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授时系统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北斗三号系统与GPS定位性能仿真对比分析

北斗三号系统与GPS定位性能仿真对比分析

北斗三号系统与GPS定位性能仿真对比分析引言。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人们对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北斗三号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其定位性能备受关注。

与此同时,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其定位性能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北斗三号系统与GPS定位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者在定位精度、时效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差异,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北斗三号系统与GPS定位原理。

北斗三号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地面监控站和一系列卫星组成。

其定位原理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从而实现定位功能。

北斗三号系统提供了全球覆盖的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时效性等特点。

GPS是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地面控制站和一系列卫星组成。

其定位原理也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

GPS系统提供了全球覆盖的导航、定位、授时和速度测量服务,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时效性等特点。

二、北斗三号系统与GPS定位性能对比。

1. 定位精度。

对于卫星导航系统来说,定位精度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北斗三号系统和GPS系统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发现,北斗三号系统在定位精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北斗三号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米级甚至亚米级,而GPS系统的定位精度一般在米级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北斗三号系统采用了更多的卫星,信号传输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定位精度。

2. 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

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发现,北斗三号系统在时效性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北斗三号系统的定位信息更新速度更快,定位信息的准确度更高,能够更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

而GPS系统的定位信息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有时可能会出现延迟的情况。

3.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卫星导航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北斗三号PPP-B2b信号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可用性分析

北斗三号PPP-B2b信号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可用性分析

北斗三号PPP-B2b信号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可用性分析许扬胤;任夏;明锋【期刊名称】《全球定位系统》【年(卷),期】2024(49)3【摘要】针对北斗三号(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PPP-B2b信号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服务可用性,以改正参数的可用性比例、平均可用卫星数和改正参数匹配性为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及周边地区,BDS-3 PPP-B2b信号改正参数的可用性在71%~95%,且在北京地区达到最大,GPS改正参数可用性在68.5%~88.6%,差于BDS-3.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缺少PPP-B2b信号改正参数的卫星观测弧段主要集中在低高度角时段,其改正参数的可用性随着截止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BDS-3、GPS和BDS-3/GPS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改正数可用平均卫星数分别约为8颗、7颗和15颗,可以确保有效的实时PPP(real time PPP,RT-PPP)服务性能,但平均约有1颗BDS-3卫星和2颗GPS卫星因为缺少PPP-B2b信号改正参数而无法参与RT-PPP服务;对于赤道以南地区,单个系统基本无法提供有效的PPPB2b服务,其改正参数的平均可用性低于50%,但BDS-3/GPS双系统在部分低纬度地区可提供约7~11颗的可用卫星;由于轨道改正参数和钟差改正参数更新频率不一致,在钟差改正数版本号(IOD Corr)参数更新时,会出现短暂的改正参数不匹配情况.【总页数】10页(P10-19)【作者】许扬胤;任夏;明锋【作者单位】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测绘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41【相关文献】1.基于北斗3号PPP-B2b信号的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2.北斗三号系统PPP-B2b 信号定位服务模型及性能分析3.基于JFNG站的北斗PPP-B2b服务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评估4.北斗三号PPP-B2b精密单点定位性能评估5.基于北斗3号PPP-B2b信号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方法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发展构想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发展构想

展 道 路 。 一 是 在 国 际 卫 星 导 航 领 域 开 创 了 卫星 导 航 技 术发 展 的 新 方 向 , 这 边 有 五个 方 面 ,我 觉 得 主 要 包 括
系 统 系统 已经 引 入 了 国 家 核 心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有 力 的 促 进 了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 在 大 众 应 用 方 面 .北 斗 导
产 ,立即发射 。实现 了航天产品研制
宙 万 物 的 基本 属 性 .据 统 计 大 概 有
接 下 来 , 我 们 介 绍 一 下 正 在 运 生 产 方 式 的转 型 。从 应 朋 推 广‘方 面 ,
85% 的 信 息 I亏位 置 和 时 间 相 关 。 从 行 的 北 斗 导 航 系统 二 号 的 系 统 的 基 我 国高度重 视北 斗导 航系统 系统 的
r论坛 Forum I
中国北 斗导航 系统 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 系发 展构想
◎ 中国宇航 学会 副理 事长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 系统 总设计 师 杨长风
为 中 国和 周 边 地 区 的 用 户 提 供 首次将 卫星导航定位 、短报 文通信 、
了 有 源 定 位 和 短 报 位 服 务 ,首 差分 增 强 j种 服 务 融 为一 体 。并 且首
寻求 更 多 的 技 术 先 进 来 获 取 窄 间 位 行 ,从 未 发生过 服 务 中断 ,定 位精 度 的 推 广 , 已 形 成 北 斗 导 航 系 统 完 整
和 时 问 位 置 的 手 段 。 目前 ,卫 星 实 际上 是 稳 中有 升 ,服 务性 能跟 GPS 的 自 主 产 业 链 ,国 内 外 的 芯 片 厂 商
科 学技 术 的发 展 史来 看 .在需 求 牵 引 本情 况 。北 斗导 航 系 统二 号 系统投 入 应 以 及产 业 化 。将 北 斗 导 航 系统 产

