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原理的解释讲解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课程说明你看见过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想亲自来动手试一试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你走进《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在这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几大部分。
目录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3)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趣味化学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6)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 (8)趣味化学实验五: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11)趣味化学实验六:水下公园 (14)趣味化学实验七: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16)趣味化学实验八: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20)趣味化学实验九: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22)趣味化学实验十:合成香精 (24)趣味化学实验十一:消字灵的制作 (29)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原理: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2)电热套、烧杯(多个)、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1)实验前采摘新鲜的树叶(以白玉兰叶为佳),落叶也可择优选用,应注意采摘树叶时要爱护植物;(2)用电热套加热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沸腾;(3)选5—10片大小适合的树叶放进煮沸的碱液中,要不停地将叶子摁到水下,直至沸腾,保持沸腾10分钟;(4)不时地用镊子拿出叶子,用手感觉叶肉是否煮烂;(5)在瓷盘里加适量水,将已煮烂的叶片放到其中,用旧牙刷刷叶肉,刷时先刷正面,按从左向右,从叶柄向叶尖,从主脉向侧脉有序地刷,直至刷掉叶肉;再将叶片翻转,用同样的方法刷,直至只剩下网状脉;(6)将叶脉放到盛清水的烧杯中,洗去残渍;(7)将洗尽的叶脉放到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放置24小时;(8)24小时后,叶脉便被漂白,从过氧化氢溶液中取出叶脉,放到标本纸中压干、压展;(9)将红水彩放到培养皿中,用水稀释3倍,并用毛笔刷到叶脉上,然后晾干;(10)将已涂色的叶脉标本进行压膜,各人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艺术处理,这样一个精美的叶脉书签就制作成功了。
化学实验设计

2、未知物的检验:
未知物的检验就是利用物质 (或离子)的检验方法,根 据实验现象检验未知物是( 或含有)什么,或可能是( 或可能含有)什么
[示例4] 在某澄清、透明的浅黄色溶液中, 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NH4+、Fe3+、 Ba2+、Al3+、SO42—、HCO3—、Cl—。试 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 离子。 [示例5]设计实验,鉴别NH4NO3、K2SO4 、KNO3、(NH4)2SO4四种白色固体。
三、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1、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结构,并决定它的用途和 制法,因此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 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 的相互关系。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案 来探索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基本程序为:研究物质结构→预测可能性质→ 设计实施方案(方法、步骤、仪器、药品、操作 要点、现象及分析、结论等)→实施实验→结论 。
实验步骤:
