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 ppt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病人的术后护理ppt课件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为早期症状之一,有排便 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便中带血或粘液。
2)腹痛:定位不清的持续性隐痛或不适性胀痛。 3)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 4)肠梗阻症状: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主要表现是
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当发生完全梗 阻时,症状加剧。 5)全身表现为:贫血、乏力、疲劳、纳差、消瘦、消化 不良、低热等。
知识缺乏:与缺乏肠造口的自我护理知识有关
2、护理目标
1、减轻疼痛 2、缓解焦虑 3、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4、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5、病人能接受结肠造口的存在 6、病人出院时可自理结肠造口
四、术后护理
1)术后体位:术后病情稳定,可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呼 吸和腹腔引流。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A、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30分钟测脉搏、血压、呼吸1次, 4~6次后改为每小时1次,至平稳后延长间隔时间。
4)应用抗菌素:由于肿瘤病人抵抗力下降,结、直肠癌 手术创面暴露时间长,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或腹 腔感染,为防止感染常应使用有效的抗菌素。
5)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胀气性、刺激性气味、腐败 及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6)术后尿潴留的观察及护理:直肠癌根治术易损伤骶部 神经或造成膀胱后倾,可致尿潴留,故术后均需放置 导尿管。术后5~7天起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即夹闭尿 管3~4小时放1次。并观察病人尿意和排尿是否正常, 如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0天左右 可拔除尿管。
2、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即使有少量出血,肉眼也不易觉、 察到,到癌肿发展为溃疡及感染时才出现症状。
1)直肠刺激症状:排便不适,排便不尽感,便前肛门下坠感, 便意频繁、腹泻、里急后重。
2)癌肿破溃感染症状:排便时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感染严 重时出现脓血便,大便次数最多。
2)腹痛:定位不清的持续性隐痛或不适性胀痛。 3)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 4)肠梗阻症状: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主要表现是
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当发生完全梗 阻时,症状加剧。 5)全身表现为:贫血、乏力、疲劳、纳差、消瘦、消化 不良、低热等。
知识缺乏:与缺乏肠造口的自我护理知识有关
2、护理目标
1、减轻疼痛 2、缓解焦虑 3、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4、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5、病人能接受结肠造口的存在 6、病人出院时可自理结肠造口
四、术后护理
1)术后体位:术后病情稳定,可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呼 吸和腹腔引流。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A、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30分钟测脉搏、血压、呼吸1次, 4~6次后改为每小时1次,至平稳后延长间隔时间。
4)应用抗菌素:由于肿瘤病人抵抗力下降,结、直肠癌 手术创面暴露时间长,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或腹 腔感染,为防止感染常应使用有效的抗菌素。
5)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胀气性、刺激性气味、腐败 及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6)术后尿潴留的观察及护理:直肠癌根治术易损伤骶部 神经或造成膀胱后倾,可致尿潴留,故术后均需放置 导尿管。术后5~7天起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即夹闭尿 管3~4小时放1次。并观察病人尿意和排尿是否正常, 如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0天左右 可拔除尿管。
2、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即使有少量出血,肉眼也不易觉、 察到,到癌肿发展为溃疡及感染时才出现症状。
1)直肠刺激症状:排便不适,排便不尽感,便前肛门下坠感, 便意频繁、腹泻、里急后重。
2)癌肿破溃感染症状:排便时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感染严 重时出现脓血便,大便次数最多。
结直肠癌ppt课件

CEA 、 CA242、CA125、 CA19-9
14
辅助检查—内镜
结直肠癌伴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
15
辅助检查—特殊内镜
普通电子肠镜
NBI肠镜
NBI放大肠镜
16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钡灌肠X线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有助于提高结肠而
非直肠癌诊断率 CT及MRI
了解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 结或远处转移 核素检查
23
鉴别诊断
右侧结直肠癌须与结直肠阿米巴痢疾、 肠结核、血吸虫病、克罗恩病及阑尾病 变鉴别
左侧结直肠癌则须与溃疡性结肠炎、克 罗恩病、功能性便秘、慢性菌痢和血吸 虫病等相鉴别
24
筛 查—目标人群
50-74岁人群 我国结直肠肿瘤发病率从50岁开始明显上升,
75-80岁间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 国外研究建议,不必将76-85岁高龄人口纳入
职业
①农民 ②工人 ③ 个体户
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⑤其它
说明:请在下述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内容 一、本人有无慢性腹泻史
①有
②无
二、本人有无慢性便秘史
①有
②无
三、本人有无粘液和或血便史
①有
②无
四、本人有无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①有
②无
五、本人有无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①有
②无
六、近二十年来本人有无不良生活事件史
予直指检。 全结肠镜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中诊断必需的方法 不具备全结肠镜检查条件的地区可用乙状结肠镜检查
Meng W,et al. WJG, 2009; 15(48): 6111-6. 张亚历,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5): 640-2. Hilsden R, et al. Can J Gastroenterol 2010; 24(8): 479-80.
