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的可能退耕规模及其减产效应

合集下载

西北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调查

西北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调查
严格执行政策
加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对违反政策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措施建议
增加补贴和奖励措施
给予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民一定的补贴和 奖励,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收益。

VS
建立合作机制
鼓励农民与政府、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 共同推进退耕还林项目,实现共赢。
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意义 和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02
利益分配不均
03
参与方式单一
在退耕还林项目中,存在利益分 配不均的情况,影响了农民的参 与积极性。
目前农民参与退耕还林项目的方 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参与 方式和渠道。
技术支持与培训需求问题
技术指导不足
在退耕还林项目中,部分地区缺乏必要的技术 指导和支持,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植被覆盖率低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 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
政策出台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国家 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 将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
政策实施
自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西北 地区各级政府积极推进退耕还林 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项目目标与意义
项目目标
西北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调查
汇报人: 2023-12-18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项目实施过程与方法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存在问题与挑战 • 对策建议与展望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干旱缺水
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 环境脆弱。
土地荒漠化
由于过度开垦、放牧和采矿等活动,西北地区土地荒 漠化问题严重。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浅谈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结构,对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现状进行探讨,提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可行性方针。

对黄土高原的植被类型和土地资源等进行了分析和划分,为退耕还林的可行性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绩效审计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经济性、效率些、效果性三个方面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退耕还林工程绩效审计的内涵绩效审计源于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和国家公共资源稀缺的矛盾。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绩效审计概念,即对公共部门管理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与监督,即通常讲的“3E"。

以现有绩效审计概念为基础,客观剖析退耕还林工程特点和规律,综合把握退耕还林绩效审计的实质,退耕还林绩效审计的概念可表述为: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按照退耕还林建设的政策性目标,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综合考虑工程投资的多重目标来分析评价其是否合乎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并对投资管理主体公共管理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以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建设,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全程监督和评价活动。

2、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主要问题2.1陕北黄土高原在土壤方面存在的问题黄土高原的植被类型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沟壑纵横,地面起伏较大。

平原和山地交互分布,海拔高低复杂,这样的地域差异决定了生物类型多样。

地域的差异会造成生态环境的脆弱,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退耕还林模式,我们要因地制宜科学的建设布局。

退耕还林要突出重点,进行有序的实施。

退耕还林首先要考虑到农民的生存问题,保证农村的经济增长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退耕率的上升。

2.2陕北黄土高原在气候方面存在的问题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处于半干旱地区少雨,降水分布不均匀。

黄土高原的降水多为暴雨,经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在春季多大风,会造成土地沙化,对退耕还林有不利的影响。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政策与管理研究Policy & Management Research引用格式:傅伯杰, 刘彦随, 曹智, 等.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8): 1110-1117, doi: 10.16418/ j.issn.1000-3045.20230525001.Fu B J, Liu Y S, Cao Z, et al. Current conditions, issues, and suggestion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Loess Plateau.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8): 1110-1117,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525001. (in Chinese)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傅伯杰1,2*刘彦随3曹智3王壮壮1武旭同2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实施,促使黄土高原生态建设进入了生态治理成效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

文章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系统绿色转型、国土空间科学布局、全流域统筹协调治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人地系统,乡村振兴,黄土高原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525001CSTR32128.14.CASbulletin.2023052500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北部、黄河中游地区,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和农民生计演变特征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和农民生计演变特征

土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面积显著下降,主要 转向林草等植被用地和果园
耕地质量有所好转,陡坡地比例显著下降,而 相对平坦的耕地比例上升。
退耕后由于水果种植的比较经济效益上 升,农户从小规模种植转向大规模种植苹果
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域农民生计演变特征
2.2.1 退耕还林区域农户的社会效益 (3)生产资料投入产出变化
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域农民生计演变特征
2.1 黄土高原部分省份乡村类型演变特征—村域层面
调研23156 个行政村, 覆盖率达 81.22%
调研2594 个行政村, 覆盖率达到 91.53%
调研13735 个行政村, 覆盖率达到 79.00%
粮食主导型16245个、果蔬园林型9794个、城 郊结合型10264个、生态保护型为3738个、特种作 物型3172个、乡村工业型3086个、草原牧场型 1433个、畜禽养殖型1843个、乡村旅游型915个、 文化传承型340个。
植被恢复地径流系数和侵蚀量显著 小于坡耕地
径流系数和侵蚀量都会随着坡度的增加 而逐渐增加,但小范围变化影响较理协作网2019年度学术大会
报告内容
1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域生态效益演变特征 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域农民生计演变特征 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启示和展望
1.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域生态效益演变特征
1.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后黄河输沙量降低至历史低值水平
20世纪70年代,黄河
输沙量为16亿吨/每年,
而近10多年降低至1-2