(1)首先用热碱液洗涤废铁屑两次,并用玻璃棒搅 拌,然后再用蒸馏水冲洗以除净其表面的油污。 (2)用少量热水通过过滤器,以提高它的温度(防止溶 液在漏斗里析出晶体),然后将溶液趁热过滤。将滤 液转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住管口(防止空气进入), 静置、冷却、结晶,观察滤液冷却生长出浅绿色硫 酸亚铁晶体的现象。 (3)待结晶完毕后,取出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 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4)把制得的硫酸亚铁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 保存。
[实验设计] (1)将这四种白色固体编号。分别取少量试样配成溶液 。 (2)用四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上述四种试样溶液。 (3)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人Ba(OH)2溶液。并加热; 如果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试样为 (NH4)2SO4。 如果试管中只出现白色沉淀,则原试样为K2SO4。 如果试管中只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试样为NH4NO3。 如果试管中没有现象产生,则原试样为KNO3。
除去红蓝水

怎样除去红、蓝墨水迹如果你不小心将红、蓝墨水,红、蓝圆珠笔油或盖图章用的红、蓝色油印沾在衣服上,是很难用肥皂或洗衣粉洗干净的。
这时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这一类污迹。
高锰酸钾是家庭中常用的消毒剂,很容易从药店里买到。
用时须把它配成0.1M溶液(重量百分浓度约为2%),还要在溶液里加硫酸,这样便配成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1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浓硫酸)。
然后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在污迹处,红蓝墨水等污迹处,红蓝墨水等污迹就会消失。
为什么高锰酸钾溶液能褪色呢?因为红、蓝墨水,印油和圆珠笔油都是用染料配成的,而红、蓝色染料都是有机化合物,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变成无色的物质。
在红、蓝墨水等污迹消失以后,上面会留下过剩的高锰酸钾溶液,它是紫色的。
如果不把它除掉,则会在衣服上造成新的污迹。
除去高锰酸钾的办法是在上面滴几滴3%过氧化氢溶液(可用医用的双氧水),它具有还原性,能把紫色的高锰酸钾还原为无色的硫酸锰: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最后,在衣服上的污迹被除去以后,还要用清水把衣服洗一下,以除去衣服上残留的化学药品。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除去纸上的红、蓝墨水等污迹,但不适合与除去衣服上和纸上的蓝墨水的污迹。
因为蓝黑墨水的污迹中出了含有蓝色染料以外,还有三价铁盐,它不能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而要用亚硫酸钠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把它除去。
除铁锈的草酸用铁夹子夹湿衣服,衣服上会生出锈斑,无论是用肥皂,或者洗衣粉,都洗不掉。
对付这种讨厌的铁锈,可以请草酸帮忙。
草酸是白色晶体,很像白糖。
在洗涤前,把一份草酸溶解在20份水中,配成草酸溶液。
然后,把它滴加在衣服的锈斑上,经过搓洗、漂清,铁锈就不见了。
草酸能除锈,是因为它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锈班里的铁是三价铁,不溶解于水,一碰到草酸就还原成二价铁并能溶解于水。
草酸还能对付蓝墨水里的铁。
如果衣服上不小心沾上了蓝墨水,得赶快用清水冲洗,要是时间长了,就很难洗掉。
关于有机色素褪色问题的研究

关于有机色素褪色问题的研究一、笔迹消失的研究1.红、蓝墨水消字红墨水的主要成分是墨水红、酸性大红、甘油、酒精等。
蓝墨水的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的蓝色染料。
“消字液”的配方如下:配制方法:先把亚硫酸盐溶于水,待全部溶解后,再加入活性剂,搅拌均匀即成。
如在消字液中加入少量的碱性物质可提高稳定性,加入乙二醇可增加溶液的耐塞性。
2.蓝黑墨水消字蓝黑墨水的主要原料为可溶性的蓝色染料,加阿拉伯胶及防腐剂,另一种主要成分是鞣酸亚铁(由于可溶性染料日久易褪色,故加入鞣酸与硫酸亚铁,使之生成易溶于水的鞣酸亚铁,当其与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墨水颜色持久)。
可以用强氧化性的物质KMnO4溶液褪色,在纸上残留的物质——MnO2可以用浓盐酸去除,然后用清水冲去浓盐酸。
退色灵的制作:(1)配制酸性KMnO4溶液:5%KMnO4溶液,3%稀硫酸,各10mL混合备用。
