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

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

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食管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根据XXX《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分册·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建议进行诊断。

1)症状食管癌的症状包括:吞咽食物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进一步检查。

如果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该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如果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骨痛等症状,则提示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没有明显的相关阳性体征。

但是,如果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则提示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3)辅助检查①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

②血液生化检查: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血液生化检查可以用于食管癌的诊断。

但是,肿瘤标志物CEA、SCC、CYFRA21-1、CA199、CA125可能对食管癌、贲门癌的诊断有意义。

③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食管造影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MRI和PET-CT。

食管造影检查是可疑食管癌患者影像学诊断的首选,应尽可能采用低张双对比方法。

胸部CT检查目前主要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访,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脏器、腹部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MRI和PET-CT有助于鉴别放化疗后肿瘤未控、复发和瘢痕组织;PET检查还能发现胸部以外更多的远处转移。

4)病理诊断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为食管癌。

纤维食管镜检查刷片细胞学或活检阳性,临床诊断为食管癌,食管外病变(锁骨上淋巴结、皮肤结节)经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者。

组织学分型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和癌肉瘤、小细胞癌等。

鳞状细胞癌最多,约占90%;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等4个亚型;未分化癌和癌肉瘤少见,但恶性程度高;小细胞癌为肺外最常见的小细胞癌,易早期转移,治疗后复发率高,预后差。

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

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

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初起进食时有停滞感,继则咽下哽噎,甚至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

常伴有胃脘不适,胸膈疼痛,甚则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精神疲惫等。

起病缓慢,常表现为由噎至膈的病变过程。

常由情志、饮食等因素诱发,发病在局部地区有聚集现象。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卫生部《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分期参考食管癌国际TNM分期标准 (AJCC,第7版),共分为I、II、III、IV期。

(二)证候诊断1.痰气阻隔证:吞咽哽噎,胸膈痞满,泛吐痰涎,病情可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苔薄腻,脉弦滑。

2.瘀血阻隔证:饮食难下,食入即吐,吐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肌肤枯燥,形体消瘦。

尚可见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消瘦,大便坚如羊屎,或便血。

舌质紫暗,或舌质红少津,脉细涩。

3.阴虚热结证: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复出,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津,脉细弦数。

4.气虚阳微证:水饮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形瘦神衰,畏寒肢冷,面浮足肿。

舌质淡紫,苔白滑,脉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痰气阻隔证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1)推荐方药:启膈散加减。

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荷叶等。

随证加减:猫爪草、石见穿、预知子、急性子、全瓜蒌、薤白、石菖蒲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含中药注射剂)。

(2)针灸治疗:取穴期门、太冲、阳陵泉、支沟、中脘、丰隆,平补平泻法。

2.瘀血阻隔证治法:理气散结、活血化瘀(1)推荐方药:通幽汤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甘草、红花、升麻、桃仁、当归、槟榔等。

加减:五灵脂、海藻、昆布、贝母、瓜蒌、黄药子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含中药注射剂)。

(2)针灸治疗:取穴膈腧、血海、膻中、内关、合谷。

血海用补法,其余泻法。

3.阴虚热结证治法:滋养津掖,泻热散结(1)推荐方药:增液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玄参、麦冬、细生地、沙参、玉竹、甘草、桑叶、天花粉、生扁豆等。

噎嗝(食道癌)中医诊疗方案

噎嗝(食道癌)中医诊疗方案

噎嗝(食道癌)诊疗方案食道癌(CarCinomaofesophagus)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进行性咽下困难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

从组织学分型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未分化癌,按其形态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其中以斑块型为最多见,我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国家,也是本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1、诊断标准1.1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步骤和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编制的2004年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2)食道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标准依据2003年国际抗癌联盟U1CC标准。

1.2中医辨证标准痰气交阻症候:吞咽困难,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可稍减轻,暧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津亏热结症候:吞咽梗涩,胸膈胀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瘀血内结症候:吞咽梗阻,胸膈疼痛,痛有定处,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甚至水饮难进,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大便坚如羊屎,或吐出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舌紫暗,或舌红少津,脉细涩。

