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抗静电性能研究
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

第34卷增■.20()6年5月塑料工业CHlNAPLASTlCSINDUSTRll-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李书娟,冯钠。
,张志永(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介绍了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特点,作用机理和目前的应用概况。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抗静电效果持久,无诱导期,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
高分子抗静电剂在基体树脂中形成网络结构,树脂中聚集的电荷通过形成的导电通路得以释放。
关键词:永久型;抗静电剂;渗滤网络ProgressiIIStudyofPermanentAntistaticAgentUShu.juan,FENGNa,ZHANGZhi—yong(Dept.ofcheIIlicalaIldMaterialEng.,DalianInstituteofLi曲tIndustry,Dalian116034,china)Abstract:TheantistaticmechanismaIld印plicationofpolymerantistaticagentsintroduced.f'olymeranti—staticagentshaVelittlerelationtorelatiVehumiditiy,mctionandwashing,andthepIDcessofantisticcouldpersistforlongtime.ThepolymerantistaticadditiVefon璐anetworkthmughoutthepolymermatrix,asresultthereareconductivepathwaysthmughthepolymer,overwhichbuilt-upchargecouldbegmunded.Keywrords:Pe姗a11en£;AntistaticAgent;PercolationNetwork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和使用中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造成静电吸尘、静电放电等不良现象。
永久性抗静电剂

1前言涤纶织物具有许多优良的综合性能,强度高、抗皱、耐磨、耐酸碱、价格便宜,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装饰织物及产业用纺织品。
但是由于涤纶的吸湿性差,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积累。
随着涤纶纤维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必将对涤纶纤维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织物进行抗静电后整理加工的方法具有加工流程短,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
现在不仅已有大量经整理加工制成的抗静电织物,而且其质量和加工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目前,市场上抗静电整理剂的品种非常多,按其结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以及高分子化合物型、复合型、无机盐型等类型;按其耐洗性分类,可简单归结为耐洗和不耐洗两大类;按抗静电机理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带电和吸湿两类。
本文选用聚醚酯(非离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分别采用浸轧法和高温高压法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并且对其耐久性以及经加工的织物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抗静电效果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
2抗静电机理抗静电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型的抗静电剂由于能吸附空气中的一定量的水分从而为纤维中的微量电解质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提供电离的场所,因此,纤维表面具有较高的导电能力,可加速静电荷的泄漏,抑制了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空气相对湿度增高,纤维吸水增加,有利于导电性能的提高。
聚醚酯(非离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并非表面活性剂,而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醚的嵌段共聚物,其基本结构为:由于其中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分,与涤纶具有相同的结构,在高温定型处理过程中,与聚酯大分子产生共晶作用,固着在涤纶纤维上,获得耐洗性效果。
另一部分聚醚组分,属于亲水链段,可在涤纶纤维的表层形成亲水中心,由于吸水性大大增加,既可加速织物表面电荷的逸散速率,降低纤维表面电阻,又可以达到抗尘及易去污的作用。
3试验材料及方法3.1试验材料及设备3.1.1织物:本研究采用的织物为色织纯涤纶装饰布织物,由山东纺织科学研究院提供。
嵌段共聚物PEG—b—PAN的性能及对二氧化硅的包覆

