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在本次《文学部落》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学社团的概念和活动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文学社团的基本概念和活动意义的讲解,虽然我尽力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解释,但感觉学生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还是有些肤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通过组织一些文学社团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编写具有特色的文学社团活动方案,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我国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举例解释:
-在学习文学社团的基本构成和活动时,重点讲解文学社的组织结构、活动类型及其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作用。
-在新词新句的学习中,强调词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如通过例句展示“编排”在文学社团刊物制作中的使用。
-新词新句的准确运用,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口语表达中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在表达时可能出现的思维跳跃或表达不清的问题。
-在编写文学社团活动方案时,如何将创意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避免方案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
-对著名文学家作品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去欣赏和分析作品。
举例解释:
-在讲解文学社团活动意义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兴趣小组,而是能够提升词新句的掌握,难点在于学生如何能在实际语境中准确使用这些词汇,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编写小短文等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语交际难点可以通过设置话题讨论、辩论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意识到学生们对于文学社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有所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分享,让学生们看到文学社团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人教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
2.组建自己的文学兴趣小组,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组织策划的能力。
3.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形式,培养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4.搜集整理学习成果,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利用文学角、校园网络和刊物展示成果,交流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诗意与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建设一个发布成果的园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教学难点:拟定自己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自主阅读、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交流分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同学们,一个人内在的学识和修养常常可以反应在外在的形象气质上,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莎士比亚也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你们喜欢课外阅读吗?在你的平日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年正是读书时啊,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部落》吧!【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
(二)成立文学兴趣小组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1)师生共同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前言、后记,查找有关作者资料以及本部作品的相关评价。
老师要关注同主题、同作家和同时期的相关作品,以及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2)通过活动,能够结合选材、构思、人物、主题或语言等方面,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并且尝试进行剧本、诗歌、对联、评论、仿写、续写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
(3)学习中由个体自主阅读到分组创作交流,丰富阅读体验,拓展阅读思维。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朗诵文学作品,体会文学的精神魅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2.了解文学社团,激发学生鉴赏文学、以文会友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你顺利学完中学语文课本的几个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情感使人着迷,令人陶醉。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之《文学部落》。
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
活动一:感受文学的魅力1.解读名言,了解文学内涵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法)福楼拜我压根儿对文学没什么认识,不知道什么是文学,自己想自己写。
说实在文学的认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什么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王朔2.共读诗歌,思考文学意义《人,诗意的栖居》作者:德国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荷尔德林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
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人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
神本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3.听读故事,感受文学价值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叶嘉莹她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确实无处可逃。
1945年,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第八年。
敌寇占领下的北平,人们吃又酸又臭的混合面,穿打补丁的旧衣裳。
师生在课堂上用诗句相互慰勉。
顾随在课堂上将雪莱《西风颂》里的诗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改写成中文诗句“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叶嘉莹模仿顾随的风格,用这两句诗写成了一阕《踏莎行》。
她要把“自己亲自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一. 教材分析《文学部落》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既有古代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文学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一些文学作品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3.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制作课件,展示文学作品和文学形式的特点。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文学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属于哪种文学形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一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文学形式的特点。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学生在组长的策划、组织下,分工完成内容梳理、小报或PPT制作及讲解词、歌曲选择及歌词改编、剧本创作编演、总结陈词等系列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成立文学兴趣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1)师生共同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前言、后记,查找有关作者资料以及本部作品的相关评价。老师要关注同主题、同作家和同时期的相关作品,以及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2)通过活动,能够结合选材、构思、人物、主题或语言等方面,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并且尝试进行剧本、诗歌、对联、评论、仿写、续写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
3.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二)读书写作交流会(示例)
1.活动主题:苦难的微笑──《青铜葵花》读书写作交流会。
2.活动准备:学生用一周时间课外自由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自主进行摘记。
3.任务分工:小说组、诗歌组、戏剧组结合初读感受,分别确定小组任务,教师参与过程,提出建议,确定各组的任务单。学生确定本次活动的个人目标。
5.展示交流:召开读书交流会,按组进行汇报展示。
