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肺癌分期(中文版)-肺癌第8版
肺癌TNM新分期与解读

x
删除
横膈
• 术后病理显示累及横膈的pT3肿瘤预后更差:
• 与其它非累及横膈的 pT3肿瘤相比,p= 0.004; • 与pT4肿瘤相比,p= 0.02;
18
横膈
• 临床分期累及横膈预后与临床分期为T3(P=0.121)和T4(P=0.09)的
预后相似;
累及纵隔胸膜
• 纵隔胸膜累及的预后作用:
•不足之处
第8版分期数据库来源分布情况
• 本次分期收集了来自国际1999年-2010年期间的肺癌患者,共94,708例 患者进入初筛,77,156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
地区 欧洲 亚洲 北美 澳大利亚 南美 所有 N 46,560 41,705 4,660 1,593 190 94,708 % 49 44 5 1.7 0.3 100
第7版和第8版T分期调整对比
第7版
新截点:1cm T1a: ≤2cm
升期
第8版
T1a: ≤1cm T1b: >1cm, 但≤2cm T1c: >2cm, 但≤3cm
T1b: >2cm, 但≤3cm
T2a: >3cm, 但≤5cm
新截点:4cm
T2a: >3cm, 但≤4cm T2b: >4cm, 但≤5cm
•M分期
•TNM分期
第8版N分期:沿用第7版 现有的临床N0-N3的描述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预后群体
• 现有的临床N0-N3的描述能够一致地区分不同预后群体 • 每两个相邻cN组间比较生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cN0 vs. cN1, p< 0.0001; cN1 vs. cN2, p < 0.0001; cN2 vs. cN3, p < 0.0001)
肺癌TNM第八版分类中文版

辅助治疗
在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化疗 或放疗等辅助治疗,以杀死可能残 留的癌细胞。
局部治疗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局 部治疗的方式,如放疗或射频消融 等。
第三期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
化疗
对于第三期的肺癌患者,通常采用综合治疗 的方式,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
第三期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程的化疗。
第三期(t1n2m0,t2n1m0,t3n0m0)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
T1是指肿瘤最大径线≤3cm,未侵犯周围组织。N2是 指肿瘤侵犯淋巴结,但未侵犯远处组织。M0是指无远 处转移。T2是指肿瘤侵犯周围组织,但未侵犯肺叶。 N1是指肿瘤侵犯淋巴结,但未侵犯远处组织。M0是指 无远处转移。T3是指肿瘤侵犯肺叶或周围组织,但未 侵犯胸膜或纵膈。N0是指无淋巴结转移。M0是指无远 处转移。
tnm分期的历史与发展
TNM分期最初由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提出,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已 经发展到第八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NM分期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 求。
新版的TNM分期更加注重病理学诊断和分子标志物在分期中的价值,以提供更准 确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建议。
02
第四期(任何t,任何n,m1)
总结词
最晚期的肺癌,生存期最短,预后最差。
详细描述
任何T是指无论肿瘤大小、侵犯范围等。任何N是指无论淋巴 结转移情况如何。M1是指已发现远处转移。
04
tnm分期与治疗策略
第一期治疗策略
01
02
03
手术治疗为主
对于第一期的肺癌患者, 通常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以切除肿瘤并清除周围的 淋巴结。
常见肿瘤AJCC分期手册第八版(中文版)

常见肿瘤 AJCC 分期手册 (第八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刘秋华 译
仅供内部使用
1
刘秋华译 仅供 2018 年执行
目录
(一)头颈部肿瘤 鼻咽癌………………………………………………………………………………………………4 鼻腔和鼻窦肿瘤……………………………………………………………………………………5 HPV 相关性(P16+)口咽癌………………………………………………………………………...7 唇和口腔癌…………………………………………………………………………………………8 大涎腺肿瘤…………………………………………………………………………………………9 喉癌………………………………………………………………………………………………..10 口咽(P16-)和喉咽癌……………………………………………………………………………...12 头颈部的恶性黑色素瘤…………………………………………………………………………..14 结膜癌……………………………………………………………………………………………..15 结膜黑色素瘤……………………………………………………………………………………..16 泪腺癌……………………………………………………………………………………………..17 葡萄膜黑色素瘤…………………………………………………………………………………..18 视网膜母细胞瘤…………………………………………………………………………………..20 眼睑癌……………………………………………………………………………………………..21 眼眶肉瘤…………………………………………………………………………………………..22 甲状腺肿瘤………………………………………………………………………………………..23 甲状腺髓样癌……………………………………………………………………………………..25 甲状旁腺癌………………………………………………………………………………………..26
肺癌TNM第8版分类中文版

