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循环经济从理念向行动转变——访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何发理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2.01.17•【字号】陕环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陕环发〔2012〕1号)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已经省环保厅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七日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生态环保上大台阶的重要一年。
做好2012年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推动生态环保工作上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省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七次环保大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围绕“消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的工作重点,全力实施“1234工程”,即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抓好渭河污染治理、大气联防联控、污染减排三个重点工作,强化环评倒逼机制、政府负总责机制、环保执法监管机制和联动考核兑现机制四项举措,在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瓶颈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质量和环境监管水平“双提升”,在探索环保新道路上取得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具体目标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1年削减2%、1.5%、1.5 %;0%、列入环境统计的设区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陕北不少于280天,关中不少于290天,陕南不少于305天;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上年水平,农村饮用水安全率有较大幅度提高;6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同比下降1%,其中渭河及主要支流化学需氧量浓度平均下降10%以上;汉、丹江出境水质分别保持在II、Ⅲ类标准,城乡环境安全处于可控状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8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83号](https://img.taocdn.com/s3/m/bcdd500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0.png)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8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达到新水平,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得到新提升。
在“减量化”方面,加大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力度,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高新技术化,生产要素利用高效化,有效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在“再利用”和“资源化”方面,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延长产业链,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利用循环化,循环产业园区化,消费方式节约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充分节约和利用能源资源。
陕西环境状况公报2011

2011年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陕西省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何发理2012年5月30日目录综述 (2)一、环境质量 (3)(一)水环境 (3)(二)空气环境 (8)(三)声环境 (12)(四)辐射环境 (12)二、措施与行动 (13)(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3)(二)流域区域污染防治 (15)(三)环境执法监督管理 (16)(四)环保科技与国际交流 (19)(五)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六)环境监测与信息 (21)(七)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22)(八)环境宣传教育 (23)(九)政策创新与资金投入 (24)2011年环保大事记 (26)综述2011年,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作为“十二五”期间“三个上台阶”发展目标之一,作为确保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的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
全省环保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环保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保障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污染减排为总抓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总目标,以解决“一山两水三大板块”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蓝天、碧水、生态改善和环境安全为目标,全力实施城市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水体环境改善、环保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督,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进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环境保护工作迈上全国先进行列。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9.02•【字号】安政办发〔2017〕99号•【施行日期】2017.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市发改委制定的《2017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9月2日2017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市发改委根据第十二次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17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要点》,要求陕南三市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追赶超越的总体要求及陕南区域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绿色循环发展主题,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勇于担当,奋力作为,打造绿色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陕南追赶超越新目标。
生产总值要继续以高于全省平均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加快发展,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逐年增加,为全省经济发展做贡献。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现就《2017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要点》有关重点任务分工明确如下: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加快绿色循环发展步伐(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力争西渝高铁项目开工,实现我市与长江经济带的快速通达。
(市发改委牵头,市交通局、相关区县政府分工负责)2.加快推进安康机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8亿元。
(安康高新区管委会牵头,市机场办、汉滨区政府分工负责)3.积极推进汉阴通用机场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年内开工;加快推进石泉、岚皋、旬阳、镇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市发改委牵头,汉阴县政府、石泉县政府、岚皋县政府、旬阳县政府、镇坪县政府、市国土局分工负责)4.尽快开工建设石泉至宁陕高速连接线。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财税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财税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1.09.05•【字号】陕环发[2011]75号•【施行日期】2011.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财税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陕环发〔2011〕75号)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杨凌示范区环境保护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财税政策措施的意见》(陕政发〔2011〕32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一)下放审批权限,提高行政效能。
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经济增长有关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5号)下放环评审批权限。
除跨区域项目和军工项目外,原由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审批的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类、房地产开发类项目,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类项目,以及不涉及核与电磁辐射的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相应的“三同时”项目验收,由设区市环保部门负责。
(二)严格把关,确保环境安全。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应符合环评及审批要求。
严把环评审批关,对于违背中央精神,不符合环保准入和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不批”。
加强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认真落实直接关系群众环境利益的环保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和形式,对环境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应举行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政府与民众信息互动、实现民主决策。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https://img.taocdn.com/s3/m/572836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e.png)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各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2006年,我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意见》(陕发改环资〔2006〕1370号),确定了省级第一批24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初步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窗口、企业间及产业间有机耦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些部门和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二是措施不得力。
目前,还有部分试点单位尚未编制实施方案,试点工作没有全面展开,致使试点工作滞后,未能达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影响了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 83号),推动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规范试点单位的管理,结合我省实际,现就下一步试点的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明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全面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加大试点示范的工作力度,培育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
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试点单位“先行探索、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以线促面”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抓好企业、园区及社会三个层面试点,扶持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市县,探索出我省不同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走出一条能源大省的绿色发展之路

走出一条能源大省的绿色发展之路来源:《求是》期号:2013/04 作者:祝作利陕西作为全国能源大省,面对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要实现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与全国同步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地区低碳高效发展的新路。
一、低碳高效是陕西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陕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所处鄂尔多斯盆地被誉为“聚宝盆”,半盆油,满盆气,煤层全区分布,岩盐更为丰富。
2012年煤炭产量突破4.6亿吨大关,油气当量达到6000万吨,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突破“资源诅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陕西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目标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低碳高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低碳高效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目标,要通过观念、科技、制度、发展模式等一系列创新,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来实现。
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里,西部资源地区经济增长通常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成为积弊和顽症。
近年来,陕西坚定推进“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战略,先后建成全国第一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全国第一套单系列60万吨甲醇装置、规模达百万吨的聚氯乙烯等30多个重大转化项目,一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示范项目先后启动建设。
同时,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以煤为基、深度转化、产业转型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低碳高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治本之策。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低碳高效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
大规模的化石能源开采,必然伴随地下水体和地表景观破坏、自然植被毁坏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低碳高效发展,既从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着力,又从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着手,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环保总局长解振华:七大措施破解中国环境难题

环保总局长解振华:七大措施破解中国环境难题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记者秦杰邹声文)今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
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就中国环境主要问题和中国环境对策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他表示,由于长期沿袭粗放型发展模式,加之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欠账多,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
解振华说,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
2003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超过环境容量的62%,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1%;全国江河湖海普遍遭受污染,城市空气仍处于较重污染水平,监测的340个城市中有27%属于严重污染。
——污染结构发生变化。
工业污染所占比重下降,生活污染比重在上升。
2003年,全国生活污水超过工业废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3%。
农村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一些大城市出现了煤烟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室内空气污染也日显突出。
此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也面临多方挑战,噪声污染更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一些地区滥捕、滥猎、滥采屡禁不止,许多很有价值的宝贵遗传资源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加剧。
土地和森林退化,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滩涂消失,天然湿地干涸,生态失衡十分突出。
解振华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全国陆源污染物排海问题仍然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海洋赤潮时有发生。
今年5月,舟山附近海域发生一起特大赤潮灾害,造成很大的损失。
解振华说,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均衡发展。
针对我国的环境形势,当前环保部门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第一,促进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