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的利弊和对策(优选.)
秸秆还田的利弊和对策(优选.)

秸秆还田的利弊和对策秸秆还田与保护环境形成一个悖论。
秸秆还田有利有弊,而往往弊大于利。
只有集约化处理农作物秸秆,才能使农作物、农民、环境和企业多方获得益处。
秸秆还田的益处1、避免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自农作物秸秆退出农家烧火做饭和冬季取暖的传统燃料之后,焚烧秸秆就成了农民的习惯,虽严厉禁止,但屡禁不绝,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秸秆还田就是为杜绝焚烧秸秆找到的一条出路。
2、改良土壤,提供养分。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后,经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为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无机盐养分,保墒、保水,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板结现象。
秸秆还田的弊端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如果秸秆还田没有弊病,不影响下茬种植,既节约又增收,那焚烧秸秆绝对不会出现,也根本不用政府严令禁止焚烧。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不用绕弯子。
1、秸秆还田有区域气候区别。
秸秆还田后只有腐烂分解了,才能不影响耕作和作物生根发芽,才能释放养分。
腐烂分解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寒冷地区就比温湿地区难分解,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
对于北方寒冷地区,既不休耕也不换茬的情况下,土壤中掺入大量“生”秸秆,影响当季作物生长是在所难免的。
2、秸秆还田有量和粒度的限制。
按秸秆干基计算,秸秆还田量每亩最好不要超过300公斤,而每亩秸秆和茬总量会达到500公斤,都进入土壤,会影响种子和根系与土壤接触,也造成土壤孔隙太大,不利于保墒保水。
秸秆还田适宜的粉碎粒度应在3公分以内,秸秆粒度太大,会延长分解周期,阻碍种子发芽扎根,减弱作物抗倒伏能力。
目前收割还田一体机还做不到这样的粉碎粒度,即使能做到,粉碎费用也无法接受。
3、秸秆还田会造成病虫害累积。
秸秆还田后病虫进入土壤,增加治理难度,而且每茬还田,越积累越多,影响收成,降低粮食品质,增加农药使用量。
土壤用农药往往是高毒农药,农药残留势必会影响作物品质。
4、秸秆还田会增加农民额外支出。
秸秆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这个过程是要消耗营养的,需要增加氮肥施入量。
巢湖市水稻秸秆还田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巢湖市水稻秸秆还田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巢湖市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农业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因此水稻秸秆还田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实践。
水稻秸秆还田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巢湖市水稻秸秆还田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水稻秸秆还田会导致土壤的酸化,降低土壤的pH值,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秸秆还田还会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导致土壤肥力过高,影响作物的吸收养分和生长。
对策:合理利用水稻秸秆还田时机和量。
可以选择在土壤酸性较高的情况下进行还田,以调节土壤pH值;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还田的秸秆量,避免过量秸秆对土壤肥力的损害。
2. 水稻秸秆还田容易引发病虫害。
水稻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病虫害可能在土壤中滋生繁殖,从而对下一季水稻产生影响。
对策:加强病虫害防控措施。
可以在还田前对秸秆进行有效的处理,如进行完全燃烧或提前晾晒,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搭配防控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水稻秸秆还田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果水稻秸秆还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释放,进而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对策:推广有效的水稻秸秆利用技术。
可以通过建立生物质发电厂,将水稻秸秆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或者将秸秆用于生产有机肥料,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这样既能有效利用水稻秸秆资源,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水稻秸秆还田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指导农民根据地方的土壤特点和作物种植需求,合理制定水稻秸秆还田的策略。
2. 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提高水稻秸秆还田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对于采用无害处理水稻秸秆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
3.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水稻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操作方式,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水稻秸秆还田,形成全社会对水稻秸秆还田的共识。
4. 加强监管和执法。
玉米秸秆还田的利与弊

玉米秸秆还田的利与弊玉米秸秆是指玉米收割后留下的秸秆残余物。
玉米秸秆还田是指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作为土壤有机质的补充,以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肥力。
玉米秸秆还田的做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是也存在一些利与弊,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玉米秸秆还田的利1.增加土壤有机质:玉米秸秆富含碳元素,还田后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玉米秸秆还田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提高土壤的肥力。
3.减少农田病虫害: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细菌病毒数量,减少农田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4.节约资源:将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玉米秸秆的处理和利用成本,节约了资源和人力物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1.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会被吸附到秸秆表面,影响养分的有效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2.玉米秸秆中的硅酸盐、木质素等难降解物质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麻烦。
3.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如果不合理使用,容易导致土壤肥力不均衡,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玉米秸秆还田后容易造成土壤呼吸量增加、水分蒸发减少,影响土壤水热条件,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玉米秸秆还田的利与弊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状况、玉米秸秆的数量和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玉米秸秆还田的计划和方式。
还需要结合地方的农田管理制度和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运用玉米秸秆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利用价值,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问题与优化措施

