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舞蹈与民间舞蹈的地域差异及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民间舞蹈的有哪些特点

民间舞蹈的有哪些特点

民间舞蹈的有哪些特点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它的特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

以下是对民间舞蹈特点的探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了解和欣赏的乐趣。

1.民间性:民间舞蹈是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创造性艺术形式,它和宫廷舞蹈、专业舞蹈相比,更加贴近人民,更符合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

民间舞蹈往往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群众性和可感知性。

2.地域性: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民间舞蹈因地域差异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例如,广东的小桃舞、四川的耍锄舞、山西的二人三面舞等,都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独特风情。

3.历史性:中国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们往往传承于古代的舞蹈形式,并通过世代口授的方式传承至今。

这些舞蹈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4.协调性:民间舞蹈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力求肢体动作的流畅和谐。

舞者通常通过舞蹈的动作、节奏和呼吸来表达情感和旋律。

同时,舞蹈的协调性和优美性也使观众能够从舞蹈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6.色彩性:民间舞蹈往往以鲜艳多彩的服饰和道具为特点。

这些服饰和道具不仅能够衬托舞蹈动作,增添美感,还能够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7.宗教性:中国的一些民间舞蹈有着宗教仪式的色彩。

例如,陕北的秧歌舞蹈、云南的泼水节舞蹈等,都与当地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这些舞蹈往往通过宗教仪式来表达祈祷、感恩、祭祀等情感。

8.团体性:民间舞蹈注重群体的协作和合作。

舞蹈中的舞者需要与其他舞者共同演绎,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这种团体性能够增添舞蹈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使观众们感受到舞蹈的力量。

总之,中国的民间舞蹈由于其丰富多样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认可。

它们通过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将民间文化、历史和艺术交融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的艺术体验。

无论是在庆典、节日还是平常生活中,民间舞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民间舞和民族舞的名词解释

民间舞和民族舞的名词解释

民间舞和民族舞的名词解释舞蹈作为一种表达身体语言、展示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民间舞和民族舞作为舞蹈的两个重要类别,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起源和发展等方面,对民间舞和民族舞进行名词解释。

一、民间舞是指源于民间生活和民众创造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通常是在民间庆祝、娱乐和工作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舞蹈,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

民间舞的特点是流传广泛、变化多样、富有表现力,它常常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工作生活和情感体验等。

这种舞蹈形式具有较低的门槛和较强的群众参与性,许多舞蹈爱好者可以自由创造和传播这些舞蹈,使之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舞是指某个特定民族或民族地区所独有的舞蹈形式。

它是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常常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

民族舞通常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并与该民族的祭祀活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仪式相关联。

这种舞蹈形式注重形体和动作的优美、舞步的规范和配合,它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传承才能完整展现其艺术特色。

民间舞和民族舞虽然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者的身体语言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两者都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最后,两者都具有较强的群众参与性,可以作为群体活动中的一部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社会凝聚力。

在民间舞和民族舞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不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特点。

随着移民、文化交流和媒体传播的影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形式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舞蹈作品。

例如,在现代中国,民间舞和民族舞的元素常常交叉出现,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舞蹈形式。

这种融合不仅使舞蹈表达更加精彩,也有助于加深不同群体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总之,民间舞和民族舞作为舞蹈的两个重要类别,分别代表了大众文化和特定民族文化的表达形式。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舞蹈类型、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性。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舞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舞蹈类型。

其中,民族舞是指表达特定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舞蹈形式,如蒙古族的舞蹈《手拉手》,藏族的舞蹈《格萨尔王》等。

而民间舞则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农村地区的舞蹈形式,其风格简单自然,如广场舞、秧歌等。

这些舞蹈类型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风土人情。

其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

舞蹈演员通过身体动作、舞蹈步伐、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使观众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理解舞蹈的内涵。

此外,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等也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增强观众对舞蹈的感官体验。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舞蹈演员通过独特的身体技巧和舞蹈动作,展示出优美灵活的身姿和独特的舞蹈韵律。

舞蹈中的舞姿要求优雅、大气,力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通过舞蹈的训练,舞蹈演员能够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肌肉的柔软性和力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绎祭祀活动、节日庆典等场合,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族民间舞也逐渐融入现代社会的表演艺术中。

不仅在国内外舞台上广受欢迎,更成为中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性上,更彰显在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影响上。

舞蹈是人们情感和意志的表达,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观看舞蹈还是参与舞蹈,都能够使人们心境愉悦,体验到独特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其纯朴自然的艺术表达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方式。

