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2.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形式,提高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激发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课前学习任务】1.大家同读《西游记》,填写“佳作欣赏卡”。
2.大家同读一类词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部落分享会学生发言“小说部落”分享会活动记录1.李思洁同学发言唐僧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我认为唐僧并不是一个好领导。
取经队伍中功力最小的就是他,现代都说“谁有能力谁上”。
可唐僧经常哭着找徒弟帮忙,他的本事根本不如自己的徒弟,他的徒弟们若想去趟西天几个时辰来回不是什么问题,可唐僧渡河、翻山都要皱眉,如何让徒弟们听从于他呢?又有人说唐僧手下人才多啊,他功力虽小,但能找到一群比自己厉害的人不也是本事吗?可你别忘了,唐僧手下的人也不是他自己找的啊,全都靠观音菩萨一路“招贤纳士”。
若是没有观世音的鼎力相助,唐僧很有可能就被“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给吃了啊。
这种仰仗靠山的行为搁在当今社会是会被唾弃的。
再说唐僧的原则问题,单拿三打白骨精这回来说。
唐僧分明知道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的能力,但还是不相信孙悟空,孙悟空为了保护师父打死了伪装的白骨精,唐僧却说孙悟空滥杀无辜,本性不改,没点出家人的样子。
唐僧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举措也着实让人无语,悟空分明是保护他,反过来却被倒打一耙,心中的无奈和愤怒也可想而知。
这种领导搁在现当代,也不会招人喜欢。
为他做了事,他反倒只看表面现象,误会了真正做事的,又给了小人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像这样一个“不负责”的领导,管理方式上确实存在许多漏洞。
可就是这样,他是如何带领四个比自己厉害的徒弟“走过”了一百回的故事呢?我对这个问题现在也比较疑惑。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听课笔记

新2024秋季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参与文学部落的创建与活动,提升语言表达和书面交流能力。
1.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在策划、组织文学活动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文学部落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析文学作品,激发创作兴趣,尝试文学创作。
1.4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对多元文学文化的尊重与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以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引入:“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航行者,探索着知识的宝藏,感受着文字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属于我们的‘文学部落’,让心灵在文学的滋养下自由飞翔。
”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的诗意语言所吸引,表现出对即将展开的文学部落活动的浓厚兴趣,纷纷投入到思考和讨论中。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分组与策划: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每组负责策划一项文学部落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小说创作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
•活动筹备: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并确定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及所需资源,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实施与展示:各组按照计划有序开展活动,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观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活动项目。
•在筹备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策划活动方案,解决遇到的问题。
•展示环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的姿态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成果,赢得了阵阵掌声。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学生在组长的策划、组织下,分工完成内容梳理、小报或PPT制作及讲解词、歌曲选择及歌词改编、剧本创作编演、总结陈词等系列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成立文学兴趣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1)师生共同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前言、后记,查找有关作者资料以及本部作品的相关评价。老师要关注同主题、同作家和同时期的相关作品,以及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2)通过活动,能够结合选材、构思、人物、主题或语言等方面,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并且尝试进行剧本、诗歌、对联、评论、仿写、续写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
3.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二)读书写作交流会(示例)
1.活动主题:苦难的微笑──《青铜葵花》读书写作交流会。
2.活动准备:学生用一周时间课外自由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自主进行摘记。
3.任务分工:小说组、诗歌组、戏剧组结合初读感受,分别确定小组任务,教师参与过程,提出建议,确定各组的任务单。学生确定本次活动的个人目标。
5.展示交流:召开读书交流会,按组进行汇报展示。
在展示中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要点。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显性能力目标参照表
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通过整理,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情况,逐步提升。另外,在此基础上,班级可创办主题班刊,延续交流活动。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精品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总体构思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活动前指导 ,活动中帮助 ,组织好活动结果的展示 ,其他事情放手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设计采风方案 ,进行采风实践和成果展示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能力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 ,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体 ,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 【教学流程】(一 )活动前指导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 ,每组十人左右 ,由学生民主推举出小组长 ,由小组决定文学采风的地点和形式 .下面推荐几种形式:(1 )景点采风法:如果学校附近有旅游景点 ,可在景点设免费茶水供给点 ,询问游客所知道的俚语、传说、民间歌谣等等 ,因为旅游的人一般都有空闲时间 ,而且来自不同的地区 ,这样就可以从他们那里比拟容易收集到更为广泛地域的资料 .还可以向当地导游询问有关景点的传说或者神化故事 .(2 )农村采风法:即深入某农村 ,寻找比拟有空闲的老人 ,询问他们知道的民歌、民谣、传说、谚语、歇后语等等 .一般来说 ,年岁较大的人都有比拟丰富的阅历 ,而且比拟乐意和年轻人交流 ,所以这种方法一般可以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3 )亲族采风法:每个学生都可以面向自己熟悉的人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 ,向自己家中的长辈 ,收集有关家族的传说、故事 ,当然 ,还可以收集他们所熟知的俚语、歇后语等 .