亿吨/每年,特别是在

2014年和2015年降低
最 至1亿吨,为历史最低点。
并且由图形可知:退耕

!!! 还林工程可显著降低黄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精选全文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目录多彩的黄土高原以水土流失为例 (1)关键词: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 (1)1.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概况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2.1自然因素 (2)2.2人为因素 (2)3.水土保持的对策建议 (2)3.1防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3)3.2提高生态植被建设质量和效率 (3)3.3退耕还林(草) (3)3.4以水资源为核心, 发展“混林农业” (4)4.结语 (5)摘要: 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发祥地, 很多朝代在此处建设都城, 直径位置有很多文物古迹, 但同样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且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 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同时也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本文以水土流失这一自然环境情况为例, 让黄土高原更为美丽。

关键词: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地区, 其范围东起太行山, 西到日月山, 北起长城沿线, 南抵秦岭, 总面积为 6.15×105km2, 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4.54×105km2, 平均海拔800—1800m, 地貌类型为山地, 黄土丘陵和高原沟壑;气候属于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年降水量200—600mm, 主要集中在6月,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强度大, 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强, 年辐射总量为4.60—6.30×109J/m2。

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为0.5—2.6×104 t/km2·a, 地面分割强烈, 形成塬、梁、峁独特的高原景观。

2006年黄土高原五省区因水蚀、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高达1.2×105 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1.6×109t, 相当于损失N、P、K养分8.0×106t, 其中甘、陕两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占总量的80%左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

粮食生 产的可能 影响 出发, 探讨 黄土高原 水土 流失区 的粮 食安全 问题 , 态退耕 工作能 够持续 健康 地 开展提供 理 为生
仑依据 。
l 退耕规划及其分区
为加快黄土 高原水 土流失 厦生态环 境保护 和建 设 , 充
土高原水 土流失 区的坡 耕地 分 布可 明显地 划分 为 黄土 台 塬区 、 黄土丘陵 区和风沙 丘陵 区 各生态类 型 区内的退 耕
0 1 4∞惦 嘶 文பைடு நூலகம் 蠕号 1吆 一2 0 l ) 一哪 一0 6
才能满 足本区 ■求 . 而黄土 白糠区则 膏一定 盈余。
中田分类 号
黄土高 原 水土 流 失 区是 指 山西 吕梁 山 以西 . 州 以 兰
分发挥 森林 和草地生 态 系统 涵养水 源 、 净化 空气 、 调节 气
候 做 善水 土环境的作 用 , 流失 区各 省 区政府 及有 关部 门
划. 、 、 若陕 甘 宁三省 区每年完成 的退耕 还林 ( ) 革 任务 大致
相同 , 则各省 区 的退耕计 划可 细化 为表 1 。到 21 0O年 , 黄 土高原 水土 流失 区将 累计 退耕 还林 还 草 3o 3×l} . 2. a 占水土 流失区耕地 总面积 的 3 .%。根 据 自然条 件 I 态 83 生 环境特 征 、 生态系统 类 型和 生态 环境 问题 等丰 关 因素 , H 黄
鉴于此 , 文从 黄土高原 水土流 失区可能退 耕 规模及其 对 本
在《 围生 态环境建设 规划》 全 的基础上 积极筹划 , 开展退 耕 还 林还 草工作 。陕 西省计 划从 2O 0O一2l 00年, 1 年 的 用 1
时 问完成 l38xl‘ 大于 1。 0 . h 0 5以上 坡耕地 的还 林还 革

黄土高原不同退耕政策效果比较与优选

黄土高原不同退耕政策效果比较与优选

黄土高原不同退耕政策效果比较与优选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 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农田土壤,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退耕政策。

本文将对黄土高原不同退耕政策的效果进行比较,并提出优选的政策建议。

一、退耕政策的分类黄土高原的退耕政策主要包括生态退耕和耕地草原整治两大类。

在生态退耕方面,政府主要采取了退还草地、退还农田等政策,旨在将原本被农作物种植占用的土地恢复为草地。

耕地草原整治政策则主要是将退耕地转为草原,进行草原整治和固沙治理。

二、生态退耕政策的效果比较1. 退还草地政策退还草地政策是指将原本农田的退耕地转为草地,以实现生态恢复和保护。

该政策带来了以下效果:首先,退还草地政策有效提高了草地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其次,草地的恢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了生态平衡,维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然而,退还草地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退耕地的草本植被生长缓慢,退耕地的维护和管理成本较高等。

