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
避雷针的故事

避雷针的故事1749年,波尔多科学院悬赏征求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电和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一个叫巴巴雷特的医生在论文中宣称:电跟雷是一回事。
他的论文因此而中奖。
然而,真正以科学实验寻求答案的,却是美国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出生于北美东海岸的海港市波士顿。
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51岁了。
在他前面已有了11个哥哥和姐姐。
富兰克林的父亲原是英国的一个染匠,为逃避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的宗教迫害而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在波士顿开了一家小作坊,以制蜡烛和肥皂为业。
富兰克林自幼勤奋好学,他的父亲曾极想让他上大学,以便成为一个新教神学家。
无奈家境太苦,所以富兰克林只上了两年公立小学和一年私立小学之后便停学了。
停学后,富兰克林曾先后在自家和他家的作坊学徒。
后来又进了他大哥开的印刷所,一边做工,一边自学。
富兰克林17岁时离开波士顿,先后在纽约、费城等地流浪,后来又到了英国,不久又返回北美。
在社会这所大学中,他把自己培养成了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1746年,40岁的富兰克林开始全力投入电学研究。
1749年,他进行了一些新的电学实验。
在一次实验中,为了增大电容量,他把几个莱顿瓶连接在一起。
当时,他的妻子丽达正在一旁观看他的实验。
她无意中碰到了莱顿瓶上的金属杆,只见一团电火花一冒,并随之传出一声怪响,丽达已应声倒地。
原来丽达受到了电击。
幸好当时的电容量不大,丽达躺了一个星期才慢慢好转。
这次使丽达差点送命的电击实验给富兰克林很大启示。
他联想到人们对雷电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决定从理论上探讨雷电的实质。
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明正负电荷在短路时发生的火花、响声和雷电非常相似,他确信:雷电就是自然界的电。
富兰克林弄清了雷电的性质之后,就开始研究控制雷电、避免雷击的办法。
当时,荷兰莱顿大学一位叫马森布洛克的教授做过一个试验:在一个玻璃瓶里装上水,用来储存磨擦起电产生的电荷。
试验成功后,经过改进,在瓶的内外贴上金属箔,正式叫做莱顿瓶。
避雷针是怎么发明的

避雷针是怎么发明的
避雷针是由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8世纪中期发明的。
他观察到雷电现象,并开始研究如何保护建筑物免受闪电的损害。
富兰克林的设计基于他的观察结果,他注意到闪电是通过带电的云朵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他设想出一种方法,通过将高大的金属杆插入地面,然后将导体与杆顶部相连,将闪电引导到地面,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闪电直击。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在费城一次雷雨天气中,把风筝放入空中,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把"天电"引入了莱顿瓶,成功地证实了闪电的特性。
1753年他在充分研究了"天电"特性并进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尖端放电现象,从而发明了避雷针。
1776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闪电实验,其中包括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州会议厅上安装了一根高大的金属尖顶杆。
当雷暴天气来临时,富兰克林观察到电荷从尖顶杆上收集到金属线,然后通过杆子排入地面。
这个实验证明了避雷针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真实的建筑物中。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设计是避雷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并为后来的电气工程和防雷技术奠定了基础。
避雷针的发明故事

《避雷针的发明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打雷闪电可吓人啦,还会把房子给点着。
但是后来呀,有个聪明的人发明了避雷针,这可帮了大忙!
这个人叫富兰克林。
有一天,富兰克林在外面玩儿,突然就打起了雷,闪起了电。
他看到天上的闪电,心里就想:这闪电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富兰克林可勇敢啦,他决定要弄明白。
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他在一个大风筝上绑了一根铁丝,然后在下雨天的时候,他就去放风筝。
哎呀,这可太危险啦!不过富兰克林运气好,没出事儿。
通过这个实验,他发现闪电其实就是一种电。
后来,他就想办法怎么能不让闪电把房子点着。
想来想去,他就发明了避雷针。
有了避雷针,闪电就顺着避雷针跑到地下去啦,房子就安全多啦!
小朋友们,富兰克林是不是很厉害呀?
《避雷针的发明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发明故事,那就是避雷针的发明。
以前呀,每次打雷闪电,大家都特别害怕,因为闪电可能会把房子烧着,还可能会伤到人。
这时候,有个叫富兰克林的叔叔站了出来。
他对闪电特别好奇,总想着要搞清楚。
有一次下大雨,他居然拿着一个绑着铁丝的风筝就跑出去了。
这可真是大胆呀!
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了闪电的秘密,原来闪电就是一种电。
然后呢,他就努力想办法,最后发明了避雷针。
从那以后,避雷针就像一个勇敢的小卫士,保护着我们的房子,让闪电乖乖地顺着它跑到地下去,再也不能捣乱啦!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富兰克林叔叔学习,勇敢探索,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发明出很厉害的东西呢!。
发明家故事

