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病例1患者男性,55岁,主因眩晕、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4天,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3天,憋气1天于2005年1月15日入院.患者24天前安静状态下突感眩晕、恶心、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勉强持物和行走,无视物成双及二便失禁.当地医院CT扫描仅显示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死,枕大池囊肿.按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3天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1天前因感憋气而急转我院急诊,并收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既往糖尿病史10年,血糖最高15mmol∕l.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60∕100mmHg.未规范服药治疗。

无烟酒嗜好。

入院时查体:T 36。

5o C ,P 102次/分,R 21次/分,BP 120/75 mmHg 。

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烦躁不安,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尚可;眼动充分,可见水平眼震;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面额纹对称,软腭上提无力,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键反射对称性活跃,左Babinski征阳性;左侧指鼻、轮替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左侧面部痛觉减退。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正常;血气分析:ph 7。

415,PaO2 87.1mmHg,PaCO2 43。

1mmHg, O2Sa 94.5%;血生化:CRE 0.8mg/dl,BUN 13.8mg/dl,K3。

0mmol/L,Na144mmol/L,GLU163 mg/d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3.3秒,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88.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

1秒,凝血酶时间14秒,纤维蛋白原3.34 g/L,国际标准化比率1.13。

心电图基本正常。

复查头颅CT扫描,与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入院后第3天傍晚,突然呼吸停止, O2Sa 70%,P 170次/分,BP 92/76mmHg;意识状态转为昏迷;左瞳孔缩2 mm,对光反射消失;右则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与讨论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与讨论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与讨论(正文开始)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4岁,主诉头痛和肢体无力已有三个月。

患者平时体检无异常,无过敏史。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描述头痛为持续性钝痛,伴随恶心和视觉模糊。

肢体无力主要表现在双下肢,行走时感到困难,并且有时容易摔倒。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双边下肢肌力为3/5,肌张力正常,双边下肢肌肉有轻度萎缩。

双下肢腱反射和感觉正常,膝反射活跃。

其他体系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脑干和脊髓下部存在不对称的信号略高的病灶。

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未找到异常细胞。

诊断和讨论:根据病例描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疑似该患者患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

SCA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小脑和脊髓神经元。

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以及辅助检查的MRI结果都与SCA相符。

SCA是由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同基因突变会导致不同类型的SCA。

在该患者中,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来确定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

这有助于确认诊断和指导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目前,对于SCA的治疗还没有根本性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的支持性治疗。

对于头痛,可以考虑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疼痛。

对于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物理治疗如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肌力和协调性。

需要注意的是,SC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可能会加重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和残疾。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及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以维持其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

结论:通过神经内科病例分析,该患者的头痛和肢体无力可能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有关。

进一步的遗传学检测将有助于确定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针对症状的支持性治疗和康复训练是目前SCA的主要治疗手段。

定期随访和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则对于患者的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正文结束)。

神经疾病病例分析报告

神经疾病病例分析报告

神经疾病病例分析报告
神经疾病病例分析报告
患者信息: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60岁
主诉:头晕、肢体无力、步态不稳
就诊时间:2022年1月10日
病史:
患者李某于5年前开始出现头晕、肢体无力和步态不稳的症状,当时未引起太多重视。

然而,这些症状逐渐加重,并伴随着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和失眠等症状。

李某去过多家医院就诊,也试过一些治疗方法,但症状并未改善。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李某存在行走不稳(步态异常)、肢体无力(肌力下降)和颈部僵硬等症状。

辅助检查:
1. 神经影像学检查:颅脑CT和MRI检查显示大脑皮层萎缩
和脑室扩大等异常表现。

2. 血液检查:李某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
综合上述病史患者,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慢性进行性脑病(CJD)。

治疗:
由于慢性进行性脑病的原因并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针对症状的治疗可采取药物治疗或辅助治疗等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随访:
对于慢性进行性脑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随访频率和检查项目,例如进行定期的神经影像学检查、认知评估和症状评估等。

