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顽疾验案举例

合集下载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病案1: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唐某某,男,48岁。

2010-3-10初诊。

形体肥胖,满月脸。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痛,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差,随机查空腹血糖14.5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

口服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空腹血糖波动在9-10mmol/l之间。

颏下:口稍干,乏力,下肢酸痛,大便干结,舌暗苔白,脉沉滑数,辨证属少阳阳明郁热,治宜清泄肝胃郁热,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

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15g,生石膏60g,知母15g,花粉18g,10副,嘱糖尿病饮食。

2010-3-20复诊,空腹血糖7.6mmol/l,无口干,乏力好转,下肢偶有酸痛,嘱停用口服药格列吡嗪,继续服用上方20副,嘱增加体育锻炼、减肥等措施。

2010-4-10三诊,患者诸证好转,空腹血糖6.3mmol/l,舌暗,苔薄,脉沉略数。

继续以原方治疗,加生水蛭粉5g冲服。

患者前后调治了四个多月,空腹血糖已降到5.9mmol/l,餐后血糖稳定在10mmol/l。

病案2:真武汤徐某某,男,50岁。

2010-6-15初诊。

患者形体消瘦,大腹便便,患糖尿病5年有余,血糖一直波动在11-12mmol/l之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美比达。

刻下:面色晄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乏力,腰酸痛,大便溏浠,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弱。

辨证:少阴肾阳虚衰,以温补肾阳,予真武汤。

附子30g,干姜20g,茯苓30g,白术30g,生姜15g,白芍30g,10副,同时停用西药。

2010-6-25二诊:空腹血糖8.0mmol/l,诸证好转,效不更方,继续用原方调理两个月,血糖一直控制在5.0-6.0mmol/l之间,面色红润,无头晕,乏力,无腰酸,大便一日一次。

现以金匮肾气丸巩固治疗。

近日电话随访,精神好,体重上升两公斤,但腹部瘦小如常。

病案3:葛根芩连汤合四味健步汤朱某某,女,68岁。

2010-5-8初诊。

患者身材高大,形体肥胖,主诉有糖尿病史15年,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

让人拍案叫绝的验方验案(21-30)

让人拍案叫绝的验方验案(21-30)

让人拍案叫绝的验方验案(21-30)拍案叫绝21:唇黑症有人说奇难怪症要找中医。

没错,中医擅长治平常病,也擅长治奇难怪症。

打虎的才是英雄。

降伏奇难怪症方是中医本色。

医院里有个伤科医生,长期地劳累,使得他嘴唇发黑。

周围人看到这种现象都很惊讶,问他是怎么回事?检查做了,也检查不出什么?他因此找来。

我一切脉发现脉跳急促,乃焦虑不安,暗耗心血。

你晚上睡眠质量一定很差。

他点点头。

这样消耗得多,生发得少,所以唇暗疲倦。

我马上叫学生开四逆散颈三药、菖蒲。

柴胡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5克。

葛根25克,丹参20克,川芎5克,菖蒲5克。

5剂。

颈三药加强心主血脉功能。

菖蒲使脾开窍于口功能加强。

大概一个月后,他再过来,乌暗的嘴唇居然消退了,希望我们到他村寨去义诊。

他说吃这汤药后,睡觉好多了。

不管是中医西医,都共同认为睡眠能造血,深度睡眠更能造强大的气血。

所以睡眠是免疫力的第一道防线。

睡眠以放松为深沉。

对于这些劳苦的医生来说,四逆散就是最直接放松神经,缓解压力的良药拍案叫绝22:口干症劈硬柴方显斧头功夫。

啃硬骨头才见牙齿刚强。

有人说,中医只能治些小问题。

我不知道咽干口燥,服遍良药两三年都不好,算不算小问题。

一村中老母,口干心烦,常半夜干醒,难以安睡。

我一听她说话很快。

中医认为火性快,而水性慢。

这明显是肝郁化火,火灼阴伤。

我说,别急,讲话慢点,人一急就动火,一动火就伤水。

现在那么多口干舌燥咽炎的患者,根源就是急性子。

我叫学生开四逆散加颈三药、枸杞子。

柴胡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5克。

葛根20克,丹参20克,川芎5克,枸杞子20克。

5剂。

我读过张锡纯,知道张先生,曾经劳累着急,导致彻夜口干难眠,他灵机一动,抓一大把枸杞子嚼服。

因为甘能缓急,水可克火。

枸杞子甘甜又能滋肾水,所以重用疗口干。

后来有朋友开车接我去义诊,当路过一片山村,田地里一位老阿婆叫住了我,上前来说,先生先生,感谢你,我吃你的药,口干好了,快下车到我菜地来,想要什么菜,我帮你摘。

经方辨治急症有大用(附验案3则)