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 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就偷偷地把避 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 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 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 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 学。后来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 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的故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实业家、 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 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 享有国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 音乐家。从未上过学。40岁开始 自学文化,热爱科学,尤其爱做 电学实验。为了对电进行探索, 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 他冒着生命危险,经过多次实验, 终于成功发明“避雷针”,在电 学上成就显著。
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 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 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 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 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 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 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 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 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 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 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 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 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 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 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克林没有停 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
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 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 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 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 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 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 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 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 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 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 好无损。
富兰克林从原先一个目不识丁 的文盲,到后来成为一名电学大 发明家,造福于人类,生动地证 明了“事在人为”这一普遍真理。 一个人,只要目标远大,热爱学 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 孜孜不倦地追求,反复实验和实 践,困难就变得容易了,奇迹就 有可能出现,不可能也就会变成 有可能了。
科学的种子-科学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
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莱顿瓶中。
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
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
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建筑物遭雷击。
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在18世纪的美国,有一位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人物,也是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
当时,富兰克林在费城的一个广场上发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现象。
每当有雷暴天气,焚烧的火焰会形成一个大气电场,使得火焰向上“射击”并且会有一股类似电流的力量流过。
富兰克林非常好奇这一现象,并决定做些实验来验证他的猜想。
于是,他在一根长长的竹竿顶部绑上了一个锐利的铁尖,并将竹竿立在户外的草地上。
当雷暴天气来临时,竹竿顶部的铁尖上就会出现一些明亮的火花。
这让富兰克林意识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吸引闪电的装置。
尽管富兰克林成功地证明了他的理论,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装置的危险性。
如果错处理或者不小心,这个装置可能引发火灾或导致人员伤亡。
所以,他继续研究了如何安全地运用这个装置。
几年后的一天,富兰克林在费城的某个房屋屋顶上设置了一根比之前更高的金属棒。
他希望通过改变装置的设计来减少危险。
结果,在一次雷暴期间,这个装置成功地吸引了一道巨大的闪电,并将其安全地引到了地面。
这个实验让富兰克林非常兴奋和满意。
他认为这样的装置可以用来保护建筑物和人们免受闪电伤害。
于是,他将这个装置命名为避雷针,并开始将其推广和应用于各个建筑物上。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即将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发明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避雷针塔在各个城市的天际线上矗立,保护人们和建筑物免受雷电的侵袭。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发明,不仅仅是一项科学成就,更是人类与自然较量的胜利。
他的发明解决了当时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的闪电伤害问题,为人类的安全保驾护航。
富兰克林的发明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他不怕挑战自然的力量,勇敢地追求科学的真理,并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雷暴天气中感到更加安全。
谁发明了避雷针

谁发明了避雷针
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面对屡屡被雷电击伤的人们,被雷电击毁的房屋,开始尝试研究避雷针。
到底天上的雷电是什么?他做了一个令世人吃惊的实验:
这天,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带着一只丝绸做的风筝和一个莱顿瓶去田野做实验。
天阴沉沉的,似的马上必须下一场大雨。
富兰克林的风筝可不是通常的风筝,不光就是丝绸搞的,上面除了一根金属导线,这样风筝线被雨水淋湿后就变成了导线,风筝被雷击中后就能够把电传导下来。
不一会,天上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来临了,一道闪电击中了风筝。
富兰克林看见上面的金属导线竖立起来,连忙叫儿子把莱顿瓶拿过来,只看见莱顿瓶上闪起了蓝色的、耀眼的火花。
后来,将莱顿瓶送回实验室,经过反反复复实验,富兰克林证实了天上的雷电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用电。
他利用这一原理发明者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在下雨天可以避免雷击,防止房屋受损。
是一件对广大群众都有益的发明。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
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
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
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1727年,英国成立了讨论火药仓库免遭雷击对策委员会,富兰克林被任命为委员。
但是对避雷针的顶端的形状是尖的还是圆形的好,人们发生了争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
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
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
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
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
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
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于1706
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
刷厂中当学徒。
不过,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
有很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
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
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
雷击。
不过,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
以轻蔑和嘲讽。
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
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1727年,英国成立了讨论火药仓库免遭雷击对策委员会,富兰克
林被任命为委员。
但是对避雷针的顶端的形状是尖的还是圆形的好,
人们发生了争执。
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圆头的好,但是富兰克林力排众议,坚持用尖头避雷针,最后终于被采纳了,于是,所有的避雷针都
做成了尖头避雷针。
不过四年之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洲联合起
来反对英国殖民主义,富兰克林当然首当其冲。
这事惹恼了英国国王
乔治三世。
因为英国跟美国远隔重洋,英国国王鞭长莫及,一气之下,传令将宫殿和弹药仓库上的所有尖头避雷针全砸掉,一律换成圆头的,并召见皇家学会会长约翰·普林格尔,要他宣布圆头避雷针比尖头避
雷针更安全。
普林格尔一听惊讶万分,正直的科学良心使他义正辞严
地拒绝了国王的要求:“陛下,很多事情都能够按您的愿望去办,但
不能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呀!”普林格尔虽然被撤职了,但避雷针始
终还是尖头的。
那么,为什么尖头避雷针更好呢?这得从导体的形状与其表面电
荷分布的关系说起。
在导体表面弯曲得厉害的地方,例如在凸起的尖
端处,电荷密度较大,附近的空间电场较强,原来不导电的空气被电
离变成导体,从而出现尖端放电现象。
夜间看到高压电线周围笼罩着
一层绿色的光晕,就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
雷电是一种大规模的火
花放电现象。
当两片带异种电荷云块接近或带电云块接近地面的时候,因为电压极高,极容易产生火花放电。
放电时,电流可达2万安培,
电流通过的地方温度可达30000℃。
一旦这种放电在云和建筑物或其它东西之间形成,就很可能会发生雷击事件。
如果在高层建筑物上安上
避雷针,一旦在建筑物的上空遇上带电雷雨云,避雷针的尖端就会产
生尖端放电,避免了雷雨云和建筑物之间的强烈火花放电,因而达到
避雷的目的。
如果把避雷针的顶端做圆形,就不会出现尖端放电,避
雷的效果就远不及尖顶形避雷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