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第四版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篇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第四版答案】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
(1)1101(2)=13=d(h)(2)11010(2)=26=1a(h)(3)110100(2)=52=34(h)(4)10101001(2)=169=a9(h)要点:从低位起,按每4位将对应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而不是通过十进制转换。
1.2 见上。
1.3简述3个门电路的基本元素在电路中对电平高低的作用。
答:与、或、非。
1.4 布尔代数有哪两个特点?答:(1)值只有两个;(2)只有与、或、反3种运算。
1.5 布尔代数的“或运算”结果可用哪两句话来归纳?其“与运算”又可归纳成哪两句话“ 答:(1)“或运算”运算结果为有一真必为真,两者皆假才为假。
(2)“与运算”有一假即为假,两者皆真才为真。
1.6 什么叫原码、反码及补码?答:原码就是一个数的机器数。
反码:将原码每位取反,即为反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反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反码就是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补码:反码加1就是补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补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补码就是它的反码加1。
例:x1=+100 1001 x2=-100 1001则:[x1]原 = 0100 1001[x1]反 = 0100 1001[x1]补= 0100 1001[x2]原 = 1100 1001[x2]反 = 1011 0110[x2]补 = [x2]反+1= 1011 01111.7 为什么需要半加器和全加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因为加法的第一位没有进位,所以用半加器即可;而第二位起可能有进位,故需要考虑全加器;(2)两者的区别是半加器为双入双出,全加器为三入双出。
1.8 用补码法写出下列减法的步骤:(1)1111(2)-1010(2)=?(2)=?(10)答:(2)1100(2)-0011(2)=?(2)=?(2)答:按上述所讲的正规方法做。
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第四版答案精编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第四版答案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第1章习题1.1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
(1)1101(2)=13=D(H)(2)11010(2)=26=1A(H)(3)110100(2)=52=34(H)(4)10101001(2)=169=A9(H)要点:从低位起,按每4位将对应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而不是通过十进制转换。
1.2 见上。
1.3简述3个门电路的基本元素在电路中对电平高低的作用。
答:与、或、非。
1.4 布尔代数有哪两个特点?答:(1)值只有两个;(2)只有与、或、反3种运算。
1.5 布尔代数的“或运算”结果可用哪两句话来归纳?其“与运算”又可归纳成哪两句话“答:(1)“或运算”运算结果为有一真必为真,两者皆假才为假。
(2)“与运算”有一假即为假,两者皆真才为真。
1.6 什么叫原码、反码及补码?答:原码就是一个数的机器数。
反码:将原码每位取反,即为反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反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反码就是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补码:反码加1就是补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补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补码就是它的反码加1。
例:X1=+100 1001 X2=-100 1001则:[X1]原 = 0100 1001[X1]反 = 0100 1001[X1]补= 0100 1001[X2]原 = 1100 1001[X2]反 = 1011 0110[X2]补 = [X2]反+1= 1011 01111.7 为什么需要半加器和全加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因为加法的第一位没有进位,所以用半加器即可;而第二位起可能有进位,故需要考虑全加器;(2)两者的区别是半加器为双入双出,全加器为三入双出。
1.8 用补码法写出下列减法的步骤:(1)1111(2)-1010(2)=(2)=(10)(2,其反码为两个数的补码相加,即为:01100+ 11101= 101001将最高位的进位1删去,得结果为01001,即为9(10)1.9 做出101011(2)+011110(2)的门电路图并求其相加的结果。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答:(1)13.25
(2)57.1875
(3)43.3125 (4)7.0625
10. 将下列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1)A3.3H
(2)129.CH
(3)AC.DCH
(4)FAB.3H
答:(1)163.1875 (2)297.75
(3)172.859375 (4)4011.1875
11.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第一章
1. 什么是冯·诺依曼机? 答: 冯·诺依曼于 1945 年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利用这种概念和原 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依曼机。
它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组成部分。 早期的冯·诺依曼机结构上以运算器和控制器为中心,随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现在已演化为以存储器为中心的结构。
(1)102 (2)44 (3)301 (4)1000
答:(1)[102]压缩 BCD=00000001 00000010B
[102]非压缩 BCD=00000001 00000000 00000010B
