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AAO)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AAO)1000字一、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重点掌握基于活性污泥工艺的A2/O工艺。
课程设计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给定一个虚拟的污水处理厂参数和运行情况,要求设计一个基于A2/O工艺的处理方案,并进行模拟和评估。
2. 实际去现场考察,在一个污水处理厂内进行A2/O工艺的实施,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参观其他污水处理厂,了解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比较不同工艺之间的差异,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课程设计要求1.进行设备设计和操作方法的具体配合,细化施工技能和机械运行设计,制定实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操作技巧。
2.针对所学工艺要有深入剖析,分析处理污水提取有用物质,测算出投入输出效益。
3.综合运用光学、光学、计算机控制等多种理论,采用科学严谨的方式,对污水处理工艺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加强对污水处理工艺、新技术的掌握,对水资源的管理,具备敏锐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秉持不断创新的理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要求,保障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维护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6.注重团队合作,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与同学和教师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三、预期成果1.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2. 熟练掌握A2/O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工艺优化和改进。
3. 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比较,了解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工艺。
4. 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5. 加深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解,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预计用时两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周:研究A2/O工艺,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二周: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污水处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要求。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例1000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例一、设计任务1.1设计目标设计一个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以减少污水处理工厂排出的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设计内容(1)搜集相关资料并选定一个待处理的水体。
(2)根据所选水体的污染情况、周围环境特征和处理工艺的技术选型,设计一个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
(3)选取合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综合考虑其投资、运行和维护等成本,优化设计方案。
(4)探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并给出解决方案。
(5)编写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设计报告。
二、设计内容2.1 水体污染状况通过对废水排放口进行取样,分析水体的污染程度。
污染物主要包括COD、BOD、NH3-N、TP、TN等项目。
同时分析污水pH值、温度、悬浮物含量、颜色等情况,对水体的污染来源进行初步判断。
2.2 工艺流程设计在对污染水体的分析基础上,确定污水处理的工艺选择。
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环节,并针对不同污染物设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条件。
同时,根据选用工艺的特点,设计工艺流程图和配套设备。
2.3 设备选择与优化在确定工艺流程和配套设备的基础上,结合设计负荷、经济效益和运行维护成本等多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处理设备。
并结合设备性能、技术先进性、稳定性等因素,对设备进行优化,优化设计方案。
2.4 生物处理过程细节分析对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如生物污泥的产生与处理、脱氮脱磷技术的应用等。
并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5 经济效益分析在确定最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包括项目总投资、日处理能力、处理费用等。
同时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确保方案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
三、设计要求3.1 设计报告根据上述设计内容,编写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设计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该概括、清晰,包括设计目标、技术路线、方案设计过程和经济效益等内容。
