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比较研究
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比较研究

2023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比较研究•引言•中外动漫创意策划现状概述•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比较研究•中外动漫创意策划的受众比较目•中外动漫创意策划的比较研究结论•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比较研究的实践应用录01引言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外动漫作品在创意策划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动漫创意策划的异同点,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动漫创意策划的异同点,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外动漫创意策划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政策环境、产业链、创意策划特点、受众市场等方面对中外动漫产业进行比较,深入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研究结构: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政策环境比较:对中外动漫产业政策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政策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影响。
•产业链比较:对中外动漫产业链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环节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创意策划特点比较:对中外动漫创意策划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意策划思路和手法。
•受众市场比较:对中外动漫受众市场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需求和市场特点。
•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02中外动漫创意策划现状概述1中国动漫创意策划现状23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迅速,逐渐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动漫作品丰富多样,包括传统的水墨画风、现代的3D技术以及创新的动画短片。
中国动漫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原创IP为核心,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外国动漫创意策划现状外国动漫作品通常具有高水平的制作技术和创新的故事情节。
外国动漫产业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涵盖了原创、制作、发行和衍生品等多个环节。
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比较

01 Chapter国内外动漫市场的差异研究的意义动漫产业的发展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 Chapter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010年至今中国动漫发展历程少年动画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校园、冒险、科幻等多种题材。
如《秦时明月》、《斗破苍穹》等。
儿童动画以低龄儿童为主要受众,内容简单易懂,色彩鲜艳,人物形象可爱,情节富有教育意义。
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成人动画以成年人为主要受众,内容涉及深度思考、文化内涵等,形式更加多元化。
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中国动漫主要类型与特点03 Chapter美国的动漫发展日本动漫的发展欧洲动漫的发展外国动漫发展历程1 2 3美国动漫的主要类型与特点日本动漫的主要类型与特点欧洲动漫的主要类型与特点外国动漫主要类型与特点04 Chapter总结词详细描述故事情节比较角色设计比较总结词中外动漫在角色设计方面也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中国动漫的角色设计通常更注重内在品质和情感状态的表现,人物形象较为内敛和含蓄。
而外国动漫的角色设计则更注重外在特征和个性化元素的表现,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独特。
美术风格比较总结词详细描述文化元素运用比较总结词详细描述05 Chapter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产值与收益品牌建设对文化输出的影响文化传承与创新01跨文化交流02文化认同感03对社会就业的影响就业机会人才培养创业带动06 Chapter内容创新技术进步跨媒体融合绿色环保01020304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未来发展趋势中外动漫创意策划发展建议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市场调研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投资渠道07 Chapter01 02 03中国动漫国外动漫比较总结研究结论国内动漫产业发展学习国外动漫产业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其创意理念、制作技术和市场推广策略,为国内动漫产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动漫借鉴中外合作与交流研究展望THANKS。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为了让角色更好地表现出其个性特点,还可以为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氛围营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中外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两者进行对比与研究。
中外动画角色在整体造型风格上存在差异。
传统的中国动画角色造型注重线条简洁、寓意深远,追求一种含蓄和内敛的美感。
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其造型简单大方,通过代表猴子的尾巴和石头头环等细节来表现角色的形象。
而西方动画角色的造型更加夸张和多样化,注重色彩的丰富和对角色特点的夸张呈现。
比如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每一个小矮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外貌特征,比如长胖胖、啄木鸟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外动画角色在表情和动作设计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往往比较含蓄和细腻,更偏向于静态的表现方式。
比如《大闹天宫》中的猪八戒,其表情变化较少,而更多的通过动作来展现其特点。