(2)配制3%Na2S2O3溶液(3)在蓝黑墨水字迹上,用镊子夹取棉珠,沾酸性KMnO4溶液涂抹,再用3%Na2S2O3溶液涂抹,字迹消失。
3.墨汁消字墨汁是由极细的碳粒分散在水里,再加上动物胶制成的。
“褪墨灵”的配方:浓盐酸、淀粉、酒精以1∶1∶1的质量比混合备用,先用汽油擦洗,再涂上“褪墨灵”,即可除去。
二、衣物去污的窍门1.去除圆珠笔油渍小窍门(1)衣物上沾上圆珠笔油污,可先将污迹处用40o C温水浸透,再用苯揉搓,然后用洗涤剂洗净,再用温水冲净。
(2)将衣服上的圆珠笔油渍用冷水浸湿后,用苯丙酮或四氯化碳轻轻擦去,再用洗涤剂、清水洗净。
不能用汽油洗。
(3)先用洗头液将污渍浸透后,再将白醋加水稀释,用刷子蘸醋液轻刷即可。
(4)用冷水浸湿,涂上一些牙膏,加少量肥皂轻轻揉搓,如有残痕,再用酒精擦拭。
2.去除红、蓝墨水渍小窍门(1)先用洗涤剂洗,再用10%的酒精擦洗,最后您用清水洗净。
(2)可用0.25%的高锰酸钾溶液清除。
(3)用芥末涂在墨迹上,经过几小时后,污渍可除。
蓝墨水汁迹久置变色现象的探讨

蓝墨水汁迹久置变色现象的探讨作者:***来源:《化学教学》2018年第12期摘要:对生活中蓝墨水书写的汁迹久置会变色的异常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颜色能加深的墨水主要为蓝黑墨水,纯蓝墨水汁迹久置反而会变浅褪色。
结合市售蓝墨水类别及通用化学配方的调研,从理论层面分析和揭示了相关变色的成因。
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蓝墨水污渍消除、茶叶末自制蓝黑墨水等系列生活化、趣味化的实验拓展活动。
关键词:纯蓝墨水; 蓝黑墨水; 汁迹变色; 实验探究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12009405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问题提出近年来,尽管文具市场上圆珠笔、签字笔、水笔等品种琳琅满目,但钢笔仍然是很多中学生喜爱的书写工具。
曾有几位细心的学生指出,用蓝墨水书写的汁迹初始还呈鲜艳的蓝色但隔夜后就会明显加深为蓝黑色甚至黑色,并据此咨询笔者汁迹久置变色有何玄机,现象背后蕴含的化学原理究竟是什么。
为此,笔者让有探索意向的学生组建了化学课题兴趣小组,利用学生课余及假期的时间,通过实验探究、市场调查、文献阅读等方式开展了系列课外学习活动,研究了当前市场上主流蓝墨水的常见配方及性能,分析了蓝墨水汁迹久置变色可能的原因,并进一步组织了系列诸如蓝墨水污渍消除、茶叶末自制蓝墨水等的拓展性实验活动。
2实证探索2.1实验1:不同品牌纯蓝和蓝黑墨水汁迹变色的对比随机购买了市场上常见的A、 B、 C、 D等4个品牌的纯蓝和蓝黑各两款墨水。
在约25℃室温、自然通风的实验室条件下,将新开封后的两组蓝色墨水溶液(置于带胶塞的试管中)及其书写汁迹在放置不同时间段后的现象进行影像留底并对照,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
实验表明,不同品牌的纯蓝墨水溶液及书写汁迹性质较稳定,并不存在久置颜色加深的现象,反而纯蓝墨水书写的文字在放置6个月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变浅的问题,不适宜长期保存;蓝黑墨水隔夜放置汁迹颜色即会从(深)蓝色明显变为深蓝黑色,长期(6个月以上)自然放置无褪色情况发生,当不同品牌的蓝黑墨水溶液久置时则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黑色沉淀的现象。
乙二酸使墨水褪色实验新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G 3 . 6 38
文 献 标 识 码 :C
人教 版全 日制普 通 中学高 中化学第 三册 ( 必修 加 选修)第7 页 至7 页 , 【 4 5 示例 2 , ]K - -酸化学 性 质
实 验方案 的设计一 文 中关 于 “ 乙二 酸使 蓝墨水 褪 色” 的说法 是错 误 的 , 乙二酸 没 有 这种 性 质 。有 人 误 以
图 1 第 一 支 试 管加 KMn 起 对 照 作 用 .布 条 蓝 色不 会 褪 去 i O4
表2 :
表 1 不 同 浓 度 的 乙 二 酸 、 盐 酸 分 别 和 纯 蓝 墨 水 作 用
第 二个 加 Z -酸 与 乙 = 酸 钾 混 合 溶 液 后 。布 条 蓝 色 褪 去 .
通 过 反 复 进行 实验 探 究 .却 发 现存 在 以下 问
中:
(1乙 二酸 钾溶 液 浸泡 蓝 墨 水布 块 ,用 p 试 纸 2 H 检 测溶 液酸 碱性 ,观察 布块 和p 试 纸颜 色 ; H
色 礼
()滴 加 适 量 乙 二 酸 溶 液 , 观 察 布 块 颜 色 变 3
化 ,再用 p H试纸 检 测溶 液 的酸碱 性 ;
为 更 好 的 证 明 ,另 外 做 了两 组 试 验 ,见 表 1 ,
过程 中体验 到 了 自主学 习 的甜 头 。 ”
假设 经过 一段 后 两 种气 体 在 距氨 气 一 端X 相 处
遇:
参 考文献 :
【 王 祖 浩 主 编 . 学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 . 海 , 海 教 育 出版 社 , 1 】 化 M】 上 上
2 0 0 6.