(4 )工厂采风法:如果当地有比拟大的外来人口聚居地 ,比方工厂、集市等 ,可以选择一个比拟空闲的时间段 ,去调查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歌、传说等 .(5 )民族采风法:如果当地有少数民族聚居 ,可以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说、民歌等 .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民歌等 ,只要有耐心 ,一定可以收集到比拟满意的资料 .2、根据小组决定的地点和形式 ,决定出去进行活动的时间 ,比拟远的地方 ,须利用假期 ,就近的场所 ,可以利用双休日 .3、小组长写好具体活动的方案 ,方案内容要包括活动的地点、时间、方式、分工等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备好录音机、照相机等设施 ,如果去较远地点 ,还要注意带好行李 .每组必须指定文笔较好的学生做记录 .(二 )学生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在此期间 ,教师应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随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中学生走出校门 ,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乏 ,教师应随时进行指导 ,不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 ,及时交流问题及经验 ,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 )成果展示及进一步探究成果展示可以到达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互相比拟 ,激发竞争的欲望 ,增强积极上进的动力;还可以让他们对这次活动做一个很好的总结 ,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共同进步 .1、导入:(用蒲松龄的故事导入 )蒲松龄完成<聊斋志异>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采风活动 .他在路口设了一个免费的茶摊 ,过往的行人在这里喝口茶水 ,歇歇脚 ,他就要求客人讲故事 .就这样 ,他收集了很丰富的素材 ,并在此根底上 ,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创作 .我们中学生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 ,也需要借鉴这种做法 ,因为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明显的材料贫乏、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 .这次文学采风活动收集到了大量可以用于文学创作的素材 ,这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是有很大好处的 .所以我们要在圆满完成这次文学采风的根底上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真正为我们所用 ,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2、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 ,将民歌、民谣、歇后语、谚语、传说等分类做成小册子 ,并挑选一些比拟精彩的故事或者谚语用来办墙|报 .对收集到的较长的材料 ,比方民间故事、传说等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文字加工 ,并整理成集 .3、将加工整理后的成果以墙|报、作品集等形式进行展出 ,在每篇作品后面署上材料搜集人和材料整理人的名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打分评比 ,可以将一些优秀作品推荐给当地|报社或者杂志社 .4、小组长做总结发言 ,讨论本次活动的意义 ,以及怎样才能将这些搜集到的材料充分地利用 ,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四 )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从这次搜集的材料中选择一到两篇比拟有意义的故事或者传说 ,要求学生进行改写或者续写 .2、将这次文学采风活动中比拟有意义的事情 ,或者你觉得印象很深刻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 创作实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实践。学生可以尝试写一段描绘自然风光的散文或诗歌,展示他们的创作才能。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本节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重点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的特点及其表达手法的识别和理解。
- 例如:分析《草原》中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以及这种描绘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学创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用文字去表达和分享。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讲授新课
活动一:名作欣赏
2.宋词 (婉约派)
一剪梅[ 宋 ]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讲授新课
(3)元曲
活动一:名作欣赏
讲授新课
活动二:表演展示
1.诗歌组: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讲授新课
活动一:名作欣赏
பைடு நூலகம்2.宋词
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文学部落
教学目标
1.制定读书与写作交流会的活动方案,布置班级文学角,培养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重点)2.通过文学创作、创立班刊活动,培养写作能力,激发创作热情。(难点)
新知导入
部编版语文七上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知识点与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上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知识点与习题【与文学有关的常识】一、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0.庙堂:朝廷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三、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3.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口语表达的自信心:部分学生可能害羞或缺乏自信,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教师鼓励和创造安全的学习氛。
-举例:通过小组讨论和同伴互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勇于在班级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和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是一种自由活泼、贴近生活的文学体裁,而散文诗则是融合了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形式。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散文的形式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如何运用文字描绘季节变化带来的感受。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特别感动或者有意义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文字记录这些美好的时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写作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发展创意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口语交际能力:开展课堂分享活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交际沟通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推荐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5.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独立见解,提高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