纳米 材料 已经成 为世界 化学 界 的研究 热 点 , 们发 现 当物质 的尺寸减 小 到纳米 级 时 , 物 理和化 学 性质 人 其
会 与 物质在 宏 观尺 寸时 的性 质产 生 明显 区别 , 这正好 满 足 了某 些 特 殊材 料 的 要求 。而要 达 到 在 纳米 范 围 内 精 确控 制其 结 构 和形 态 的 目的 , 必须 找 到合适 的制备 方 法 。 自组装 技术 就 是 制 备 纳米 材 料 的 一 种很 有 效 就
束粒 子 。论文 还研 究 了嵌段 共 聚物 通 过 原 位 聚合 和 自组 装 两 种 方 法对 SO 纳 米 粒 子 进 i
行 包覆 的情 况 。通 过 TE 可 以得到 , 同条 件 下在 自组 装 过程 中对 SO 纳 米粒 子 进 行 M 相 i 包覆情 况较 好 。 关键词 : 段共 聚物 ;热性 能 ;自组装 嵌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 1 2 期 20 0 7年 3月
青 岛大学 学报 ( 程技 术版 ) 工
J UR A N D O UN V R I Y ( &T) O N L OFQI G A I E ST E
Vo . 2 No 1 I2 .
电剂 , 并具 有很 强 的亲水 性 能 , E P G和 P AN嵌 段形 成 的两 亲性 嵌段共 聚物可 以有 效地 增 强聚 丙烯 腈 纤 维 的
抗 静 电性 能 。而纳 米二 氧化 硅是 一种 无定 型 的 白色粉 末 , 其高 燃 点 的特 性 使其 在 改 善 材料 的热 性 能 方 面有
收稿 日期 :2 0 0 6—1 —2 ;修 回 日期 :2 0 0 8 0 6—1 2—2 4 基 金 项 目 : 岛市 科 委 自然 基 金 项 目资 助 ( 5—1 C一9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资 助 ( 0 2 3 0 青 0 —5 0; 505 1)
涤纶织物亲水抗静电剂B的应用工艺