则 : ̄(2 一 )= / 6 /7,所 以 :x 7 . c 10x 、3 . 1 5 = 1 m 3
化学褪色原理总结

化学褪色原理总结1. 前言化学褪色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染料从染料被染物质表面或纤维中褪去的过程。
化学褪色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以及其他有色材料的处理中。
本文将对化学褪色的原理进行总结,并介绍常见的化学褪色方法。
2. 化学褪色的原理化学褪色原理涉及到染料与褪色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染料分子本身具有色彩,而褪色剂能够与染料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色彩性质,从而达到褪色的目的。
2.1 还原褪色还原褪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褪色方法。
在还原褪色过程中,还原剂将染料还原为无色或可溶性的物质。
还原剂可以与染料分子中的色团产生还原反应,从而破坏染料的结构,使其失去色彩。
常见的还原褪色剂包括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2.2 氧化褪色氧化褪色是另一种常见的化学褪色方法。
在氧化褪色过程中,氧化剂将染料氧化为无色或可溶性的物质。
氧化剂可以与染料分子中的色团发生氧化反应,改变其结构,从而使染料失去色彩。
常见的氧化褪色剂包括过氧化物、高锰酸钾等。
2.3 酸碱中和褪色酸碱中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褪色方法。
在酸碱中和褪色过程中,褪色剂与染料分子中的色团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改变其结构。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改变染料分子的电荷性质,从而使染料失去色彩。
常见的酸碱中和褪色剂包括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等。
3. 常见的化学褪色方法3.1 漂白漂白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褪色方法,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中。
漂白可以通过还原褪色或氧化褪色的方式实现。
常见的漂白剂包括过氧化氢、亚硫酸钠等。
3.2 氧化漂白氧化漂白是指利用氧化剂将染料氧化为无色或可溶性的物质来实现漂白效果。
氧化漂白常用于纸张、化妆品等行业中。
常见的氧化漂白剂包括氯酸、次氯酸钠等。
3.3 还原漂白还原漂白是一种利用还原剂将染料还原为无色或可溶性的物质来实现漂白效果的方法。
还原漂白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中。
常见的还原漂白剂包括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3.4 高温漂白高温漂白是一种利用高温将染料分子中的色团破坏来实现漂白效果的方法。
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原理的解释

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原理的解释翔安区教研中心杨振煌在人教版高三化学第六章《物质性质实验》中提到乙二酸具有使蓝墨水褪色的性质,其原理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对常见的各种墨水有一定的了解:蓝黑墨水。
当我们用蓝黑墨水写字,我们会发现,刚写的字都是蓝色的,一段时间后字却是黑色的,这是一场化学变化的结果。
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是鞣酸亚铁。
鞣酸亚铁既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黑色的,而是浅绿色的。
当然,这样的墨水写起字来很不明显,于是,人们又往蓝黑墨水里加了一种蓝色的有机染料。
这样,蓝黑墨水就呈蓝色了。
但是,当你把它写到纸上时,蓝黑墨水里的鞣酸亚铁就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化学作用,变成了鞣酸铁。
鞣酸铁是一种黑色的沉淀,所以,字迹就带黑色了。
如果你有经常忘了把墨水瓶盖盖上的习惯,有两个坏处:第一,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掉,墨水变得越来越少。
第二,蓝黑墨水里的鞣酸亚铁与空气接触了,在瓶里变成鞣酸铁,就会产生沉淀,结果把钢笔堵得连字都写不出来。
以下是蓝黑墨水的两例配方:2.纯蓝墨水为染料墨水之一种,色泽纯蓝。
对酸性稳定,遇碱性变色。
下面列出两例配方:3.黑色墨水黑色墨水的主要成分是高级黑色染料,呈碱性,适宜于金笔和蘸水笔用,作书写记帐、登记卡片、写笔记和信件。
字迹深黑醒目。
配方(克/升)为:直接耐晒黑 40 苯酚 2乙二醇 20 拉开粉 0.34.碳素墨水碳素墨水有普通碳素墨水和绘图碳素墨水之分,供书写档案之用。
字迹坚牢、耐水,永不褪色。
绘图碳素墨水供针管笔用。
配方为:这样看来,结论是: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原理是草酸使有机羧酸铁转化成可溶的草酸铁而褪色,注意是蓝墨水而非蓝黑墨水或黑碳水或碳素墨水。
另外刘书贤教师在《化学教学》2004年第4期发表了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看法,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629(2004)04-0049-01,有兴趣的老师请参阅。
本文参阅了互联网上的多篇文章,如果有问题,请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原理的解释
翔安区教研中心杨振煌
在人教版高三化学第六章《物质性质实验》中提到乙二酸具有使蓝墨水褪色的性质,其原理是什么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对常见的各种墨水有一定的了解:
蓝黑墨水。
当我们用蓝黑墨水写字,我们会发现,刚写的字都是蓝色的,一段时间后字却是黑色
的,这是一场化学变化的结果。
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是鞣酸亚铁。
鞣酸亚铁既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黑色的,而是浅绿色的。
当然,这样的墨水写起字来很不明显,于是,人们又往蓝黑墨水里加了一种蓝色的有机染料。
这样,蓝黑墨水就呈蓝色了。
但是,当你把它写到纸上时,蓝黑墨水里的鞣酸亚铁就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化学作用,变成了鞣酸铁。
鞣酸铁是一种黑色的沉淀,所以,字迹就带黑色了。
如果你有经常忘了把墨水瓶盖盖上的习惯,有两个坏处:第一,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掉,墨水变得越来越少。
第二,蓝黑墨水里的鞣酸亚铁与空气接触了,在瓶里变成鞣酸铁,就会产生沉淀,结果把钢笔堵得连字都写不出来。
以下是蓝黑墨水的两例配方:
2.