气虚阳微症候: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澹,舌淡苔白,脉细弱。

2.治疗2.1一般治疗2.11手术:食道癌诊断一旦成立,且病变较局限,无远处转移,尤其是中下段食道癌,应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常可达到根治效果。

2.12放射治疗: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

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内放射、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范围、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

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

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V7~8cHi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文章目录*一、食道癌的中医治疗*二、食道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三、食道癌的治疗偏方食道癌的中医治疗1、阴枯阳衰型食道癌的中医治疗治法:消噎散:延长生命、滋阴补阳,益气养血主症:晚期食道癌,咽下困难,近于梗阻,呕恶气逆,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烦热唇燥,大便干如粪,舌质黯绛,瘦小,少苔乏津或无苔,也有苔黄黑干而裂者,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2、气滞型食道癌的中医治疗治法:疏肝理气,温阳益气,扶正抑瘤。

主症:早期食道癌。

无明显吞咽困难,只为吞咽时感食管内挡噎、异物感或灼痛,胸郁闷不适及背部沉紧感,时隐时沉的吞咽不利感。

X线检查主要为早期食管癌的病变。

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弦细。

3、梗噎型食道癌的中医治疗治法:抗癌散结,理气降逆,温阳扶正。

主症:症状单纯,轻度梗噎或吞咽不利。

X线检查多属早、中期髓质型、蕈伞型食管癌。

舌质黯青,苔黄白,脉弦细。

4、食道癌的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食道癌原则主要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中医认为,食道癌整体属虚,局部属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食道癌早期,以邪实为主,治当行气活血、化瘀软坚,利湿解毒;食道癌晚期,以正虚为主,治宜扶正祛邪,分别采用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及益气养阴等法为主。

临床还应根据虚实互见,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按标本缓急恰当处理。

由于食道癌病人正气内虚,抗癌能力低下,虚损情况突出,因而,在治疗中要始终维护正气,保护胃气,把扶正抗癌的原则,贯穿食道癌治疗的全过程。

食道癌的常见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食道癌手术是治疗食管癌首选方法。

若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无明显远处转移征象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以颈段癌长度3厘米、胸上段癌长度4厘米、胸下段癌长度5厘米切除的机会较大。

2、放射疗法食道癌2.1、放射和手术综合治疗,可增加手术切除率,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术前放疗后,休息3~4周再做手术较为合适。

对术中切除不完全的残留癌组织处做金属标记,一般在术后3~6周开始术后放疗。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
钟妙文主任中医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肿瘤科
食道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上,食道癌的发生与炎症、创伤、亚硝胺的慢性刺激、遗传因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等有较大关系。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气滞痰凝型、痰瘀内阻型以及气血亏虚型等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气滞痰凝型主要选择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痰瘀内阻型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于气血亏虚型的食道癌,常选用人参桂枝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食管癌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乔占兵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
1、辨证论治:痰气交阻型选用启膈散加减治疗,瘀血阻膈型选用通幽汤进行治疗,津亏热结型选用沙参麦门冬汤治疗,阳气亏虚型选用补气润脾汤或右归丸加减治疗;
2、分期论治:手术后可化痰和胃、温化痰饮,选用旋覆代赭汤和苓桂术甘汤;放疗后伤阴可采用沙参麦门冬汤;化疗后食欲不振可选用焦三仙,呕吐可选用旋覆代赭汤,气血虚可选用四君子汤或四物汤;
3、兼夹症状治疗:心烦可加用栀子、麦冬;痰涎壅盛可加用白芥子、姜半夏;咽干可加用五汁安中饮;呕吐可选用玉枢丹加减。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食管癌三期中医治疗方案