14
辅助检查—内镜
结直肠癌伴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
15
辅助检查—特殊内镜
普通电子肠镜
NBI肠镜
NBI放大肠镜
16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钡灌肠X线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有助于提高结肠而
非直肠癌诊断率 CT及MRI
了解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 结或远处转移 核素检查
23
鉴别诊断
右侧结直肠癌须与结直肠阿米巴痢疾、 肠结核、血吸虫病、克罗恩病及阑尾病 变鉴别
左侧结直肠癌则须与溃疡性结肠炎、克 罗恩病、功能性便秘、慢性菌痢和血吸 虫病等相鉴别
24
筛 查—目标人群
50-74岁人群 我国结直肠肿瘤发病率从50岁开始明显上升,
75-80岁间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 国外研究建议,不必将76-85岁高龄人口纳入
职业
①农民 ②工人 ③ 个体户
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⑤其它
说明:请在下述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内容 一、本人有无慢性腹泻史
①有
②无
二、本人有无慢性便秘史
①有
②无
三、本人有无粘液和或血便史
①有
②无
四、本人有无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①有
②无
五、本人有无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①有
②无
六、近二十年来本人有无不良生活事件史
予直指检。 全结肠镜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中诊断必需的方法 不具备全结肠镜检查条件的地区可用乙状结肠镜检查
Meng W,et al. WJG, 2009; 15(48): 6111-6. 张亚历,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5): 640-2. Hilsden R, et al. Can J Gastroenterol 2010; 24(8): 479-80.
结直肠癌PPT演示课件

免疫功能下降
放化疗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易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免 疫支持治疗。
长期随访与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 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术后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放疗
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杀死 癌细胞的目的。放疗通常作为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例如,PD-1/PD-L1抑制剂可阻断 癌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T细胞的抗癌活性。
靶向治疗
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例如,EGFR抑制剂可阻断癌细胞生长所 需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预后因素
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
肿瘤分要因素。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 症和心理问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生存期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患者 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精准医学
利用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等技术,实现结 直肠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免疫治疗
研究和开发针对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结直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完善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高结直肠 癌的综合治疗水平。
遗传综合征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 合征(Lynch syndrome)等可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相关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筛查。
放化疗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易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免 疫支持治疗。
长期随访与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 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术后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放疗
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杀死 癌细胞的目的。放疗通常作为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例如,PD-1/PD-L1抑制剂可阻断 癌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T细胞的抗癌活性。
靶向治疗
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例如,EGFR抑制剂可阻断癌细胞生长所 需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预后因素
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
肿瘤分要因素。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 症和心理问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生存期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患者 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精准医学
利用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等技术,实现结 直肠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免疫治疗
研究和开发针对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结直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完善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高结直肠 癌的综合治疗水平。
遗传综合征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 合征(Lynch syndrome)等可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相关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筛查。
2024版直肠癌优秀课件pptx

16
辅助治疗措施(放疗、化疗等)
2024/1/25
放疗
术前放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放疗可减少局 部复发风险。
化疗
术前化疗可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化疗可杀灭微小转 移灶,降低复发风险。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可用 于晚期直肠癌的治疗。
