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皮革饱受化学物质残留困扰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分训练-1(有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分训练-1(有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分训练-1(有答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提分训练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图说塑料",读图后完成题目。

(1)仔细阅读,下面的信息不正确的是()(可多选)A.现代生活塑料无处不在,每年全球塑料袋的消耗数量达到五千亿个。

B.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限塑令”,大大减少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现在绝大部分塑料制品都不是一次性的,大多是在循环使用。

C.人类垃圾大量流入大海,形成了“海洋垃圾带",其中一次性塑料占了50%。

D.塑料的生产逐年增加,据统计,21世纪某一年生产的总量超过了20世纪的总和。

(2)图中的文字信息运用的常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和____(3)梳理图中的信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就“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问题”向沂河小区的居民发出倡议。

以小区居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提出好建议。

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阅读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湖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一闪一闪,好看极了。

围绕西湖的是一圈树是织成的绿色镶边。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部融化在月色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河北省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0:课外阅读理解C卷

河北省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0:课外阅读理解C卷

河北省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0:课外阅读理解C卷一、现代文阅读 (共15题;共234分)1. (2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糟糕的发明①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塑料制品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

但是,由于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很难自然降解,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

人们把这种灾难称为“白色污染”。

②目前大部分国家处理塑料废弃物只能高温焚烧或者挖土填埋。

塑料焚烧。

时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导致大气污染;埋在土壤中的塑料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破坏土壤的透气性,影响植物生长。

③没有被回收处理的塑料废弃物,散落在世畀各地,导致了许多动物的悲剧。

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海洋里的海豚、海豹、海龟等经常因误食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

无独有偶,中国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塑料袋。

④塑料废弃物不仅堵塞了动物的消化道,甚至还堵塞了江河的通道。

1998年8月,重庆市由于嘉陵江、长江上游取水口被塑料废弃物堵塞,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⑤随着白色污染的加剧,人们认识到塑料的危害,积极想办法减少污染。

有些国家采取了有偿使用的方法,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使用塑料袋。

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许多大型超市为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向顾客收取0.3欧元的费用,其中0.1欧元为成本费,0.2欧元为环保税。

有些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法规抵制或限制使用塑料袋。

2007年美国旧金山市成为第一个禁用塑料袋的城市。

2008年6月1日,中国实行禁用免费塑料袋。

市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或者环保布袋,用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⑥塑料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怪不得英国《卫报》称塑料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呢。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有专家认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塑料的发明”。

塑料垃圾最大的特征就是难以降解。

塑料瓶子、塑料盒和塑料袋等,人们使用过后,它们的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

材料二: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另据统计,按照每个订单平均使用两个餐盒估算,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达4000万个。

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

材料三:目前,美国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的工业生态学家罗兰博士及其同事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出人类迄今为止生产的所有塑料为83亿吨。

其中约63亿吨如今成为塑料垃圾,这些垃圾有7%被填入垃圾填埋场或置于自然环境中。

统计表明,现在全球每年消耗2.45亿吨塑料,全球范围内,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1/3的包装完全没有被收集,直接污染着环境,己经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请你针对塑料污染问题拟出两条具体可行的措施。

【答案】(1)塑料制品使用量大,难降解,已成为人类生态的最大潜在威胁。

(2)列数字。

具体说明塑料制品使用量大。

(3)应该制定专门的法规,强制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市民垃圾分类,增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规模。

【解析】【分析】(1)本题中,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塑料制品使用量大,难降解,已成为人类生态的最大潜在威胁。

(2)结合材料二划线句子“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达4000万个。

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的内容,从“4000,120”这些数字表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塑料制品使用量大”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微塑料①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工业需要,直接生产出微小尺寸的塑料颗粒,如具有磨砂功能的化妆品、牙膏;二是塑料垃圾经历风吹雨打和化学、生物的降解,使尺寸较大的塑料碎裂成尺寸较小的碎屑。

②微塑料已经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项研究显示,所调研的农产品如胡萝卜、生菜、苹果和梨等,其中都含有微塑料。

