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最新)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最新)

输液器具
输液器与注射器热原不合格:一次性输液器及注
射器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储存期愈 长污染率愈高。
通过实验检测证实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一次性
注射器其不溶性微粒都有超标,加药时带入输液
引起微粒迭加。
输液时,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入药液 而造成污染。
输液器具
输液用具引入的微粒:静脉输液除药物外,输液
皮肤试验
药品 皮试阳性率 皮试阴性者致 人群中致敏率 敏率
2.1%(7/347) 15.4% (62/402)
黄芪多糖粉针
12.3%(55/448)
清开灵粉针剂
3.0%(4/132)
0.4%(1/224)
4.5% (6/132)
清开灵注射液
7.6%(10/132)
0.4%(1/224)
9.1% (12/132)
临床应用:上呼吸道感染(人感 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 肺炎(非典型性肺炎)、支气管 炎、流脑、乙脑、肝炎、肝昏迷、 感染性休克、细菌性痢疾、全身 感染性疾病等
常用品种: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痰
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肝 炎灵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董永成
中药注射剂:药材(和饮片)经提取、 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 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 液的无菌制剂 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 用浓溶液,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 静脉滴注等。
一、中药注射剂的历史沿革
诞 生: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
提高生活质量等。
临床应用:原发性肝癌、肺癌、胃癌、直肠癌、恶性淋 巴瘤、宫颈癌等。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临床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困扰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难题。

如何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药并保证其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1. 药理作用不明确:中药是多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复方药物,其药理作用往往比较复杂,且有些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 质量不稳定:由于中药的原材料来自于天然植物,其成分含量受到原材料的地域、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药的质量往往不太稳定,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3. 用药指导不规范:中药在临床中常常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配伍使用,缺乏统一的用药指导和规范管理,容易导致不当的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对策1. 加强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对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和管理,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2. 临床应用中加强对中药药物的监测:建立健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探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规律,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4. 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根据中药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制定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指导,规范中药的临床应用。

5. 加强对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开具中药处方。

三、结语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然而其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合理应用,需要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控与监测、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加强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原料炮制、提取或加工制成的制剂。

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临床适应症明确原则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

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但不同疾病或不同病情的患者对中成药的适应症可能各有差异。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避免滥用或误用。

二、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不同人群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也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剂型选择原则中成药的剂型多样,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等。

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的便利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片剂或颗粒剂。

四、药物组方原则中成药的药性复杂多样,不同中成药之间存在相容性和配伍性问题。

在使用中成药时,医生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加强作用,并合理组方以增加治疗的综合效果。

五、临床观察评估原则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或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六、合理用药宣教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药物的用途、作用机制、用法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的意识。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成药,并及时报告服药期间的情况。

七、药物管理和记录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并妥善保存患者的用药记录。

对于需要减量或停药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跟进并安排复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也称为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材作为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它具有中药成分的特性,也保留了现代药物制剂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中成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1. 青霉素消炎片青霉素消炎片是一种使用链霉素作为原料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

它能够有效地杀死细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但青霉素消炎片对某些细菌耐药性较强,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2. 人丹人丹是一种以黄连、黄芩、龙胆草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人丹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广泛受到患者的青睐。

3.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以丹参、三七、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化瘀、增加微循环、保护心肌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欲,促进消化等。

4.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以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益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成药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中成药不能作为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手段。

3.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患有重病或慢性病的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中成药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尽管中成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慎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引言
中医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主体
1.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
中草药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中
有多种形式,如中草药饮片、贴敷、煎服等。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可
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

2. 针灸的临床应用
针灸是中医药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插
入针具,并进行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机平衡,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针灸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用于疼痛管理、内科疾病和妇
科病等方面。

3. 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注重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来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诊、脉诊等,中医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中草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现代医学中,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参考资料
1. 张三, 李四. 中医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王五, 赵六. 针灸与推拿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二章-中药的合理应用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二章-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中药合理用药概述一、基本概念合理使用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合理用药这一概念是相对的、动态发展的。