而西方动画角色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更加夸张和活泼,通过变化多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比如《冰雪奇缘》中的雪宝兔,其憨态可掬的表情和灵动的动作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中外动画角色在服装和配饰设计上也有所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的服装设计注重传统文化的表现和民族特色的展示。
比如《魁拔》中的角色服装融入了中国古代战士的服饰元素,呈现出一种古朴、威严和庄重的感觉。
而西方动画角色的服装设计则更加多样化和奇特,注重对角色身份和性格特点的展示。
比如《功夫熊猫》中的主角,其着装既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特点,又兼具卡通形象的特色,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中外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角色造型更注重简洁、寓意深远和静态的表现,而西方角色造型则更注重夸张、丰富和动态的表现。
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不同的视觉享受和艺术魅力。
在进行动画角色设计时,需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和情节特点来选择适合的造型设计风格,从而更好地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故事的魅力。
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两者在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的差异。
东方动画电影注重细腻的画面表现和深刻的哲思,而西方动画电影则更注重幽默风趣和情感传达。
在角色设计上,东方动画倾向于塑造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角色,而西方则更倾向于展现英雄主义和戏剧性。
色彩运用方面,东方动画多以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过渡展现情感,而西方动画则常用鲜明对比和饱和色彩突出氛围。
本文总结了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东西方动画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不同之处,为动画电影制作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音乐配搭、总结、启示与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背景:动画电影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而东西方对于动画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审美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
西方动画电影受到欧洲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强调写实主义和科幻元素,以及讲述成人主题的趋势。
而东方动画电影则受到东方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幻想与传统审美,多以童话、神话为题材。
在这样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东西方动画电影在美学风格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东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比较,揭示其不同之处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两大地区动画电影的创作特点和审美趣向,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综合比较东西方动画电影的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以期达到对于东西方动画美学风格比较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东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差异,探讨其在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的异同。
中外动漫创意策划比较研究

屮外材没创走鸟采刻比怨科究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作为整个产业的核心,创意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举足轻重。
动漫产业的创意涉及而相当的广,重点是强调要有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动漫作品的创作和生产阶段、动漫的营销推广过程、动漫的衍生产品开发销售等众多方而进行更有效的新模式的探索。
目前,动漫产业日益成为各国关注和发展的重点。
但是,由于各国在起步时间和发展力度上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而美国、日本、韩国处于全球动漫产业领域的第一集团。
美国的动漫产业起步最早,在此带动下,动漫十分发达,动漫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经过市场化运作,美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
它不但拥有先进的动漫产品创作理念和制作技术,还拥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借助在电影领域的传动优势,美国动漫产业发展最充分的是动画,而漫画业发展相对较弱。
在日本,动漫产业占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作国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漫画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
日本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培养了一批国际顶尖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以及大量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绘制者。
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日本动漫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奠泄了良好的基础。
快速扩X和髙附加值是卡通产业成为推进资产增值的'‘资本卵化器”。
近年来,伴随着动漫产业的极度升温,沉寂已久的中国动漫市场也终于开始复苏,整个行业表现岀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批非常有代表性的动漫作品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马兰花》、《淘气包马小跳》、《小卓玛》、《打,打个大四瓜》等等相继问世。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动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仅是为了呈现一个角色的外貌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的外观设计来塑造角色的个性、气质和情感表达。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风格、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进行对比和研究。