莴苣和小麦作物的根部裂缝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后传播到其可食用的部分。

这意味着,通过食物链,微塑料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所有食物中。

③除了食物,饮用水中也含有微塑料。

在从五大洲14个国家的159个水龙头里取出的自来水样本中,能在显微镜下发现塑料纤维的占83%。

④微塑料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有研究表明,吸入或摄入微塑料可能改变人体肺部和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从而破坏免疫系统,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⑤防治塑料污染,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此外,购买个人护理用品时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不选择带塑料磨砂成分的。

[材料二]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海洋垃圾监测结果如下图:2021年监测区域海洋垃圾主要类型[材料三]防治微塑料的建议与方法宣传加强对微塑料危害宣传,引导居民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法规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塑料回收基础设施建设。

研究加快微塑料生物毒性研究及环境风险研究,加强土壤和陆地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

标准加快设立国际标准,共同治理微塑料污染。

1. 阅读材料二后可知,2021年监测区域海洋垃圾的最大污染物是。

2. 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进行的梳理,最恰当的一项是()A.B.⁠C.⁠D.⁠3. 结合材料,判断正误。

对的画“√”,错的画“✕”。

(1)微塑料是指由于工业需要,所生产出的具有磨砂功能且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

()(2)通过食物链,微塑料有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所有食物之中,摄入微塑料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把“绿色”穿在身上》阅读答案

《把“绿色”穿在身上》阅读答案

《把“绿色”穿在身上》阅读答案《把“绿色”穿在身上》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把“绿色”穿在身上》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把“绿色”穿在身上》阅读原文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

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并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A】这股强劲的绿色时尚潮流,将引导我们走向21世纪。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得千疮百孔的地球,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

如不少服装设计师在素色大T 恤上,鲜明地写着“拯救地球”的口号。

这是最初的环保卫士们普通使用的方法。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

于是80年代以来休闲风一直强吹不衰。

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

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

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各方面。

④【B】随着消费形态的急剧扩张,带来了飞速膨胀的垃圾。

而占垃圾总量40%的废塑料,只有3.7%可以重新利用,剩下的因难以分解而被称为“永久性垃圾”。

设计师们则根据环保法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

如瑞典籍年轻女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美国韦尔曼公司和戴尔斯伯格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回收的废旧聚酯饮料瓶制成饿毛织物;法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30%羊毛、70%聚氯乙烯化纤线的套衣,因色泽鲜艳、蓬松、手感舒适、保暖而畅销法国;日本东泽纺织公司正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题 全国通用 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题  全国通用  含答案

课外阅读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⑤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下列论述无误的一项是[]A.第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令人深受启迪。

B.第③则中的“逝者”指流动的河水。

C.第⑤则中的“君子”与课文中“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的含义并不一样。

D.第④则谈的是思考的重要性。

(2)“君子喻于义”的意思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明白的是大义”。

请仿照该句译句,翻译“小人喻于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第②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词语中相近的一项是[ ]A.诲人不倦 B.子在川上曰C.默而识之 D.君子喻于义(5)出自第④则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二、珍藏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那是一年暑假,我()钢琴考级,()只能按捺住考上重点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

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

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

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伴着清柔.(róu lóu)的风,飘入我的耳朵。

哦,听清楚了,是笛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

我陶醉了,沉静了……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

()我一放下琴,笛声()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分训练-1(有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分训练-1(有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分训练-1(有答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分训练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图说塑料”,读图后完成题目。

(1)仔细阅读,下面的信息不正确的是()(可多选)A.现代生活塑料无处不在,每年全球塑料袋的消耗数量达到五千亿个。

B.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限塑令”,大大减少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现在绝大部分塑料制品都不是一次性的,大多是在循环使用。

C.人类垃圾大量流入大海,形成了“海洋垃圾带”,其中一次性塑料占了50%。

D.塑料的生产逐年增加,据统计,21世纪某一年生产的总量超过了20世纪的总和。

(2)图中的文字信息运用的常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3)梳理图中的信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就“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问题”向沂河小区的居民发出倡议。