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到 淋巴结,是直肠癌主要的 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
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 转移到肝、肺、骨等远处 器官。
9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肠腔狭窄症状
大便变形、变细, 严重时可出现肠梗 阻。
全身症状
贫血、消瘦、乏力、 发热等。
2024/1/25
直肠刺激症状
便意频繁、排便习 惯改变、肛门下坠 感等。
17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 和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
对于晚期直肠癌患者,综合治疗是关 键,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 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的合理合。
2024/1/25
对于早期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是首 选,可辅以放疗或化疗降低复发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直肠癌优秀课件pptx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5
• 直肠癌概述 • 直肠癌病理生理 • 直肠癌检查与诊断 • 直肠癌治疗方案及原则 • 直肠癌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直肠癌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
2
01
直肠癌概述
2024/1/25
3
定义与发病率
2024/1/25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护理PPT课件

精选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 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 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 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 加了手术选择机会。后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1厘 米的小切口,各插入一个叫做"trocar"的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 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 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护理
沂水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精选
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 尔曾经说过:“护理是一项最精细的 艺术。良好护理工作保障了患者的健 康快乐和生活品质”。现代医学科学 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护士不仅是直 接照顾患者的第一线生力军,也要操 作最精密的医疗仪器。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既要进行细致繁杂的工作,又要 面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大爆炸,因 此学习和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 们共同交流一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的 术后护理。
个症状,可视为直肠癌的危险信号:
•
1.大便中有脓血、粘液。
•
2.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
•
3.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
4.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
5.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
6.突发的体重减轻。
•
7.原因不明的贫血。
危险
•
8.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
9.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二氧化碳分压高,主要通过缺氧刺激颈动脉体 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 枢,使之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若高 流量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 用消失,导致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 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 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 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 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 加了手术选择机会。后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1厘 米的小切口,各插入一个叫做"trocar"的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 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 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护理
沂水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精选
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 尔曾经说过:“护理是一项最精细的 艺术。良好护理工作保障了患者的健 康快乐和生活品质”。现代医学科学 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护士不仅是直 接照顾患者的第一线生力军,也要操 作最精密的医疗仪器。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既要进行细致繁杂的工作,又要 面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大爆炸,因 此学习和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 们共同交流一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的 术后护理。
个症状,可视为直肠癌的危险信号:
•
1.大便中有脓血、粘液。
•
2.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
•
3.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
4.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
5.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
6.突发的体重减轻。
•
7.原因不明的贫血。
危险
•
8.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
9.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二氧化碳分压高,主要通过缺氧刺激颈动脉体 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 枢,使之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若高 流量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 用消失,导致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 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精品PPT课件