食管癌三期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中医学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食管癌三期治疗中,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食管癌三期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学对食管癌的认识中医学认为,食管癌的发生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是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邪气侵袭是指肿瘤细胞侵袭食管,导致局部气血瘀滞,脉络阻塞。

食管癌三期的病理特点为正气虚衰,邪气侵袭,治疗应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为原则。

三、食管癌三期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扶正固本:针对正气虚衰,选用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中药方剂,如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加减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等药材。

(2)活血化瘀:针对邪气侵袭,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方剂,如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常用药材有丹参、川芎、红花、桃仁、赤芍等。

(3)清热解毒:针对肿瘤细胞侵袭,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中药方剂,如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等。

常用药材有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穿山甲等。

(4)调和阴阳:针对阴阳失调,选用调和阴阳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常用药材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等。

2. 外治法(1)针灸治疗:通过针刺食管癌相关穴位,如足三里、膻中、肺俞、肝俞等,调节脏腑功能,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2)穴位注射:选用当归、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注射于食管癌相关穴位,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3)耳穴贴压:选取食管癌相关耳穴,如食管、胃、交感、神门等,贴压王不留行籽,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症状。

(4)中药外敷: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大黄、芒硝、冰片等,制成药膏外敷于肿瘤局部,缓解疼痛。

3. 饮食调养(1)清淡易消化饮食:患者应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豆腐等。

(2)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番茄、黄瓜、胡萝卜、橙子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药方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药方

食道癌的中医治疗药方中医方剂1:【辨证】痰气火结。

【治法】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破瘀。

【方名】加味开噎散。

【组成】雄黄1克,砂6克,山豆根12克,五灵脂12克,硼砂6克,芒硝30-60克,射干12克,青黛9克,鲜狗胆1个。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狗胆汁调水,分3天送服。

【出处】侯士林方。

中医方剂2:【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方名】增损启膈散。

【组成】川贝母9克,郁金9克,当归9克,沙参9克,蜣螂虫9克,急性子9克,昆布9克,丹参12克,海藻12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古今名方》 <食管癌>中医方剂3:【辨证】胃阴不足,胃气上逆。

【治法】补益阴血,降逆和胃。

【方名】半夏竹茹汤。

【组成】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朴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急性子15克,蜣螂12克,当归12克,仙鹤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方。

中医方剂4:【辨证】气滞中阻,胃逆呕吐。

【治法】理气降逆,解毒辟秽。

【方名】理气降逆汤。

【组成】干蟾皮12克,八月札30克,急性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15克,瓦楞子30克,夏枯草15克,枸杞子30克,紫草根30克,苦参30克,生马钱子4.5克,生南星9克,公丁香9克,广木香9克,蜣螂虫9克,天龙丸15粒每次5粒,分3次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上海龙华医院方。

中医方剂5:【辨证】气虚血瘀,毒邪侵袭。

【治法】化瘀解毒。

【方名】抗癌汤。

【组成】藤梨根60克,野葡萄根60克,干蟾皮12克,急性子12克,半枝莲60克,紫草30克,天龙6克,姜半夏6克,甘草6克,丹参30克,蛇舌草30克,马钱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食管癌中医方.docx

食管癌中医方.docx

食管癌中医方症见胸骨后疼痛,食物梗阻,消化力弱,或形体消瘦,少气无力,神志疲惫,不能进食,舌质淡苔薄,脉弱或濡。

治疗多以解毒,活血,涤痰,补气,养阴类药物为主组成方剂。

吴茱萸丸木香、青皮各6克,白僵蚕、姜黄、泽泻、柴胡各12克,当归身、炙甘草各18克,益智仁、人参、橘皮、升麻、黄芪各24克,半夏30克,草豆蔻仁、吴茱萸各36克,麦芽面45克。

上药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每次20~30丸,温水送服,细嚼亦可。

温中利膈。

食管肿瘤,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补气运脾汤人参6克,白术9克,橘红、茯苓各4.5克,炙黄芩3克,砂仁2.4克,甘草1.2克。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大枣1枚,煎至3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益气和中。

