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12 寓言二则(教案)

合集下载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对寓言寓意进行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4.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美和形象美,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实践活动的设置:本次教学设置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这种形式的活动较为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讨论不够深入,角色扮演时情感表达不够到位。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5.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评价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于严格,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如“亡、牢、补”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这些词汇在文中的运用,对于理解整个故事具有关键作用。
-寓言故事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以及寓言的普遍寓意。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复述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表达故事内容。
-寓言寓意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对寓言的寓意仅停留在表面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寓言背后的深层含义,是教学难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教师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寓言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寓言故事,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实现生活与学科的紧密结合。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会受到狐狸的欺骗?”“蚂蚁为什么能成功地储存食物?”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语文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生词、成语、语法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寓言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语法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提问、推理、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魅力。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学习生词和成语: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结果及寓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力,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教案

12.《寓言两则》教案《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第五单元 12 寓言二则(教案)-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2 寓言二则(教案)-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12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利用熟字识记,如:比—此;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坊,端—喘;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则、钻;结合语境识记,“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寓、圈、叼、坊、疲”等字。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

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学生把握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

2.朗读教学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读好人物对话。

通过对比的方法,读好语气词和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出故事情节的变化。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则寓言,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亡羊补牢》课时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①看图猜成语。

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猜这几幅图分别描绘的是什么成语?(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图)②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2.寓言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2.寓言二则【优质教案】

12.《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

板书,提醒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筋。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yù zéjiāo jīn pí mèn寓言两则焦急筋疲力尽纳闷3.读通课文。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告诉我们。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3.指名读文:(1)第一自然段: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板书:巴望,着急)B、指名答。

(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C、齐读这一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品教案【最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精品教案【最新】

第五单元办法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观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聆听到自然旋律的抑扬顿挫,品尝到生命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嗅闻到智慧哲思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

这其中别样的感触点点滴滴汇聚在心头,凝结成颗颗光润的智慧之珠,丰富我们的人生。

走进本单元,让我们一起从亡羊补牢的养羊人身上得到教训:知错就改,为时不晚;去唤醒揠苗助长的农夫,告诉他要遵循自然规律;告诉过河的小马,遇事要多动脑筋,亲身实践;在画杨桃的图画课上,明白看问题或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日常小事中、寓言故事里、大自然中,无不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愿你我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懂得沉思的大脑,去采撷智慧的种子,让心灵变成一座馨香的花园。

学习本单元,要学会根据课文内容,简单地谈谈看法。

朗读本单元课文时,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如揠苗助长的农夫的自以为是、小马的困惑、松鼠的着急、老师的严肃等。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寓言二则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古代寓言故事。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课时画杨桃本文讲述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嘲笑。

后来在老师的启示下,同学们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

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课时小马过河本文讲述了小马分角色朗读课2课时12 寓言两则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比较朗读,体会“赶紧”一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视频导入。

(课件播放《杞人忧天》的视频)学生观看后说一说故事情节及寄寓的道理。

2.小结揭题,随题识字。

12《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编写说明: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的《寓言二则》这一篇课文而编写的。

本教案主要通过情境引导、多种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寓言,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寓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表现特点;(2)学习掌握本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故事寓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发展。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2)会运用口语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的寓意;(2)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引入(15分钟)(1)教师通过设问方式,介绍《寓言二则》的课文背景和内容:在一个森林里,一只狐狸和一只乌鸦用各自的方法争夺美味的干酪。

狐狸最后欺骗了乌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弥补什么差距?(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试图将教师所描述的情景转化为一个表演或动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视觉能力。

(3)学生围绕这个寓言故事,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

2.情节展开(25分钟)(1)示范性讲解玩具电影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介绍寓言故事、相关词汇及其表现形式;(2)学生通过玩具电影学习故事寓言中的关键词汇和表现形式;(3)玩具电影展示结束后,学生可以跟教师一起回想故事中的情节,完成故事绘制或书写。