在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注重的是形象的唯美和富有中国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的是典雅、庄重、平和的美感,这一点体现在角色的形象上,角色形象以华丽、细腻和富有文化气息为主要特点。
比如著名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角色造型,通过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面部表情,展现了角色的喜剧化和幽默感。
而中国传统故事动画《西游记》中,角色造型则更加注重表达角色的神秘、独特和仙气。
与中国动画角色造型不同,外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更加多样化和开放。
在西方动画中,角色造型追求的是独特、时尚和现代感。
角色的外观设计更加个性化和多变化,鲜明的颜色、奇特的服装造型和夸张的身体比例都是其特色所在。
比如迪士尼动画中的经典角色米老鼠,其造型简洁明快,大眼睛、大耳朵,加上红色的短裤和大白手套,形象鲜明而又可爱。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差异之一还体现在审美观念的差异上。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注重的是内敛、含蓄和细腻的美感,而西方动画则追求的是外放、大胆和张扬的美感。
这种差异的表现在角色造型上,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偏向柔和、细腻的线条和色彩,更注重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表达。
而西方动画角色造型则更加直接、明快和富有冲击力,以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形象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差异还体现在表现手法上。
中国动画常采用的是平面绘画的方式,二维画面的布局和构图比较简单,更加注重角色动作和情感表达的细腻和可信度。
而西方动画则更注重动态的表现和角色的运动感,在造型设计上更加注重角色的动态性和立体感。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风格、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注重的是唯美、细腻和富有文化特色,追求的是平和、庄重和典雅的美感。
中外卡通形象的比较研究论文

中外卡通形象的比较研究论文中外卡通形象的比较研究论文(一)研究背景卡通已经在全球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伴随着现代文化工业的不断发展,卡通产业也迎来飞速发展,并被视为21世纪的经济的新增长点。
卡通形象不仅在商业上有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化输出的载体。
由于卡通的受众以青少年巨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仍不稳定,容易受到文化形象的影响,因此外国的卡通形象也是一种隐形的“文化武器”,有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卡通形象的研究,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重要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存在重要的价值。
我国在卡通行业消费者群体庞大,市场潜力无法估量。
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卡通形象也有辉煌的过去。
“大闹天空”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荣誉,在国际舞台上创造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卡通形象。
但是由于没有得到连续发展的机遇,后期我国在卡通形象的创造陷入停顿。
在上世纪80年中后期,我国的卡通行业成为海外卡通打过的外包或加工产业链上的'一环。
但是由于创新力量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我国卡通形象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竞争力不足。
目前我国卡通形象在全球的文化产业地位仍不高,基础还比较薄弱。
虽然我国政府对卡通行业扶持力度大,也是目前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因此,中国卡通业目前仍在初级阶段,目前存在较多问题,如创意基础不足,人才匮乏,上下产业链不完善,市场混乱等各种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外卡通形象的比较分析,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和市场情况的条件下,探索和梳理我国卡通形象和海外发达地区(如美国和日本等地),探索我国卡通形象的发展道路,提出对后续行业发展的建议,能为我国的行业发展提供据测参考。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从中外卡通形象的角色选择、造型特点、个性特点和动画叙事等角度出发,结合实地调研情况。
了解国外卡通形象中成功做法和发展模式,结合目前中国卡通形象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卡通形象设计的突出问题,提出中国特色卡通形象设计的发展方向。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中外动画风格比较研究

2.美国动画表现形式。美国动画有着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人物刻画夸张、生动,充满了喜剧性,这与美国追求商业价值是分不开的。美国首创了三维软件制作动画,1995年,《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动画进入了三维领域。三维软件与二维软件相比,多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比二维动画更直接,很容易抓住观众的视野,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016年上映的3d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就用三维软件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1.中国动画造型风格。中国动画造型有着很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剪纸动画和皮影动画,装饰感极强,还有水墨动画,气韵生动,意蕴深邃。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就参考了戏曲里面孙悟空的脸谱造型和服饰;《猴子钓鱼》中猴子和人物的造型采用了民间剪纸的方式;《牧笛》、《山水情》则是水墨的形式,动画角色和场景造型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2.美国动画造型风格。美国动画造型设计夸张、变形,性格鲜明,极具喜剧效果,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效果,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如《猫和老鼠》中老鼠的造型设计,进行了夸张、变形,汤姆和杰瑞之间的闹剧,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乐;《怪物史莱克》中史莱克的造型,虽然外表丑陋,但是却有一颗善良的心,角色设计特点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疯狂动物城》中将闪电设计成了一个做事超级缓慢,说个字很不得休息五分钟,笑起来的时候也像是放慢了镜头的公务员,对足了观众的胃口。
