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学习部整理毒理学知识点总结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终极总结版★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自由基:是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化学物通过接受一个电子、丢失一个电子或共价键均裂而形成自由基。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终极总结版)★
———————————————————————————————— 作者:
———————————————————————————————— 日期:
ADME过程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危险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物而产生健康损害的与其频率,(统计概念),可用绝对危险度或相对危险度表示。
危险度评定包括: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ose-response assessment)、暴露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危险度表征(riskcharacterization)。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主要是根据以上发育阶段的区分来设计的,每一段试验大致相当于上述两个阶段。三段生殖毒性试验分别为:
1段:生育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2段: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3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
3R原则:替代、减少和优化
致畸:致畸物引起畸形(发育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
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产生有害效应,3个阶段:
毒理学重点笔记考点

毒理学重点笔记考点毒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毒理学概念毒理学: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外源化学物(外源生物活性物质)——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现代毒理学定义:是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1、描述毒理学:直接关注的是毒性鉴定(毒性试验),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
同时可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2、机制毒理学:研究重点是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分子机制。
研究资料的用途:1)、证实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有机磷);2)、验证可能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的有害效应;(糖精);3)、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以及合理治疗化学中毒和临床疾病;(反应停);4)、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了解。
3、管理毒理学: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时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还需根据危险度评定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研究提供的科学信息,制定相关的卫生标准.4、毒理学其它特殊领域包括: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第二节、毒理学简史1、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SS (poison)—是指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2、启蒙时代毒理学:Paracelsus的格言: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3、现代毒理学第三节毒理学展望毒理学是借助多个学科成长并繁荣起来的科学。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的快速扩增和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超常发展,毒理学的研究领域、评价过程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毒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定义】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合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得学科、2)【定义】卫生毒理学:利用毒理学得原理&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得外源化合物对机体得生物学作用&其机理得科学。
3)4个毒理学阶段:、古代毒理学、中世纪毒理学、启蒙时代毒理学、现代毒理学4)毒理学得2大功能:危害性鉴定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有害作用得物质)、危险度评价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得可能性)5)3个主要类别:描述毒理学(毒理鉴定)、机制毒理学(研究毒性机制)、管理毒理学(制定管理条例)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1)【定义】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得生理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得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得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
2)【定义】毒性: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得能力,称为该物质得毒性(toxicity)。
3)【定义】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得器官就称为该物质得靶器官。
4)【定义】反应: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得生物学改变。
分为量反应与质反应两类。
剂量得定义与分类:就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得重要因素。
接触剂量(exposuredose) 又称外剂量(external dose)就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得接触剂量,可以就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得持续接触。
吸收剂量(absorbeddose) 又称内剂量(internaldose),就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得剂量、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targetdose)或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 dose),就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如组织、细胞)得外源化学物与/或其代谢产物得剂量。
5)【定义】LD5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6)【定义】NOAEL:未观察到得损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在规定得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与观察,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可检测到得有害改变得最高剂量或浓度。
毒理学_总结复习资料

毒理学_总结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现代毒理学(modern T 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pois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外源化合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集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特点:①与内源化学物相对;②生物学作用;③与毒物的联系。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引起机体损害的固有能力。
剂量相同(同等条件下)时,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毒性越高。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毒效应(toxic effect):又称为毒作用,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最新整理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知识讲解

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第一部分毒理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以发展为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毒物:指较低的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3、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4、二巯基丙醇(BAL)可用于治疗砷化物中毒,硝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解磷定(2—PAM)可用于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5、安全系数(SF):6、毒理学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7、根据化学物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某些生物学活性,即SAR,则可初步预测其潜在的危害性或致癌性。
8、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生命科学史上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9、系统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整体研究生物系统(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的一门学科。
10、系统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应激因子对生物系统的干扰作用,检测分子表达和毒理学参数的变化,反复整合各种数据和资料以描述生物体更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性:指化学物引起毒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毒效应:指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二者是有区别的: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2、中毒:生物体收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注射器等。
特点:各种更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集体稳态能力下降,对环境中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等。
3、任何一种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
化学物的毒效应总是与一定的剂量联系在一起的的。
剂量是决定化学物毒性的根本指标4、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生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理药理总结