(2)[44]压缩 BCD=01000100B
[44]非压缩 BCD=00000100 00000100B
的 32/64 位标准总线。数据传输速率为 132MB/s,适用于 Pentium 微型机。PCI 总线是同步
且独立于微处理器的,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允许任何微处理器通过桥接口连接到 PCI 总
线上。
USB总线,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属于外部总线的一种,用作微处理机
(1)23 (2)107 (3)1238 (4)92
答:(1)23D=27Q=17H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篇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txt>第一章1.1 解释题(1) 微处理器【解答】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叫做微处理器。
(2) 微型计算机【解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总线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裸机,叫做微型计算机。
(3) 微型计算机系统【解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即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磁盘机等),再配以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4) 单板机【解答】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i/o接口电路,再配上相应的外设(如小键盘、led显示器等)和固化在rom中的监控程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称为单板机。
(5) 运算器【解答】运算器是直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由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组成。
(6) 地址总线【解答】地址总线是cpu对内存或外设进行寻址时,传送内存及外设端口地址的一组信号线。
地址总线的条数多少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7) 数据总线【解答】数据总线是cpu与内存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时,所用的一组数据信号线。
它决定了cpu一次并行传送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反映出cpu的“字长”这个重要性能指标。
(8) 控制总线【解答】控制总线是在cpu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命令等)的一组信号线。
1-2 单片机应包括哪些基本部件?其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解答】一般单片机芯片中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有的还包括a/d、d/a转换器等。
其主要应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领域。
1-3 按图1-11和图1-12,写出取第二条指令操作码和执行第二条指令的过程。
【解答】1) ip的值(002h)送入地址寄存器ar;2) ip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3h;3) ar将地址码通过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002h单元;4) 微处理器给出读命令;5) 所选中的002h单元内容04h送上数据总线db;6) 数据总线db上的数据04h送到数据寄存器dr;7) 因是取指操作,取出的是指令操作码04h,即由dr送入指令寄存器ir;8) ir中的操作码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后,通过pla发出执行该指令的有关控制命令。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1. 简答题一:根据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如下:- 定义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通常体积小、功耗低、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 描述微型计算机核心部件: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处理器,负责执行指令、进行运算逻辑等核心任务。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常见的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互,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 解释微指令:微指令是微型计算机中的一种低级指令,用于控制CPU的工作流程。
它通过微程序控制器中的存储器来存储和提取指令,包括控制信号和操作码等信息。
微指令的执行过程是顺序逐条执行,可以实现CPU的控制逻辑。
- 论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通常分为五个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总线。
其中CPU负责执行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用于接收外部信息,输出设备用于将结果显示给用户,总线用于连接各个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2. 简答题二:根据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如下:- 描述微控制器的组成结构:微控制器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外设接口的单芯片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和ROM)、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器/计数器(Timer/Counter)、串口、模拟/数字转换器等。
- 解释微控制器与微处理器的区别:微控制器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的单芯片系统,而微处理器则只包含中央处理器(CPU)。