2. 退还农田政策退还农田政策指的是将原本农田的退耕地转为林地或其他非农业用地。

该政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退还农田政策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将退耕地转为林地可以增加木材资源供应,满足社会的需求。

然而,退还农田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林地的管理和保护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农民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等。

三、耕地草原整治政策的效果比较1. 草原整治政策草原整治政策主要是通过人工种植草坪、修建护坡防护设施等手段将退耕地转为草原,并进行固沙治理。

该政策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草原整治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地退化风险,恢复草原的生态功能。

其次,草原整治可以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地区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困难
20
黄土高原地区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比 例(%)
硕士学位论文
对策建议
退耕还林还草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 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严格贯彻国家的“以粮代赈”政 策 退耕后国家的补助政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应尽快实现退耕地区的产业转型 必须尽快在黄土高原推广“舍饲养畜” 退耕还林还草必须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4.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经济补偿方式探讨及 补偿标准估算
5.结论与讨论
2
黄土高原地区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3
黄土高原地区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进展
国外退耕还林(草)的概况及背景
硕士学位论文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经济补偿标准
退耕还林还草造成的损失及经济补偿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使退耕并恢复植被的土地长久维持其生态功效, 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变革当地农民陡坡开垦和 过度放牧等粗放性利用土地的生产方式。然而新型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学习和采用,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 适应和较大的投资,这些也应由经济补偿解决
移存在问题
分析结果
设法 使百 姓致 富为 干部 们之 首要 考虑
15
黄土高原地区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问卷及调查反馈意见统计分析
国家原则上要求以生态林 为主,地方政府和部分农民
退耕后老百姓各种选择所占比例
2 15.7
群众偏重于还造经济林
15.6
结果分析
66.7
老百姓选择树种情况的比例
9
黄土高原地区与退耕还林(草)有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 第1期
2005 年 3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Vol. 4 No. 1 Mar. 2005
黄土高原地区的可能退耕规模及其减产效应
杨艳昭
2
ensured ,the farmland converted on the slopes above 15 degrees will be 236. 46 × 10 hm ,meaning a little over a fifth of the present area of the arable lan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of grain will be 195. 26 × 10 t , accounting for 12. 69 % of average annual grain production from 1996 to 2000 ,and that the pressure index based on per capita grain possession will be 0. 20 for the whole area ,making the Loess Plateau Area in Shanxi ,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the most heavily impacted area by the conversion. Key words : Loess Plateau Area ;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back into forest or pasture ; scale of land conversion ; pressure of land conversion on grain yield
1 ,2Biblioteka , 封志明1 ,2
, 张蓬涛
3
(1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2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31 河北农业大学)
摘要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 。如何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过 程中保障粮食自给 ,是恢复全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该文根据土地利用详查与实地调查资料 ,利用 多目标规划模型与退耕压力指数模型 ,定量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的可能规模及其粮食减产效应 。研究认为 :
Y ANG Yan2zhao
1 ,2
, FENG Zhi2ming
1 ,2
, ZHANG Peng2tao
3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101 , P. R . China ; 2.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39 , P. R . China ; 3. Institute of Rur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 B aoding 071001 , P. R . China
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台塬区是退耕压力最大的区域 。 关键词 : 黄土高原地区 ; 退耕 ; 退耕规模 ; 退耕压力 中图分类号 : S18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26116 (2005) 20120058206
The Scale of Land Convers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Grain Production in Loess Plateau Area
4 2 在保证人均耕地 011 hm2 前提下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面积可达 236146 × 10 hm ,占现有耕地的 1Π 5 强 ; 对应的粮食减 4 产量为 195126 × 10 t ,是 1996 — 2000 年平均粮食产量的 12169 % ; 全区基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退耕压力指数达 0120 ,
Abstract : The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back into forest or pasture is an important campaign to improve the ecosystem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 but the key is how to improve grain productivity in the remaining arable land and ensure the grain self2suf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ecosystem construc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hich concern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cover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Based on land use statistics and on2spot survey data ,and using the models of target programming and pressure index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le scale of 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back into forest or pasture and its pressure on Loess Plateau ,suggesting that when 011 hm per capita cultivated land 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