纯蓝墨水为染料墨水之一种,色泽纯蓝。
对酸性稳定,遇碱性变色。
下面列出两例配方:
3.黑色墨水
黑色墨水的主要成分是高级黑色染料,呈碱性,适宜于金笔和蘸水笔用,作书写记帐、登记卡片、写笔记和信件。
字迹深黑醒目。
配方(克/升)为:
直接耐晒黑 40 苯酚 2
乙二醇 20 拉开粉 0.3
4.碳素墨水
碳素墨水有普通碳素墨水和绘图碳素墨水之分,供书写档案之用。
字迹坚牢、耐水,永不褪色。
绘图碳素墨水供针管笔用。
配方为:
这样看来,结论是: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原理是草酸使有机羧酸铁转化成可溶的草酸铁而褪色,注意是蓝墨水而非蓝黑墨水或黑碳水或碳素墨水。
另外刘书贤教师在《化学教学》2004年第4期发表了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看法,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629(2004)04-0049-01,有兴趣的老师请参阅。
本文参阅了互联网上的多篇文章,如果有问题,请指正。
顺附两份资料:
被消退字迹的检验及显出方法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蓝黑、纯蓝墨水,圆珠笔字迹被消退篡改的直接观察检验方法。
(二)掌握9412显字剂涂显法和气熏显现法。
(三)掌握硫氰酸气体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组成药品 碳素墨水(克/升)
绘图碳素墨水(克/升)
炭黑
苯酚
甘油 乙二醇 增稠剂
30 3 50 50 8
40 3 50 50 10
(一)消退原理。
利用漂白粉等消退剂的氧化作用和高锰酸钾-草酸等氧化还原作用进行退色。
当这些强氧化剂、还原剂作用于墨水字迹上时,墨水字迹的蓝色即刻消失。
这是因为这些试剂可以氧化夺取墨水中染料分子中的电子,由此改变了染料分子的结构,结构一旦遭到破坏,染料的蓝颜色也随之退去。
(二)显出原理。
在氧化、氧化-还原性的消退过程中,墨水中的铁离子发生了一系列的离子价态变化,变化情况是:在墨水瓶中是二价铁离子书写在纸上部分被空气氧化成为三价铁离子,在消退时经高锰酸钾、漂白粉等氧化性消退剂的消退作用,二价铁离子被彻底氧化变为三价铁离子,经草酸等还原又变为二价铁离子。
正是根据这种变化机理,选择了显字灵敏的硫氰酸气熏法和显字剂9412涂显法。
三、实验器材
蓝黑墨水,高锰酸钾,草酸,漂白粉,过氧化氢,VC,硫酸氢钾,•硫氰酸钾,9412显字剂,84消毒液,酒精灯,小烧杯,棉签,毛笔和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
(一)配制消退剂。
实验中使用的是漂白粉悬浊液、双氧水加入几滴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水溶液、维生素C水溶液。
(二)消退字迹操作:
1.用墨水书写字迹,待消退后,再改为书写人所需要的字。
2.消退时使用棉签或小毛笔作为工具,蘸取消退剂,轻轻按压在要消退的字迹上,在被消退字迹的纸张下面放一张滤纸以防止洇散。
消退剂蘸取量要少,防止将不该消退的字消退掉。
各种消退剂消退情况是:
(1)漂白粉消退时,蓝色字迹马上消失,但字迹处留下黄褐色的痕迹,再反复消退并用清水除去黄褐色的痕迹,一般消退10钟即可将墨水字迹消退干净。
(2)当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进行消退时,消退效果要优于氢氧化钠或双氧水的单独消退。
(3)高锰酸钾-草酸等氧化-还原性消退剂消退的效果最好,蓝色字迹可被消退的干干净净,基本上不留痕迹。
消退时用毛笔先蘸取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药液,待蓝色退后,再涂上草酸溶液,以除去纸上留下的高锰酸钾紫色痕迹。