3.2 设计讲解通过设计方案的讲解,介绍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河南工程学院及周边村庄合并生活污水处理站工艺设计院名: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工程概述 (1)设计要求、原则和范围 (3)设计原则 (3)设计范围 (3)工程设计背景 (3)城市概述 (3)自然条件 (3)设计目的 (4)设计任务 (4)二、设计工程计算 (5)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5)设计流量 (5)格栅的设计 (5)平流式沉砂池设计计算 (9)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12)传统活性污泥法鼓风曝气池设计计算 (14)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18)计量槽设计计算 (21)污泥量计算 (22)污泥泵房设计计算 (22)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23)贮泥池设计计算 (25)污泥厌氧消化池设计计算 (26)机械脱水间设计计算 (28)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8)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29)控制点高程的确定 (29)各处理构筑物及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计算 (29)污水系统高程计算 (31)污泥系统高程计算 (32)三、参考文献 (33)四、小结 (33)一、工程概述1、设计要求、原则和范围1)设计要求掌握工程设计的设计步骤、方案选择方法;了解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的特点和原则;熟悉使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的方法;掌握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绘制方法。
掌握有关工程设计说文件的编写方法2)设计原则遵循设计依据并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同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地形条件和社会环境要求,统一规划设计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3)设计范围对污水处理厂内的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进行设计,包括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贮泥池等。
2、工程设计背景1)城市概述现状境内有107国道和郑新公路两条过境道路通过,公路交通发达,素有“郑州南大门”之称。
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8公里,从而又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便利之地。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设计概况1.1 处理规模设计的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为5.6万m3/d。
1.2 设计原则:(1)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2)工艺先进,工艺流程尽可能简单,构筑物尽可能少,运行管理方便;(3)污泥量少,污泥性质稳定;(4) 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少。
1.3 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5、9、11册;《给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2册;《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
1.4 设计要求:城市污水要求处理后水质达到BOD5≤30mg/l;SS≤30mg/l。
污泥处理后外运填埋。
2.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1.服务人口15 万。
有A、B两厂的污水进入市政系统。
资料如表:2.排水系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截留倍数n0= 4 。
3.水质:进水BOD5250mg/L,SS280mg/L;出水BOD5≤30mg/L,SS≤30mg/L。
4.污水由水厂西南方进厂,水面高程40.0m。
5. 厂区地形:基本平坦,原高程43.5m 。
6. 工程地质资料:(略)7. 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受纳水体在水厂北面,距厂150m 。
最高洪水位:36.00m(其s L sn v /9.5468640086400Q ===日均生活污水量5.31.9546.72Q .72K 1.101.10Z ===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 s L s L K Q q Z vs /3.73835.1/9.5461=⨯=⋅=设计生活污水量sL q A vsA /9.63600%9020060%7530040360082005.2353000.325=⨯⨯+⨯⨯+⨯⨯⨯+⨯⨯=厂生活污水设计 s L q vsB /2.43600%7040040360084000.325B =⨯⨯+⨯⨯⨯=厂生活污水设计流量s L q A vgA /3.83360010002.182000=⨯⨯=厂工业废水设计流量s L q B vgB /1.45360010003.181000=⨯⨯=厂工业废水设计流量sL q q q q q q vgB vgA vsB vsA vs v /8.8771.453.832.49.63.7381=++++=++++=∴设计流量(2)雨天校核:s L q vs /9.546864001500003151=⨯=s L q vsA /0.63600%9020060%7530040360082003530025=⨯⨯+⨯⨯+⨯⨯+⨯=s L q vsB /5.33600%7040043600840025=⨯⨯+⨯⨯=s L q vgA /4.693600100082000=⨯=s L q vgB /7.343600100081000=⨯=s L q q q vg vs h /5.6607.344.695.30.69.546=++++=+=旱流污水量s L q n q h v /5.33025.660)14()1(=⨯+=+=雨流校核量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4.1 传统活性污泥法流程:污水→格栅→提升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池→处理水排放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书1 隔栅(1) 栅条的间隙数取雨天进入格栅前的速度=1.9m/s ,则面积B 1h=雨Q /=3302.5×10-3/1.9=1.74㎡;进水渠道宽度B 1取1.1m ,则h=1.74/1.1=1.58m;由公式 ,n 取0.013, i 取0.002;晴天时设入栅前的速度为v 0,则:m v Q h s m v v v B B v Q v Q B h AR v Q h hQ v 55.045.11.18778.0B ,/45.1.1196.515.13,22,B B 0103/200110010110=⨯=⋅==⇒+=+=+=⋅=⇒⋅=晴晴晴晴晴)(得用晴天流量来设计849.055.002.060sin 8778.0sin max =⨯⨯︒⨯=⋅⋅⋅=v h d Q n V α雨天污水流经格栅速度符合要求。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和危害。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1.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介绍水污染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兴趣。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以及水污染的危害。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活动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话题。