微控制器因为集成了其他功能,所以可以独立运行,不需要外部的主板支持。
相比之下,微处理器需要通过外部的主板连接其他芯片来实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教材

习题一一、单选题1.CDBCA A二、填空题1. 8086的数据总线为16 位,地址总线为20 位,时钟频率 5 MHz,支持1M 容量主存空间。
2. 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称为处理器,英文为Processor/CPU ,微型计算机中的处理器常采用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称之为微处理器。
3.微型计算机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4. 微型计算机按体积的大小可分为:台式电脑,英文为Desktop PC ;笔记本电脑,英文为Notebook PC ;平板电脑,英文为Tablet PC ;手持电脑,英文为Handheld PC 。
5. 处理器的性能用字长、时钟频率、集成度等基本的技术参数来衡量。
6. 指令流水是指将完成一条指令的全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于其他子过程并行进行。
7. 软件按照其完成的功能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设计的程序及其文档。
8. 可以把应用软件分为两大类,通用应用软件和专用应用软件。
通用应用软件用于所有的领域及行业,例如:文字处理软件。
专用应用软件用于特定的专业领域及行业。
三、简答题1. 数值协处理器和浮点处理单元是什么关系?答:数值协处理器和浮点处理单元的功能是一样的,用于复杂的数学运算。
不同之处在于数值协处理器是一个独立的芯片,通过总线与微处理器(或主处理器)相连,用于80386及以前低档CPU的微机系统。
而浮点处理单元是主处理器芯片的一个功能单元,从80486开始数值协处理器的功能被集成在CPU内部了。
2. 总线信号分成哪三组信号?答: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3.在计算机技术中,人工智能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虚拟现实、知识系统和机器人。
4. Cache是什么意思?答:Cache指的是高速缓冲存储器5. ROM BIOS是什么?答:位于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6. 中断是什么?中断(Interrupt)是由于外部或内部的中断事件发生,微处理器暂时停止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向事先安排好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当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返回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

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习题1.1〕简答题(2)总线信号分成哪三组信号?(3)PC机主存采用DRAM组成还是SRAM组成?(5)ROM-BIOS是什么?(6)中断是什么?(9)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什么?〔解答〕②总线信号分成三组,分别是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③ PC机主存采用DRAM组成。
⑤ ROM-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操作系统通过对BIOS的调用驱动各硬件设备,用户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调用BIOS中的许多功能。
⑥中断是CPU正常执行程序的流程被某种原因打断、并暂时停止,转向执行事先安排好的一段处理程序,待该处理程序结束后仍返回被中断的指令继续执行的过程。
⑨指令的处理过程。
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处理器从主存储器读取指令(简称取指),翻译指令代码的功能(简称译码),然后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简称执行)的过程。
〔习题1.3〕填空题(2)Intel 8086支持___________容量主存空间,80486支持___________容量主存空间。
(3)二进制16位共有___________个编码组合,如果一位对应处理器一个地址信号,16位地址信号共能寻址___________容量主存空间。
(9)最初由公司采用Intel 8088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推出PC 机。
② 1MB,4GB③ 216,64KB(9)IBM,DOS〔习题1.4〕说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解答〕CPU:CPU也称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
它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芯片内集成了控制器、运算器和若干高速存储单元(即寄存器)。
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构成了微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对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控制。
存储器:存储器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是指可与微机进行交互的输入(Input)设备和输出(Output)设备,也称I/O设备。
I/O设备通过I/O接口与主机连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北京大学出版社

1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习题1.1〕简答题(1)计算机字长(Word)指的是什么?(2)总线信号分成哪三组信号?(3)PC机主存采用DRAM组成还是SRAM组成?(4)Cache是什么意思?(5)ROM-BIOS是什么?(6)中断是什么?(7)32位PC机主板的芯片组是什么?(8)教材中MASM是指什么?(9)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什么?(10)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属于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中哪个层次?〔解答〕①处理器每个单位时间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称计算机字长。
