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病防治
牡丹黑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牡丹黑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一、症状表现:1.叶面病斑:牡丹黑斑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叶面出现黑斑。
初期病斑一般为小型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黑点,呈深褐色到黑褐色,直径约为2-5mm。
随着病程的发展,黑斑可扩大并融为一片,表面病斑变为灰黑色。
2.叶片弯曲:病斑扩大后,叶片会逐渐萎缩,向下弯曲,并呈现叶尖状的曲折。
3.叶片黄化:病程进一步发展,叶片开始出现黄化现象。
4.叶片脱落:严重感染黑斑病菌后,叶片会逐渐枯黄并脱落,导致植株严重凋谢。
二、防治方法:1.病前防治:选择健康的牡丹苗木进行栽培,防止病菌通过苗木传播。
2.清除病灶:及时发现感染了黑斑病的植株,将叶片上的黑斑部分剪除,并进行合理处理。
3.疏枝除叶:牡丹株型疏枝养成,坚持整形修剪,减少牡丹冠干上部的叶片密度,保持空气流通,减少黑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4.保持通风:增加牡丹栽培地的通风量和光照量,降低气温,减少病害的发生。
5.合理施肥:牡丹对日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壤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要求较高。
合理施肥可增强植物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6.病后防治:发现牡丹感染了黑斑病,可使用药剂进行喷洒,如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50%氯氟菜酯悬浮剂等,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
7.杀菌剂轮换使用:由于黑斑病菌的易产生抗药性,建议进行杀菌剂的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8.定期清除杂草:及时清除牡丹周围的杂草,减少病害菌的滋生地。
9.保持栽培环境清洁:定期清除落叶和病残体等待管,减少病害的发生。
10.及时发现和处理虫害:虫害易造成植物叶片受损,进而为病害菌提供侵入机会,因此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虫害。
总之,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和定期的病害防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牡丹黑斑病的发生和传播。
月季黑斑病防治和治疗办法

04
月季黑斑病的预防和治疗注意 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药物
选用低毒、低残留农 药,避免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施药时注意个人防护 ,避免农药接触皮肤 和吸入体内。
有效治疗的案例
案例一
01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疗,如使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杀菌剂
。
案例二
02
结合修剪病枝和叶片,将病斑部位切除并销毁。
案例三
03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拮抗微生物或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防治失败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未及时发现病情,导致病害扩散蔓延。
案例二
使用了不合适的农药或防治方法,导致效果不佳 或产生副作用。
传播途径和危害
传播途径
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病害 发生。
危害
月季黑斑病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枝和花蕾,导致叶片枯 黄、脱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严重时会导致 整株月季死亡。
02
月季黑斑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通风环境
01
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病 菌的滋生和传播,保持植株健康 。
特点
该病在月季生长季节均可发生, 以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流行 ,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植 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
发生原因和条件
原因
月季黑斑病的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 ,通过风雨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或伤 口侵入,引起病害发生。
条件
高温潮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环 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加重病害的发生。
白菜类、甘蓝类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04
防治实践与效果
农业防治实践与效果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黑斑病 能力强的白菜和甘蓝品种。
轮作制度
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子,或使用50℃温 水浸种20分钟,或用75%百菌 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 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时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
02
发病原因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与越冬方式
传播途径
病原菌可以通过风雨、气流和农 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在田间辗转 侵染。
越冬方式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 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 的初侵染源。
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的影响
01
02
03
温度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病 原菌的繁殖速度和致病力 会增强,低温高湿的环境 也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
发病初期用药
在发病初期,使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生物防治措施
使用生物农药
如用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 黑斑病的发生。
增强植株抗病性
通过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如植物提取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可以增强植株的抗 病性,减少黑斑病的发生。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白菜类、甘蓝类蔬菜黑斑病的防治将朝着 更加科学、环保的方向发展。未来的防治方法将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 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旱或过湿。
化学防治实践与效果
防治白菜黑斑病如何用药?

防治白菜黑斑病如何用药?
白菜黑斑病,又叫黑霉病。
近年来,该病危害呈上升趋势。
通常秋冬季节开始发生,到了冬春之交,阴雨增多,天气转暖潮湿时易暴发流行成灾,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主要症状
白菜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子叶。
叶片初染病为近圆形褪绿小斑,后逐渐扩大成直径5~10毫米的褐色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边缘淡绿色至暗褐色,有的病斑具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产生暗褐色霉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部穿孔。
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的斑块,致半叶或整叶枯死,全株叶片由外向内干枯。
叶柄和茎上的病斑长梭形,呈暗褐色条状凹陷。
防治方法
1.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2~3年,整地深耕晒透,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微量元素复合营养液,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0℃的温水浸种25分钟,冷却后晾干再播,或用种子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60%宝宁可湿性粉,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种子量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拌种。
3.药剂防治。
在中苗期(特别是发现病斑时)及时喷药,每亩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80%疫毒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代森锰锌悬剂400
倍液,或64%卡霉通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普菌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0%绿普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公斤交替喷雾。
每隔7天1次,连喷3~4次。
黑斑病的防治与常见问题解答