毒理药理总结简介毒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毒物对生物体的病理过程及其相关机制的科学学科。
了解毒理药理学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毒物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毒理药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毒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毒物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毒物分类毒物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物分类:1.化学毒物:由化学合成的有毒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料等。
2.生物毒素:由生物体产生的有毒物质,例如蛇毒、蜘蛛毒液等。
3.放射性毒物:包括放射性核素和电离辐射,例如核辐射、放射剂量过高导致的辐射中毒等。
4.药物毒性:一些药物在剂量过高或者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毒性作用,例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毒物的作用机制毒物作用的机制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物作用机制:1.阻断酶的活性:一些毒物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酶结合,抑制其正常的催化作用,从而干扰细胞内的正常代谢。
2.破坏细胞膜:一些毒物可以直接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的灭活和溶解。
3.干扰细胞通讯:一些毒物可以干扰细胞间的信号传递,阻碍正常的细胞通讯和调控。
4.抗氧化剂作用:一些毒物可以抑制细胞内的抗氧化能力,导致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损伤。
5.损伤遗传物质:一些毒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DNA和RNA产生损伤,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信息的改变。
常见毒物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及应对处理方法:1.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立即停止食物摄入,保持水分补充,并及时就医。
2.药物中毒:根据不同药物中毒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对于镇痛药过量引起的中毒,可以进行胃洗、给予解毒剂,并进行支持性治疗。
3.农药中毒:立即停止接触农药,迅速脱离污染区域,并进行紧急处理,例如进行洗胃、吸附剂处理,并及时送医治疗。
4.重金属中毒:由于重金属对人体的损害较大,一旦中毒应该立即求医。
医生会根据中毒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例如洗胃、给药解毒等。
毒理学重点整理知识点

绪论(课件)1.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1.1.概念不同。
食品安全是种概念,食品卫生也是属概念。
1.2.范围不同。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
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1.3.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
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2.什么是毒理学?2.1.传统定义: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2.现代定义: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综合学科。
3.常用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3.1.从方法学来分3.1.1.微观方法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观察到多方面毒性作用现象,其中包括一些极微小的毒作用表现。
3.1.2.宏观方法研究人的整体以至于人的群体与毒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3.2.根据采用方法的不同3.2.1.体内试验实验对象采用哺乳动物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躲在整体进行。
3.2.2.体外实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
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4.毒理学有哪几个研究领域?4.1.主要领域4.1.1.描述毒理学4.1.2.机制毒理学4.1.3.管理毒理学4.2.其他领域4.2.1.法医毒理学4.2.2.临床毒理学4.2.3.环境毒理学4.2.4.生态毒理学4.3.毒理学分支4.3.1.靶器官毒理学4.3.1.1.肺(呼吸系统)毒理学4.3.1.2.血液(造血系统)毒理学4.3.1.3.免疫系统毒理学4.3.1.4.生殖和内分泌系统毒理学4.3.1.5.神经系统与行为毒理学4.3.1.6.肝与胃肠道毒理学4.3.1.7.肾毒理学4.3.1.8.皮肤毒理学、眼毒理学……4.3.2.以机制研究为基础的毒理学4.3.2.1.分子毒理学4.3.2.2.细胞毒理学4.3.2.3.遗传毒理学4.3.2.4.生化毒理学4.3.2.5.受体毒理学……4.3.3.根据研究对象和科学领域的不同4.3.3.1.药物毒理学4.3.3.2.食品毒理学4.3.3.3.临床毒理学4.3.3.4.分析/法医毒理学4.3.3.5.环境毒理学4.3.3.6.职业毒理学……4.3.4.按照毒物性质的不同4.3.4.1.农药毒理学4.3.4.2.金属毒理学4.3.4.3.有机溶剂毒理学4.3.4.4.放射毒理学……5.什么是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毒理学知识点总结

