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

3.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

4. 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

5.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气体收集装置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条件的控制。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制备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2)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4)讲解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5)讲解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和甲烷。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和气体的收集。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能够理解气体制备过程中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2)试剂:稀盐酸、大理石、锌、稀硫酸等。

2. 教学资源:(1)气体制备实验操作视频;(2)常见气体性质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2. 知识梳理:(1)介绍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制备方法;(2)分析各种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3)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常见气体制备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4. 小组讨论:(1)探讨气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问;(2)交流实验操作心得;(3)提出改进实验方案。

5. 问题解决:(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气体性质;(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鼓励优秀学生分享经验。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及结论;2. 复习气体制备方法,绘制气体制备流程图;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常见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4.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体制备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双氧水、稀盐酸等。

3. 教学课件: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习题集:相关气体制备实验的练习题。

注意:本教案为一、二、三、四、五章节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完善后续章节。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提前布置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齐全。

2. 教学阶段:a.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c.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气体制备实验的关键步骤。

d. 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b.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3、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的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是是什么?二、知识梳理O2CO2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验满方法三、巩固提高1、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2、制取装置的选择①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基本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a、固固加热型b、固液常温型装置图装置特点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药品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并验满②收集装置的选择: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装置类型: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装置类型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示意图气体的性质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气体从哪端进入b端进a端进b端进3、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a、研究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并确定药品;b、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c、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d、确定所制取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4、气体的净化与干燥①气体的净化(气体的除杂)选择气体吸收剂的原则是所选吸收剂只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与被提纯的物质不反应,也不产生新的杂质。

多种气体杂质共存时,要注意试剂的选择和除杂的顺序,“先除后干”,水蒸气最后除去(除水蒸气通常选浓硫酸)。

选择“洗气瓶”等吸收装置,不仅要注意药品的名称,还要注意“长进短出”的原则,干燥管要:“粗进细出”。

②气体的干燥选用干燥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干燥剂的性质而定,其原则是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③气体的检验:检验气体是一般先检验水蒸汽,再检验其他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为背景,旨在通过高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常见气体制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方法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内容,陌生是因为他们在长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可能会遗忘一些细节和关键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2.强调气体制取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气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气体制取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气体制取原理的讲授:通过讲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及步骤。
2.气体制取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的气体制取方法,如分解法、置换法等,并进行举例讲解。
3.气体收集方法的讲授:讲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4.气体检验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氢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氧气助燃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等实例引出气体制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安全、准确地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氮气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 分析各种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2. 难点:理解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制备气体的实验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利用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 主体部分:a) 氧气制备:介绍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b) 二氧化碳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c) 氢气制备:介绍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的方法。

d) 一氧化碳制备:讲解焦炭与氧气反应制备一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e) 氮气制备:介绍空气中分离氮气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制备气体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5. 课堂小结:总结各种气体制备方法、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气体制备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集气瓶等。

2. 化学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碳酸钙、盐酸、活泼金属等。

人教版化学《气体的制取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气体的制取总复习》教学设计
b.分析不同气体制取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如何优化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c.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气体制取方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其优点。
4.情感态度培养:请学生结合实验过程中的体验,撰写一篇关于实验安全、环保和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5.作业提交与评价:
a.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练习题设置:
a.选择题:针对气体制取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的知识点,设计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b.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实验操作步骤,检验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c.解答题:设计具有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教师总结:
a.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人教版化学《气体的制取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选择和操作步骤等,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对气体制取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以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为例,介绍实验室制取这些气体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备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备的优秀教学案例
5.运用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规范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
4.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例如,提出问题:“为什么氧气能使木条复燃?”,激发学生对气体制备知识的探索欲望。
4.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例如,展示气体制备实验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制备氧气实验中提出问题:“为什么气体制备速度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验证猜想。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涵盖了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比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掌握气体制备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2.通过提问或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气体制备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备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课教案
授课人:谢钱英兴国龙口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前面复习完了实验室基本操作,今天我们要复习初中化学的所有气体制备
问题:1、你的一套装置用的是什么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什么?请写出
3、实验室制取氢气该选用哪些装置呢?请选择拼接出,并说明选择发生装置的理由
一、发生装置
1、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常见类型
⑴固体加热气体(固体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⑵固体+ 液体→气体(都是液体也可以)
问题:在上述装置中总共出现了几种收集气体的方法,选择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二、收集方法
1、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大小
2、常见方法
⑴排水法
⑵向上排空气法
⑶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无毒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投影表格1:发生装置的类型和选择依据
装置
A B
选择依据固体加热气体固体+ 液体→气体
投影表格2:收集装置的类型和选择依据
装置
C D E
选择依据难溶或不易溶于
水、不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和空气中
的成分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
且不和空气中
的成分反应
问题:如何检查这些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说明常见制气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三,实验步骤
回忆:查、装、定、点、收、离、熄
四.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提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分别睡什么呢?
五。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提问:常见的气体干燥剂有哪些?
学生活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碱石灰
六.小结与练习
板书设计
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反应原理的选择依据:原料易得、速率适中、条件简单易达到、制取的气体较纯净。

反应物的状态(固态、液态。


反应装置的选择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现学现用】
课堂练习一:
1、.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
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1)若用B装置制氧气,b中
的装的物质
(2)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 (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__ _;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 ____。

若要得到干燥的甲烷气体则应采取的收集装置是。

(3)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解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在常温下用烧碱固体和浓氨水混合制取,则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2、已知: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解于水,密度稍大于空气在空气中易和氧气转变成红棕色NO2,
则实验室在收集NO气体的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问题:如下图所示气体收集装置,请思考后回答:
1、如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2、如何收集氨气,如何验满。

3、若该装置装满水,该如何收集氧气;
4、若该装置装满水,该如何收集氢气;
5、若该装置中装满氧气,如何用水将氧气排出
问题:1、如图所示装置A也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有。

2、装置A与装置B相比较,优点是,缺点是;
3、装置B和装置C的不同之处是,所以使用装置C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4、仔细观察装置D,有什么不同,好处在于。

本课小结:
随堂巩固: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②加热并收集气体③拆卸并刷洗仪器④将导管移出水槽
⑤装入药品,固定装置⑥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2、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A.用KMnO4粉末制取O2 B.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
C.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3、实验室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
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前者可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
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某同学设计了两种制取
CO2 部分装置(见右图)。

(1)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为:;
(2) 仪器A的名称是:;(3) 图1装置的不规范之处是:;
(4) 用图2装置制取CO2时,要使反应停止,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是:;
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
“甲”或“乙”);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
放的液体试剂是,气体应从端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