3.学习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以易理解的方式解释寓言,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2)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内涵和表现形式;(3)教师和学生分组,依照小组自选的方式进行学习总结和分享,展示课程中最有意义的片段或笔记,或用5-10句话形式概括本节课的主要讲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12.寓言二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从中体会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主题。

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诚实、善良,要有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并学习《刻舟求剑》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故事。

2.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3. 分析两则寓言故事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主题。

4. 讨论寓言故事的寓意,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做人要诚实、善良,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做人要诚实、善良,要有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故事:学生自主朗读两则寓言故事,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讲解、举例、造句。

4. 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主题。

5. 讨论寓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寓言故事的寓意,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做人要诚实、善良,要有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寓言二则2. 课题:刻舟求剑、揠苗助长3. 生字词:剑、舟、揠、助、长4. 故事主题:刻舟求剑——诚实、善良;揠苗助长——责任感5. 寓意:做人要诚实、善良,要有责任感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两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办法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观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聆听到自然旋律的抑扬顿挫,品尝到生命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嗅闻到智慧哲思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

这其中别样的感触点点滴滴汇聚在心头,凝结成颗颗光润的智慧之珠,丰富我们的人生。

走进本单元,让我们一起从亡羊补牢的养羊人身上得到教训:知错就改,为时不晚;去唤醒揠苗助长的农夫,告诉他要遵循自然规律;告诉过河的小马,遇事要多动脑筋,亲身实践;在画杨桃的图画课上,明白看问题或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日常小事中、寓言故事里、大自然中,无不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愿你我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懂得沉思的大脑,去采撷智慧的种子,让心灵变成一座馨香的花园。

学习本单元,要学会根据课文内容,简单地谈谈看法。

朗读本单元课文时,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如揠苗助长的农夫的自以为是、小马的困惑、松鼠的着急、老师的严肃等。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寓言二则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古代寓言故事。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课时画杨桃本文讲述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嘲笑。

后来在老师的启示下,同学们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

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课时小马过河本文讲述了小马分角色朗读课2课时12 寓言两则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比较朗读,体会“赶紧”一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视频导入。

(课件播放《杞人忧天》的视频)学生观看后说一说故事情节及寄寓的道理。

2.小结揭题,随题识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从《杞人忧天》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像这样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

(板书课题:寓言二则)(1)学习生字“寓”:整体认读音节(yù);形声字,“宀”表示住所,“禺”表声。

(2)学习生字“则”:平舌音,读“zé”;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贝+刂=则。

(3)“则”是量词,相当于“篇、条”,那“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呢?(“寓言二则”就是说课文要给我们讲两个寓言故事。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同学们,“亡”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一读本课带拼音的生字,并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再读一遍。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亡wánɡ羊补牢láo 羊圈juàn 钻zuān 进去 叼diāo 走 街坊fan ɡ 后悔huǐ 从此cǐ3.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1)字音识记:“亡、坊”是后鼻音,“圈、钻”是前鼻音,“牢”的声母是“l ”,“钻、此”是平舌音。

(2)字形识记。

◇对比识记:亡—忙;钻—站;些—此。

◇熟字加偏旁:牛+宀=牢;方+土=坊;每+忄=悔。

◇形声字识记:“圈”的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的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

4.扩词练习。

寓(公寓)(寓言)则(原则)(规则)亡(死亡)(逃亡)牢(牢固)(牢房)圈(羊圈)(牛圈)钻(钻研)(钻进)悔(后悔)(悔改)此(从此)(此时)坊(街坊)(书坊)5.指几名学生接力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读后共同评议。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每个字各部分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了解笔顺笔画,指导书写。

亡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稍长;第三笔竖折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

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字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些。

金字旁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提;右边“占”的第一笔竖略长,第二笔横较短。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

左边“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右边“力”的撇伸至长点下方。

第一笔是短撇。

下面“去”的第一横稍短,第二横稍长,撇折要注意起笔的位置,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投影反馈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四、品读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个养羊的人丢了几次羊?每次丢羊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学生交流汇报,师生重点探究。

(1)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课件出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指名说说“窟窿”的意思。