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污水处理厂设计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 1000 m3/d, 变化系数为 2.07 , CODCr 420 mg/l, BOD5 200 mg/l, SS 370 mg/l, 处理后出水排入Ⅲ类水体中。
通过上述参数设计一污水处理厂。
未提供的参数按照设计规范自行选取。
根据上述参数完成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绘制。
三、设计要求:1. 设计计算书主要内容:(1)设计依据: 设计任务和基础资料。
(2)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 主要设备的设计选型计算、规格等。
2. 绘制图纸:绘制高程图, 平面布置图及主反应池(1号图纸)。
3. 设计时间:贵州大学20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第2周四. 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均鼓励采用计算机制作。
五. 参考文献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高廷耀, 高等教育出版社排水工程(下), 张自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分册), 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水量计算:Q=1000 /d, = 200 mg/l, 420 mg/l, 370 mg/l, 水温10℃~20℃ 日变化系数: 0.112.7z K Q=2.07 最高日水量z Q =2.07×1000 =2070m 3/d=0.02395m 3/s 执行GB 18918—2002 中二级标准(mg/l): BOD 5 -- 30 COD -- 100 SS -- 20 二、处理工艺设计:由于污水的水质较好, 污水处理工程没有脱氮除磷的特殊要求, 主要的去处目标是BOD5, 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 针对以上特点, 以及出水要求, 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 即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本设计采取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 曝气池采用传统的推流曝气池。
污水处理流程设计: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污水 → 格栅 → 污水泵房 → 沉砂池 → 初沉池 →曝气池→ 调节池→ 消毒池 → 出水 污泥浓缩池 污泥外排四、曝气池设计4.1污水处理程度计算:曝气池主要设计参数类 别污泥负荷/[kg/(kg*d)]污泥浓度/(g/L)容积负荷/[kg/(m3*d)]污泥回流 比/%总处理效 率/%普通曝气0.2--0。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能够运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够评估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第二课时: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第三课时: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水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处理技术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2.参考书: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水处理实验装置、水质分析仪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课程设计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控制水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水污染控制工程在国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课程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一份课程设计任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和实践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内容与要求任务背景某水厂位于某市XX区,日供水量为XXX万吨,其生产水源取自一条全流域污染指数为III级的河流,污染物主要包括COD、NH3-N、TP 等。
为了保证水厂出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控制出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保护水环境和人民健康,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水污染控制工程。
设计任务•任务一:根据水厂供水量、水质目标和水源水质,设计合理的处理工艺和工艺流程。
要求包括工艺界面、流程图和参数设置等内容。
•任务二: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并进行设备参数计算和设备设计。
要求包括计算过程、设备选型和设计说明等内容。
•任务三:对设计的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仿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保证出水水质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
要求包括仿真计算程序、仿真结果分析和调整方案等内容。
•任务四:制定运行与维护方案,编写运行手册并进行试运行。
要求包括运行与维护方案、运行手册与试运行结果报告等内容。
设计要求与评分标准•设计深入全面,流程合理,参数设置合理。
可获得10分。
•设计设备参数计算正确,选型合理,设计规范。
可获得10分。
•仿真计算程序正确,仿真结果分析准确,调整方案具体。
可获得30分。
•运行与维护方案有效,运行手册编写规范,试运行结果报告详细。
可获得10分。
•设计报告提供详细且易于理解的说明,包括数据、结构图、流程图、表格等。
可获得10分。
•提交的文档符合要求,且按时交稿。