北斗授时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北斗授时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北斗授时系列产品解决方案一、引言北斗授时系统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服务,通过北斗卫星信号传输时间信息,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时间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斗授时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概述、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优势。

二、产品概述1. 北斗授时模块北斗授时模块是一种集成了北斗卫星接收器和授时芯片的小型设备。

它通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并解算时间信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

该模块具有高灵敏度、低功耗和稳定性强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表、物联网设备等领域。

2. 北斗授时终端北斗授时终端是一种集成了北斗授时模块和显示屏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显示屏直观地显示当前时间,并支持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实现时间同步功能。

该终端适用于各种场景,如办公室、学校、医院等,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时间服务。

三、技术原理北斗授时系统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北斗卫星信号传输时间信息。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北斗授时模块通过天线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授时芯片。

2. 信号解算:授时芯片对接收到的北斗卫星信号进行解算,计算出当前的时间信息。

3. 时间同步:北斗授时终端通过与授时模块的通信,获取准确的时间信息,并实现时间同步功能。

四、应用场景北斗授时系列产品在以下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 智能电表:北斗授时模块可以集成到智能电表中,为电表提供准确的时间信息,实现电费计量和电力调度等功能。

2. 物联网设备:北斗授时终端可以与物联网设备进行通信,为设备提供精准的时间同步,确保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协同工作。

3. 金融系统:北斗授时系统可以应用于金融系统中,为交易系统提供准确的时间戳,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4. 航空航天领域:北斗授时系统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为飞行器提供精确的时间服务,确保飞行器的导航和通信系统正常运行。

五、产品优势北斗授时系列产品具有以下优势:1. 高精度:北斗授时系统通过北斗卫星信号传输时间信息,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时间需求。

北斗三号系统PPP-B2b信号定位服务模型及性能分析

北斗三号系统PPP-B2b信号定位服务模型及性能分析

北斗三号系统PPP-B2b信号定位服务模型及性能分析
田先才;张龙平;原亮;徐君毅;孙伟杰
【期刊名称】《导航定位与授时》
【年(卷),期】2022(9)5
【摘要】给出了PPP-B2b信号定位的观测模型和随机模型,详细阐述了PPP-B2b 增强改正模型和参数估计模型,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定位实验。

结果表明:对于单系统,在30min的收敛时间内,北斗三号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水平0.118m(静态)、
0.176m(动态),高程0.208m(静态)、0.423m(动态)以内,GPS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水平0.113m(静态)、0.163m(动态),高程0.206m(静态)、0.377m(动态)以内;对于北斗三号/GPS双系统,在20min的收敛时间内,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水平0.092m(静态)、0.122m(动态),高程0.158m(静态)、0.312m(动态)以内。

无论是收敛性还是定位精度,均能满足北斗三号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指标的要求。

【总页数】9页(P162-170)
【作者】田先才;张龙平;原亮;徐君毅;孙伟杰
【作者单位】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卫星导航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28.1
【相关文献】
1.星载寄生式SAR系统干涉信号模型与相对高程测量性能分析
2.基于生理信号的二分类情感识别系统特征选择模型和泛化性能分析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模
型预报性能分析4.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空间信号性能分析5.北斗三号系统在环南极地区的信号质量与基本定位服务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服务性能评估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与国际搜救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服务性能评估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与国际搜救