二、中外动画表现形式比较
1.中国动画表现形式。早在1957年,中国就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自此以后,就开始了民族风格动画的探索,因此中国的每一部动画都带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动漫创意与策划比较研究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作为整个产业的核心,创意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举足轻重。
动漫产业的创意涉及面相当的广,重点是强调要有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动漫作品的创作和生产阶段、动漫的营销推广过程、动漫的衍生产品开发销售等众多方面进行更有效的新模式的探索。
一、现状分析目前,动漫产业日益成为各国关注和发展的重点。
但是,由于各国在起步时间和发展力度上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而美国、日本、韩国处于全球动漫产业领域的第一集团。
美国的动漫产业起步最早,在此带动下,动漫十分发达,动漫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经过市场化运作,美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
它不但拥有先进的动漫产品创作理念和制作技术,还拥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借助在电影领域的传动优势,美国动漫产业发展最充分的是动画,而漫画业发展相对较弱。
在日本,动漫产业占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作国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漫画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
日本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培养了一批国际顶尖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以及大量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绘制者。
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日本动漫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快速扩X和高附加值是卡通产业成为推进资产增值的“资本卵化器”。
近年来,伴随着动漫产业的极度升温,沉寂已久的中国动漫市场也终于开始复苏,整个行业表现出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批非常有代表性的动漫作品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马兰花》、《淘气包马小跳》、《小卓玛》、《打,打个大西瓜》等等相继问世。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动漫专业,1200多所院校开设动漫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达10万人,动漫企业近6000家,动漫产业总产值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另外,数十家动漫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园区也在全国各地应运开花,成为各地动漫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但是,我国动漫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可提升空间还很高。
二、动漫产业的创意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对于动漫产业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这些创意的特点主要围绕着以下七个方面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以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动漫创意策划为例,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一)动漫明星设计制胜凡是成熟、复杂、庞大的动漫产业链,都是有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卡通明星带动起来的,动漫形象创意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产业链的命运。
成功的动漫形象所拥有的巨大明星效应,是其身后衍生产品强有力的广告先锋,很多青睐这些动漫形象的受众会因为喜欢这些卡通形象而去购买和搜集与之相关的产品。
这些动漫形象的成功设计,不仅扩大了其自身的传播,也为动漫产业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没有充满创意的动漫形象,动漫作品的衍生品和周边产业都是无法进行开发的,其附加值也就无从挖掘。
在动漫产业发展的强国都有自己极具创意的动漫品牌形象。
先说说日本,以哆啦A梦为例,蓝白色的卡通猫,大大的脑袋,脸部设计的很人性化,肚皮上有个类似袋鼠一样的小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奇工具。
整体看来形象憨态可掬、亲切可爱、趣味十足。
而幽默的故事极富想象力的情节,更是为哆啦A梦的形象增色不少,深深地吸引了无数人的心。
再说说美国,迪斯尼、梦工厂推出的许多卡通形象一直都是人家追捧的对象,从米老鼠唐老鸭到现在的史瑞克和功夫熊猫,每一个卡通形象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他们或是可爱亲切,或是夸X搞笑,但都与故事内容完美契合最大的展现了自身形象的魅力。
然而,综观我国的动漫形象,大体上脱离不了中规中矩的设计,在动漫形象的个性刻画上总是不尽如人意,不够可爱夸X,吸引力不足。
美国人用中国的武术,中国的元素创造出了功夫熊猫,并深入人心大获全胜。
而中国呢,熊猫在中国,功夫也在中国,却拍不出功夫熊猫,为什么?此外,我国的动漫形象重复和模仿的痕迹也很明显,这在很大限度上制约了我国动漫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开发。
创意的缺乏正是我国动漫产业形象不能深入人心获得成功的问题所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二)深度开发持久赢利好的创意会给动漫产业带来持久的影响力和长期的赢利。
动漫产业的创意并不仅仅体现在动漫作品的创作中,还体现在形成自己的动漫品牌之后,加大品牌的跟进力度,把品牌做大做强,增大长期经营的可能性,使衍生品延伸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带来长久的品牌影响力。
迪斯尼凭借着自己的创意使米老鼠举世闻名,在其卡通片成功后,又成立了“米老鼠俱乐部”,并推出《米老鼠俱乐部》电视节目,随后的主题公园建立,衍生品的发开,使米老鼠热渗透到更广大的消费群体中。
直到现在米老鼠的动画片、书籍、音像制品以及各种衍生品依然流行于市场,深受喜爱。
这个由米老鼠带来的开发创意长期和持久的为迪斯尼带来了超乎想象的经济收益。
同美国一样,日本的动漫产品发开也有着完善的体系。
我们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进行说明,《宠物小精灵》是日本小学馆的代表作,在投放市场之初就获得了极大地成功,其原因除了故事的新颖之外,最大的原因在于它同时推出了周边产品和对应动漫作品的“口袋妖怪”游戏,让动漫爱好者在能看到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同时,还能通过游戏身临其境的感受作为“小精灵”训练员的乐趣。