二、目的与意义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

2.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

三、基本原则1.安全:无论所使用药物有毒无毒,均应首先考虑所用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2.有效:必须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所用药物对所防治的疾病有效。

3.简便:必须在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所推选药物的使用方法简便易行,使临床医师及使用者易于掌握,应用方便。

4.经济:必须在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除力争做到所推选的药物用法简便外,还必须做到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中药材等卫生资源的消耗。

经典例题【例·最佳选择题】合理用药基本原则中首要考虑的是A.有效B.经济C.安全D.方便E.利于贮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安全:无论所使用药物有毒无毒,均应首先考虑所用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四、执业药师的作用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为广大患者和药品的使用者,提供更直接的药学服务。

3.在药学信息咨询服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审查与监督处方不合理用药、向患者宣讲相关的用药知识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五、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1.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

2.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

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

6.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药学中的中草药研究与临床应用

药学中的中草药研究与临床应用

药学中的中草药研究与临床应用中草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药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草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药学中的中草药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草药研究的发展历程中草药研究可追溯至古代,早在数千年前中草药就被广泛运用于中医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中草药进行研究,逐渐发现了其中的药理成分和作用机制。

现代科技的应用,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中草药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

二、中草药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在现代药学中,对中草药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理化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

理化方法包括对中草药进行提取、纯化和结构鉴定等过程,以获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生物技术则可用于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中草药的研究更加准确和全面。

三、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中草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中草药的疗效来源于其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

中草药的应用形式多样,包括汤剂、丸剂、口服液、贴敷等。

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中草药的剂量和配伍,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四、中草药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中草药在药学中具有潜力和重要性,但其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如何对中草药进行标准化。

中草药的药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处理方法等,因此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研究方法。

另外,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中缺乏临床试验数据,这也限制了其推广与应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中草药的临床试验,探究其安全性和疗效。

总结:中草药在药学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中草药的药理成分和作用机制。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尤其在纷繁复杂的疾病治疗中,中草药的疗效备受关注。

然而,中草药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标准化和临床试验数据的缺乏。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加强对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健康和医疗需求。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既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

本文将从中药的安全性风险、合理应用的措施以及提高安全性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风险1.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包含大量活性成分,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副作用:部分中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3. 质量控制不严:一些中药可能因为制作工艺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而导致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二、合理应用的措施1.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在给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需要了解患者已经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中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提高用药者素质: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素质,包括了解药物的成分和作用,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三、提高安全性的对策1. 加强中药质量管控:加大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中药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3. 加强中医药教育培训:加强中医药医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4. 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向广大群众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认知和用药意识。