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问题与优化措施秸秆作为一种价值丰富的农业副产品和可再生资源,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和碳元素,将秸秆粉碎处理后还田进行有效腐熟,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但现阶段玉米秸秆还田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并进行优化,才能充分发挥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
一、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1、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传统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化肥实现增产增收,全国化肥增长量较快,已成为化肥消费大国。
但是过量或者使用多种类化肥,会使土壤中的化肥残留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严重板结,耕作层变浅。
土壤中的化肥残留还会随着雨水进入到周围的水体中,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秸秆有效腐熟处理后生产出的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见效较为缓慢,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长时间释放养分,满足农作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
另外,秸秆还田还能够增加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土壤环境进一步恶化。
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容重、通透性、通气性、养分状况、pH 值等指标。
农作物要想实现高产、稳产,需确保土壤当中的各元素协调均衡。
玉米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有利于土壤的呼吸代谢。
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还能够降低土壤的pH 值,营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另外农作物秸秆在土壤腐熟发酵中也会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其自身繁殖会产生大量酶,可大大提高土壤当中的酶活性。
随着腐熟年限增加,土壤容重下降,酶活性提高,能加速秸秆的腐熟进程。
但是应充分认识到农作物秸秆还田并不是越多越好,当还田达到一定年限后应减少秸秆还田量,甚至停止秸秆还田,避免超过土壤承受能力。
二、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1、不利于下一茬农作物的生长玉米秸秆还田量过多时大部分秸秆存在于耕作层,一旦粉碎的秸秆和土壤混合不均匀,就会造成田间的土壤层疏松,增加了田间的蒸发量,不能够起到很好的蓄水、保墒作用,造成土壤的含水率显著下降,同时养分散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秸秆的腐熟进程。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一、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1.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于改善农田生产环境,增加粮食产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秸秆经过分解后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助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3.减少化肥的使用。
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降低对于化肥的依赖,减少对于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化肥的投入成本,对于农民来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减少农田的土壤侵蚀。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的土壤侵蚀,通过秸秆的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减少农田土壤的流失,改善了农田的生产环境。
1.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式来促进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相关科研项目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科技工作者对该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开展相应的示范工程,推广该项技术。
2.科技宣传。
农业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农民培训班、科技知识普及活动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教育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
3.示范推广。
政府组织农业专家到农村地区进行示范推广,选取一定的农田进行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展示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农民合理使用该项技术。
4.设立奖励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鼓励农民广泛地使用秸秆还田技术。
对于使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农民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或补贴,鼓励农民积极地使用该项技术。
5.技术指导。
农业部门可以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到农田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农民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秸秆还田率

秸秆还田率
摘要:
1.秸秆还田率的定义和意义
2.我国秸秆还田的现状
3.提高秸秆还田率的措施
4.秸秆还田的优势和挑战
5.结论
正文:
秸秆还田率是指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科学处理和合理利用,回归农田的比例。
秸秆还田对于提高土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秸秆还田率在过去几年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秸秆还田率已经从2010年的50%左右提高到了2020年的70%。
然而,这仍然意味着有近30%的秸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秸秆还田率,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包括加大对秸秆还田技术研发的投入、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技术等。
此外,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秸秆还田模式,提高秸秆还田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秸秆还田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然而,秸秆还田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秸秆处理和运输成本较高、部分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知不足等。
总之,提高秸秆还田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秸秆还田的优势及不足.doc

秸秆还田的优势及不足秸秆还田在当前的农业中是很常见的,在玉米种植中更为常见,秸秆还田的应用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本身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就是把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
这样能的优点有四:1、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的保留在土壤里。
3、提高化肥利用率。
4、提高作物抗旱抗盐碱性。
但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如下:1.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
所以一般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超过300公斤,最多不超过500公斤,否则,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及作物产量。
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时,一般还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但这样又会增加秸秆还田的成本,有时农民也不乐意。
2.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
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适时灌水,或用石硫碾压,使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能够正常发芽。
或者是加大粉碎细度,最好达到3.5厘米以下,但这样就会增加能耗,加大成本。
3.易发生病虫害。
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4.目前我国农村的耕作制度,不适合大面积的机械作业,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土地面积小,大面积,的农业机械作业还推广不开,小面积的秸秆机械还田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而且技术不成熟,在晴朗干燥的天气作业造成黄土飞扬、尘埃满天的污染。
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
想要更好的应用好秸秆还田,我们应减少它应用上的不足,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秸秆还田的好处及技术措施