BDSG3performanceassessment:PNT,SBAS,PPP,SMCandSAR
CAIHongliang1,MENGYinan1,GENG Changjiang2,GAO Weiguang1,ZHANG Tianqiao3,LIGang1, SHAO Bo4,XIN Jie3,LU Hongyang5,MAO Yue6,YUAN Haibo7,LIU Cheng1,HU Xiaogong8,LOU Yidong9
北 斗 三 号 全 球 导 航 卫 星 系 统 服 务 性 能 评 估 :定 位 导 航 授 时 、星 基 增 强 、 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与国际搜救
蔡洪亮1,孟 轶 男1,耿 长 江2,高 为 广1,张 天 桥3,李 罡1,邵 搏4,辛 洁3,卢 红 洋5,毛 悦6,袁 海 波7,刘 成1,胡 小 工8,楼 益 栋9
Abstract: With algorithm and methods provided,performance of BDSG3 services including PNT (positioning,navigationandtiming),SBAS (satelliteGbasedaugmentationsystem),PPP (precisepoint positioning),SMC (short messagecommunication)and SAR (searchandrescue)isevaluatedusing differentmeasurementdata.Resultsshowthatsignalinspace(SIS)accuracyis0.23 m(RMS),SIS availabilityis99. 44%,SIScontinuityis99. 99%,PDOPavailabilityis100%,positioningaccuracyis1.3m inhorizontaland2.09minverticaldirection,positioningavailabilityis99.93% andtimingaccuracyis 14.7ns(95%)forPNTservice.ForSBAS,positioningaccuracyinhorizontaldirectionis1.03m andin verticaldirectionis2.60m (95%),APVGIavailabilityis100%.ForPPPservice,positioningaccuracyis 0. 17m(95%)inhorizontaldirectionand0. 22m(95%)inverticaldirection,theaverageconvergencetimeis 9min.Forregional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the communication successrateis 99.6%,the communicationcapacityis15. 3milliontimesperhour(uplink),9. 35milliontimesperhour(downlink);while forglobalshortmessage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successrateis96. 46%,communicationcapacity is0.4milliontimesperhour(uplink),0. 21milliontimesperhour(downlink).Forsearchandrescueservice, thereceivingsuccessrateis98. 3%(withsendingpower37dBm). Keywords:BDSG3;PNT;SBAS;PPP,SMC;SAR;performance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精准授时;卫星定位;北斗系统目录摘要 (1)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理论概述 (1)第2章北斗系统 (2)2.1北斗一号 (2)2.2北斗二号 (2)第3章授时分析 (3)3.1基本概念 (3)3.2授时原理 (3)3.3北斗授时 (5)第4章误差分析 (6)第5章总结 (6)参考文献 (8)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授时模块设计

北斗授时模块设计

北斗授时模块设计
北斗授时模块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模块化设计:将不同的功能划分为独立的模块,例如北斗接收
模块、时钟生成模块、网络接口模块、配置管理模块等。

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使得设备的功能分工清晰,易于维护和升级。

2.标准化接口和通信:模块之间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通信协议进
行交互。

这些接口可以是物理接口(如电缆连接)或软件接口(如网络协议),以确保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3.授时精度: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授时精度。

北斗系统提供
秒级授时精度,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需求。

4.供电设计:为保证模块的正常运行,需要考虑电源的供应和分
配。

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源芯片,并设计合理的电源电路,以保证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抗干扰设计:在复杂的环境中,需要考虑电磁干扰(EMI)对授
时模块的影响。

可以采用金属屏蔽、滤波电路、去耦电容等方法来降低干扰的影响。

6.人机交互设计: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设计合适的人机交互界面,
如液晶显示屏、按键等,以方便用户对授时模块进行配置和管理。

7.可靠性设计:考虑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采用冗余设计、
故障检测与诊断等方法来提高模块的可靠性。

8.安全性设计:保证授时数据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加密传输、数
据校验等方法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北斗授时模块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接口和通信、授时精度、供电设计、抗干扰设计、人机交互设计、可靠性设计和安全性设计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三号授时系统设计分析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北斗三号卫星,采用双频共视法,实现了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与捷克国家时间基准UTC(TP) 的亚欧长基线国际时间比对。