中国舞之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

中国舞之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

中国舞之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中国舞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中国舞融合了独特的动作、音乐和服装等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舞以亲切自然的动作为特点。

中国舞蹈注重身体的协调和柔韧性。

舞蹈者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情感和意境,身姿优美流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清秀山水”的审美理念。

中国舞蹈强调舞者整体形象的协调,追求艺术上的完美。

其次,中国舞以韵律感强为特点。

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中国舞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时,注重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使舞者与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中国舞的韵律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对于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另外,中国舞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在表演形式和题材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民间舞蹈常常以农民和劳动者的生活为主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习俗。

而民族舞蹈则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基础,表达了各民族的特色和传统。

中国舞融合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艺术表达,形成了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

此外,中国舞强调舞蹈与服装的和谐。

舞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与服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舞的服装着装在向观众传达舞蹈者的身份、内涵和仪式感的同时,也与舞蹈动作形成和谐的整体形象。

舞蹈服装的颜色、图案和质地与舞蹈的气质相呼应,共同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最后,中国舞注重舞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素质。

舞蹈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他们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掌握专业的舞蹈技巧,以及灵活的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舞者才能在表演中展现出中国舞独特的魅力和气质。

总的来说,中国舞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中国舞的亲切自然动作、韵律感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舞蹈与服装的和谐以及舞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素质等特点,使其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

通过中国舞的表演,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中国舞之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

中国舞之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

中国舞之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其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

中国舞分为民间舞和民族舞两大类,两者在各自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国舞之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

一、中国民间舞艺术特点民间舞是中国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情感和工作场景,以生活化、传统化的方式表达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好愿望。

1. 抒发情感的舞蹈形态中国民间舞在形态上追求简洁、朴实,以自然、真实的动作语言表达情感。

舞蹈动作通常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姿态和活动,如行走、翻滚、扭腰、弯腾等。

这些平民化的姿态和动作使得观众们更容易与舞者产生共鸣,深入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

2. 强调群体合作与协调中国民间舞注重集体表现,重视群体的协同和合作。

在民间舞中,舞者们往往以形成整体的方式展示舞蹈动作,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这种群体性的表演方式不仅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团结一致的价值观,也使得观众们感受到了来自整个群体的力量与感染力。

3. 基于民间传统的舞曲和服饰民间舞普遍采用传统的舞曲和音乐,如锣、鼓、箫、笛等乐器的伴奏。

舞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能够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同时,在服饰方面,民间舞常常选用当地特色鲜明、造型传统的服饰,通过服饰的形式所凸显出的地域特点,使得观众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中国民族舞艺术特点中国民族舞是中国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表达不同民族的风貌、风俗和特色为主要目的。

1. 呈现民族文化特点中国民族舞是以展示各个民族自身的特色为目的,反映了中国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传统。

比如,在蒙古族舞蹈中,表现了奔放热情的民族风采;而在壮族舞蹈中,则能够感受到豪放洒脱的民族性格。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形式都是独特的,通过舞蹈所表达的形象与感情,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中国的多元文化。

2. 强调舞蹈技巧的展示中国民族舞注重动作的优美和技巧的展示。

浅谈民族舞的特点

浅谈民族舞的特点

浅谈民族舞的特点民族舞是指以特定民族为基础,通过舞蹈形式来表达特定民族文化、情感和价值观的一种舞蹈形式。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舞蹈,它们呈现出各自民族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民族舞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民族特色突出:民族舞蹈反映了特定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包括服饰、音乐、舞步等。

民族舞蹈中常常运用民族传统服饰,例如中国的长衫、飘带,印度的纱丽、锦缎等,以突出民族特色。

此外,民族舞蹈中的舞步和动作也反映出特定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工艺特点。

比如日本的舞蹈表现了洁净、简洁、平和的传统,而西非的舞蹈则充满了奔放、快速、有力的特点。

二、情感表达丰富:民族舞蹈是一种富有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舞者的动作、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不同民族的舞蹈反映了他们所处环境中的情感状态,比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例如,印度的卡塔克舞展现了舞者的优雅和柔韧性,韩国的舞蹈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节奏鲜明:民族舞蹈常常以特定的节奏来展示舞蹈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舞蹈节奏各不相同,有的节奏明快,有的节奏缓慢,有的带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舞蹈中的音乐与舞蹈动作的配合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更好地展示舞蹈的特点。