5. 加强中药临床研究:加大对中药临床研究的投入,积极推动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管控和监测,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药药物安全意识,才能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茯苓丸与血管扩张药、可增强疗效 • 芍药甘草汤与西药解痉药联用,可提高疗
效。 • 茵陈蒿汤、大柴胡汤可增强西药利胆药,
能互相增强作用 • 炙甘草汤、加味逍遥丸与甲巯咪唑联用,
可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各种自觉症状减轻。 • 四逆汤与左甲状腺素联用、可使甲状腺功
能低下症临床症状迅速减轻。
• 按年龄分布: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14岁以下儿童占7.6%。65岁 以上占27.1%。
• 按功能分布:排第一位是活血化瘀药占41.2%、补益剂(益气养 阴)13.7%、开窍剂12%、清热解毒7.0%、解表剂4.4%。
• 按给药途径:静脉注射48.7%、其他注射0.6%、口服给药43.6%。 其他途径7.1%。
用药禁忌
•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 妊娠禁忌:禁用中药、慎用中药 • 饮食禁忌 • 证侯禁忌-病证禁忌
口服中成药的应用
• 辨证用药 • 熟悉功能主治、适应证。 • 熟悉药物组成,用法用量 • 勿重复用药 • 联合用药忌配伍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 功能相似的中成药联用,可增强原有药物 疗效;功能不同的中成药联用,可以互补 治疗兼证。
• 中成药与中药汤剂联用,也应遵从增效减 毒的原则。
• 中成药与药引的联用,有助于引药归经、 增强疗效的目的。
• 中成药与西药联用,一 减低毒性;二增强疗 效。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
• 影响吸收 :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影响药物 在胃肠道的稳定。
• 影响分布:碱性中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耳毒性增加,含鞣质中药+磺胺类—磺胺类血 药浓度增加、重则发生中毒性肝炎。
• 山楂制剂+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失去抗菌作 用。
• 含有机酸中药(乌梅、木瓜、山茱萸、山楂、 陈皮等)+碱性药物(氨茶碱、碳酸氢钠、氨基 糖苷类抗菌药——降低或失去药效。
• 含有机酸中药+磺胺类——增加耳毒性。
• 含有机酸中药+大环内酯类药物——增加肝 毒性,引发听觉障碍。
• 含有机酸中药+利福平、阿司匹林——增加 肾毒副作用。
• 麻黄与青霉素联用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 增效作用。
• 六君子汤与抗震颤麻痹药联用,可减轻其 胃肠道副作用。
• 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与抗 肿瘤药联用,可以提高疗效。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 辨证用药 • 谨慎用药、审慎配伍 • 熟悉适应证,正确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中病即止。 • 询问过敏史 • 合理选择溶媒 • 规范操作,注意滴速 • 独立输液器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
• 多发性和普遍性: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均出 现过不良反应。
• 临床表现多样性: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变态 反应多见。
• 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中药成分复杂,过敏 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反应种类众多无法 预试验减少。
• 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不同批次的原 药材质量、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
合理用药如何施方
• 辨阴阳,明寒热;辨表里,明虚实,审清 浊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知所苦,观权 衡规矩知病在所生,按尺寸知浮沉滑涩。
• 明治法,熟“生克” • 熟药性,懂“七情” • 懂“经方” 擅加减 • 熟炮制,懂“药对” • 常回访、懂总结
合理用药的中药剂量)
• 擅纠“偏”。 • 重君臣,善佐、使。 • 年龄、性别、体质以及个体差异 • 把握好补药、毒药剂量和疗程,注意量效、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韶关市中医院药学部 副主任中药师
我国中药药物不良反应现状
•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评介中心、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2018年收集的数据统计:
•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2.7万份,其中中药(中成药)不良反 应8.8万份,占14.1%。
• 怀疑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18.4万份,其中中药严重不良反应案 例占8.7%。
量毒关系 • 中病即止
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服药方法)
• 上焦之病饭后服,下焦之病饭前服。 • 活血祛瘀饭后服,胃有疾患饭后服。 • 补阳、解表上午服,补阴安神晚上服。 • 治脾胃餐间服,有毒之药饭后服。 • 补益早空服,驱虫、导泻空腹服。 • 伤风感冒宜温服,清热、解毒、止吐宜冷
服。 • 药性峻烈宜顿服,咽喉、呕吐宜频服。
• 银杏叶+地高辛——中毒。 • 影响代谢:酶促反应—酒制类中药+二甲双胍、
胰岛素—药效降低,与三环类抗抑郁药联用不 良反应增加。酶抑反应—含鞣质中药+酶类制 剂效价下降。
• 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呋喃唑 酮、异烟肼)—心律不齐、呼吸困难、心肌梗 塞、严重的可出现高血压危象。
• 影响代谢:1 增加排泄:碱性中药+尿液酸化 类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坦啶、头孢类抗生 素)—作用减低。
合理用药概述
• 基本定义:“合理”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 念。简单的阐述,就是运用中医药学综合 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以中医 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 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使用中 药和中成药,掌握好中药“有毒不一定有害, 无毒不一定无害的”量效、量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