在当前北斗三号共视可视卫星比北斗二号数少一半的情况下,达到共视比对精度1.2ns,提升幅度约19%。

目前,北斗三号已经成功发射了19颗全球组网卫星,包括18颗正常服务的MEO卫星和一颗在轨测试的GEO卫星,其基本系统现已建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北斗三号卫星上搭载了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为E-15量级,比北斗二号星载钟的稳定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关键词:北斗三号;原子钟;授时精度第1章绪论1.1 研制背景从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大系统工程总体考虑,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应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对整体社会的支撑几乎是全方位的,星基导航和授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投入巨资建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也使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投入了运行。

欧盟一些国家也正在联合开展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

孙家栋院士这样评价北斗:“卫星导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未来,北斗将为我国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准服务,在我国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保障国家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转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我们“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发展北斗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我们“不愿自己家的钥匙掌握在别人手里”,发展北斗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2章北斗卫星的授时系统2.1 授时原理授时是指接收机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本地时间与北斗标准时间的钟差,然后调整本地时钟使时差控制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

卫星导航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导航授时卫星、地面检测校正维护系统和用户接收机。

对于北斗一号局域卫星系统,地面检测中心要帮助用户一起完成定位授时同步。

2.1.1单向授时北斗时间为中心控制站精确保持的标准北斗时间,用户钟时间为用户钟的钟面时间,若两者不同步存在钟差,则北斗时间和用户钟时间虽然读数相同其出现时刻却是不同的。

地面中心站在出站广播信号的每一超帧单向授时就是用户机通过接收北斗通播电文信息,由用户机自主计算出钟差并修正本地时间,使本地时间和北斗时间同步。

周期内的第一帧数据段发送标准北斗时间(天、时、分信号与时间修正数据)和卫星的位置信息,同时把时标信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调制在出站信号中,经过中心站到卫星的传输延迟、卫星到用户机的延迟以及其它各种延迟(如对流层、电离层等)之后传送到用户机,也就是说用户机在本地钟面时间为观测到卫星的时间,由用户机测量接收信号和本地信号的时标之间的时延获得,后则根据导航电文中的卫星位置信息、延迟修正信息以及接收机事先获取的自身位置信息计算。

一般来说,对已知精密坐标的固定用户,观测1颗卫星,就可以实现精密的时间测量或者同步。

若观测2颗卫星或者更多卫星,则提供了更多的观测量,提高了定时的稳健性。

2.1.2双向授时双向授时的所有信息处理都在中心控制站进行,用户机只需把接收的时标信号返回即可。

为了说明方便,给出简化模型:中心站系统在T0时刻发送时标信号ST0,该时标信号经过延迟后到达卫星,经卫星转发器转发后经到达授时用户机,用户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的处理也可看做信号转发,经过空间的传播时延到达卫星,卫星把接收的信号转发,经过空间的传播时延传送回中心站系统。

也即表示时间T0的时标信号ST0,最终在T0 + + + + 时刻重新回到中心站系统。

中心站系统把接收时标信号的时间与发射时刻相差,得到双向传播时延+ + + ,除以2得到从中心站到用户机的单向传播时延。

中心站把这个单向传播时延发送给用户机,定时用户机接收到的时标信号及单向传播时延计算出本地钟与中心控制系统时间的差值修正本地钟,使之与中心控制系统的时间同步。

2.1.3 双向授时和单向授时的对比从双向授时和单向授时的原理介绍中可以看出,双向授时和单向授时的主要差别在于从中心站系统到用户机传播时延的获取方式:单向授时用系统广播的卫星位置信息按照一定的计算模型由用户机自主计算单向传播时延,卫星位置误差、建模误差(对流层模型、电离层模型等)都会影响该时延的估计精度,从而影响最终的定时精度;双向授时无需知道用户机位置和卫星位置,通过来回双向传播时间除以2的方式获取,更精确的反映了各种延迟信息,因此其估计精度较高。

在北斗系统中单向授时精度的系统设计值为100ns,双向授时为20ns,实际授时用户机的性能通常优于该指标。

单向授时需要事先计算用户机的位置,若位置未知,则需先发送定位请求来获得位置信息。

双向授时无需知道用户机的位置,所有处理都由中心站系统完成。

单向授时由于采用被动方式进行,不占用系统容量(需要获取定位位置信息)。

而双向授时是通过与中心站交互的方式来进行定时,因此会占用系统容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2.4原子钟原理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跃迁频率稳定的特性来获取精准时间频率信号的设备,其研发涉及量子物理学、电学、结构力学等众多学科,目前国际上仅中、美、俄等少数国家具有独立研制能力。