毒理学:从生物学角度争论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对生无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描述毒理学机理毒理学治理毒理学:依据描述毒理学和机理毒理学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规律的争论成果,确定需要治理的外源化学物,制定法规及卫生标准,进展有效治理,保障接触人群安康。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肯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毒物(toxicant):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够使生物体发生有害反响、严峻功能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的任何物质。
危急性(risk)指肯定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如接触外源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如造成机体损伤、产生疾病或死亡的概率。
安全限值:对各种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量要求,在低于此接触量时,依据现有的学问,不会观看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通常通过最大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除以安全系数计算得出。
动物试验外推到人通常有三种根本的方法:利用不确定系数〔安全系数〕;利用药物动力学外推〔广泛用于药品安全性评价并考虑到受体敏感性的差异〕;利用数学模型。
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是考虑到动物试验结果外推到人群时的不确定性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确定的安全性界限范围。
安全系数一般承受100,为物种间差异〔10〕和个体间差异〔10〕两个安全系数的乘积治疗指数〔The Therapeutic Index,TI〕: LD50/ED50对于药物,常用治疗指数来计算其安全性,TI 越大安全性越高。
但治疗指数不够完善,没考虑药物最大有效量时的毒性和剂量-反响曲线斜率。
故用安全界限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比治疗指数更佳。
剂量(dose) :接触剂量(exposure dose)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的接触量。
吸取剂量(absorbed dose)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取进入体内的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名解:毒理学(toxicology)、毒物、毒性、毒效应、LD50、LD100、LOAEL、NOAEL、毒效应普、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急性毒作用带(Zac)、慢性毒作用带(Zch)
简答:
1、化学物对机体有选择性毒性的原因;P 15
2、简述毒理学研究领域;P1
3、简述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P4
4、剂量—反应的曲线类型有哪些;P13
5、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P16
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名解:生物转运(biotransportation)、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蓄积(accumulation)、消除半减期、代谢灭活、代谢活化、终毒物、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简答:1、列举Ⅱ相反应;P35
2、简述外源化学物吸收入机体的主要途径;P24
3、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P32
4、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P32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及机制
名解:血/气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简答: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P42
2、简述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P53
3、简述联合作用的类型P50
第四章毒理学试验基础
名解: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品系(strain)
简答:1、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P61
2、人体观察必须遵循的伦理学原则;P60
3、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P62
4、毒理学试验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P65
5、简述试验染毒的途径P67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名解: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蓄积作用、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
简答:1、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74
2、短期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P83
3、简述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要素;P75
4、简述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试验设计:P84
5、一般毒性作用包括哪几种类型P74
6、LD50的意义P78
第六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名解:Ames test、碱基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简答:1、简述遗传学损伤的类型及突变的不良后果;P90、P95
2、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P91
3、简述染色体畸变的类型;P91
4、遗传毒理学试验的主要遗传学终点有哪些;P100
5、简述Ames试验、微核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的基本原理P101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名解: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癌基因(oncogene)、抑癌基因(anti- oncogene)、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终致癌物
简答:1、如何评价一种化学物质是否为致癌物;P117
2、致癌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P118大标题
3、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的设计P120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的生殖与发育毒性作用
名解: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ity)、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简答:1、三段生殖毒性试验包括哪些;P129
2、简述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P136
第九章管理毒理学
名解:安全性、危险度
简答:1、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四阶段试验;P148
2、危险度评定的步骤有哪些;P158
3、分别简述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定的意义P148、P158
第十三章卫生毒理学
名解:卫生毒理学(hygienical toxicology)、职业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自净作用(self-purification)、生物活化作用、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环境毒理学
简答:1、苯对造血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P234
2、简述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P237
第十四章神经行为毒理学
名解:神经毒理学、行为毒理学
简答:1、简述神经毒作用特点;P255
2、神经毒作用机制;P257大标题
3、神经毒性的研究方法与评价P259大标题
问答题:
1、生物学标志可分为哪几类?每一类有什么用途;P11
2、遗传毒理学成套观察项目中试验入选的原则;P100
3、致突变与致癌、致畸的联系与区别;P107(思考题,自己归纳)
4、化学致癌物的多阶段过程及其特点;P112
题数统计:名解59题;简答42题;问答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