可获得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郭凯旋学号:0804014209 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题目:流量为8000 m3/h的城市污水A2/O法脱氮除磷工艺设计指导教师:晋日亚职称: 副教授2011年5月27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学生姓名:郭凯旋学号:0804014209 课程设计题目:流量为8000 m3/h的城市污水A2/O法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起迄日期: 5 月16 日~5 月27 日课程设计地点:环境工程系指导教师:晋日亚系主任:王海芳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年5月16日目录1 绪论 (1)1.1 概述 (1)1.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1)1.2.1 脱氮机理 (1)1.2.2 除磷机理 (2)1.3 A2/O法脱氮除磷工艺流程 (2)1.4 A2/O法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3)1.5 A2/O法脱氮除磷工艺特点及应用现状 (4)1.5.1 工艺特点 (4)1.5.2 应用 (4)2 总体设计(污泥负荷法) (5)2.1 已知条件 (5)2.2 主要公式及工艺参数 (5)2.2.1 主要公式 (5)2.2.2 设计工艺参数(见表2-1) (7)2.3 设计计算 (8)2.3.1 判断是否可采用A2/O法 (8)2.3.2有关设计参数 (8)2.3.3 校核氮磷负荷 (9)2.3.4 剩余污泥量 (9)2.3.5 反应池主要尺寸 (9)2.3.6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9)2.3.7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11)2.3.8 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13)2.3.9 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13)2.3.10 污泥回流设备 (14)2.3.11 内循环混合液回流设备 (14)2.3.12 二沉池(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15)3 参考文献 (17)4 结束语 (18)1 绪论1.1 概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BOD 5和SS,但不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
如果含氮、磷较多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或海湾等相对封闭的水体,则会产生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或湖泊退化,影响其使用功能。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和缺氧/好氧脱氮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A 2/O 污水处理系统,即将两个系统组合起来,使污水经过厌氧(Anaerobic )、缺氧(Anoxic )及好氧(Oxic )三个生物处理过程(简称A 2/O ),达到同时去除BOD 5、氮、磷的目的[1]。
1.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1.2.1 脱氮机理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 2和N x O 气体的过程,其中包括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2]。
⑴ 氨化反应在氨化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态氮,以氨基酸为例,反应式为:RCHNH 2COON+O 2−−→−氨化菌RCOOH+CO 2+NH 3 ⑵ 硝化反应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是由一群自养型好氧微生物完成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第一阶段是由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称为亚硝化反应;第二阶段则由硝酸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称为硝化反应。
硝化菌在硝化NH 4+时,分氧化和合成两个过程。
氧化反应式:NH 4++2O 2−−→−氧化NO 3¯+2H ++H 2O 合成反应式:7NH 4++10CO 2−−→−合成5NO 3-+ 12H ++H 2O+2C 5H 7NO 2 ⑶ 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由一群缺氧异养性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化学过程。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缺氧(无分子氧)的条件下,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N 2)或N 2O 、NO 。
反硝化过程同样由氧化和合成两个过程来实现。
以甲醇为例,反硝化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氧化反应式:6NO 3¯+5CH 3OH −−−→−反硝化菌5CO 2+3N 2+7H 2O+6OH ¯ 合成反应式:NO 3¯+CH 3OH+H +−−→−合成C 5H 7NO 2+N 2+CO 2+H 2O 1.2.2 除磷机理磷通常是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的。
生物除磷是利用除磷菌一类的细菌,过量且超出其生理需要的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贮藏于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在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的厌氧条件下,污水中有机物在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苷(VFAs ),而聚磷菌则将体内聚积的聚磷分解,所产生的能量除供聚磷菌生存外,还供聚磷菌吸收乙酸苷转化为聚β羟基丁酸(PHB ),而存于体内。
聚磷分解时形成的无机磷则释放回污水中,此即厌氧放磷,这是在厌氧区进行的。
在好氧区聚磷菌的活力得到恢复,并以聚磷的形式存储超出生长需要的磷量,此即好氧吸磷。
在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不断增加,必须排除剩余污泥,这些污泥中含有吸收磷过量的聚磷菌,即从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这就是厌氧、好氧交替的生物处理系统除磷的本质[2]。