(洞)②指名说说养羊的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

)③指名读、齐读句子。

(2)羊丢了以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师生合作读)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①品读句子。

A.街坊的话应用怎样的语气读?(劝告。

)请你来劝一劝这位养羊人吧!(指多名学生说)B.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街坊是怎样的心情?(着急、关心等。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赶紧、修一修、堵上。

)C.指导朗读:“赶紧”强调事情的紧迫,“修一修、堵上”是告诉养羊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因此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吧”是语气词,应读出劝告的语气。

D.羊丢了,街坊劝告他,他同意了吗?(不同意。

)他是怎么说的?(指名读)E.教师指导: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别人的好意,朗读时要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干什么”应读重一些,语调上扬。

F.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共同评议。

②内容理解。

A.街坊的话告诉养羊人一个什么事实?(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或者羊自己也会跑出去。

足见街坊十分有预见性。

)B.养羊人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目光短浅、不听劝告。

)C.对比朗读。

羊已经丢了,还修养圈干什么?羊已经丢了,修养圈没有用。

第一句是个反问句,语气更为强烈,更能突出养羊人根本没有考虑到羊圈破了个窟窿的后果,目光短浅而且执迷不悟。

过渡:羊丢了,街坊关心地劝说,养羊人却不听劝告,结果会怎么样呢?(3)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①羊为什么又少了一只?(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②这里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两个“又”字说明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和第一次是一样的,也更突出了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

)过渡:养羊人不听劝告,又丢了一只羊。

这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他又会怎么做呢?(4)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①养羊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很后悔。

)他为什么而后悔?(他没有听从街坊修补羊圈的劝告,致使羊又被叼走了一只。

)②引导学生用“后悔”一词说话:你有后悔的经历吗?跟大家说一说。

生:昨天看电视看得太晚了,今天早晨起不来床,结果上学迟到了,我真后悔。

③你从“现在修还不晚”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对养羊人的心理描写,说明养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可见他知错能改。

)④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句子)从“赶紧”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养羊人行动迅速。

)⑤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自由读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赶紧”一词更能体现事情的重要和紧迫。

⑥“堵上、结结实实”说明了什么?(养羊人把羊圈修补得很好。

)⑦养羊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是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4.思考:假如养羊人始终没有听取街坊的意见,不去修补羊圈,会有什么后果?狼会不断地从窟窿钻进羊圈,叼走所有的羊。

五、联系生活,作业设计1.巧妙设问,梳理课文内容,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化。

(1)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采取补救措施了吗?后来出现了什么情况?(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他采取什么方法改正错误的?结果怎么样?(3)你觉得这个养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交流: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应接受意见,认真改正。

4.创设情境,拓展理解。

(1)明明因为贪玩连续两天没完成作业,今天他又只顾着玩耍不想写作业。

你提醒他赶紧写作业,他说:“我已经两天没完成作业了,今天能补得起来吗?”你便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讲给明明听,并说:“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2)爸爸多次戒烟都戒不掉,妈妈每次劝他,他都说:“抽了这么多年了,肯定戒不了了。

”你会把成语“亡羊补牢”送给爸爸,说:“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认识“焦、筋”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鲁莽行事,就会把事情办坏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图片导入。

师:(课件出示绿色禾苗图片)这绿油油的幼苗多喜人啊!如果它们能快点长高、长大就更好了。

(课件出示成熟的水稻图)看,禾苗长大啦,换上了金色的衣服,穗子上结满了籽粒。

一位农夫种下许多禾苗,怎样才能让禾苗快点长高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自由交流)2.小结揭题。

师:大家都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真好!农夫也在动脑筋想办法,他的办法好不好呢?读完第二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把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一记字形,然后圈出带生字的词语。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多名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筋、喘”是前鼻音,注意“喘”读“chuǎn”,不读“chuǎi”。

(2)(课件出示生字“焦、筋、疲、喘、截”)学生开火车读并口头组词。

(3)识记字形。

◇形声字:“疲”的偏旁“疒”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