肺上沟癌
下一例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肺上沟癌,增强 矢状位T1WI图
臂丛明显受累(白箭),锁骨下动脉包绕 (A)
N分期
区域淋巴结分级系统 淋巴结分期依据美国胸科协会绘制模式图进行。 锁骨上淋巴结群: 1、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隐窝淋巴结 上纵隔淋巴结群: 2、上段气管旁:主动脉弓以上,锁骨以下 3A、血管前:不包括第2站,即非气管临近的血管前淋巴结 3P、椎体前:非气管临近的、食管后椎体前的淋巴结 下纵隔淋巴结群: 4、下段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巴结):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水平至主支气管水平 主动脉淋巴结群: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动脉韧带旁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不位于主动脉和肺动脉干之间,但位于这些血管旁。 6、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位于长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前侧和外侧。 隆突下淋巴结群: 7、隆突下 下纵隔淋巴结群: 8、食管旁(隆突以下) 9、肺韧带:位于肺韧带内的淋巴结 肺淋巴结群: 10-14、N1淋巴结:位于纵隔外
例如,cT1N0(分期 IA)五年生存率为7792%。
分期的另一端,任何M1c患者(分期IV B)五年生存率为0%。
有如下情况者,肺叶切除总的来说是不可能: 跨肺裂生长 肺血管浸润 主支气管侵犯 上叶和下叶支气管受累 影像报告中应该特别强调这些内容。
应用薄层图像和三维重建来最清晰证实病变与相邻结 构的关系。
>3,<=4厘米 >4,<=5厘米 >5,<=7厘米(最大径) 侵犯胸壁,侵犯心包,侵犯膈神经,同一肺叶见卫星结节灶 肿瘤大于7厘米(最大径),侵犯纵隔、膈肌、心脏、大血管、喉返神经、隆突、气管、食管、脊柱或同侧肺多 个肿瘤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肺内淋巴结 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对侧纵隔或肺门;同侧/对侧斜角肌/锁骨上淋巴结 远处转移 对侧肺或胸膜、心包结节/恶性浸润 单发胸外转移,包括单发非局部淋巴结 一个或多发器官的多发胸外转移
肺癌TNM第八版分类中文版

转移灶大小
转移灶数目
测量转移灶的最大直径,了解转移灶的大小 ,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 要意义。
了解转移灶的数目,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合分析
将肿瘤、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tnm 分期标准,确定患者的分期,如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等 。
根据患者的分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疗 、化疗等。
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TNM分期,患者可分为早期、中 期和晚期,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存在
差异。
对于早期患者,可采用手术切除或局 部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以提高治愈 率和生存率;对于中晚期患者,则需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放疗
、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肺癌的预后评估和随访
TNM分期是评估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不同分期的患者预后存在差异 。
淋巴结数量
了解淋巴结的数量,有助于判断是 否存在多发转移。
淋巴结转移情况
通过病理学检查,了解淋巴结转移 情况,如转移个数、转移灶大小等 。
确定远处转移的情况
远处转移部位
远处转移形态
通过CT、MRI、PET-CT等检查,确定远处 转移的部位,如脑、肝、骨等。
观察远处转移的形态,是否规则、有无钙化 等,对判断转移灶的性质和程度具有重要意 义。
TNM分期与预后密 切相关
TNM分期与其他临 床评估指标(如病 理类型、年龄等) 有一定关系
TNM分期与治疗策 略选择密切相关
04
tnm分类的局限性和不足
tnm分类的缺陷和不足
肿瘤异质性
同一病理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因此仅依靠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存在局限性。
肺癌第8版TNM分期 PPT

IA 细分为 IA1、IA2、IA3;T1a~ bN1 由 IIA 变为 IIB;T3N1 由 IIB 变 为 IIIA 期;T3N2 由 IIIA 期变为 IIIB 期;T3~4N3 变为 IIIC。B。
x:无法评估;N0:无; 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 / 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 移(10-14站) 2:同侧纵隔内和 / 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2-9站) 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 转移。
Mx:无法判断;M0:无; M1:有。当有远处转移,即 M1 时,无论 T、N 如何均为 IV 期。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 为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 者为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 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 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 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 ,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
肺癌第8版TNM分期
(1)将T1分为T1a(≤1cm),T1b (> 1至≤2cm),T1c(> 2至≤3cm); (2)T2分为T2a(> 3≤4cm)和T2b (> 4至≤5cm);(3)重新分类大于 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4) 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5) 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 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6)侵犯膈 肌分为T4;(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 期术语。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 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 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 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 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 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 3cm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 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 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 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 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 T4。
肺癌分期AJCC第8版

