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各个病理分期如何治疗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
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38.08%,女性的16%,均居首位。
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这涉及到最有效治疗的选择。
从治疗角度出发,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
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著提高,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耐药。
另一方面关键还在80%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肺癌的早期诊断:定期查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
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
英国的Ah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位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Ⅰ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肺癌TNM新分期与解读

x
删除
横膈
• 术后病理显示累及横膈的pT3肿瘤预后更差:
• 与其它非累及横膈的 pT3肿瘤相比,p= 0.004; • 与pT4肿瘤相比,p= 0.02;
18
横膈
• 临床分期累及横膈预后与临床分期为T3(P=0.121)和T4(P=0.09)的
预后相似;
累及纵隔胸膜
• 纵隔胸膜累及的预后作用:
•不足之处
第8版分期数据库来源分布情况
• 本次分期收集了来自国际1999年-2010年期间的肺癌患者,共94,708例 患者进入初筛,77,156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
地区 欧洲 亚洲 北美 澳大利亚 南美 所有 N 46,560 41,705 4,660 1,593 190 94,708 % 49 44 5 1.7 0.3 100
第7版和第8版T分期调整对比
第7版
新截点:1cm T1a: ≤2cm
升期
第8版
T1a: ≤1cm T1b: >1cm, 但≤2cm T1c: >2cm, 但≤3cm
T1b: >2cm, 但≤3cm
T2a: >3cm, 但≤5cm
新截点:4cm
T2a: >3cm, 但≤4cm T2b: >4cm, 但≤5cm
•M分期
•TNM分期
第8版N分期:沿用第7版 现有的临床N0-N3的描述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预后群体
• 现有的临床N0-N3的描述能够一致地区分不同预后群体 • 每两个相邻cN组间比较生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cN0 vs. cN1, p< 0.0001; cN1 vs. cN2, p < 0.0001; cN2 vs. cN3, p < 0.0001)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一、TNM分期的历史沿革及数据来源1997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成立了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整体负责肺癌的分期工作。
从委员会成立至今,分期工作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该分期委员会首先收集了从1990—2000年,来自20个国家共计100869例患者的数据,并递交给癌症研究及生物分析委员会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修改TNM分期的初步意见并被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采纳,形成第7版肺癌TNM分期。
同时,为了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进行统一,IASLC在2009年还制定了淋巴结图谱,对不同解剖位置的淋巴结进行详细定义,以方便后续数据的标准化采集。
在第2阶段,IASLC收集了1999—2010年间,来自16个国家共94708例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成为第8版肺癌TNM分期修改的依据,第8版分期主要强调了肿瘤长径及转移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第8版TNM分期于2017年开始应用至今。
第8版TNM分期公布后,IASLC开始了第3阶段准备并着手数据收集,为第9版更新做准备,此次最重要的变化是分期委员会开始收集并评估分子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并考虑将分子标志物纳入分期的可能性。
本次数据库共纳入来自25个国家、75家中心共计124581例患者,其中,18.9%的患者通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录入。
纳入本次分析的数据中,亚裔患者占比首次超过欧洲患者,比例达到56%,远高于欧洲患者的25%,此外,中东及非洲患者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占数据来源的0.1%。
剔除病理不明确、生存数据不完善、分期不确定的患者后,最后,共计87043例患者纳入分析及验证(神经内分泌肿瘤及非小细胞肺患者分别纳入8045例和73197例);就治疗方式而言,47%的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深剖析肺腺癌是如何分期的详解

06
肺腺癌分期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分期评估的局限性
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目前肺腺癌的分期主要依赖于临 床和影像学表现,但这种方法具 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可能 导致分期不准确。
肿瘤异质性的影响
肺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 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 这使得基于传统分期方法的预后 评估存在不确定性。
缺乏有效的生物标
深剖析肺腺癌是如何分期的 详解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肺腺癌的分期系统 • 早期肺腺癌(I-II期) • 中期肺腺癌(III期) • 晚期肺腺癌(IV期) • 肺腺癌分期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引言
肺腺癌概述
肺腺癌定义
肺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 黏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属
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
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03
早期肺腺癌(I-II期)
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
T1
肿瘤最大径≤3cm,周围包绕肺组织 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 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T2
肿瘤最大径>3cm,≤5cm;或肿瘤直 接侵犯脏层胸膜、胸壁组织或纵隔胸 膜;或肿瘤侵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cm。
淋巴结转移情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不同分期的肺腺癌患者,其治疗方案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准确的分期可以为医生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评估预后
肺腺癌的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分期越早,预后越好;分期越晚,预 后越差。因此,准确的分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
02
肺腺癌的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
不同分期的预后差异
肺癌TNM新分期及解读 (1)