的整理效 果进 行了系统测试 和评价 ; 订了最佳 的工 艺流程 和工 艺 条件 。结果表 明 : 制 经整 理剂 B整理过 的 织物, 其表 面润湿状态人 为改 善 。 接触角 为 0 , 。铺展 系数 s为 0 回潮率提 高 1 ; 物易去污指数 为 17 , , 倍 织 .4 达
到 A T C的易去污标准 ; AC 臼度指 数为 0 2 , . l对织物的 白度无影响 。
0 前言
链段 , 与聚酯纤维有相同的酯类聚醚 聚酯 纤 维 弹 性 好 、 度 高 、 磨 损 、 腐 蚀 、 虫 生共 晶效应而 与聚酯纤维牢 固结合 ; 强 耐 耐 无 醚键 中的氧分 子与水结合 , 形成氢键 , 从 蛀, 市场需求 一 保持稳定 , 其 自身的缺点 ,l 直 但 l 回潮 作为软链段 . 受 J 率低 、 吸湿性差 、 易带静电 、 吸污 、 易 污渍难洗 除 、 手感 而使软链段具有很强 的亲水性 。适 当调节共聚物硬 、 可获得 亲水性极佳 的耐久 差等, 则影响 J , 它的服用性能 , 降低 I织物的品质 , r 从 软链段的序列长度比例… , 而使其消费水平和消费量 受到 限制。囚此 , 旨在改善 性 亲水 整理 剂 。 经亲水化整理 的聚酯纤 维含水 率增加 , 纤维表面 聚酯纤维及其织物 的服用性能 , 提升其品质要求 的研 电阻降低 , 表面静电荷量 减少, 电半衰期缩短 , 静 抗静 究 从未 问断 。归纳起 来 , 主要 有两 个方 面 : 是 在 聚酯 一 聚 聚醚 种 纤维的合成过程中加入一些单体 , 使纤维整体改性 ; 二 电性增 加 。因此 , 酯 一 多 嵌 段共 聚物 作 为 一 优 是对聚酯纤维织物进行特种加工 , 赋予织物亲水 、 抗静 织物的印染加 丁过程 , 该技术的关键 是要有 种性能 良的亲水抗静电剂, 完全 可以用于聚酯纤维织物 的亲
聚烯烃_聚酯_聚醚_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聚 烯 烃 / 聚 酯 ( 聚 醚) 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李启蒸1 ,2张国艺2聪1 ,2魏柳荷1 * *志2 * *袁 马 (1. 郑州大学化学系 郑州 450001 ;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摘 要 本文首先详细评述了聚烯烃 / 聚酯( 聚醚) 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聚合机理转换法和聚合物偶联法。
其中,聚合机理转换法又分为: (1 ) 链转移剂控制烯烃聚合 / 阴离子开环聚合; ( 2 ) 链转移剂控制烯烃聚合 / 配位-插入开环聚合; (3 ) 烯烃阴离子活性聚合 / 阴离子开环聚合; (4 ) 烯烃阴离子活性聚合 / 配位-插 入开环聚合; (5 ) 叶立德活性聚合 / 配位-插入开环聚合等 5 种方法。
其次,对聚烯烃 / 聚酯( 聚醚) 共聚物的性能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最后,对这些功能化聚烯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烯烃功能化 聚酯 聚醚 开环聚合 共聚物中图分类号: O632. 12; O 632. 32 ; TQ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281 X (2011 )06 -1174 -07 S yn t h es i s and Application of Po l y o l e f i n / Po l y es t e r (Po l y e t h e r ) C o p o l ym e r sL i Q i z h e ng 1 ,2Zhang G u o y i 2 Yuan C o ng 1 ,2W e i L i uh e 1 * *Ma Z h i 2 * *(1. Department of Ch em i s t r y ,Zh e n gz h o u Un i v e r s i ty ,Zh e n gz h o u 450002 ,Ch i n a ;2.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ut e of O r ga n i c Ch em i s t r y ,Ch i n ese Academy of Sc i e n ces ,S h a n g h a i 200032 ,Ch i n a )Ab s t r ac t F i r s t l y ,t wo s ynth e t i c methods of po l y o l ef i n / po l y es t e r ( po l y e th e r ) copo l y me r s ,t r a n sfo r ma t i o n of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mec h a n i sm and po l y me r co u p li n g , are r e v i ewed . The f i r s t one can be d i v i ded i nt o f i v e me th odo l og i es : ( 1 ) the c h a i n transfer r eac t i o n in the po l y o l ef i n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a n i o n i c r i n g -ope n i n g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2 ) the c h a i n transfer r eac t i o n in the po l y o l ef i n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coo r d i n a t i o n-i n se r t i o n r i n g -ope n i n g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3 ) the li v i n g a n i o n i c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a n i o n i c r i n g -ope n i n g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4 ) the a n i o n li v i n g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a n i o n i c r i n g -ope n i n g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5 ) the li v i n g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of y li des / coo r d i n a t i o n-i n se r t i o nr i n g -ope n i n g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Th e n , the app li ca t i o n of such po l y o l ef i n / po l y es t e r ( po l y e th e r ) copo l y me r s i s desc r i bed . F i n a ll y ,th e prospect of the s ynth es i s and app li ca t i o n of the f un c t i o n a l po l y o l ef i n i s a l so fo r esee n .f un c t i o n a li za t i o n of po l y o l ef i n ; po l y es t e r ; po l y e th e r ; r i ng -ope n i n g 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 copo l y me rK e y w o r d scopo l y me r sProspect of the s ynth es i s and app li ca t i o n of th ef un c t i o n a l po l y o l ef i nC o n t e n t s4 1 I nt r od u c t i o n2 S ynth e t i c methodsofpo l y o l ef i n / po l y es t e r引言1 ( po l y e th e r ) copo l y me r s2. 1 S ynth e t i c methods based on t r a n sfo r ma t i o n ofpo l y me r i za t i o n mec h a n i sm2. 2 S ynth e t i c methods based on po l y me r co u p li n g 3 A pp li ca t i o n of po l y o l ef i n / po l y es t e r ( po l y e th e r ) 以聚乙烯 ( PE ) 、聚 丙 烯 ( PP ) 为 代 表 的 聚 烯 烃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质,如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 好,柔韧度高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广泛地应用于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制备与表征

文章标题: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制备与表征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造成了很多不便。
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是一种新型的抗静电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和稳定性,在纺织、塑料、油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二、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制备1. 聚合反应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制备首先需要进行聚合反应,选择合适的单体进行聚合,控制条件和配方,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均一的聚合物体系。
2. 离子交换在聚合物体系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引入抗静电剂的功能单体,将其引入到聚合物链中,赋予聚合物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3. 共混改性对已经合成的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加入不同的改性剂,提高聚合物的抗静电效果和稳定性。
三、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表征1. 表面电阻测试通过表面电阻测试仪对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进行表面电阻测试,评估其抗静电性能。
2. 热性能测试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热量仪对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进行热性能测试,了解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3. 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红外光谱仪对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其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引入情况。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的研究,我们对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提高抗静电剂的性能,拓展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个人观点: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解决静电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问题。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相信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对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的制备与表征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聚醚酯酰胺永久型抗静电剂是一种具有良好抗静电性能和稳定性的新型材料,其在纺织、塑料、油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共聚物论文共聚物纤维论文:共聚物纤维研究及其发展情况简介