秸秆还田的好处及技术措施摘要阐述了秸秆还田的好处,并介绍了其技术措施,为利用秸秆、保护环境、帮助群众增收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作物秸秆;还田;好处;技术措施1秸秆还田的好处作物秸秆中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完全肥料;秸秆还田后通过微生物分解可以逐步地释放出来,供作物生长需要,释放快慢与温度水分密切相关,基本与作物生长快慢一致,满足作物一生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有利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
(1)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新鲜腐殖质生成,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力,能明显降低黏土的黏性、沙土的散性。
据试验,每季还田100~300kg 秸秆,总孔隙度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提高,每年平均提高1.5~3.8百分点,土壤容重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降低,平均降低0.02~0.16g/cm3。
(2)秸秆直接还田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含量的提高。
据测定,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
如还田秸秆15t/hm2,则可增加有机质2 250 kg/hm2。
一年若还田鲜玉米秸秆18.75t/hm2,则相当于60t 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281.25kg碳铵、150kg过磷酸钙和114.75kg硫酸钾,还能补充其他多种营养元素。
据试验,连续使用秸秆还田3年后,可使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2.5%~4.8%,速效钾含量提高8.4%~15.1%,全氮含量提高0.013%,改善了土壤结构,秸秆还田比不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09%~0.150%,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
(3)保护环境,提高土壤保肥性能。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
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
此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可降低0.06%~0.20%,孔隙度增加3%~7%,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的利弊和对策
秸秆还田与保护环境形成一个悖论。
秸秆还田有利有弊,而往往弊大于利。
只有集约化处理农作物秸秆,才能使农作物、农民、环境和企业多方获得益处。
秸秆还田的益处
1、避免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自农作物秸秆退出农家烧火做饭和冬季取暖的传统燃料之后,焚烧秸秆就成了农民的习惯,虽严厉禁止,但屡禁不绝,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秸秆还田就是为杜绝焚烧秸秆找到的一条出路。
2、改良土壤,提供养分。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后,经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为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无机盐养分,保墒、保水,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板结现象。
秸秆还田的弊端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如果秸秆还田没有弊病,不影响下茬种植,既节约又增收,那焚烧秸秆绝对不会出现,也根本不用政府严令禁止焚烧。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不用绕弯子。
1、秸秆还田有区域气候区别。
秸秆还田后只有腐烂分解了,才能不影响耕作和作物生根发芽,才能释放养分。
腐烂分解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寒冷地区就比温湿地区难分解,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
对于北方寒冷地区,既不休耕也不换茬的情况下,土壤中掺入大量“生”秸秆,影响当季作物生长是在所难免的。
2、秸秆还田有量和粒度的限制。
按秸秆干基计算,秸秆还田量每亩最好不要超过300公斤,而每亩秸秆和茬总量会达到500公斤,都进入土壤,会影响种子和根系与土壤接触,也造成土壤孔隙太大,不利于保墒保水。
秸秆还田适宜的粉碎粒度应在3公分以内,秸秆粒度太大,会延长分解周期,阻碍种子发芽扎根,减弱作物抗倒伏能力。
目前收割还田一体机还做不到这样的粉碎粒度,即使能做到,粉碎费用也无法接受。
3、秸秆还田会造成病虫害累积。
秸秆还田后病虫进入土壤,增加治理难度,而且每茬还田,越积累越多,影响收成,降低粮食品质,增加农药使用量。
土壤用农药往往是高毒农药,农药残留势必会影响作物品质。
4、秸秆还田会增加农民额外支出。
秸秆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这个过程是要消耗营养的,需要增加氮肥施入量。
增加部分冲抵了秸秆带入养分所节约的费用。
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费用、翻耕碾压费用、增加农药使用量费用,这些都是额外支出,直接影响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秸秆还田的对策
焚烧秸秆虽然对种植有益,简单又节省费用,但对大气环境造成的破坏是这些年来每个人深切体会到的,必须严厉禁止。
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出路的一个简单办法,但它的弊端也不能熟视无睹。
应该因地制宜推行科学的秸秆还田方式,支持鼓励开发各式各样的无害化秸秆利用形式。
1、在土壤温湿度和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推行适量的秸秆还田。
我国人多地少,实行休耕不现实,应该倡导在秸秆还田后实行换茬耕作的办法,避免病虫害累积和对同类作物的危害。
2、在不适宜直接秸秆还田的地区,推行集约化秸秆利用形式,以无害化肥料形式还田。
秸秆集中堆沤,生产有机肥料还田;秸秆压缩成型做固体燃料,秸秆气化生产燃气,秸秆液
化生产液体燃料,这三种秸秆燃料形式会产生草木灰,应集中生产草木灰肥料,以无害化肥料形式还田。
集约化处理秸秆,能够产生规模效益,可以节约农民的种植支出,出售秸秆增加农民收益。
无害化草木灰肥料的使用可以避免病虫害泛滥,改善土壤,提高肥效,作物增产增收,改善粮食品质。
同时集约化利用秸秆的企业也从中获益。
只有多方获益的秸秆处理方式,才是长久之策,才能彻底杜绝秸秆焚烧。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