在展示中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要点。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显性能力目标参照表
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通过整理,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情况,逐步提升。另外,在此基础上,班级可创办主题班刊,延续交流活动。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目标】1.搭建一个文学交流的平台,成立兴趣小组,筹建文学社团。
2.建设一个发布成果的园地,成立班级文学角,创办社刊。
3.参与文学,组织交流会、文学角、班刊等活动,丰富人生经验,提高生活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接近文学,了解文学的内涵、内容、形式、特征。
2.教学难点:讨论文学,尝试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感悟文学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美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出示课件1)文学是人类情感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感情的沉淀。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也能丰富情感,让我们满怀着对文学的热爱,开启这次“我爱文学”之旅。
教师写出课题: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出示课件2)二、整体感知,活动热身文学之旅第一站——诵读优秀诗文(出示课件4)教师: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配乐朗诵。
教师推荐:冰心《繁星·春水》史铁生《我与地坛》刘墉《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毕淑敏《心灵处方》教师:刚刚许多同学,自主择自己喜欢的诗文配乐朗诵,下面我们就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三、合作探究,文学之旅文学之旅第二站——读名著写感想(出示课件5)教师: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的思想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
请说说自己读过的文学著作并写出读后感。
(学生讨论,写作展示。
)范文:(出示课件6)替天行道,英雄之信念也——读《水浒传》有感古人曾云:“大丈夫生天地间,应以天下为己任,终生不移。
”梁山英雄们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乃真英雄也!梁山好汉们集正义和公理于一身,他们疾恶如仇、除暴安良,其所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的是解救金氏父女;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等人义劫生辰纲,为的是接济贫困。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赛课教案_0

“标点符号用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识记问号、顿号、冒号、分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的用法。
2、能结合具体语句辨识这些标点符号使用上的正误。
重点识记标点符号的用法。
难点辨识标点符号使用中的错误。
学习过程一、板题、导入。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怎么读?①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②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停顿不同,意思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一,中考常考的7种标点符号:①问号②顿号③冒号④分号⑤引号⑥括号⑦书名号二、精讲精练(一)问号使用1、选择问与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倒装问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b.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2、反问追问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三种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例: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需要多长时间解决呢?3、最后注意无疑问,句子末尾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疑问词仅仅作为这个陈述句的某个成分,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b.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4、教师小结,问号复习口诀:⑴选择问和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⑵特指问和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⑶无疑问末尾不用问。
5、小试牛刀1、明天是你去随州呢?还是我去随州呢?2、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谈一谈的。
3、你这会就去超市吗?小栓的爹。
4、大家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5、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二)顿号使用1、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2、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 创作实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实践。学生可以尝试写一段描绘自然风光的散文或诗歌,展示他们的创作才能。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本节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重点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的特点及其表达手法的识别和理解。
- 例如:分析《草原》中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以及这种描绘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学创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用文字去表达和分享。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W 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1.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3.通过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活动准备:
1、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填写“佳作欣赏卡”。
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篇名作者文体
精美语段摘录
感受最深之处
启发和教育
2、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
3、在校园网发布告示,在学校张贴海报,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
4、教师准备好数码相机、摄影摄像器材和多媒体。
导语:亲爱的同学,当你顺利学完中学语文课本的几个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
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
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归宿。
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一起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探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喜悦。
活动过程:
活动一:名作欣赏
1.欣赏作品 (1)诗歌——《献给母亲的歌》(链接课件FLAS) (2)散文——《春》(链接多媒体课件) (3)小说——《空城计》(链接电影) (4)戏剧——《白毛女》(链接电影) 2.学生谈观后或听后感⑴分组讨论⑵代表发言
3.教师点拔:(1)了解了文学知识(2)讲述了基本情节(3)分析了人物形象(4)积累了名言佳句(5)领悟了创作方法(6)受到了思想教育
活动二:
小组表演 1.诗歌组:①集体朗诵诗歌(如泰戈尔、冰心等作品)。
②畅谈对诗歌的感受(节奏、语气语调、情感等)。
③即兴创作。
2.散文组:①自由朗诵散文(如朱自清、席慕容等作品)。
②了解散文与诗歌的不同之处。
③片段练习。
3.戏剧组:①概述戏剧内容(如曹禺、老舍等作品)。
②了解戏剧特点。
③谈谈自己所看戏剧作品。
4.小说组:①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对小说内容的把握。
②分析我心中的《西游记》或其他名著。
2.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活动三:
成果展示
1.以“文学部落”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报纸类)
2
.汇集“佳作欣赏卡”以及讨论文稿,出一期班刊。
(书刊类)
3.汇集课件资料,刻录《“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课件成果》光盘。
(课件类)
4.出“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花絮”专栏。
(摄影类)
总结:古今中外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到文学具有的巨大魅力。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文学的洗礼,受益匪浅。
教学提示
课前可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或最熟悉的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篇目,然后再确定欣赏内容。
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个小组,各自简单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大概说说心中对文学及文学作品的点滴认识。
可以编辑的试卷(可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