结语:
慢性进行性脑病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神经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结果来判断,以便提供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的随访和症状管理也非常关键,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可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示例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示例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感觉障碍特点:
1.周围神经的损伤: 感觉障碍区与运动障碍对应
2.脊髓损伤: 后索病变(脊髓痨):同侧损伤截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
下行至脊髓前角细胞的纤维束为皮质脊髓束。 下行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为皮质核束。
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 胞体:
位于脊髓的前角细胞。 位于脑干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8个)。 轴突: 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
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构成传导运动冲动的 最后公路 final common pathway。
试分析
病例一
1.病变部位 2.损伤结构
患者:女性 5岁 在一次 高发烧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
查:
3.症状发生原因
L2-S3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
1. 头、颈、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
2. 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肌张力↓
损下 伤神
3. 左膝跳反射消失,病理反射(-)
症经 状元
左腰骶膨大前 角运动神经元
如:右侧损伤可致右眼视野鼻 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对光反射临床表现: 一侧视神经损伤:
由于传入信息中断,光照患 侧瞳孔,两眼瞳孔对光反射消 失,但光照健侧瞳孔,两眼瞳
孔对光反射均存在。 临床表现患侧的直接对光反 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的
现象。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 由于传出信息中断,无论光 照哪一侧瞳孔,患侧对光反射 都消失,但健侧对光反射均存

神经系统病例

神经系统病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分析】患者男性,68岁,主诉反复右上肢无力伴右侧面部麻木4天入院。

2009年3月10日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拿物不稳,活动不灵,同时伴有右侧面部麻木。

左侧肢体及右下肢正常,症状持续约15分钟后完全缓解,3月17日及18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均于半小时内恢复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用降压药物。

查体:血压160/80mmHg,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坐室高电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

实验室检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8,mmol/L,空腹血糖9.8mmol/L。

诊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高血压,糖尿病2型。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突发起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肢无力及右侧面部麻木反复发作,症状30分钟之内自行缓解。

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诊断2型糖尿病。

辅助检查:头颅CT 未见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成立,定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治疗:1.病因治疗:降低血压、血脂,控制血糖。

2,抗血小板聚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可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中药制剂,如川芎、丹参、红花等。

4.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女,64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14小时现病史:入院前14小时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手持物失落,左下肢行走拖曳,自行休息后无缓解,并在入院前1小时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

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头晕,头痛,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言语障碍,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l80/lOOmmHg,间断断服用“珍菊降压片”。

有糖尿病病史3年,近期服用“瑞易宁”,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既往1年前有过1次短暂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病史(当时外院考虑为颈内动脉系统TIA)。

否认吸烟,饮酒史。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

陈谊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

翟宇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

曹炯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6、蛛网膜下腔出血…………………………..万里明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周翠8、急性脊髓炎…………………………陆勤9、癫痫…………………………沈仙娣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12、重症肌无力……………………………。

石楠13、帕金森氏症……………………………。

翟宇14、多发性硬化……………………………..李威病例一病史摘要患者女,78岁。

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

颈软,克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

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

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 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

诊断依据:(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神经内科疾病的复杂病例分析与处理

神经内科疾病的复杂病例分析与处理

神经内科疾病的复杂病例分析与处理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

这类疾病可以涉及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并且因其复杂性而需要深入的病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复杂病例,探讨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

患者A,56岁男性,突发呕吐、头晕和下肢无力症状。

经过详细检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1. 神经系统疾病分类与鉴别诊断神经内科疾病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病、炎症性脑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则包括周围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多发性神经炎等。

通过仔细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我们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脑血管病。

2. 进一步检查和确诊为了进一步确定患者的诊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检查手段。

首先进行了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脑CT和MRI。

这些检查发现了患者的脑部出血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初步怀疑。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神经生理学检查,包括脑电图(EEG)、脑脊液检查和神经肌肉接头检查。

这些检查结果与脑血管病的诊断相一致,进一步确定了患者的病因。

3. 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鉴于患者的脑部出血,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采取了保守治疗措施,包括静脉注射药物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同时进行密切观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还进行了手术治疗,清除了脑部出血灶。

手术后,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体征也有所改善。

此外,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和脑血管再出血,我们还采取了抗凝和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

4. 康复护理和随访管理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不仅需要及时的医学干预,还需要综合的康复护理和随访管理。

我们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此外,我们还定期进行随访,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5. 个案启示和进一步研究这个病例提醒我们神经内科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考博专业课神经系统病例分析

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考博专业课神经系统病例分析

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考博专业课神经系统病例分析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中, 神经解剖学部分是一个难点, 但同时又是一个重点。