经方辨治急症有大用(附验案3则)

经方辨治急症有大用(附验案3则)导读小编去年在急诊轮转时,有好些病人前来看急诊,前辈被限制只能开西医治疗,而患者要求开中药,而前辈也知道中药确实对他的病治疗会更快好,但是却被医院限制不允许用,真是可悲!中医治疗急症自有其优势,西医优势的疾病自然选西医治疗,中医优势自然应该选中医,医疗手段选择就应该取长补短才对,难道不是么?经方应用于临床,不但对多种疑难杂病具有独特疗效,而且对某些急症也有显著效果。

在这里列举我临证应用经方辨治急症验案3则如下:1 四逆汤治暴泻李某,女,50 岁。

2008 年 10 月 5 日初诊。

诉 2 天前进食凉薯后即腹痛、泄泻,日泻稀水样大便 10 余次,经口服保和丸、藿香正气丸及输液治疗,未见寸效。

既往有素体畏寒,饮食起居稍有不慎即腹泻之病史。

现仍腹泻如倾,约 1 小时左右 1 次,进食片刻即腹痛,随后即泻水样夹未消化食物大便,伴纳呆腹满,肢冷汗出,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语声低微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脉症合参,证属阳虚阴盛,水谷不化,治以四逆汤加味,处方:制附子15g,干姜15g,炙甘草10g,党参20g,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5g,山药15g,茯苓20g,神曲10g,炒谷麦芽各10g。

3 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完1剂,泄泻止,腹痛除;3 剂诸症尽去。

按:患者素体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运化失职,故易致腹泻。

此次因饮食不节,伤及脾阳而诱发暴泻。

脾肾阳虚,水谷不运,清气下陷,故纳食呆滞,进食即腹痛、腹泻,大便完谷不化;阳虚湿停,气机不运,则腹满;肢冷汗出,气短乏力,舌淡,脉细,均为阳虚气弱,阴寒内盛之象;阳气不复,阴寒不去,则腹泻不止。

《金匮要略》谓:“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该患者腹泻势急症重,非一般消食化湿之剂所能奏效,故投重剂四逆汤为主方,合理中汤、四君子汤、平胃散加味,温补脾肾,回阳救逆,而收立竿见影之效。

2 小柴胡汤治高热徐某,女,19 岁。

张洪义教授辨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张洪义教授辨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张洪义教授辨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人物简介张洪义,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原中医系主任。

现任中华全国中医临床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

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各种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顽固性失眠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擅长应用整体调节之法。

治疗内科多种疑难疾病。

临床疗效卓著。

张洪义教授从医近50余年,其医术精湛,尤擅长于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治,声誉颇佳。

笔者于本科就读阶段有幸跟随恩师门诊4年,现择其疑难病案3则报道如下,以飨临床同道。

重用白矾治疗顽固性呃逆呃逆,古称噎,为临床常见病,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

常见于胃肠道疾患、神经官能症等病证,相当于西医的膈肌痉挛、神经性呃逆等。

临床上习惯在辨其寒热虚实、审因论治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理气降逆之品,如柿蒂、代赭石等予以治疗,对于病程较长的顽固性呃逆常忽视化痰药的运用,故疗效不显。

张洪义教授重用燥湿化痰之品——白矾,治疗病程较长的顽固性呃逆疗效甚佳甚速。

病案1:姚某,男,70岁。

退休工人。

于2003年10月11日就诊。

诉素有呃逆史十五、六年,常呃逆频繁不能自制,甚至整夜无法入睡。

神情昏蒙,头晕甚剧,口苦口干,舌淡、苔白腻,脉滑,常伴见恶心、呕吐。

血压:160/90 mmHg,曾于西医院就诊,诊断其为慢性胃炎、高血压病、胆囊炎、轻度脑萎缩等。

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及中药治疗呃逆,收效甚微。

张教授诊断其为风痰所致的顽固性呃逆,其病机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胃中痰浊因“风动而涌”,上逆而为呃逆。

治疗以熄风化痰、理气降逆为主。

方药:白矾2 g,白芍12 g,清半夏12 g,僵蚕12 g,代赭石30 g(先煎),蔓荆子12 g,夏枯草12 g,茯神20 g,砂仁10 g,羚羊粉1.5 g(分冲),青龙齿30 g(先煎),天麻12 g。