1.3 A 2/O 法脱氮除磷工艺流程根据生物脱氮除磷机理,污水A 2/O 法脱氮除磷工艺是一个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厌氧放磷和好氧吸磷的工艺流程,一般由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如图1所示。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与同步进入的从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混合。
厌氧池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使污水中磷的浓度升高。
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BOD)转化为乙酸苷类低分子发酵中间产物。
而聚磷菌可将其体内存储的聚磷酸盐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的环境下维持生存。
另一部分能量可供聚磷菌主动吸收环境中的乙酸苷并以PHB(聚β羟基丁酸)的形式在其体内储存起来。
随后污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菌就利用好氧区回流混合液带来的硝酸盐,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降低BOD5与脱氮的目的,此时磷的变化较小。
接着污水进入曝气的好氧区,聚磷菌在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存储的PHB释放能量来维持其生长繁殖。
同时过量的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溶解磷,并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存储起来,使出水中溶解磷浓度达到最低。
而有机物经厌氧区、缺氧区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利用后,到达好氧区时浓度已经相当低,这有利于自养型硝化菌的生长繁殖。
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排放的剩余污泥中,由于含有大量的能超量存储聚磷的聚磷菌,污泥含磷量可达到6﹪(干重)以上[2]。
1.4 A2/O法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⑴溶解性有机底物浓度由于厌氧段中聚磷菌只能利用可快速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若此类物质浓度较低,聚磷菌则无法正常进行磷的释放和吸收。
研究表明,厌氧段进水TP/BOD5应小于0.06。
在缺氧段,若有机物浓度较低,则反硝化脱氮速率将因碳源不足而受到抑制,一般来说,污水中COD/TN大于8时,氮的总去除率可达80﹪[3]。
⑵污泥龄A2/O法工艺的污泥龄受两方面影响,其一是硝化菌世代时间的影响,一般为25天左右;其二是除磷主要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要求工艺的污泥龄不宜过长。
权衡两方面,一般A2/O污泥龄为15~20d。
⑶溶解氧溶解氧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即好氧段氨氮完全氧化为硝态氮所需、满足进水中有机底物的氧化所需及好氧段聚磷菌吸磷所需。
为防止DO过高而随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带至厌氧段和缺氧段,造成厌氧不完全而影响聚磷菌的释磷和缺氧段反硝化。
一般好氧段DO在1.5~2.0 mg/L,厌氧段DO浓度小于0.2 mg/L,缺氧段DO浓度小于0.5 mg/L。
⑷有机底物污泥负荷N S好氧池N S应不超过0.18 kgBOD5/(kgMLSS·d),否则异养菌数量超过硝化菌而抑制硝化过程;而厌氧池N S应大于0.10 kgBOD5/(kgMLSS·d),否则聚磷菌底物不足,除磷效果下降。
⑸污泥回流比污泥回流比r一般为25﹪~100﹪,如果r太高,污泥将DO和硝态氮带入厌氧池太多,影响其厌氧状态,会抑制厌氧释磷过程;如果r 太低,则维持不了正常的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影响生化反应速率和处理效率。
⑹混合液回流比虽然提高混合液回流比R可以提高反硝化效果,但R过大,则大量曝气池的DO将被带入反硝化区,反而破坏了反硝化条件,且动力费用大。
一般要求在100﹪~600﹪。
⑺水温硝化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5℃,为避免硝化速率和有机底物好氧降解速率明显下降,水温不宜低于10℃;反硝化脱氮最适温度为20~38℃,为避免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速率下降,水温不宜低于15℃。
温度对聚磷菌影响不大⑻碱度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分别消耗和产生碱度,影响pH值的变化。
硝化过程的最适pH值是7.8~8.4,当p H<6或p H>9时,硝化反应将停止;反硝化过程最适pH值为6.5~7.5。
⑼水力停留时间由于厌氧段、缺氧段内主要为异养菌群,对污染底物降解速率较快,而好氧段内为除碳异养菌和自养硝化菌,其中自养硝化菌代谢速率较慢,则好氧段停留时间较厌氧段和缺氧段要长,三个段的停留时间比为: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等于1︰1︰(3~4)。
1.5 A2/O法脱氮除磷工艺特点及应用现状1.5.1 工艺特点A2/O工艺的优点是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进行,可达到同时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目的。
而且,这种运行状况,丝状菌不易生长繁殖,基本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此外工艺流程简单,污水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且不需外加碳源,运行费用低[2]。
A2/O工艺的缺点是除磷效果因受到污泥、回流污泥中夹带的溶解氧和硝态氮的限制,不可能十分理想[2]。
1.5.2 应用在我国,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众多内陆湖泊的富营养化已到了造成严重危害的程度,因此,污水的脱氮除磷工艺及实际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A2/O法脱氮除磷工艺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4]。
但是,由于硝化、反硝化、释磷和吸磷多个生化反应过程对反应条件的不同要求,使得传统的A2/O工艺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
2 总体设计(污泥负荷法)2.1 已知条件 ⑴设计污水流量:d m Q 32496002480003.1=⨯⨯=;⑵设计进水水质:COD :300 mg/L ,BOD 5:200mg/L ,SS :170mg/L ,TN :20mg/L ,TP :6 mg/L ,水温:10~25℃;⑶设计出水水质:BOD 5:25mg/L ,SS :30mg/L ,TN <5mg/L,TP ≤1 mg/L 。
2.2 主要公式及工艺参数2.2.1 主要公式⑴ 污泥浓度 r X rr X +=1 (2-1) 式中,X 为混合液污泥浓度,mg/L ;X r 为回流污泥浓度,mg/L ;r 为污泥回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