❖ 密切配合麻醉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预防病人低体温 ❖ 体位摆放需要与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协同一致
21
小结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难度大,而且常联合多脏器切除,更 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所以要求医护配合默契,技术操 作必须熟练
❖ 由于手术难度大,仪器多,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 洗手护士对各种器械必须熟练掌握功能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10
❖ 手术时主刀站于病人右侧,显像系统放置手术床尾靠左下角, 电刀工作站与超声刀主机放于病人右侧,术前进行试机检查, 检查电源仪器性能是否完好,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足够,以保 证能正常使用
11
❖ 右半结肠、结肠肝曲:病人采取分腿平卧位, 即人字位(70-90度),并用约束带(或绷带) 将膝部固定在腿架上,摆放体位时要保持病 人的功能位,避免过度牵拉。手术时主刀站 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两腿之间,显像系统放置病人的左 肩部。
18
术中护理
❖ 手术时由于患者采用头低脚高位,易使膈肌 上抬,气道压力增加,巡回护士应及时与麻 醉医生一起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适时调 整二氧化碳流量,避免压力过高引起皮下气 肿、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的出现。在医生 做腹部小切口时,可提醒医生是否可以将手 术床调至水平位,同时关闭进气开关,迅速 放尽腹腔内余气,以减少气腹对病人心肺的 影响;关注病人出入量情况,调节补液量。
6
❖ 器械物品准备: 布类包、胃包、尖刀片、外科缝针、消毒纱球、小血垫、 50ml注射器、、吸管、灭菌注射水、腹腔引流管、负压吸引 球、尿袋、腔镜器械包和钛夹、荷包钳、胃肠吻合器,超声 刀、高频电刀、腔镜保护套、一次性穿刺器卡(医生自带)、 腹腔镜摄像系统
7
❖ 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全麻病人常规准备:输液装置、留置针、三通2个、延长管、
21
小结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难度大,而且常联合多脏器切除,更 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所以要求医护配合默契,技术操 作必须熟练
❖ 由于手术难度大,仪器多,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 洗手护士对各种器械必须熟练掌握功能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10
❖ 手术时主刀站于病人右侧,显像系统放置手术床尾靠左下角, 电刀工作站与超声刀主机放于病人右侧,术前进行试机检查, 检查电源仪器性能是否完好,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足够,以保 证能正常使用
11
❖ 右半结肠、结肠肝曲:病人采取分腿平卧位, 即人字位(70-90度),并用约束带(或绷带) 将膝部固定在腿架上,摆放体位时要保持病 人的功能位,避免过度牵拉。手术时主刀站 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两腿之间,显像系统放置病人的左 肩部。
18
术中护理
❖ 手术时由于患者采用头低脚高位,易使膈肌 上抬,气道压力增加,巡回护士应及时与麻 醉医生一起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适时调 整二氧化碳流量,避免压力过高引起皮下气 肿、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的出现。在医生 做腹部小切口时,可提醒医生是否可以将手 术床调至水平位,同时关闭进气开关,迅速 放尽腹腔内余气,以减少气腹对病人心肺的 影响;关注病人出入量情况,调节补液量。
6
❖ 器械物品准备: 布类包、胃包、尖刀片、外科缝针、消毒纱球、小血垫、 50ml注射器、、吸管、灭菌注射水、腹腔引流管、负压吸引 球、尿袋、腔镜器械包和钛夹、荷包钳、胃肠吻合器,超声 刀、高频电刀、腔镜保护套、一次性穿刺器卡(医生自带)、 腹腔镜摄像系统
7
❖ 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全麻病人常规准备:输液装置、留置针、三通2个、延长管、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调整饮食结构
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建议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 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肠道负担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给予肠内或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其营养状况。
2024/1/26
9
术前准备与肠道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
协助患者完成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尿常规等术前检查 ,确保手术安全。
患者自我管理
通过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患者的自我 管理能力,促进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
2024/1/26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师等跨学科团队 的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
延续性护理
建立完善的延续性护理体系,确保患者在出 院后仍能得到持续的关注和照护。
29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定义
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直肠齿状线以 上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恶 性肿瘤。
发病率
直肠癌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较 高,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发 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 女性。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病因
直肠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 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 有关。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饮 酒、肥胖、缺乏运动等。
皮肤准备
协助患者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工作,降低术后感染的 风险。
2024/1/26
肠道准备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肠道准备药物,指导其正确服用,以达 到清洁肠道的目的。同时,告知患者肠道准备的重要性及 注意事项。
其他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便等适应性训练,提 高其术后自理能力。同时,告知患者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 眠,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分离乙状 结肠及其 系膜,显 露双侧输 尿管
