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书报告

姓名:xxx班级:1xxxx学号:123456789

一、相关书籍讯息:

(一)作者简介: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二)参考书籍:王小波作品选集 (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我的阴阳两界·革命时期的爱情》,《白银时代》,《红拂夜奔》,《黄金时代黑铁时代》,《寻找无双·东宫西宫》等。

二、内容简介:

这本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也表明了我的一些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轻松的随笔。不管什么书,我都不希望它太严肃,这一本也不例外。——王小波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使我感到欣慰。有一次,作家孙郁先生对我说,他在北京四中读书的女儿非常喜欢读王小波的作品,她的同学们也喜欢。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够让毫无相同生活经历的年轻一代喜欢,首先证明他的作品中有一些能够超越时间的东西。而这就是所谓“永恒的主题”,如爱和美。王小波

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其次,这个现象也表明,王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当初,王小波的作品刚面世时,我就听到这样的说法:他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

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并没有一个像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证书来印证这一点,但是,我相信,时间就是他作品价值的证书。————李银河 2006年1月16日

三、个人观点

想看这本书老实说就是因为它的书名《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可爱也很奇怪。本书由一篇同名的短文开始,之后又安排了些随笔、序言、评论等文章,总的来看本书旨在表达王小波的一些态度,关于写作、关于哲学、关于生活,王小波在书的一开头这样解释自己写文章的动机:

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斯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

但是他的另一个说法更加传神,以登山作喻,“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这个说法或许能套用到很多大师的身上,比如雕刻大卫像的米开朗基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王小波的文字风格还有那种透在骨子里的幽默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很特别,不能说是赏心悦目而是一种难以言说,或者说是一种思维高度吧。其实这本书我看懂的不多也有些难以理解,毕竟杂文里面涉及的内容太多,而很多东西你不去了解就永远没有发言权,所以对本书中王小波对其他人文章和自己的一些文章写的评论、序言之类的本人就不做任何发言了。

归根结底我是被这本书的名字给吸引的所以对它的同名文章我是一连看

了多遍,除了赞叹于作者的非凡想象力与创造力,便是对一只家猪的野猪生涯倍感新奇。王小波的猪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关于自由的回归;那就是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描述的那条叫“巴克”的狗,巴克怀疑自己狗的身份于是毅然决定出走,最终回归自然,回归属于它的自由。但与巴克相比“猪兄”的自由之路更加动人心魄,因为“猪兄”本不属于自然,而是属于人类为之营造的猪圈。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王小波竟然把一只猪称“兄”,在他那个并不开放的年代他的思想真的很独树一帜,正如他自己说的:“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从一个猪圈到一个自由的世界向往,以及为这种向往而作出的决心和努力,有多少属于猪的壮烈,便有多少属于人的悲哀。

当看到“猪兄”因为特立独行而被追杀是,我本以为王先生会拿着两把大菜刀和“猪兄”站在同一阵线,可是他没有,他、没、有!他竟然没有,我一直以为像王先生能把猪叫作“兄”的人会是个与众不同的,可他说:“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看到这儿我忽然鼻子发酸,人就是这般想要特立独行却又像王小波自己说的那样“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这是书的结尾,与书的开头“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相呼应,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公猪阉掉,长肉,傻吃,闷睡,等死;母猪下仔。但是猪也会不甘心于这样的设置,所以种猪不与母猪交配,母猪会吃掉小宰。其实从这个角度说,这些猪就反映了社会中被设置好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想反抗又无力反抗,无奈下某种程度的绝望。人是这样的一种生物:他可以接受任何不能接受的,但同时也可以接受任何可以接受的。这是人的喜剧,也是人的悲剧。

四、讨论议题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种解读。"常规"与"偏离"

1、常规"与"偏离"

文体学是研究文体风格的学说。关于文体风格的定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中由芬兰学者恩克威思特提出的“文体风格产生于偏离常规的变异”,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根据这一观点,在语言运用中,文体风格的形成起始于对原有常规的偏离、变异,完成于通过偏离、变异的系统发生而建立起的新的常规,即某一特定文体的程式。由此可知,在现代文体学中,“常规”与“偏离”是一对十分重要的概念,在诗歌中有广泛的体现。然而,如果按照“常规与偏离”原则对现代文学中一些已有定论的经典散文进行新的解析,必将有不同的发现。而王小波是一个很有思想深度的写作者,他的思想随笔常常以幽默诙谐著称,其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又是其代表作,流传甚广。他的文章基本上全是胡扯出来的,说好听了就是幽默,但他的胡扯后面往往潜在着深刻,他的关怀,他的性格,他的思路等等。就这篇文章来说,相信不会与人认为这是纪实性的,甚至可以说它很荒谬,但荒谬无关紧要,因为这篇文章要体现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所关心的事情,故事情节,内容等等不过是形式,形式上承载了什么内涵才最重要。

世界里总有想设置别人生活的人,也有乐于被人设置的人,就像人和猪栏里的猪一样。你可以简单的认为设置别人的人就像是领导,被人设置的人就像是世界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而那只跳出猪栏的猪是敢于挣脱强加于头上的枷锁的斗士。如果你看王的小说会发现他经常使用“领导上”这个词,充满讽刺,所有敢于追求自由的人都是他赞美的人。

2、个人观点

个对于人生而言我们总有着无数个追求,只要有一丝机会的存在,我们就会不断地为自己增添心中无数种渴望、希望与幻想。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所驱,生存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享受一切,然而,无论你站在生活的那个层次,当我们真正的面对现实的生活时,我们所做的事却是身不由己,我们所说的话却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