星载原子钟主要应用于导航系统,分为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和铯原子钟3种。

美国的GPS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均采用了铷原子钟搭配铯原子钟,或者铷原子钟搭配氢原子钟的方案,充分发挥了铷原子钟体积小、重量轻及铯原子钟、氢原子钟长期性能优异的特点。

铯原子钟它利用铯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作为标准,去控制校准电子振荡器,进而控制钟的走动。

这种钟的稳定程度很高,目前,最好的铯原子钟达到2000万年才相差1 秒。

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铯原子钟的跃迁频率作为时间频率的标准,广泛使用在天文、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中。

[1]氢原子钟氢原子钟一种精密的计时器具。

氢原子钟是在现代的许多科学实验室和生产部门广泛使用一种精密的时钟,它是利用原子能级跳跃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去控制校准石英钟,但它用的是氢原子。

这种钟的稳定程度相当高,每天变化只有十亿分之一秒。

氢原子钟亦是常用的时间频率标准,被广泛用于射电天文观测、高精度时间计量、火箭和导弹的发射、核潜艇导航等方面。

氢原子钟首先在1960年为美国科学家拉姆齐研制成功。

氢原子钟是种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标准,在国防、空间技术和现代科学试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铷原子钟是所有原子钟中最简便、最紧凑的一种。

这种时钟使用一玻璃室的铷气,当周围的微波频率刚好合适时,就会按光学铷频率改变其光吸收率。

三种原子钟――铯原子钟、氢微波激射器和铷原子钟,都已成功的应用于太空、卫星以及地面控制。

现今为止,在这三类中最精确的原子钟是铯原子钟,GPS 卫星系统最终采用的就是铯原子钟。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激光束来防止铯原子前后高速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因多普勒效应而产生的轻微频率变化。

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之一,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对导航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比北斗一期、二期工程中单纯采用铷原子钟,本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上搭载了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为E-15量级,比北斗二号星载钟的稳定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2]第3章北斗系统的意义3.1 军事上的重大意义现代信息化战争,脱离了精确的卫星导航定位,一切都是空谈。

如果我军使用GPS系统进行指挥调度、导弹制导、舰艇导航,那么一旦战争爆发,后果可想而知。

降低导航定位精度都是小事,可怕的是你的一举一动尽在他人掌握之中,甚至人为的对信号进行修改,后果不堪设想。

而使用我们自己的北斗系统,不仅确保了定位精度,同时也解决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3.2 民生上的重大意义2008年汶川地震,北斗系统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北斗分队通过手持北斗终端将灾区信息及时上传。

目前每天有约2万架无人机通过北斗高端定位系统执行农药喷洒任务以及电网巡查工作。

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对车辆进行监管,确保了城市交通安全有序的开展。

2019年台风“利马”来袭,通过北斗系统实现了对危旧房屋毫米级移动变化的检测。

此外北斗个人导航定位服务也在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未来汽车导航、手机导航都将升级为定位精度更高的北斗导航服务。

空气中,行踪不定的污染物被纳入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从此将逃不过北斗的“慧眼”田地间,通过北斗系统与农业器械的配合,可实时掌握耕种深度、行距等信息,令作业效率提高50%,产量提高5%-8%。

还有国境线上,山高、林密、谷深的恶劣环境导致通讯设施无法全部覆盖,而边防官兵们凭借北斗系统,依然可以及时、稳定地传递信息。

[3]第4章对北斗系统的展望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

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

特别是2017年开启全球组网以来,两年半时间高密度执行18次发射任务。

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全线坚持组网发射和疫情防控“双线作战”,有力推进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收官。

在测控、地面运控、星间链路运管、应用验证等系统的强有力支撑下,此前发射的所有在轨卫星都已入网。

发展之路,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重大科技工程管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后续,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共享北斗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人类梦想追逐到哪里,就希望时空定位到哪里;人类脚步迈进到哪里,就希望导航指引到哪里。

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1]常宏,张首刚,王心亮,田晓. 基准原子钟的发展及国家授时中心光学原子钟的研制进展[J].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0,05:616-622.[2]海峰,袁家虎,毛羽国. 天文学在卫星技术中的应用.《光电工程》,1999.[3]袁树友. 下安物望-北斗应用100例[M]. 解放军出版社, 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