比如中国的京剧舞蹈中,常常以快慢、高低不同的节奏来展示舞蹈的特点。

四、形式多样:民族舞蹈以其多样性而闻名。

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舞蹈有着不同的形式,包括宴会舞、庆典舞、战争舞、爱情舞等等。

每种形式都有独特的舞姿、舞步和舞态,展示了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巴西的桑巴舞、爱尔兰的爱尔兰舞蹈等都有特定的形式和风格。

五、身体力量与技巧:民族舞蹈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身体力量和技巧。

舞者的身体需要具备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力,以展示舞蹈的美感和力量感。

许多民族舞蹈中包含了较高的跳跃、转身、绷腰等动作,这就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和训练。

总之,民族舞蹈以其独特特点而备受瞩目。

它不仅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特定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舞者的身体力量和技巧。

浅析民族民间舞艺术特征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艺术特征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艺术特征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舞蹈的特征、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代舞蹈的影响等方面,浅析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各异,展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

例如,云南的傣族舞蹈以舞者穿着华丽、色彩斑斓的衣服,快速翩跹的步伐和欢快的音乐为特点;而内蒙古的蒙古舞蹈则以雄壮的舞姿和独特的嗓音表现草原上的牧民生活。

每个地区的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衣、舞步和舞曲,使观众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些地区的文化氛围。

其次,民族民间舞蹈注重表达情感和故事。

舞蹈不仅仅是舞者的身体表现,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故事的讲述。

例如,西藏的藏族舞蹈常常以团结、祈福和庆祝为主题,表达了藏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神圣的崇敬;而广东的广场舞则以轻松活泼的舞步和嘻哈音乐为主题,表达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舞者的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将情感和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与舞者产生共鸣。

此外,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舞蹈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中国舞蹈艺术团的《黄河大合唱》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的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种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舞蹈表现手法的不足,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应该积极搜集和整理各地的舞蹈资源,建立舞蹈数据库,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其次,应该注重推广和创新。

传统舞蹈虽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可以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舞蹈作品,使之更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各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各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各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民族民间舞蹈是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区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它不仅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还展现了他们的信仰、习俗、历史和生活方式。

每个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将重点探讨不同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广场舞、腰鼓舞、蒙古舞等。

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娱乐和社交为一体的舞蹈形式,它融合了传统舞蹈与现代音乐的元素,动作简单、明快、轻松活泼,让人愉悦。

腰鼓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舞蹈,舞者手持腰鼓,在节奏鼓点中展示魅力,动作独特、有力有节奏感。

蒙古舞则展现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者身穿传统蒙古服饰,在舒展的舞步中展示了草原的豪迈与纯朴。

在日本,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是和舞。

和舞是一种以传统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形式,它通常在庆典、节日和仪式上表演。

和舞动作优雅、轻盈,舞者身穿传统的和服,舞台布景精美。

舞者通过身体的曲线和旋转展示了自然和宁静的美,让人感受到日本文化的魅力。

在印度,民族民间舞蹈是印度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印度舞蹈分为南印度舞和北印度舞两大类。

南印度舞以其优雅的身体曲线和精致的手势而闻名,表演者通过眼神和身体的协调展示了情感和叙事的内涵。

北印度舞以其快速而充满激情的脚步和手势而著名,舞者在舞台上展示了力量和优雅的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是非洲文化和生活的缩影。

非洲舞蹈的特点是热情、奔放,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服饰,在鼓乐的节奏中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活力。

非洲舞蹈动作简单而富有节奏感,通过身体的舞蹈与鼓乐的呼应,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灵魂的热爱。

总结来说,各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都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无论是中国的广场舞、腰鼓舞和蒙古舞,还是日本的和舞、印度的南北印度舞以及非洲的民族舞蹈,它们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展示了各自地区的文化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族舞蹈与民间舞蹈的地域差异及艺术特色
发表时间:2013-11-29T11:32:14.96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文静[导读] 首先体现在形式上:舞蹈作为人体动作的文化,每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最能体现在动作上。

笪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文工团文静 1 舞蹈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 1.1 民族风格。

首先体现在形式上:舞蹈作为人体动作的文化,每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最能体现在动作上。

而这又是从动作的不同构成要素得到呈现的。

其次体现在内容上。

不同民族在舞蹈内容上也呈现不同的特色。

如:傣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孔雀舞,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马、鹰的舞蹈,而朝鲜族舞蹈却基本上看不到这些舞蹈形象。

这与每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风格的特征。

①)民族性。

某一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是以某一个民族的普遍性性格特征为基础。

②发展性。

世界上的万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绝对的运动、变化,相对的静止、稳定。

③延续性。

舞蹈的民族风格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人们生存的环境虽然不断变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但在社会的运动中确有相对稳定的一面。