黑斑病的防治与常见问题解答黑斑病是一种广泛影响水稻和其他作物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斑病的防治方法,并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一、黑斑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黑斑病主要由黑斑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
这种病菌具有极高的生存能力,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2. 传播途径:黑斑病菌主要通过风、雨水和农具传播。
另外,种子也可能携带病菌,从而引发病害。
二、黑斑病的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黑斑病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降低病菌侵入和繁殖的机会。
2. 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鳞片和潮湿的枯叶,减少病菌的滋生地。
合理的施肥和浇水,保持良好的通风,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3. 种植间作和轮作:合理进行农作物的间作和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黑斑病的发生。
间作能够破坏病菌的生长环境,而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病菌的密度。
4. 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注意安全使用。
5. 生物防治:利用对黑斑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生物,如福尔马林和木霉等,进行防治。
这些有益生物能够与黑斑病菌竞争养分和生存空间,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
三、黑斑病防治常见问题解答:1. 黑斑病会对水稻产量造成怎样的影响?黑斑病会导致水稻叶片产生黑斑,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叶片凋萎和死亡。
这样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产量。
2. 如何识别黑斑病?黑斑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小圆形黑斑,黑斑边缘呈白色环带,叶片逐渐黄化,最终干枯。
3. 黑斑病的防治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防治黑斑病的最佳时间是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定期巡视田间,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就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 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应该如何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应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控制。
不宜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掉落。
以下是几种防治月季黑斑病的方法:
1. 清除感染叶片:及时发现受感染的叶片,剪除并销毁,以避免病菌传播。
避免叶片积水,保持叶片干燥。
2. 空气流通:保持栽培区域通风良好,减少叶片湿度和病菌生长的机会。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黑斑病性的月季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 病害预防:定期喷洒防治病害的药剂,如石硫合剂、三环唑等。
喷药时注意全面覆盖叶片表面,并按照说明正确稀释和使用药剂。
5.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避免过湿,以减少病菌生长的环境。
6. 植株健康管理:给予月季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保持植株健康状态,增强植物对病菌的抵抗力。
7. 病害旋换:栽培月季时,将受感染的植株更换到其他位置,避免病菌传播和生长。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果感染严重建议请专业园艺师或植物保护专家的帮助。
月季花黑斑病的防治

月季花黑斑病的防治
盘)。
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最后变为灰褐色,严重时新梢枯死,整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杆状。
1.2发病规律: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以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雨季节,病菌孢子蔓延滋长。
孢子落在潮湿的叶面上,8小时便开始发芽,渗入到角质层细胞组织内生长新菌丝。
不断发育再繁殖出大量新孢子。
发病期一般多出现在7~8月。
1.3防治方法:(1)要特别注意冬季清除落叶枯枝,并喷施5石硫合剂。
发现病叶病枝要彻底剪除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2)平时加强栽培管理,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在发病期尽量少喷水,必须时只在早上天气晴朗开始升温时进行,避免常时间浇湿叶面。
(3)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50%代森铵1000倍;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效果。
月季黑斑病怎样防治

