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搬 运 堆积
河床 展宽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平原
槽形
冲积扇
冲积平 原、三 角洲
读右图,找出: 、 读右图,找出:1、 图中冲积扇的分布。 图中冲积扇的分布。 2、三角洲的分布。 、三角洲的分布。 分析: 分析: 从地貌构成 上看, 上看,黄淮海平原在 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 哪些利与弊。 哪些利与弊。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
呈带状的村落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原地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多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
洪积扇、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呈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沿河聚落带,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沿河聚落带, 有沿海聚落带
初 期 V 字 形 峡 谷 成熟期
沟 谷


侧 蚀
溯源侵蚀
出 现 河 湾
侧蚀
槽 形 河 谷
讨论回答: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 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二、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 弱的情况下,会冲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冲积扇 山口
山前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冲积平原
长江源头 ——沱沱河 沱沱河
长 江 三 峡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口三角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向源头方向延 伸 河床加深,纵向发展 河床加深, 谷地加宽, 谷地加宽,横向发展
溯源侵蚀 1、河流侵蚀作用 、 下蚀 侧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2、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 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 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巩固练习:
C 1、关于河流侵蚀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侵蚀可以分为上蚀、下蚀和侧蚀
B.沟谷是由河谷发育而来的
C.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成熟期的
C 入海口
洪积—冲 积平原发 育于山前
三角洲平原形成 于河流入海口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
中下游
小结---河流的堆积地貌
出现 位置
堆积 地貌
山前
河流中 下游
河口
冲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平原) (平原)(平原)
作用力 上游 中游 下游
侵 蚀
溯(源下侵蚀蚀、)(侧蚀) (侧蚀)
V形谷
河床
槽形

展宽

堆 积
冲积扇 洪积扇
河漫滩、 冲积平
河漫滩 原、三
平原
角洲
河流 地貌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流侵 蚀地貌
河流堆 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河流地貌对聚 落分布的影响
对高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平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 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人们居 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 使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总之, 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瀑布溯源侵蚀
河流下蚀
b--中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湾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C---成熟期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页眉内容《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李金梅彭和强顾君铭【教材分析】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

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推测。

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特别是高一年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通过在Google Earth、PPT等手段,观察总结三种冲积平原的分布;.通过形成过程的讲解,引导学生区分理解洪积扇和洪积平原、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总结对比三种冲积平原,加深对三种冲积平原的区别理解。

3.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通过小实验、Google Earth对洪积平原形成的演示,理解洪积平原、三角洲的形成过程;通过小黑板和一小段视频帮助理解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通过洪积扇形成的实验演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辩证思考事物发展的利弊关系的能力。

3.以长江为例,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由现象到猜测,再由猜测到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对洪积平原面积的定量及定性描述,建立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运用Google Earth,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两课时)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两课时)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两课时〕安溪一中地理组素梅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标的要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到达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展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到达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

本节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局部还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由于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它外力对地貌影响的学习中。

在河流侵蚀地貌局部,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与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

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的河谷形成过程进展简单推测。

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表达。

在河流堆积地貌局部,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

“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

图4.18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

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异的,对此,教材也做了简要介绍。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局部,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地貌单元之上,而地貌单元有大有小。

这里选择的是貌单元,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河流地貌对所在貌单元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文中已经涉与到的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件29: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29: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 河流地貌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侵蚀作用
垂直于两侧河面的侵蚀 侧蚀
使河谷展宽,河流横向发展
溯源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溯源侵蚀
侧蚀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下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河谷的形成
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探相究互:P联81系思的考水体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下游,选 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上游是山区,地势较低处气温 较高、地形更平坦、取水更方 1 便;下游地势低洼,地势较高 处可避免洪涝灾害。
初期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横剖
面呈V字型;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河谷的形成
中期 落差减小,下蚀作用减弱,侧蚀 作用加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 形成凹岸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一 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 河谷的形成
中期 落差减小,下蚀作用减弱,侧蚀 作用加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 形成凹岸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A、B两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 A.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B.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A--流水堆积 B--流水堆积 D.A--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 2.图中各地地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为槽型河谷 B.甲地比乙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C.B地为河漫滩平原 D.C地为河漫滩平原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原
窄的河漫滩平原
温暖,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条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 地势平坦、土壤 山区 和河漫滩平原 肥沃,地下水或
地表水较丰富
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密集 地势平坦、土壤
,沿河聚落带, 肥沃,水源丰富,
沿海聚落带
交通便捷
带状 团状
[合作探究]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 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 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河流发育的中期
凸岸 堆积
横割面呈“U”型
凹岸 挖开
思考: 图中A、B哪里以侵蚀为主,哪个地方以堆积为主?
凸岸 堆积 A B 凹岸 侵蚀
河流发育的成熟期
河流不断的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
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的泥沙,横剖面呈“槽型”。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A,乙—B,丙—C B.甲—B,乙—A,丙—C C.甲—C,乙—B,丙—A D.甲—C,乙—A,丙—B
C: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处水下 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C
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
三角洲平原形成 于河流入海的口
外海滨地区
河漫滩平原发育 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狭 地势低、气候
狭长的
2、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 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 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不能。因为实验用的颗粒物大小均 匀,作用力为重力。
4. 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选择颗粒大小不一的物质混合作 为材料,用流水做媒介
崇明岛未来会与南侧还是北侧相连?
北侧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对南岸冲刷 严重,北侧易阻塞。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
江南水乡河网 密布,耕地破 碎,乡村的规 模相对较小 华北平原耕地 连片,常形成 大规模的乡村
4.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C )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型冰川谷 5.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
C