T2:肿瘤最大径>3 cm,≤5 cm;侵犯主支气管(不常见的表浅扩散型肿瘤,不 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T1),但未侵及 隆突;侵及脏层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或全肺肺不张。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 件即归为T2。
T2a:肿瘤最大径>3 cm,≤4 cm; T2b:肿瘤最大径>4 cm,≤5 cm;
4. 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的T分期调整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直接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均归为T3。 最新研究发现膈肌浸润患者要比其他pT3患者预后更差,类似于pT4患 者,因此新版TNM分期将侵犯膈肌归为T4。 对于纵隔胸膜浸润,研究者认为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胸腔镜活检后才 能进一步确认,和壁层胸膜不同,纵隔胸膜受累没有明显征象,当发 现纵隔胸膜受累时往往肿瘤已越过胸膜侵犯到胸膜内组织或脏器,而 且病理界定有一定困难,在病理分期中极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 没有浸润到纵隔内组织的情况,因此将纵隔胸膜浸润纳入临床分期并 不可靠,故而在新版分期中删除了纵隔胸膜受累的T分期因素。
对于那些直径≤5 cm的患者,肿瘤至今每增加1 cm,其预后明显下降(P < 0.001),而对于肿瘤最大径 > 5 cm,≤7 cm的患者生存率变化不大,因此 将其统称为T3。 由于肿瘤最大径≤3 cm及 > 3 cm生存差异很大(P < 0.001),因此将3 cm 仍作为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T1c,中间两组 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1 cm。 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 > 7 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 因此新版将 > 7 cm归为T4。
最新肺癌TNM分期(第8版)

最新肺癌TNM分期(第8版)出版⽇期:2017年12⽉9⽇。
这是对肺癌TNM第8版的总结,这是⾃2017年1⽉1⽇以来⾮⼩细胞肺癌分期的标准。
它由IASLC(国际肺癌研究协会)颁发,取代了TNM第7版。
表中显⽰了第8版TNM分类的⾮⼩细胞肺癌,与第七版的不同之处⽤红⾊表⽰。
符合以前的版本有三个组成部分,描述肿瘤的解剖范围:T为原发肿瘤的程度,N为淋巴结受累,M为转移性疾病。
使⽤CT进⾏T分类,使⽤CT和PET-CT进⾏N分类和M分类。
可⽤于术前影像学和临床分类iTNM / cTNM,但也可⽤于明确的病理分期pTNM,治疗后yTNM 再分期和复发rTNM的分期。
第七版与第⼋版的区别在新的TNM第8版中,⼏个T类别的⼤⼩有所下降,并引⼊了⼀些新的基于病理学的类别。
此外,还介绍了关于胸外转移性疾病的新M类别。
肺实质病灶的⼤⼩被定义为肺窗三个正交平⾯中任何⼀个的最⼤直径。
在亚组织病变中,T分类由固体组分的直径定义,⽽不是完整的⽑玻璃病变的直径。
第8版TNM在肺癌中的肺癌分期T,N和M类别的亚组分为⼀些阶段,因为这些患者的预后相似[1]。
例如,cT1N0疾病(IA期)具有77-92%的5年存活率。
另⼀⽅⾯是任何M1c疾病(IVB期),其5年⽣存率为0%。
肺癌在冠状和⽮状⾯重建上具有明显的穿透⾎管⽣长(Transfissural); 肺叶切除不再是可能的如果存在以下情况,通常不可能进⾏肺叶切除术:Transfissural增长。
肺⾎管侵袭。
主⽀⽓管⼊侵。
涉及上下叶⽀⽓管。
这些是要报告的具体项⽬。
为了最好地展⽰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薄层图像和三平⾯重建是必要的。
在不确定⼊侵的情况下,多学科肿瘤委员会应根据个案和合并症来决定是否给予怀疑。
T-分类T0:影像学上没有原发肿瘤Tis:原位癌,不论⼤⼩;这只能在切除肿瘤后才能诊断出来。
T1肿瘤 - 左下叶典型的T1肿瘤,完全被肺实质包围。
T1肿瘤⼤⼩≤3cm;肿瘤≤1cm=> T1a;肿瘤> 1cm但≤2cm=> T1b;肿瘤> 2cm但≤3cm=> T1cT1a(mi)病理确诊来源于“微创”的,与⼤⼩⽆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
T分期
TX: 未发现原发肿瘤,或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 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位于叶支气管开口远端,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mi):微侵袭腺癌
T1a: 肿瘤最大径≤1cm
T1b: 肿瘤最大径>1cm, ≤2cm
T1c:肿瘤最大径>2cm, ≤3cm
T2:肿瘤最大径>3cm, ≤5cm;侵犯主支气管,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层胸膜;
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或全肺不张。
符合以上任何一个即归为T2;
T2a: 肿瘤最大径>3cm, ≤4cm
T2b: 肿瘤最大径>4cm, ≤5cm
T3: 肿瘤最大径>5cm, ≤7cm;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胸壁、膈神经、心包;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
符合以上任何一个即归为T3;
T4:肿瘤最大径>7cm;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纵膈、心脏、大血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体、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出现孤立癌结节;
N分期
Nx: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判断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pN1a:仅有单站受累
pN1b:包括多站受累
N2:转移到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pN2a1:单站病理N2,无N1受累,即跳跃转移
pN2a2:单站病理N2,有N1受累(单站或者多站)
pN2b:多站N2
N3:转移到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M分期
Mx: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a: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原发肿瘤对侧肺叶内有孤立的肿瘤结节
M1b:远处单个器官单发转移
M1c:多个器官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