我们必须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才能解释其疾病出现的最简单现象。

以下通过对一些神经系统实病例的讨论,从症状来了解其可能损伤的细胞核团及纤维束等结构, 反过来解释实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将会使我们加深对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认识, 从而掌握神经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病例1】女孩,5岁,2个月前突然高热39.5℃,3天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动,经治疗后体温虽降至正常,但左下肢的运动并未恢复,且肢体逐渐变细,需持杖行走。

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及右腿无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足肌、小腿肌及大腿后面肌松弛,肌肉明显萎缩,无病理反射和其他任何感觉障碍。

试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

【病例2】青年女子,25岁,主诉近数月来,自觉两上肢内侧感觉异常,曾两次吸烟时烟头烫伤手指,而无痛觉。

检查发现患者两上肢(包括臂、前臂和手)前、后面内侧半的皮肤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双手肌肉明显萎缩,手指不能作收、展运动及拇指的内收、对掌运动;前臂肌有些萎缩,双侧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乏力。

患者双眼上脸下垂,瞳孔缩小。

【病例3】男,60岁,主诉近一年来行走困难,走路不知深浅,在黑暗处更严重,甚至不敢行走。

检查发现:患者步态不稳,两足过度叉开站立。

令其双足并拢直立,睁眼时尚可,如闭眼则立即摇晃倾倒(Romberg征阳性)。

两下肢的肌力正常,髌腱和跟腱反射消失。

脐平面以下双侧深感觉和两点辨别觉均消失,但触觉仅减弱。

【病例4】患者男性,46岁,背部被人戳了一刀,1年后,脊髓损伤所致的左下肢完全瘫痪依然存在。

检查发现:左下肢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无明显萎缩,Babinski征阳性。

右侧躯干肋弓以下和右下肢的痛、温度觉丧失,但本体觉和触觉基本正常;左侧躯干剑突平面下和左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位置觉)消失,左半身自乳头以下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消失,触觉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肌张力明显下降;左膝跳反射 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肌张力明显下降; 消失,病理反射( 说明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消失,病理反射(-);说明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 (2)头、颈、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说明病变局限左侧脊 髓或者周围神经。 髓或者周围神经。 全身深、浅感觉均正常;排除了周围神经损伤。 (3)全身深、浅感觉均正常;排除了周围神经损伤。 故:损伤部位在脊髓的L2---S3;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损伤部位在脊髓的L2---S3;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L2---S3
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或被腋杖压迫,可致腋神经损伤。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或被腋杖压迫,可致腋神经损伤。三角肌 瘫痪,臂不能外展,肩部、臂上部感觉障碍。出现“方肩” 瘫痪,臂不能外展,肩部、臂上部感觉障碍。出现“方肩”。 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 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 猿手” 2.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表现为 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猿手”, 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感觉障碍。 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感觉障碍。 尺神经易损伤部位在肘部肱骨内上髁后方、 3.尺神经易损伤部位在肘部肱骨内上髁后方、尺侧腕屈肌两起点之间或豌 豆骨桡侧。在前两个部位受损时,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力减弱, 豆骨桡侧。在前两个部位受损时,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力减弱,环指和小 指远节指骨间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萎缩,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 指远节指骨间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萎缩,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 各指不能相互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形手” 手掌、 各指不能相互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形手”。手掌、手背内侧 缘皮肤感觉丧失。 缘皮肤感觉丧失。 桡神经易损伤部位在以下两处,即在臂中段后部, 4.桡神经易损伤部位在以下两处,即在臂中段后部,贴肱骨桡神经沟处及 穿旋后肌行于桡骨颈附近。肱骨中段或中、 1/3交界处骨折时容易合并桡 穿旋后肌行于桡骨颈附近。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容易合并桡 神经损伤,主要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 神经损伤,主要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第1、2 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明显。