共聚物论文共聚物纤维论文:共聚物纤维研究及其发展情况简介摘要:本文对共聚物和共聚物纤维进行了基本介绍。
阐述了无规、嵌段、接枝、交替四种共聚物纤维各自的结构特点、研究情况与发展状况。
关键词:共聚物;纤维人类使用纤维的历史非常久远。
最开始人们种植棉花、亚麻等农作物,利用天然植物纤维制制作衣物等日用品。
后来人们又养羊取毛、养蚕取丝,开始利用性能更优异天然动物纤维。
在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利用通常的有机原料制作出了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
自1940年聚酞胺纤维问世以来,人们合成出了丙纶,腈纶等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合成纤维[1]。
合成纤维由于价钱便宜、性能优异,成为20世纪的主流纤维,人们也开始开始大量的使用合成纤维代替天然纤维。
最早的合成纤维是由单聚物制成的,如尼龙6、丙纶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单聚物纤维进行改性,合成了共聚物纤维,如尼龙66、涤纶等。
共聚物纤维和单聚物纤维比较起来,其材料来源更广泛,性能更优异。
所以共聚物纤维在纺织、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人们已经开始研究易降解纤维、高性能纤维等多种新型共聚物纤维。
总之,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共聚物纤维在诸多领域中必然前景广阔。
1共聚物纤维简介聚合物也叫做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千百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
聚合物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数量分为单聚物和共聚物。
单聚物是指仅由一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聚合物。
由单聚物制成的纤维是单聚物纤维,比如尼龙6([—hn(ch2)5co—]n),聚合物中只有一种单体hn(ch2)5co。
共聚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聚合物。
由共聚物制成的纤维是共聚物纤维,比如尼龙66([—oc(ch2)4co—nh(ch2)6nh—]n),聚合物中含有oc(ch2)4co和nh(ch2)6nh两种单体。
聚丙烯抗静电剂

聚丙烯抗静电剂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摘要:综述了聚丙烯材料添加抗抗静电剂的原因,对静电剂的种类进行了描述。
着重说明了国内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最后介绍了聚丙烯抗静电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聚丙烯抗静电剂离子型非离子型高分子永久型正文:PP 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加工成型、产品综合性能优良, 因此用途非常广泛,现已成为通用树脂中发展较快的品种。
尽管PP 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优良的耐热性较好的抗腐蚀性和电绝缘性,突出的刚性和耐弯曲性,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
PP的高绝缘性(体积电阻率达10^16 ~10^18cm)使其极易产生、积累静电, 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防止静电的方法, 一是尽量控制静电的发生;二是尽快将其漏泄掉。
因此,聚合物抗静电的方法可以采用添加导电填料、与导电高分子材料共混、添加抗静电剂等。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就化学组成而言, 抗静电剂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型、高分子永久型和复合型三个类型。
1.1 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可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两个类型。
(1) 离子型抗静电剂离子型抗静电剂的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亲水基团具有电离特性, 依据亲水基离子的带电性质, 离子型抗静电剂一般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抗静电剂。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包括季铵盐类化合物、各种铵盐类化合物、烷基咪唑啉类化合物、季磷盐类和季硫盐类化合物等, 其中季铵盐类化合物最为常见。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对高分子材料的附着力较强, 多数情况下用作涂敷型抗静电剂使用, 有时也可作为混炼型抗静电剂使用, 主要适用于聚氯乙烯、苯乙烯类聚合物等极性树脂, 非常适用于硬质透明制品, 但它也有热稳定性而且对热敏性树脂的热稳定性有不良影响等缺点, 所以在选择抗静电剂时务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