多余的草酸药液用滤纸吸去,消退处开始发黄,待10分钟左右棕黄色即消退干净。
消退时主要是用毛笔蘸取消退剂轻轻碾压于要消退的字迹上,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消退剂以避免在纸张上留下褶皱、纸纤维翘起等消退痕迹。
另外,消退实验结果还表明,墨水字迹被消退得是否干净与纸张有很大关系。
一般含胶量高的纸,字迹被消退得干净,消退效果好;而含胶量少的纸则被消退得效果稍差些。
(三)显出操作及显出结果:
1.用棉签蘸取9412显字剂碾压于被消退的地方,•原字迹可立刻显现出来。
2.硫氰酸气体的制备方法:是在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硫氰酸钾和硫酸氢钾固体各0.5克,加入3~4滴水,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加热不到1分钟,气体即产生。
3.显出操作方法。
待硫氰酸气体产生后,即可将被消退的字迹正面置于烧杯上方熏显,几秒钟内即显出红色字迹。
显出的字迹放置2~3天,颜色就会退去,但再次重复熏显,仍可显出清晰的字迹,不破坏原件。
这是由于铁离子与硫氰酸气体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显出的红色字迹若想保存,也可以在显出的字迹表面涂一层胶,这样便可长期保存。
其反应方程式为:
KSCN+KHSO4=HSCN↑+K2SO4
Fe3++5HCNS--Fe(CNS)2++5H+(熏显反应)
注:以上显现的高锰酸钾-草酸、高锰酸钾-VC消退字迹检材为一次性消退干净;漂白粉消
退字迹检材为一次性或反复消退干净在纸张上不留任何消退痕迹的检材“+”表示显出文字的清晰程度。
墨水的成分
黑墨水是黑色的、蓝墨水是蓝色的,有谁会怀疑这一点呢。
但下面这个小实验却清清楚楚地显示出,一种颜色的墨水里会出现几种不同的颜色。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1只、细铁丝1根、过滤纸1张、黑墨水。
实验方法
1.把过滤纸剪成一厘米宽的长条,纸条的长度与玻璃杯的高度一样。
2.在长条过滤纸的一端,用黑墨水点一个点。
3.在玻璃杯底部倒入一点水。
4.将长条过滤纸的另一端卷在铁丝上,并把铁丝搁在玻璃杯口上,如图1。
5.要求有黑墨水点的长条过滤纸的这一头刚好能碰到玻璃杯底部的水面。
6.由于过滤纸能吸水,当水沿纸条往上浸润时,因为黑墨水是由不同分子组成的,因而纸条上就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色带。
黑黑的煤焦油怎么也不会和“色彩鲜艳”挂上钩,但英国化学家珀金,却从煤焦油中提取出苯胺紫染料,正是它使纺织品染上美丽的颜色。
1856年,珀金想利用煤焦油的提炼物来合成奎宁,因为奎宁是一种治疟疾的特效药,当时患疟疾的人数量不少,所以奎宁的需要量很大。
珀金把提炼物中的两种化合物重铬酸钾和苯胺硫酸盐混合在一起,结果没有生成奎宁,而得到一种和沥青相似的黑色物质。
失望之下,珀金只好去洗试管,没想到,这种黑色粘稠的物质,牢牢地粘附在试管壁上。
怎么才能把试管洗干净呢?他顺手拿起一瓶酒精,加到试管里。
顿时,一种美丽夺目的紫色溶液产生了。
直觉告诉珀金,这种紫色物质也许能作染料。
他把这种物质送到一家染坊,请他们试验这种紫色物质对丝的染色性能。
试验结果令人兴奋,这种紫色物质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染料,珀金将它定名为苯胺紫。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染料。
动动脑
1.当过滤纸条碰到水时,原来的黑墨水点为什么会变成不同的色带?
2.如果有人用笔涂改了支票或签约文件,你能用这个简单的小实验鉴定出来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