以小区居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提出好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课外拓展阅读2.课外阅读。

夏天(节选)梁容若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和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

苍蝇、蚊子、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

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

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

您要做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子赔光。

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教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天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

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

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

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

您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

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高二化学选修5第4章 综合检测

高二化学选修5第4章 综合检测

第四章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有只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天然皮革的主要成分是()A.脂肪类物质B.变性的蛋白质C.纤维素制品D.塑料制品【解析】皮革的化学组成是蛋白质。

【答案】 B2.下列反应既是加成反应,又能看作还原反应的是()A.乙烯水化B.油脂硬化C.乙醇转化成乙醛D.乙醛转化成乙酸【解析】加成H2的反应既是加成反应,又能看作还原反应。

【答案】 B3.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剂和防腐剂B.白磷着火点高且无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D.用食醋去除水壶的水垢时所发生的是水解反应【答案】 C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可以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溴苯B.将金属钠放入乙醇中,反应较缓和且钠在液面以下C.在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D.淀粉、脂肪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B5.(2010·福建)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答案】 D6.某学生通过下列家庭小实验探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中不合理的是()A.用石膏粉与少量生豆浆调拌均匀后加到煮沸的豆浆中制作豆腐B.用米汤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KIO3)C.用纯碱(Na2CO3)热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答案】 B7.(2010·山东潍坊)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有机化工原料,例如乙烯、丙烯等CuC.2CH3CH2OH+O2――→2CH3CHO+2H2O属于氧化反应△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答案】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蔗糖完全水解可生成2mol葡萄糖B.油脂的氢化既属于加成反应又属于还原反应C.淀粉和稀硫酸共热,冷却并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出现银镜D.鸡蛋白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沉淀,该过程属于蛋白质的变性【答案】 B9.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加热)和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B.显蓝色、红色沉淀、无现象C.无现象、变黑色、显黄色D.无现象、红色沉淀、无现象【答案】 C10.下列实验获得成功的是()A.欲证明放入硫酸溶液中的纤维素加热已发生水解可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放在水浴中B.欲证明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可向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及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4mL,加热3~4分钟,再向试管中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有红色沉淀生成C.为证明硬脂酸有酸性,取稀NaOH溶液(滴有酚酞)加入硬脂酸并加热D.用灼烧的方法检验是毛线还是蚕丝线【答案】 C11.(2010·辽宁大连)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 C1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皮革饱受化学物质残留困扰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纺织服装相关的《皮革产品安全质量标签法案》修正案开始生效。

此次修订的内容颇多,涉及面广,给我市多家皮革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据悉,皮革制品作为高危风险产品,一直饱受化学物质残留的困扰,因而频遭境外通报召回。

以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通报和美国CPSC扣留中国产品数据为例,2013年中国产皮革制品仅在欧盟和美国通报案例就达38起,“挡在门外”的也多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主要为女鞋、防护靴、皮革手套、婴儿鞋4大类。

由于皮革在鞋子、衣物中常常使用,和人体接触时间长,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特别严重,因此,世界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对皮革制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管控。

此次修订的内容颇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化学物质方面,新加入了10类限制物质,将这些物质分别按皮革制品与人体贴身程度依次制定它们在婴儿皮革产品、儿童皮革产品、内衣、衣服夹层、外衣、寝具和其他皮革制品中的限值;其次,在物理性能方面,新增了婴儿皮革产品中小部件的要求、婴儿和儿童皮革用品的拉绳和绳带要求,以及磁铁要求;第三,在标签方面,新设了婴儿皮革用品中针对小部件的警告;最后,将人造革划分为涂层革、叠皮革、组合皮革、合成皮革,并新增或修改了某些专业术语。

因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企业,应将外在压力变成内在动力。

一方面从根源上改进皮革制品原料及配方,积极提高产品环保性能和生态安全标准,加强化学物质项目监测,保证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另一方面努力提升生产设备水平,树立绿色品牌意识,以加快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抓住机遇扩大生存空间。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