1.2 地域性风格。

①地域性风格的形成。

相同的民族因居于不同的地域其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异。

差异性风格的形成是与生活的地理、气候环境、生产形态、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汉族秧歌中,东北秧歌、山东秧歌以及南方的秧歌在风格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内在的规定因素也就是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②地域风格的同质和异质。

地域风格是由两种特征统一而成的,即在舞蹈地域风格中,既有同一民族舞蹈共同特征,也有不同的特点。

这两方面便构成了舞蹈地域风格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六大类型区 2.1 秧歌舞蹈文化区:主要分布于第三级阶梯的秦岭———淮河以北和黄土高原。

如东北秧歌、陕北秧歌、鼓子秧歌等,它们都以各自的表现手法将全身有机的配合起来,千姿百态、各领风骚,较多地带有信土喜俗、浓郁的乡土风情、演奏出独特的艺术旋律,从而成为北方舞蹈文化的代表。

2.2 花鼓舞蹈文化区:主要分布于第三级阶梯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南方花鼓舞蹈的共同特征是以优雅之舞韵、清秀之舞姿、轻巧之舞步洋洋洒洒地以一种沁心的内韵和典雅的风格表现了南方“渔米之乡”的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具有典型的外秀内慧之风味,代表了南方舞蹈文化的主流。

2.3 藏族舞蹈文化区:分布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之上,是地势最高的第一级阶梯。

其舞蹈以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其歌舞旋律中透出一丝悠悠的思古之情,一股浓浓的神秘之色,一分单调,一分独美;
2.4 西域乐舞舞蹈文化区:分布于第二级阶梯的西北内陆的干旱盆地地区。

居住的主要民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多以委婉辗转的散板、节奏明快的手鼓、滑冲微颤的动律、忽旋忽跃的舞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西域乐舞。

舞蹈风格受到了波斯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2.5 蒙古族舞蹈文化区:分布于第二级阶梯的大兴安岭以东、长江以北。

所以蒙古族民间舞蹈中“马步”、“驼步”、“抖肩”、“碎肩”的舞姿伴随铿锵激越的游牧民族的旋律是草原生活的真实写照。

2.6 铜鼓舞蹈文化区:分布于第二级阶梯上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以鼓为号令,以鼓为语言,以鼓为乐器传递着人们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抒发生活之情。

3 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3.1 民族民间舞蹈的大众性。

民族舞蹈原于人民大众,以其通俗浅显、直接便捷的特点,直接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与情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人民劳动的结晶。

大众性这个民间舞蹈审美特征涉及到的民间舞蹈创作价值取向,关系到民间舞蹈的生命力的问题。

忽略和轻视了这个审美特征,脱离人民群众所最本质的属性,就得不到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因此,要在作品中捕捉住人民大众的神态和神韵的特征,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之产生生活原型的共鸣,产生情感感应。

3.2 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样化.中国的地域广阔,南北差距较大,南方民族舞蹈更多表现阴柔细腻,而北方民间舞蹈擅长表现阳刚粗犷。

就汉族民间舞蹈而言,大致可分为东北秧歌、云南花鼓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仅汉族民间舞蹈种类就有龙舞、狮舞、绸舞、秧歌等等形式。

以热情火爆、幽默风趣著称的东北民间舞,既有“哏劲”的动律,又有“稳中浪”的审美特征,表现了东北人民豪放的性格;以浓郁鲜明的鲁北地区豪迈、稳健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著称的鼓子秧歌,既有“稳、沉、撑”的体态特征,又有幅度极大的律动的特征,给人以占满空间的直感,充分发挥人体最大的可塑性;以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著称的蒙古族舞蹈,节奏欢快,具有强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体现了蒙古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征。

3 民族民间舞蹈的开放性中国民间舞蹈的开放性,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特别是要借鉴和吸收外来的一些观念、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舞蹈向世界传播出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民间舞的精髓。

4 民族舞与民间舞的区别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民间舞: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

民间舞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斗争、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色迥异。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的基础。

各国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和各民族的古典舞蹈都从民间舞蹈获得灵感、素材和新的表现手法。

如风行世界的古典芭蕾由意大利的一种民间舞蹈演化而成。

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荷花舞》、《孔雀舞》等,都是由民间舞加工改编而成的。

参考文献
1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2 费孝通.《关于民族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
3 梁一儒等.《民族审美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