②总线信号分成三组,分别是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③ PC机主存采用DRAM组成。
④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处理器与主存之间速度很快但容量较小的存储器。
⑤ ROM-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操作系统通过对BIOS的调用驱动各硬件设备,用户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调用BIOS中的许多功能。
⑥中断是CPU正常执行程序的流程被某种原因打断、并暂时停止,转向执行事先安排好的一段处理程序,待该处理程序结束后仍返回被中断的指令继续执行的过程。
⑦主板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部件,它提供主板上的关键逻辑电路。
⑧ MASM是微软开发的宏汇编程序。
⑨指令的处理过程。
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处理器从主存储器读取指令(简称取指),翻译指令代码的功能(简称译码),然后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简称执行)的过程。
⑩机器语言层,即指令集结构。
(学生很多认为是:汇编语言层。
前4章主要涉及汇编语言,但本书还有很多处理器原理等内容)〔习题1.2〕判断题(1)软件与硬件的等价性原理说明软硬件在功能、性能和成本等方面是等价的。
(2)IA-64结构是IA-32结构的64位扩展,也就是Intel 64结构。
(3)8086的数据总线为16位,也就是说8086的数据总线的个数、或说条数、位数是16。
(4)微机主存只要使用RAM芯片就可以了。
(5)处理器并不直接连接外设,而是通过I/O 接口电路与外设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习题1.1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
(1)1101(2)=13=D(H)(2)11010(2)=26=1A(H)(3)110100(2)=52=34(H)(4)10101001(2)=169=A9(H)要点:从低位起,按每4位将对应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而不是通过十进制转换。
1.2 见上。
1.3简述3个门电路的基本元素在电路中对电平高低的作用。
答:与、或、非。
1.4 布尔代数有哪两个特点?答:(1)值只有两个;(2)只有与、或、反3种运算。
1.5 布尔代数的“或运算”结果可用哪两句话来归纳?其“与运算”又可归纳成哪两句话“答:(1)“或运算”运算结果为有一真必为真,两者皆假才为假。
(2)“与运算”有一假即为假,两者皆真才为真。
1.6 什么叫原码、反码及补码?答:原码就是一个数的机器数。
反码:将原码每位取反,即为反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反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反码就是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补码:反码加1就是补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补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补码就是它的反码加1。
例:X1=+100 1001 X2=-100 1001则:[X1]原 = 0100 1001[X1]反 = 0100 1001[X1]补= 0100 1001[X2]原 = 1100 1001[X2]反 = 1011 0110[X2]补 = [X2]反+1= 1011 01111.7 为什么需要半加器和全加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因为加法的第一位没有进位,所以用半加器即可;而第二位起可能有进位,故需要考虑全加器;(2)两者的区别是半加器为双入双出,全加器为三入双出。
1.8 用补码法写出下列减法的步骤:(1)1111(2)-1010(2)=?(2)=?(10)答:(2)1100(2)-0011(2)=?(2)=?(2)答:按上述所讲的正规方法做。
第一个数的补码=原码=01100;第二个数的原码(即机器码)为10011,其反码为11100,其补码为11101;两个数的补码相加,即为:01100+ 11101= 101001将最高位的进位1删去,得结果为01001,即为9(10)1.9 做出101011(2)+011110(2)的门电路图并求其相加的结果。
答:相加结果为: 101011+ 011110= 1001001得结果为1001001(2)。
(注:相加时不去掉最高位的进位)门电路图略去。
1.10 做出第1.9题中两数相减的门电路图并求其相减的结果。
答:若为101011-011110则第一个数为正数,其补码=原码=0101011;第二个数为负数,其原码为1011110,反码为1100001,补码=反码+1=1100001+1=1100010 两个数的补码相加为: 0101011+ 1100010= 1 0001101去掉最高位的进位1,得结果为0001101,即为13(10)。
例2: [+0]反 = 00000000[-0]反 = 11111111即:数0的反码也不是唯一的。
第2章习题2.2 触发器、寄存器及存储器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画出这几种器件的符号。
答:触发器是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字信号的基本单元。
触发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的基本单元,也可以说是记忆细胞。
触发器可以组成寄存器,寄存器又可以组成存储器。
寄存器和存储器统称为计算机的记忆装置。
(2)其符号分别表示如下:2.4 累加器有何用处?画出其符号。
答:累加器作为ALU运算过程的代数和的临时存储处。
2.5 三态输出电路有何意义?其符号如何画?答:三态输出电路使得一条信号传输线既能与一个触发器接通,也可以与其断开而与另外一个触发器接通,从而使得一条信号线可以传输多个触发器的信息。
2.6 何谓L门及E门?它们在总线结构中有何用处?答:(1)L门:高电平时使数据装入、低电平时数据自锁其中的电路;E门:E门即三态门,当选通端E门为高电平时,可将信息从A端送到B端。
(2)L门专管对寄存器的装入数据的控制,而E门志管由寄存器输出数据的控制。
2.7 控制字是什么意义?试举个例子说明。
答:(1)控制字CON将各个寄存器的L门和E门的按次序排成一列,并且为了避免住处在公共总线中乱窜,规定在某一时钟节拍,只有一个寄存器的L门为高电平,一个寄存器的E门为高电平,从而保证了E门为高电平的寄存器的数据流入到L门为高电平的寄存器中去。