复诊(10月15日):诸症改善,呃逆次数明显减少,为防止白矾燥烈伤胃,又入炮姜12 g、龟上壳30 g以顾护胃气,再进4剂。

疑难杂症名老中医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11)

疑难杂症名老中医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11)

疑难杂症名老中医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11)疑难杂症名老中医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11)十一、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

起病多急,表现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及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

本期目录及简介:207 .蝎蛇散治坐骨神经痛[疗效] 用本法治疗54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经长期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验证] 蔡,女,68岁,右下肢疼痛5年余,经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服西药效不显,于1987年8月求治于中医,余投蝎蛇散原方,经服2个月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208 .身痛逐瘀汤加味治坐骨神经痛[疗效]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本病140例,其中治愈96例(症状完全消失,可参加正常工作);好转32例(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可做轻工作);无效12例(服本方3-5 剂,症状无改善,而中断治疗者)。

209 .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治坐骨神经痛[疗效] 经本方共治23例,痊愈15例(症状消失并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例(症状消失,观察半年至1年又复发,但经再次治疗仍可消失者),无效1例(症状无改善)。

痊愈15例中,平均治愈天数为10.5 天。

210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功效] 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奇效。

[验证] 治疗36例,其中治愈29例,显效6例,好转1例。

平均治疗17.4天。

随访治愈者1 年以上,无一复发。

211 .鸡血藤等治坐骨神经痛[验证] 用上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3例,中痊愈11例,好转2例。

212 .杜仲等治坐骨神经痛[验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33例,经用药1-3个疗程,其中,治愈者125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

213 .黄芪白芍等治坐骨神经痛[验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61例,经服药20-30天后,其中,治愈者152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

214 .乳香粉治坐骨神经痛[验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44例,经用药2-4个疗程,其中,治愈者139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2例。

运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三案

运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三案

·1634·塑主主匡盘盍兰塑!生差坠鲞噩!!塑运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三案张霆(武警浙江省总队抗州医院,浙江杭州310051)摘要:使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取得较好效果,并举甘草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3验隶。

关键词:肺癌;咳嗽;经方;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07)11—1634—02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中临床常见咳嗽缠绵难愈,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阻碍迸一步治疗。

目前疗效仍不满意。

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而言,其组方严谨,义理精深。

被称为医方之祖,历经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确有良效。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取得较好效果。

现举3验案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1甘草干姜汤案赵某,女,68岁。

2006年4月15日初诊。

2个月前吐大量痰涎,稀白色,夜间不能平卧,影响睡眠。

曾在当地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服抗生素及清肺化痰之剂治疗2个月余,咳嗽仍时轻时剧,始终朱断,且腰痛半月余。

由家人送至某医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检示:左上叶舌段开口黏膜纹理纵行走向,表面不光滑,镜下见2.5cm×2.9cm大小肿块。

诊为左中央型肺癌(Ⅲ期,腺癌),胸片示:胸2椎体压缩性改变。

后经2轮化疗,其间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病,静滴肌氨肽苷、阿魏酸钠、灯盏花素等药。

患者症情稍好转,惟日夜咳嗽,未能缓解。

l周前症状加重,不问断地咳吐稀白痰,痰培养示美洲爱文菌(纯培养),并静滴依诺沙星3天,给予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效不佳,改用罗红霉索、头孢他啶静滴仍未效。

查体双肺闻及湿性罗音,端坐位,双下肢水肿,气喘不能平卧,肝肾功能正常,药敏实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四环索、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等皆耐药,转求中医治’疗。

刻下:不间断咳吐大量稀白痰,气喘不能平卧,汗出,夜不能寐,咽中如有物阻,胸闷、头晕、尿频、双下肢水肿,双侧肢体困重无力,右手拇指及左手麻木,舌淡苔自滑、脉沉弱,用甘草干姜汤加昧,处方:炮姜69,炙甘草99,防己9B,白术159,茯苓189,桂枝6B,黄芪189,2剂。

疑难病症经典案例

疑难病症经典案例

疑难病症经典案例1、医案纪实-----痛风脚肿吴某某男47岁。

右足脚面红肿热痛两天,不能行走,乘车需人搀扶进来,吃西药止痛不起作用,挂水消炎越输越重,无奈经朋友介绍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人中等个子,略胖,有痛风病史,尿酸高,前两天连续喝酒造成右脚面突然红肿疼痛,不能着地,脉弦滑数,舌淡苔白略腻,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平时有痔疮。