食管癌,脾胃虚弱,水湿内停,噎塞,咽食难下。

有痰,加半夏曲3克。

参赭培气汤党参18克,肉苁蓉、天冬各12克,代赭石24克,法半夏、当归身各9克,知母、柿霜饼各15克。

上药水煎,分2次温服。

培气降逆,宽膈进食。

食管癌,吞咽梗阻不顺,饮食不下。

南星参斛汤生南星、金银花各30克,党参、石斛、枇杷叶、生麦芽、枳实各10克,代赭石15克,青黛、生甘草各3上药水煎,去滓,分2次温服。

15剂为1个疗. 益气抗癌,化痰降逆。

食管癌晚期,吞咽困难,形体消瘦,面色晦黯,脉细弱或细弦而滑。

痰涎壅盛者,加白芥子、姜半夏各10克;瘀血内阻者,加急性子10克,广郁金12克;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地鳖虫各12克。

陈某,女,59岁。

3个月前吃饭时哽噎不畅,用汤水方可咽下,经检查确诊为晚期中段食管癌。

症见神萎体弱,大骨枯槁,大肉陷下,面色晦滞,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弦滑无力。

X线示食管中下段腔呈不规则线状充盈、僵硬、狭窄,粘膜中段破坏,病变长度15厘米。

拟方:生南星、银花各30克,白芥子、生麦芽、姜半夏、党参、石斛、枳实各10克,代赭石12克,青黛、生甘草各3克。

每日l剂,缓慢呷饮,3剂后可进汤水,后据证损益,调理旬日,进食较为顺利;月余后吞咽梗阻基本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分册·食管癌和贲门癌》
(1)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骨痛等症状提示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2)体征
①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②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3)辅助检查
①内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

②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

肿瘤标志物CEA、SCC、CYFRA21-1、CA199、CA125可能对食管癌、贲门癌的诊断有意义。

③影像学检查
食管造影检查:是可疑食管癌患者影像学诊断的首选,应尽可能采用低张双对比方法。

CT检查:胸部CT检查目前主要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访,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脏器、腹部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MRI和PET-CT:MRI和PET-CT有助于鉴别放化疗后肿瘤未控、复发和瘢痕组织;PET检查还能发现胸部以外更多的远处转移。

(4)病理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为食管癌。

①纤维食管镜检查刷片细胞学或活检阳性。

②临床诊断为食管癌,食管外病变(锁骨上淋巴结、皮肤结节)经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者。

③组织学分型
鳞状细胞癌:最多,约占90%;
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等4个亚型;
其他:未分化癌和癌肉瘤,少见,但恶性程度高;
小细胞癌:为肺外最常见的小细胞癌,易早期转移,治疗后复发率高,预后差。

食管上、中段绝大多数为鳞癌,而下段则多为腺癌。

(5)分期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标准(UICC,2009版)
①T分级: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高度不典型增生(腺癌无法确定原位癌);
T1a 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
T1b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固有肌层;
T3 肿瘤侵及纤维膜;
T4a 肿瘤侵及胸膜、心包、膈肌;
T4b 肿瘤侵及其他邻近器官。

②N分级: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3~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6~9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 ≥10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备注:AJCC建议清扫淋巴结总数不少于12个,并应记录清扫的区域淋巴结总数。

③M分级:
Mx 远处转移无法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备注:锁骨上淋巴结和腹腔动脉干淋巴结不属于区域淋巴结,而为远处转移
④分期标准:
0期Tis N0 M0;
Ⅰ期T1 N0 M0;
Ⅱ期T2 N0 M0;
Ⅲ期T3 N0 M0;T1 N1 M0;T2 N1 M0;T3 N1 M0;
Ⅳ期T4,任何N,M0;任何T,任何N,M1诊断。

(二)中医证候诊断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

1.痰气阻隔证:吞咽哽噎,胸膈痞满,泛吐痰涎,病情可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苔薄腻,脉弦滑。