(2)略去,详见教材P31的表2-32.8 ROM和RAM各有何特点与用处?答:ROM是只读存储器,是用以存放固定程序的存储器,一旦程序放进去之后,就不能再改变。
也不能再写入新的字节,而只能读出其中所存储的内容;RAM是随机存储器(又称读/写存储器),它与ROM的区别在于它不但能读出存放在其中各个存储单元的数据,而且能够随时写进新的数据,或者改变原有数据。
2.9 为什么要建立“地址”这个概念?答:因为一个存储器可以包含数以千计的存储单元,可以存储很多数据,为了便于存入和取出,需要对每个存储单元确定一个固定地址。
2.11 译码器有何用处?答:译码器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地址译码器常用于计算机中对存储单元地址的译码,即将一个地址代码转换成一个有效信号,从而选中对应的单元。
2.12 存储地址寄存器(MAR)和存储数据寄存器(MDR)各有何用处?答:MAR将所要寻找的存储单元的地址暂存下来,以备下一条指令之用。
MDR是将要写入RAM中去的数据暂存起来,以等待控制器发出指令再将数据写入RAM 中去。
P33 2,4,5,6,7,8,9,11,12第3章习题3.1 略去3.2 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是什么意义?答:程序计数器PC存储的内容是指令的地址码。
每次运行指令前,先复位到0,每取出执行一条指令,PC加1.3.3指令寄存器IR从PROM接收到指令字(8位)后的运行过程如何?起什么作用?答:(1)指令寄存器IR从PROM接收到指令字后,就立即将其高4位送到控制部件。
(2)控制部件经过分析后就发出控制指令,将IR的低4位数送到存储地址寄存器MAR,MAR将此低4位数作为地址并用于访问PROM。
故第1次访问PROM的是其指令区,第2次访问的是其数据区。
3.4 略3.5 环形计数器有何用处?什么叫环形字?答:(1)环形计数器用来发出顺序控制信号(即用来发出环形字),从而产生机器节拍。
(2)环形字是其6位输出端依次轮流为高电平,并且是在最位一位(左边第1位)置1后又回到右边第1位,从而形成环形置位。
3.6 什么叫例行程序?什么叫机器周期、取指周期和执行周期?本章简化式计算机的机器周期包括几个时钟周期(机器节拍)?机器周期是否一定是固定不变的?答:(1)例行程序:由厂家编好的执行每个程序(在本章中即为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节拍(3个,见P49)(2)机器周期: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3)取指周期:取一条指令所需的3个机器节拍。
(4)执行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节拍(一般也为3个机器节拍)(5)本章简化式计算机的机器周期包括6个机器节拍。
补充:机器节拍:即一个时钟周期(时钟一个高电平+一个低电平)(6)不一定。
只不过固定了在6个节拍完成一个机器周期的计算机被称为固定周期的计算机。
3.7 控制部件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各有何用处?答:(1)控制部件包括环形计数器、指令译码器、控制矩阵和其他控制电路。
(2)环形计数器用来产生环形字,从而产生机器节拍;指令译码器:将高四位组成的编码信息译成某一控制线为高电位。
控制矩阵:用来产生控制字CON,即产生所有控制信号。
其他控制电路包含时钟脉冲发生器、运行/停车触发器、“启动”和“清除”按钮。
其作用见P54.3.8 子程序计数器有何用处?答:也是用来作为一个程序计数器的。
3.9-3.11略去3.12 指令寄存器IR是如何将其指令字段和地址字段分送出去的?这两个字段的位数是否保答:(1)指令寄存器IR将8位指令字的高4位作为指令字段送到控制部件,而将低4位做为地址字段通过总线送到存储地址寄存器MAR中去。
(2)对,保持不变。
这由制造厂家确定。
第4章习题4.1 8086CPU与8088CPU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区别?答:两者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内部都采用16位字进行操作及存储器寻址,两者的软件完全兼容,程序的执行也完全相同,两种处理器都封装在相同的40脚双列直插组件(DIP)中。
但它们的外部性能有区别。
8086是16位数据总线,而8088是8位数据总线,在处理一个16位数据字时,8088需要两步操作而8086只需要一步。
4.2 8086 CPU从功能上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由什么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总线接口部分BIU和执行部件EU两部分。
其中总线接口部分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即BIU管理在存储器中存取程序和数据的实际处理过程。
执行部件EU的功能负责指令的执行。
将指令译码并利用内部的寄存器和ALU对数据进行所需的处理。
BIU由4个段寄存器(CS、ES、DS、SS)、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IP、20位的地址加法器和6字节的指令队列组成。
EU由4个通过寄存器(AX、BX、CX、DX)、4个专用寄存器(SI、DI、SP、BP)、标志寄存器FR、算术逻辑部件ALU组成。
4.3 8086 CPU有哪些寄存器组成?各有什么用途?标志寄存器的各标志位在什么情况下置位?答:8086 CPU由4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4个专用寄存器(SI、DI、SP、BP)、标志寄存器FR组成,共9个寄存器。
4个通用寄存器既可作为16位寄存器用,也可作为8位寄存器使用。
其中AX寄存器也常称为累加器。
其它寄存器的用途见教材。
标志寄存器有6个状态标志(SF、ZF、PF、CF、AF、OF)和3个控制标志位(DF、IF、TF)。
其具体置位见P75的表4-1.4.4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如何得到的?假如CS=2000H,IP=2100H其物理地址应是多少?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通过BIU中的20位地址加法器得到的。
物理地址计算公式为CS段地址*16(即二进制左移4位,或者十六进制左移1位)+IP偏按计算公式,本题中的物理地址为20000H+2100H=22100H。
4.5 什么叫总线周期?8086CPU的一个总线周期包括多少时钟周期,什么情况下要插入T W 等待周期?插入多少个T W取决于什么因素?答:总线周期是CPU或其他总线控制设备访问一次存储器或I/O端口所需的时间。
在总线周期中需要利用总路线。
补充:指令周期:指令周期是机器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8086CPU的一个标准总线周期包括4个时钟周期。
当4个时钟周期不能完成所规定的操作时,可以插入一个或多个等待时钟周期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