。 。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
月 有 弟 皆亮 分 散更 , 无 明家 问 亮死 生 。 。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人各东西,已经无法打听到
他 寄 书 长们 不 达的 , 况 消乃 未 息休 兵 。 。
点拨:“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 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 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 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精读细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知识备查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 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 回京城,但是得不到重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 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 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 (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 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 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 符合。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而自 己只能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表达 了诗人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国家处于战 乱之中的现状的悲痛之情。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知识备查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 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 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 为藩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后为转运 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 (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 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 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 被贬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 系年》记载,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 当年温庭筠58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 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 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六十又为 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的心绪,去国怀乡之情在 所难免。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 京 欲 为 八圣 明千除 弊里事 ,路肯 将的衰 朽潮惜 残州 年 。 !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 吝 云 横 惜秦 岭残家 何余在 ?的雪 拥生蓝 关命马 不呢前 。!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 蓝 知 汝关远 来马应 儿有 意也, 好不收 肯吾 骨前瘴 江行边 。。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 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 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 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当时的历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 史”。有《杜工部集》传世。
①左迁:贬官。 ②蓝田: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③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④朝奏:早晨上奏。 ⑤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⑥圣明:指皇帝。 ⑦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⑧肯:岂肯、哪能。 ⑨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⑩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 岭南多瘴气。
整体感知
长沙过①贾谊②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③此栖迟 ④, 万古惟⑤留楚客⑥ 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⑦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⑧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①过:拜访。 ②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③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④栖迟:居留。 ⑤惟:只,仅仅。 ⑥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⑦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⑧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 原赋》凭吊屈原。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⑤未休兵。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精读细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点拨: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 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精读细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 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尾联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 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 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温庭筠
知识备查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 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 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 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诗辞藻华丽, 多写个人遭际,于是政亦有所反映。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 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他也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代表作 有《梦江南》《望江南》等。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 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整体感知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zhé huàn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整体感知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你被贬至长沙在此居留了三年,万古只留 下秋 草你独 寻客人 居去 后楚, 寒地林 的空 见悲日 斜哀时 。。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离开后的足迹,只有 黯汉 文淡有 的道 恩斜犹 阳薄 ,映湘 照水 无着情 寒吊 岂林知 。 ?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 知寂 寂 江我 山 摇对落 处你, 怜的君 何深事 到 情天 涯 ?!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 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 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 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尾句有意设问, 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 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 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韩愈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力反六 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 新和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著有《昌黎先生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人从凤翔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 谓的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 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 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 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 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 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韩湘跟上来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