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手指的科普文章,通过作者对五个手指的生动描绘,让我们了解到每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趣味性。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手指的生理特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生物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手指的生理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手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手指的生理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3.学习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互动问答。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五个手指的描绘,展示了每个手指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课文蕴含了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道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抽象的道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4.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2手指》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2手指》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22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人类的手指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手指的描写,展示了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巧妙运用。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幽默感,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启发学生对手指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手指的认知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上,对于手指的形态、功能和寓意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对手指的形态、功能、运用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细节描写和深层次含义的把握,对手指的寓意和在生活中运用的思考。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手指的形态、功能和寓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对手指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直观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手指的形态、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巧妙之处,分享讨论成果。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说课稿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统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五个手指的描绘,寓意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深刻的哲理,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针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所蕴含的哲理,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于手指的认知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上,对于手指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培养团队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培养团队意识;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的寓意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手指的用途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3.精讲细读: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培养团队意识;5.朗读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哲理和寓意;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22手指(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2 手指(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手指》一文的作者、写作背景,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一句中手指的“团结一致”与人的“团结一致”的相似之处,感受作者从生活中的小事渗透出做人的大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手指》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人手的五根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了解手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理解手指的团结合作与人的团结合作的相似之处,体会作者从生活中的小事渗透出做人的大道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手指模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提问:你们知道手指有什么作用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手指的特点,如长度、粗细、指纹等。
2. 教师讲解手指的功能,如抓握、触摸、写字等。
3. 教师讲解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工具的使用、舞蹈的表演等。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手指的团结合作与人的团结合作的相似之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理解手指的团结合作与人的团结合作的相似之处,体会作者从生活中的小事渗透出做人的大道理。
板书设计:手指形态:长度、粗细、指纹功能:抓握、触摸、写字等作用:工具的使用、舞蹈的表演等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手指》说课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 手指》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散文作品,通过作者对自己手指的描绘,展示了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同时也寓意了人的性格和命运。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幽默感,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在教材中,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散文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较为深刻的寓意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体会课文的幽默感和诗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喜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优点,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3.研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第【1】篇〗22 手指说课稿一、说教材《手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
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重点)2.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课后有默读的要求,因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要让学生多朗读,把课文读流利。
同时继续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描写手指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学习本课,要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完成本课小练笔。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一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说课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说理性文章,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这篇文章用生动的事例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五个手指各具特色,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从而让人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全文语言幽默风趣,事例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叙事和描述性的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说理性文章,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论点,并通过举例来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论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团结协作;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的大意。
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4.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体现团结协作的,分享自己的经验。
5.小结作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手指团结协作优点各有特点缺点相互依赖结论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手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手指》。
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三、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
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
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
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
《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
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
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可以用“首先……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手指长处短处启发
拇指肯吃苦形体不美,构造简单人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食指机敏,干活以他为主不窈窕常受伤
中指相貌堂皇,曲线美干活不出力
无名指
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
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
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六、说板书设计:
22※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拟人
(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分)
对比
团结就是力量(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