动漫作品与游戏的同时推出,更大限度的扩展了消费领域,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在动漫作品的开发和持久赢利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举一个成功的例子,《蓝猫淘气3000问》的产品开发创造了中国动漫产业的一个历史突破,《蓝猫》从动画片的产生,图书、音像制品、服装、文具、玩具等一系列产品随即产生,《蓝猫》为中国动漫产业带来了空前的经济效益,一时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典X。
但近年来《蓝猫》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蓝猫》的成功到后来的没落,正说明了中国动漫产业的深度开发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还不够完善有着许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三)文化特色创意源泉动漫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它的文化性是根深蒂固的。
在这一点上,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为动漫产业的创意提供了无限的题材和巨大的空间。
但是,我们要在“拿来”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与时俱进,才能把创意进行到底。
中国文化资源丰富,却没有加以利用,我们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总是不断地把已有的动漫故事重复翻拍,没有从根本上挖掘自己的文化的精髓,再加以利用塑造新的动漫作品。
致使中国的动漫创作缺少亮点,不能满足新一代的受众要求。
而美国在这一点上却有着强势之处,他们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的同时,还能准确的运用现代手法,以别国的文化精髓吸引别国受众的视线,已达到发展自本国动漫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花木兰》,本是传统的中国故事,却能被美国加以利用,从“孝义”变成“女性价值的觉醒”大大增强了时代感,吸引了中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
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除此之外,日本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也用他的《千与千寻》等作品表述着与中国传统故事《宝莲灯》一脉相承的文化价值。
美国与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利用是创意的表现,是发展动漫产业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中国还欠缺很多。
别人可以运用现代手段,新颖的创意,推广自己的文化同时,利用别人的文化赢得大多的市场,为什么中国做不到?(四)高新技术创意平台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动漫产业的创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的技术平台。
这些技术已被广泛地渗透到动漫创作、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中。
由此,动漫产业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对动漫的创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如今电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动漫的创作和策划中,例如,《花木兰》中的与匈奴大军激战的场景,仅用了5X手绘士兵图,就利用电脑变化出数千个不同表情的士兵厮杀的模样。
现在外国的动漫作品中更多的运用了3D技术,是画面更真实,视觉效果更好,大大满足了人们对视觉美的享受。
而日本在动画的制作中更是广泛地运用了数字技术,是影片更具观赏力。
在中国的动漫作品《梁祝》中,就运用了三维立体的效果,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在很好的改善了中国动漫作品画面效果不好的缺点,营造了故事氛围。
但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像这样运用高新技术的还很少,高新技术的应用会给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学会用更高的技术打造动漫作品,满足现代人们的高水品要求,这也是中国需要加强的方面。
(五)针对受众满足需求明确市场定位,把握主要消费群体,是动漫产业创意策划的基本原则。
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个人兴趣、文化背景、时尚潮流、年龄差异以及市场宣传等会对具体的动漫产品产生影响,对动漫业的需求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因此,在创作动漫作品是要充分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合理定位。
在美国,许多经典的动漫都是在推向市场之前就策划好了符合广发受众口味的台词、情节、场面和内容、。
这些创意充满了情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部分老少皆宜。
又如,日本的卡通片《蜡笔小新》充满了童真、幼稚以及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也贯穿着成人的思维和行动,是这个创意大获成功,很快在幼儿、青少年、家长和白领中受到了追捧和喜爱。
此外在日本,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和特性,漫画更分为幼儿、少年、少女、青年、女性等多种,内容和风格上也是各具特色。
中国的动漫市场也推出过一部以在校学生为中重点受众的动漫作品《我为歌狂》。
因为内容的新颖,现代感强,贴近中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爱。
它定位明确,特性鲜明,从而很快的抢占了市场先机。
但相比较而言,中国动漫市场上这种定位明确的作品好太少,很多故事的情节也不过新颖,很难吸引很多受众。
我们要顺应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意愿,丰富国产动漫的内容和题材。
(六)产品衍生创新模式树立成功的动漫形象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链发展,是动漫产业创意的必要原则。
而衍生产品的销售、发行模式也要有所创新。
目前一般采用平台销售和授权两种新模式。
迪斯尼在对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采用授权的方式,并获得的稳定而持久的资金回报。
动漫在这里完全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各条产业链被有机地整合起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连连获利。
而在日本很多企业奉行产销分离的模式,最大限度的回避风险。
同时这种分离的模式也使得公司的专业化程度更强。
但就现在的中国而言,动漫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成熟完善的动漫衍生产业链,这对一个行业来说是很危险的。
因此,就中国的现状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的完善动漫产业的衍生产业链,为动漫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七)整合机构做大做强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有5600多家动漫企业,而同样是产量和产品输出大国日本却只有450家动漫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