研究人群
•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中国)贡献了最大量的患者,占数据库的79% • 腺癌患者比例明显增多,约占总体的2/3
11
25
地理区域 总计 南北美洲 澳洲 欧洲 亚洲 总共 75 1375 cT1 31 752 M0 总计 2577 1032 M0
临床分期
64
腺癌 鳞癌 其他
cT2 36 429
第7版和第8版T分期调整对比
第7版
新截点:1cm T1a: ≤2cm
升期
第8版
T1a: ≤1cm T1b: >1cm, 但≤2cm T1c: >2cm, 但≤3cm
T1b: >2cm, 但≤3cm
T2a: >3cm, 但≤5cm
新截点:4cm
T2a: >3cm, 但≤4cm T2b: >4cm, 但≤5cm
Asamura H,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10:1675-1684.
第8版肺癌N分期:小结
•推荐:
•目前保留与之前相同的描述 •提出以下用于前瞻性检验的新的描述: -pN1a:包括单个pN1结节站 -pN1b:包括多个pN1结节站 -pN2a1:包括单个pN2结节站(非pN1)(跳过pN2) -pN2a2:包括单个pN2结节站(及pN1) -pN2ab:包括多个pN2结节站
cT3 8 146
cT4 0 48
pT1 1364 454
pT2 994 460
pT3 194 112
pT4 25 6
9
1268 10294 13012
383 5934 7100
456 3318 4239
2518
2571
745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四、肺癌的治疗
•(一)外科治疗 •6.肺癌外科手术概述 完全切除手术(根治性切除术) 不完全切除手术(姑息性切除术) 7.肺癌外科并发症
.
四、肺癌的治疗
7.肺癌外科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2)肺断面漏气 (3)支气管胸膜瘘
(一)世卫组织2015年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 4.其他类型的肺癌 腺鳞癌 肉瘤样癌 小涎腺来源的癌
.
三、肺癌的病理分型和分期
(一)世卫组织2015年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 8.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 腺鳞癌 肉瘤样癌 小涎腺来源的癌
.
三、肺癌的病理分型和分期
(二)肺癌的分期 •T分期(原发肿瘤) •N-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
(三)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 •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归纳为: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侵犯邻近 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癌的肺外 表现(瘤旁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
.
1.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 •咳嗽 最常见的症状 •咯血 最具有提示性的症状 •呼吸困难 •发热 •喘鸣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2019.2.18
.
目录
一、概述 二、筛查和诊断 三、肺癌和病理分型和分期 四、肺癌的治疗 五、愈后 六、随访
.
一、概述
• 原发性肺癌(PLC):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80-85%和小
细胞肺癌(SCLC) • 如果无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
(六)病理组织学检查 1.诊断标准 ➢有无肿瘤及肿瘤类型。 ➢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病理诊断应尽可能进行亚型分类。 ➢对于形态学不典型的病例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
肺癌临床分期方法

肺癌分期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采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2009年第七版分期标准(IASLC 2009)。
肺癌TNM分期中T、N、M的定义。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2cm。
T1b:肿瘤最大径>2cm且≤3cm。
T2: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肿瘤最大径>3cm; 但不超过7cm;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a:肿瘤最大径≤5cm,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肿瘤最大径>3cm;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肿瘤最大径>5cm且≤7cm。
T3: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或肿瘤位于距隆突2cm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或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肿瘤最大径>7cm;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T4: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或与原发灶不同叶的单发或多发病灶。
(2)区域淋巴结(N)。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直接侵犯。
N2: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3)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不能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胸膜播散(包括恶性胸膜积液、恶性心包积液、胸膜转移结节);对侧肺叶的转移性结节。
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临床表现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导致肺癌诊断的延误。
周围型肺癌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常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
肺癌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瘤旁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这类症状和体征包括:①咳嗽,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
②咯血,肺癌患者大约有 25%~40%会出现咯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
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③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原发肿瘤扩展引起肺泡面积减少、中央型肺癌阻塞或转移淋巴结压迫大气道、肺不张与阻塞性肺炎、肺内淋巴管播散、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肺炎等。
④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可以引起发热,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发热。
⑤喘鸣,如果肿瘤位于大气道,特别是位于主支气管时,常可引起局限性喘鸣症状。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结构如胸壁、膈肌、心包、膈神经、喉返神经、上腔静脉、食管,或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机械压迫上述结构,可以出现特异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胸腔积液,声音嘶哑,膈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包积液,Pancoast 综合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肺癌是临床高发的肿瘤疾病之一,高发年龄在50-65左右,会产生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气急等症状,不仅会给病人身心带去诸多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还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临床上,肺癌的治疗比较重视辩证施治,那么肺癌各个病理分期该如何治疗呢?
近年来,随着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研究表明,肺癌的病发与吸烟密切相关。
临床上,肺癌和其它癌症一样,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效果越理想。
临床上,很多肺癌病人会问,在早、中、晚不同的病理分期,病人如何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肺癌早期:肺癌早期是癌症的初期,此时患者的病情还不是太严重,患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通过手术对癌灶的切除,达到快速控制病情恶化的疗效,可以实现患者的临床治愈。
但手术易造成病人元气大伤,产生诸多术后并发症;及会有残留的癌细胞和毫克病灶。
因此,在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放化疗或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提高术后患者五年存活期。
肺癌中期:这时候癌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在不断的恶化,还会出现扩散转移的现象,此阶段的治疗目标应为缩小癌肿,以便达到可以手术切除的程度。
临床上,在术前经常使用放化疗进行缩小瘤体治疗,且治疗效果显著。
但放化疗具有“敌我不分”弊端,通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患者一定要谨慎控制放化疗的剂量和次数,以免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临床上,放化疗后通过运用中药进行辅助,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还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
肺癌晚期:病情发展到晚期的胆管癌患者,这时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多已出现扩散转移,患者治愈的希望很渺茫。
此时患者的身体已不再适宜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应选择姑息性治疗,采用中医药或放化疗,来抑杀扩散转移的癌细胞,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起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效果。
中医在治疗癌症“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所以能够实现治愈后不易复发,疗效持久稳定效果。
肺癌各个病理分期如何治疗?希望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对肺癌病人有所帮助。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肺癌早中晚不同的病理分期,所产生的症状也不尽相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从自身实际病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疗法,才能更好的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