6.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 响依次是 ( A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7.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 伸长,这种侵蚀作用叫做( A )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上蚀
伸长
展宽
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 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河流侵蚀
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 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洪积—冲积平原
当水流流出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 道变开阔,流速减慢,泥沙逐渐在这里沉积。
平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
聚落一般沿河 成线状分布
山区河谷
聚落一般分布 在冲积平原向 山坡过渡地带
平原低地
加高加固河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剖面成 V 型
(河谷深而窄)
落差大,流速 快,能量集中
向下侵蚀 向源头侵蚀
6/15/2020
河谷加深 河谷延长
6
• 侵蚀过程遇到坚硬的岩石形成瀑布(黄河壶口瀑布)
AB
• 发育中期
A凹岸侵蚀 B凸岸堆积
连续的河湾
落差变小 向河谷两岸侵蚀
河谷展宽
6/15/2020
A
B
凸岸
凹岸
A020
6/15/2020
河谷发育的成熟期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
• 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
• 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14
河流侵蚀地貌
发育初期
中期
成熟期
发育 阶段
初期(上游)
主导
下蚀、
侵蚀
类型 溯源侵蚀
河谷 V型谷
形态
中期(中游)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
河谷拓宽
成熟期(下游) 侧蚀
槽形谷
河冲积流扇的组堆成物积质地的貌颗粒(冲从顶积端平原)
6/15/2020
沿河分布 带状聚落
3、聚落选址地点
山区河谷 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高于洪水位, 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 平原低地 加高加固河堤
6/15/2020
P81活动题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 地势陡峭,A地位于河谷地 区,地势低,地形相对平坦 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在河流下游,水量大, 易出现洪涝灾害,聚落宜建 在地势较高的B地。
到边缘怎样变化?
名称 洪积——冲积平 河漫滩平原 原
三角洲
出现位置 形成原因
6/15/2020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
河漫滩
山区携带大量泥
沙;山前,地势 凸岸堆积, 携带大量泥
平缓开阔,水流 形成河漫滩,沙;入海处
速低,搬运能力 下降,堆积成冲 积扇,连接成洪 积——冲积平
连成平原
水下坡度平 缓;海水顶 托作用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6/15/2020
11
读图回答
• 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 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
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 被侵蚀。 B处适合淘金。因为B处为凸岸, 可能有含金矿砂堆积。
6/15/2020
• 成熟期
横剖面成 槽型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
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几个?
6/15/2020
边界及地貌
岛弧 喜马拉亚山脉
海岸山脉
红海 东非大裂谷
马里亚那海沟
6/15/2020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的侵蚀作用
说出三种侵蚀的方向和造成的结果
向源头侵蚀,延长河谷 溯源侵蚀
向两侧侵蚀,加宽河谷 侧蚀 下蚀 向下侵蚀,加深河谷
4
• 发育初期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 的有利条件:
地形
平坦
土壤
肥沃
水源
充足
交通
便利
不利条件:易遭受洪水的威胁
6/15/2020
1、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水网密布的 平原地区, 规模较小
河流较少的大平原, 规模较大
6/15/2020
2、河流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河流较少的平原 团状聚落
(2 )B地 B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 水源充足; 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城市建设。
6/15/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