分离乙状 结肠及其 系膜,显 露双侧输 尿管
结扎肠系 膜下动静 脉 (备好4#7# 线结扎或 6X14 1#线 缝扎)
结扎肠系 膜下动静 脉
结扎肠系 膜下动静 脉
游离直肠后壁
前壁
切断双侧 直肠侧韧 带
切断乙状 结肠
切断乙状 结肠 (直可可钳、 荷包钳)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直肠癌根治术的配合
概述
直肠癌是指从齿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 界处之间的癌, 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 性肿瘤之一,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仅 次于胃癌 男性仅次于肺癌,女性仅次于乳腺癌 男性多于女性 1.5~2:1 年龄在30~60岁之间
一、直肠的概念
直肠:周围多脂肪、无纵带,位于
四、手术方式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 也称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术
适用距肛缘11cm以上的直肠上段癌 , 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 门,较为理想
四、手术方式
3、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适用于距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 如癌肿较大,分化程度差,有淋巴转 移,该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仍以经 腹会阴联合切除为好
膀胱和生殖器官的背侧 。是自肛 缘起向上15cm的一段大肠。
二、相关解剖
直肠的位置及毗邻 直肠为大肠的未 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 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 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 以肛门而终。 直肠与小骨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男 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膀胱、前 列腺和精囊腺;女性则有子宫和阴道。 因此,临床指诊时,经肛门可触查前 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宫和阴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pT3 选择性扩展
pT3a 微小侵犯:超出肌层边缘<1mm
pT3b 轻度侵犯: 超出肌层边缘 1-5mm
pT3c 中度侵犯:超出肌层边缘 5-15mm
pT3d 广泛侵犯:超出肌层边缘>15mm
-
3
T4 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
4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
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5
区域淋巴结(N)
-
14
4、case 1
马某 女 54岁 0017966577
主诉:便血5+月,直肠癌术后2+月
基本情况:术前肠镜:进镜约5~I0cm可见一溃疡型新生物,表面 充血、糜烂、覆污秽胎,活检质脆、易出血,占据管腔约3/4,镜 身勉强通过。进镜距肛约35cm见一大小约0.5cm广基扁平息肉,表 面光滑。内镜诊断直肠新生物,乙状结肠息肉。
浅谈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
2017级中内肿瘤
-
李晓红
1
目录
1、直肠癌术后分期 2、直肠癌术后分期及治疗原则 3、常用化疗方案及给药方法 4、病案两则
-
2
UICC、AJCC结直肠癌TNM分期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5-Fu 668mg/m2 静脉推注 d1,
5-Fu 3800mg/m2 持续ivgtt 2天( 46-48 小时内总量 2400mg/m2)
-
18
case2
肖某 女 51岁 122床 主诉:大便带血1+年,'直肠癌'术后1+年 基本情况: 术前行肠镜示:直肠距齿状线S-9cm有一凹陷性病变,表面糜烂污秽,质 脆易出血,占肠腔1/4周,管腔狭窄,降结肠处有一枚息肉样隆起,大小约 383cm,基底部无蒂。活检示(直肠)部分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腺癌形成。
-
8
IIB期及III期:应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或放疗,如术前未 做者应行术后同步放化疗或放疗,术后常规行辅助化 疗。
IV期:以全身化疗为主,必要时辅助以其它局部治疗 手段。
-
9
3、常用化疗方案及给药方法
mFOLFOX6
奥沙利铂 85mg/m2 ivgtt 2h以上 d1,
亚叶酸钙 400mg/m2 ivgtt 2h以上 d1,
-
12
FOLFIRI: 伊立替康 180mg/m2 iv 30-90 min以上 d1, 亚叶酸钙400mg/m2 ivgtt d1, 5-Fu 400mg/m2 iv d1, 5-Fu 1200mg/m2/d 持续ivgtt 2天 ( 46-48 小时内总量 2400mg/m2) 周期:14天
-
11
简化的双周输注5-FU / LV(sLV5FU2) 亚叶酸钙:400 mg/m2 ,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接着5-FU 400 mg/m2 微量泵静脉泵入,然后 1200 mg/m2/d x 2 天 (46-48小时内总共2400mg/m2)† 持续静脉输注 每2周重复一次,整个围手术期总共6 个月。
7
2、直肠癌术后分期及治疗原则
0期:术后定期观察,不需要辅助化疗。 I期:术后一般不需要辅助化疗,但有血管/淋巴管侵犯
(脉管瘤栓)者应行术后辅助化疗,视情况亦可予同 步放化疗或放疗。 IIA期:有血管/淋巴管(脉管瘤栓)侵犯者应行术后同 步放化疗或放疗,随后应行辅助化疗。分化差及分子 生物学检测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行术后辅助化疗。
-
17
诊断:直肠中段中分化腺癌术后(pT3N0M0 II期)
治疗方案:有术后辅助放化疗指征,给予mFOLFOX6 化疗联合放 疗。
患者身高:163cm 体重:59kg 体表s:1.62
奥沙利铂 130mg/m2 ivgtt 2h以上 d1,
亚叶酸钙 668mg/m2 ivgtt 2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d1,
5-Fu 400mg/m2 静脉推注 d1,
5-Fu 1200mg/m2/d 持续ivgtt 2天( 46-48 小时内 总量 2400mg/m2)
周期:14天 围手术期- 总疗程为 6 个月
10
XELOX: 奥沙利铂 130mg/m2 ivgtt 2h以上 d1, 希罗达 1800mg/(m2.d)分两次口服d1-d14 周期:21天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
6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
-
13
同期放化疗给药方案:
XRT + 5-Fu 持续输注
5-FU 每天 225mg/m2,放疗期间每周 5 天或 7 天,每天24小时维 持
XRT +卡培他滨
放疗 5 周,期间卡培他滨 825mg/m2,每天 2 次,每周 5 天。
XRT + 5-Fu/LV
放疗第 1、5 周给予 5-Fu 400mg/m2/d 微量泵静脉泵入+ LV 20mg/m2/d 静脉推注,d1-4 共 4 天。
活检示“直肠腺癌”。
-
15
行直肠中断癌切除术中见:直肠肿块距肛门5cm,肿块纵行生长, 质地硬,大小约5*3*3cm,菜花样,表面黏液糜烂,肉眼观侵及浆 膜。标本剖视肿瘤约5*3*3cm大小,突入管腔,边界清楚,表面呈 菜花状,中央有溃疡,质地硬。
-
16
术后病理示:直肠肿瘤体积6.5cmx5cm× lcm,溃疡型,分化程度G2, 肿瘤侵及层次肠周脂肪pT3(无浆膜覆盖)脉管内癌栓无神经受侵无肠壁外 脉管受侵犯。环周切缘肿瘤侵出肌层距离约〈1mm,直肠系膜受累(有侵 犯系膜≤1/3)。远近切缘近端断端受侵无远端断端受侵无淋巴结受检淋巴 结数9枚阳性淋巴结数0枚。N分期:pN0:0;注:标本之肠周淋巴结9枚, 未见癌转移。癌周黏膜无异常。病理分期pT3N0MX分期。免疫组化肿瘤 细胞MU11(+)MSH2(+)MSH6(-)PM2(+),Ki67阳性率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