桡骨颈骨折时,可损伤桡神经深支, 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明显。桡骨颈骨折时,可损伤桡神经深支,主要 表现为伸腕办弱、不能伸指。 表现为伸腕办弱、不能伸指。 胫神经损伤后主要为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 5.胫神经损伤后主要为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 内翻力弱,足底皮肤感觉障碍明显。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 内翻力弱,足底皮肤感觉障碍明显。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使足 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 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最浅,易受损伤。 6.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最浅,易受损伤。受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足背不 能背屈,足下垂且内翻,趾不能伸, 马蹄内翻足” 行走呈“ 能背屈,足下垂且内翻,趾不能伸,呈“马蹄内翻足”,行走呈“跨阈步 态”。 动眼神经损伤眼外斜视,上睑下垂,对光反射消失。 7.动眼神经损伤眼外斜视,上睑下垂,对光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损伤眼球不能转向下外,呈内斜视。 8.滑车神经损伤眼球不能转向下外,呈内斜视。 展神经损伤,内斜视。 9.展神经损伤,内斜视。
患者女性,24岁 18岁时曾患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患者女性,24岁,18岁时曾患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用大 岁时曾患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量青霉素治疗6周痊愈。 天前,在工作中,忽然晕倒, 量青霉素治疗6周痊愈。8天前,在工作中,忽然晕倒,神智不 清约1小时,当意识恢复后,仍神智模糊,不能说话。检查发现: 清约1小时,当意识恢复后,仍神智模糊,不能说话。检查发现: 右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消失, 1)右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消失,无肌萎缩 2)右眼裂以下面肌麻痹 吐舌时舌尖伸向右侧, 3)吐舌时舌尖伸向右侧,舌肌无萎缩 右下肢和左上、下肢无改变,无视、 4)右下肢和左上、下肢无改变,无视、听觉和躯体感觉障碍 舌能够运动,但吐字不清,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 5)唇、舌能够运动,但吐字不清,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问话 时只能回答简单的几个字, 不行” 时只能回答简单的几个字,如“行”或“不行”。
右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消失, (1)右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消失,无肌萎缩 (2)右眼裂以下面肌麻痹 吐舌时舌尖伸向右侧, (3)吐舌时舌尖伸向右侧,舌肌无萎缩 上述说明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及脑神经核上瘫。 上述说明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及脑神经核上瘫。 舌能够运动,但吐字不清,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 (4)唇、舌能够运动,但吐字不清,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问话时只能回 答简单的几个字, 不行” 说明有语言中枢的损伤。 答简单的几个字,如“行”或“不行”,说明有语言中枢的损伤。 右下肢和左上、下肢无改变,无视、听觉和躯体感觉障碍; (5)右下肢和左上、下肢无改变,无视、听觉和躯体感觉障碍;无感觉障 说明损伤部位可能在皮质。 碍,说明损伤部位可能在皮质。 综合上述:左侧大脑中动脉的一分支血栓形成, 综合上述:左侧大脑中动脉的一分支血栓形成,此分支恰好分布于中央前回 下部管理右上肢及右侧半头面部肌肉运动的中枢,导致该中枢缺血、 中、下部管理右上肢及右侧半头面部肌肉运动的中枢,导致该中枢缺血、营 养和机能障碍;血栓形成还累及到额下回后部即运动性语言中枢( 养和机能障碍;血栓形成还累及到额下回后部即运动性语言中枢(供血障 )。由于中央前回的中 由于中央前回的中、 碍)。由于中央前回的中、下部是分别管理对侧上肢和头面部肌肉运动的中 该区域受累,致对侧上肢和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对侧半舌肌瘫痪; 枢,该区域受累,致对侧上肢和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对侧半舌肌瘫痪;因 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半只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故左侧中央前回中、 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半只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故左侧中央前回中、 下部的损伤,表现为右侧半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 下部的损伤,表现为右侧半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由于位于额 下回后部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舌虽能活动,但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下回后部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唇、舌虽能活动,但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患者:女性, 患者:女性,5岁,在一次高发烧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 检查发现:1.头 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 动。检查发现:1.头、颈、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2. 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肌张力明显下降;3.左膝跳反 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肌张力明显下降;3.左膝跳反 射消失,病理反射( 4.全身深 浅感觉均正常。 全身深、 射消失,病理反射(-);4.全身深、浅感觉均正常。