2.瘀血阻隔证:饮食难下,食入即吐,吐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肌肤枯燥,形体消瘦。

尚可见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消瘦,大便坚如羊屎,或便血。

舌质紫暗,或舌质红少津,脉细涩。

3.阴虚热结证: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复出,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津,脉细弦数。

4.气虚阳微证:水饮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形瘦神衰,畏寒肢冷,面浮足肿。

舌质淡紫,苔白滑,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汤剂
1.痰气阻膈证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推荐方药:启膈散加减。

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荷叶等。

加减:猫爪草、石见穿、预知子、急性子、全瓜蒌、薤白、石菖蒲等。

2.瘀血阻膈证
治法:理气散结、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通幽汤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甘草、红花、升麻、桃仁、当归、槟榔等。

加减:五灵脂、海藻、昆布、贝母、瓜蒌、黄药子等。

3.阴虚热结证
治法:滋养津掖,泻热散结。

推荐方药:增液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玄参、麦冬、细生地、沙参、玉竹、甘草、桑叶、天花粉、生扁豆等。

4.气虚阳微证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补气运脾方合右归丸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熟地、山茱萸、肉桂、制附子、杜仲、砂仁、陈皮、威灵仙、白芍、急性子等。

5.对症治疗
(1)噎:人工牛黄12克,蜂房30克,山慈姑60克,水红花子30克,共为细末,每日服两次,每次服3克。

21天为1疗程。

(2)吐:代赭石30克,生半夏9克,苍术15克。

水煎服,每日服一剂。

21天为1疗程。

(3)痛:五灵脂60克,没药40克蒲黄炭40克,沉香20克,白芷15克,细辛60克,当归15克,川楝子20克,白芍20克,元胡20克,共研极细末,每日服三次。

每次服
3~5克。

21天为1疗程。

(4)梗:壁虎30条,天葵子90克,焙干研末,温开水冲服,每日两次,每次3克。

21天为1疗程。

(二)辨证选择抗癌中成药
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鸦胆子乳口服液、华蟾素片、消癌平片、安替可胶囊、增生平片(胶囊)等。

可根据病情结合当地药物选用合适的中药。

2.辨证选择中药静脉注射剂
复方苦参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等。

可根据病情结合当地药物选用合适的中药注射剂。

(三)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出现的疼痛及呕吐等不适症状,辨证选用。

主穴:天突、截根、双侧咽弓、双侧舌下。

配穴:食管上段配璇几、肺腧透心腧,食管中段配膻中、脾腧透膈俞,食管下段配巨阙、肝俞。

(四)中医局部治疗
经胃镜发现放射性食管炎或出现溃疡者,给予溃疡油治疗(黄芪、当归、紫草、植物油)。

(五)对症和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只能进食流食的或者,应该给予静脉营养,以维持基本能量和电解质平衡。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

有效:症状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

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病灶评价标准:参照RECIST标准。

(二)评价方法
1.证候疗效标准方法:所有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分别记0、2、4、6分,次症分别记0、1、2、3分。

主证:进食梗噎、呕吐痰涎;兼证:反酸、胸背疼痛、乏力、大
2.病灶评价方法:
对目标病变的评定:根据各目标病变最大直径测量值之和的变化情况,将疗效分为CR (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和PD(进展)4类:①CR为目标病变全部消失;
②PR为目标病变最大直径总和至少减少30%;③SD为病情无明显变化,既未达PR给,也未达PD;④PD为目标病变最大直径总和至少增加20%。

对非目标病变的评定:根据非目标病变、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或有无新发病变,将疗效分为CR(完全缓解)、IR/SD(不完全缓解/稳定)和PD(进展)3类:①CR为非目标病变全部消失和肿瘤标记水平恢复正常;②IR/SD为1个或1个以上非目标病变无变化和(或)肿瘤标记水平超出正常上限;③PD为出现1个或1个以上新病变和(或)现有非目标病变有明确的发展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