月季黑斑病怎样防治月季黑斑病是一种常见的月季病害,严重影响了月季生长和美观,给月季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月季黑斑病的特点是在月季植株上生长的黑色圆形斑点,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那么,月季黑斑病怎样防治呢?一、预防为主1、选择健康的月季苗。
在选购月季苗时,应注意选择无病虫害,根系健康的苗木,这样可以减少月季黑斑病的发生。
2、注意肥料和水分的控制。
在月季生长期间,应当控制肥料和水分的量,过多的肥料和水分会使月季植株吸收过度,导致植株养分不良和病害的滋生。
3、保持生长环境干燥通风。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和土壤湿度有关,如果环境过于潮湿,会增加病菌滋生的机会,导致月季黑斑病的发生。
因此,要保持生长环境的干燥和通风。
4、保持植株清洁。
长时间不清洁月季植株容易滋生细菌,这些细菌会导致月季黑斑病的发生。
定期对月季植株进行清洁和修剪可以减少病害的滋生。
二、化学防治月季黑斑病的严重程度会随着地域、气候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预防措施不当或者病情严重,可以使用化学防治进行治疗。
这里列出几种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
1、拜防霉素。
拜防霉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月季黑斑病,是一种广谱杀菌剂,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2、甲段菌脂。
甲段菌脂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植物的病害,对月季黑斑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环唑醇。
环唑醇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快速、效果好、效力持久的特点。
可以预防和治疗月季黑斑病等多种病害。
三、综合治疗除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1、剪除病株。
发现月季黑斑病的植株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将有病斑的叶子、茎枝以及植株的部分剪去,防止病害扩散。
2、病后防治。
月季黑斑病的治疗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需要持续进行多次处理。
在发现病菌之后,需要每隔7-10天进行一次药物喷洒或涂抹,同时加强通风管理和植株清理工作。
3、植株恢复。
对于受到月季黑斑病影响比较严重的月季植株,需要进行修剪和加强营养补充,以促进植株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虫调查及防治对策
2015/6/22 王殿勇高质
一、调查时间:2015年6月15日至16日。
二、调查人员:王殿勇赵利根段念陈静石章佩石华冰
三、调查作物及地块:
1.迷迭香(杨湾、下余)
2.薰衣草(彭晚)
3.大马士革玫瑰(木麻树、柯胡、晏庄)
4.紫枝玫瑰(柯胡)
四、主要问题:
1.玫瑰黑斑病。
大马士革玫瑰、紫枝玫瑰、格拉斯玫瑰、月季均严重发生,
病株率100%,病叶率80%以上(目测)。
主要症状表现:枝条近乎光杆,只有新稍有几片健康叶。
发病轻的叶片病斑为小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
重发生叶片,多个病斑连片,叶片发黄,脱落。
茎秆上病斑为黑褐色小斑,椭圆形或者长条形。
病斑重者围绕枝条一周,病部上方枝条枯死。
2.玫瑰白粉病。
紫枝玫瑰发生严重,大马士革玫瑰未发现白粉病。
紫枝玫瑰
病株率100%,叶片背面覆盖浅浅一层白粉,叶片正面也有白色粉斑,发病叶片退绿发黄蜷曲。
3.玫瑰红蜘蛛。
玫瑰各田块发生严重。
叶片背面发现多头红蜘蛛,有结网痕,
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的小点,密密麻麻,叶片整体看上去灰蒙蒙,没有一点光泽。
4.玫瑰蚜虫。
全田均有发生。
所以玫瑰的新生枝条嫩梢均有蚜虫,且蚜虫数
量较多。
蚜虫为绿色无翅蚜。
5.迷迭香、薰衣草死棵较多。
主要表现:植株茎基部表皮腐烂死亡,木质部
褐变,根系褐色死亡,无新根。
地上部萎蔫、枯死。
6.杂草。
全田杂草非常多,密度大。
人工除草的田块,新生小草又发。
使用
除草剂的田块,杂草干枯死亡。
覆盖除草膜的试验田,杂草发生较轻,说明覆盖除草膜效果可以。
7.叶峰、茎叶蜂:叶片缺口和空洞,为叶峰所为。
茎秆被害虫咬食皮层至一
周,至茎秆上部干枯死亡。
五、玫瑰田主要天敌:
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龟纹瓢虫)成虫、幼虫、卵。
蜘蛛(蟹蛛等)
草蛉卵
蚜虫寄生蜂(僵蚜)
六、主要策略
1.选择晴天立即开展药剂防治病虫害。
要求全株均匀喷洒,5天喷一次,连
喷2次。
如果没有连续晴天,则考虑从下向上喷施黑斑病防治药剂2次,并配合粉锈宁防治紫枝玫瑰白粉病。
2.立即开展除草工作。
开展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彻底灭除杂草,然后使
用封闭除草剂封闭地面。
3.立即开展剪枝工作。
薰衣草、迷迭香地块立即开始土壤酸碱度调节工作,
并每周监测土壤酸碱度变化和田间植株生长状况。
4.立即开展施肥工作。
七、工作建议
1.加强病虫检测力度。
建议种植技术组成立测报小组,由植保专业技术丰富
的成员组成。
测报小组要做到勤下田、细观察、留数据。
做到定点观察、随机取点观察、拉网普查相结合。
一旦发现问题,立马形成监控方案和防治方案,不等不靠不拖延。
2.储备常用药剂。
药剂品种要多样,避免长久使用单一药剂造成病虫害产生
抗性而失去效力。
1)常用杀虫剂
常规生产用:螺虫乙酯、螺螨酯、阿维菌素、甲维盐、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啶虫脒、丁氟螨酯
有机生产用:苦参碱、生物肥皂、鱼藤酮、矿物油、除虫菊素
2)常用杀菌剂
常规使用:乙嘧.醚菌酯、粉锈宁、硫磺粉、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
有机生产:蛇床子素、大黄素甲醚、武夷菌素、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氢氧化铜
3)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
4)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液体肥、钙肥、硼肥、锌肥。
5)除草剂:百草枯、高盖、精喹禾灵、草甘磷(或草铵膦)
6)除草膜:黑色反光地膜、防草布
3. 严格落实技术管理方案。
在执行技术方案时,不拖延、不打折扣。
4. 开展必要的试验示范,做好试验数据记录、成本核算,便于今后的大田推广。
各试验侧重绿色和有机方向。
主要试验包括
1)除草剂试验2)除草布试验
3)黑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4)土壤PH值调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