右上、下肢瘫痪,肌张力↑ 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 (1)右上、下肢瘫痪,肌张力↑,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右侧腹 壁反射 消失,病理反射(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损伤锥体束。 消失,病理反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损伤锥体束。 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舌肌无萎缩; (2)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舌肌无萎缩;锥体束 损伤所 致脑神经核核上瘫。 致脑神经核核上瘫。 右侧半身的感觉除痛觉外,其它的感觉消失; (3)右侧半身的感觉除痛觉外,其它的感觉消失;典型的偏身感觉 障碍。 障碍。 双眼左半视野偏盲; (4)双眼左半视野偏盲; 综上述,是三偏征; 综上述,是三偏征; 损伤部位在内囊:皮质脊髓束、 损伤部位在内囊: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10.面神经损伤后最主要临床表现是面肌的瘫痪: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 10.面神经损伤后最主要临床表现是面肌的瘫痪: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 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等。 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等。 11.副神经损伤后最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力转向对侧; 11.副神经损伤后最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力转向对侧; 斜方肌瘫痪肩下垂、抬肩无力。 斜方肌瘫痪肩下垂、抬肩无力。 12.舌下神经损伤后最主要临床表现是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 12.舌下神经损伤后最主要临床表现是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 向患侧。 向患侧。
有一患者,两上肢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存在, 有一患者,两上肢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存在,运 动也未见障碍, 动也未见障碍,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其脊髓中央水管 前方有一空洞,试分析该患者损伤了哪种结构, 前方有一空洞,试分析该患者损伤了哪种结构,为 什么? 什么?
分析: 分析: 部位:白质前连合是由左右交叉纤维组成。 部位:白质前连合是由左右交叉纤维组成。而后组成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觉。 病因: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脊髓出血等。 病因: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脊髓出血等。 表现:分离性感觉障碍(损伤平面1~2 1~2节段以下痛温觉 表现:分离性感觉障碍(损伤平面1~2节段以下痛温觉 丧失,粗触觉影响不大,本体感觉正常)。 丧失,粗触觉影响不大,本体感觉正常)。
思考题: 思考题: 从右头静脉注入药物到达心脏冠状动脉的途径怎样? 1.从右头静脉注入药物到达心脏冠状动脉的途径怎样? 2.口服药黄连素后 从尿中排出,试述其运行途径? 口服药黄连素后, 2.口服药黄连素后,从尿中排出,试述其运行途径? 给患阑尾炎的病人注射某药物,自左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注入, 3.给患阑尾炎的病人注射某药物,自左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注入,经哪些结构 方能达到患处? 方能达到患处? 试述左侧内囊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 4.试述左侧内囊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针刺该患者左侧大腿前面皮肤是否产 生感觉?如产生感觉详述其传导途径? 生感觉?如产生感觉详述其传导途径? 某男,背部刀刺伤,造成第6胸髓左半部横断性损伤, 5.某男,背部刀刺伤,造成第6胸髓左半部横断性损伤,试问临床可能出现哪 些症状?针刺患者左大腿内侧皮肤是否有感觉?如产生感觉,详述其传导途径? 些症状?针刺患者左大腿内侧皮肤是否有感觉?如产生感觉,详述其传导途径? 6.右臀部肌肉注射药物 经何途径到达阑尾? 右臀部肌肉注射药物, 6.右臀部肌肉注射药物,经何途径到达阑尾? 患者,男性,35岁 检查发现:患者从肚脐平面开始,右侧下半身痛、 7.患者,男性,35岁,检查发现:患者从肚脐平面开始,右侧下半身痛、 温觉丧失,左下肢本体觉丧失。医生需要对患者进一步做临床检查或手术, 温觉丧失,左下肢本体觉丧失。医生需要对患者进一步做临床检查或手术, 请你根据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为其提供定位依据( 请你根据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为其提供定位依据(分析该患者病变位于脊髓 何侧、何平面?该平面相当于何椎体平面? 何侧、何平面?该平面相当于何椎体平面?) 患者,男性,25岁 夜间头面部靠近车窗,睡着后受凉, 8.患者,男性,25岁。夜间头面部靠近车窗,睡着后受凉,1天后感到右侧 颊部无力,右眼闭不紧,口内干燥,进食无味而就诊。 颊部无力,右眼闭不紧,口内干燥,进食无味而就诊。检查发现右侧额纹消 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右侧舌前2/3 2/3味觉障 失,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右侧舌前2/3味觉障 无听觉过敏。请根据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分析该征象产生的原因。 碍,无听觉过敏。请根据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分析该征象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