辨证:湿热下注,热毒痈积。

中医丹毒。

龙胆泻肝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龙胆草18g 车前子20g 川木通10g 黄芩15g 栀子12g 当归15g 生地30g 泽泻30g 柴胡12g 生甘草30g 怀牛膝10g 赤小豆60g 卷柏15g 丹参30g 炙乳没各10g 公英30g 野菊花30g 忍冬藤30g七副水煎服日三次。

三天后肿消痛止,七剂后痊愈。

按:中医对丹毒,西医亦称为淋巴管发炎的治疗一般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处理,我的经验是用龙胆泻肝汤清利湿热,五味消毒饮消毒散结。

此案又加活络效灵丹止痛,卷柏治痔,赤小豆消水利肿。

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2、医案实录------十年失眠刘某某女 50岁。

2016年1月20日初诊。

自述每晚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也就两三个小时就又醒了,十余年来把人折磨的十分痛苦。

经人介绍求治中医,刻诊:失眠多梦,性急便干,月经已绝。

脉象双关浮滑,舌淡苔白,饮食小便尚可,大便偏干。

中医辨证:肝郁化火,脾虚津少。

丹栀逍遥散和百合生地知母汤加减:丹皮12g 栀子12g 柴胡12g 当归15g 白芍30g 茯神30g 生白术30g 生甘草10g 合欢皮30g 白蒺藜30g 夜交藤50g 生地30g 知母10g 法半夏30g 浮小麦30g 大枣10个香附子12g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大便通畅,睡眠改善,一夜能睡6个多小时,病人甚为高兴,要求继续服药巩固。

再续七付,睡眠正常。

3、医案纪实一一一少腹疼痛张某某女56岁。

小肚子左边疼痛一个月左右,不发烧,B超检查无积液,打针吃药无效,就是小肚子疼不已,病人有些害怕,有其他疾病,特从外地赶赴西安求治于余。

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验案3则

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验案3则

万方数据
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验案3则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孙辰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河北中医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31(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bzy200905003.aspx
王道全教授,著名推拿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推拿 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推拿为主结合现代 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对颈、 肩、腰、腿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治颇具造诣。我们有幸 从师学习,现将王教授运用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经验介 绍如下。 1踝关节扭伤的病因病机 踝关节是下肢关节中最易受伤的一个关节。多因行 走或跑步时路面不平或上下楼梯、走坡路不慎踏空,或骑 车、踢球等运动中不慎跌倒,使足过度内翻或外翻产生踝 部扭伤。因踝关节处于内翻跖屈位时活动度较大,稳定 性较差,故扭伤多发生在前外侧距腓前韧带,轻者韧带捩 伤或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撕裂。单纯内翻损伤时容 易损伤外侧的跟腓韧带;若为直接外力打击,除韧带损伤 多合并骨折和脱位。“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 脚……”王教授认为肾气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外 伤、劳损是其外因。 2治疗方法 2.1急性期手法以消肿止痛为主①肘运环跳法:患者 六分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呈伸直位,患侧下肢在上呈屈 髋屈膝位,臀部放平,并尽量放松患侧踝关节。医者位于
柴胡lO g,炙甘草6 g,枳壳8 g,自芍药lO g,石菖蒲6 g,远 志10 g,天竺黄6 g,胆南星10 g。日1剂,水煎服。服14 剂后,夜间可安睡3—4 h,胸胁满闷感减半,精神较前清 爽,纳食稍增,舌质红,苔略腻,脉弦。守上方去天竺黄、 胆南星,加佛手、香橼各10 g,续服14剂。14剂后,诸证 全部消失,精神大为好转,纳食增进,大便日1次,夜间可 安睡6,7 h.查舌尖略红少苔,脉弦细。此乃气机得舒, 痰浊已化,但因病史较长,肝阴暗耗,投以滋阴柔肝、健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 证 好转 。此 后 在 月 经 前 以调 气 血 水 火 为 治 , 经 后 予
巅顶 痛 。患者 将 在 断 经 之 年 , 肾气 渐 衰 , 冲任亏虚 , 精
血不足, 又 因风寒 客 于胞 中 , 寒凝 血 瘀 , 阻滞 脉 络 , 致使 月经 淋漓不 断 、 巅顶疼 痛 。但 症 有 主 次之 分 , 治 有 先后 之别 。《 金 匮要 略 》 温 经 汤 集 肝 药
黄 芩泻 中上 二 焦 之 火 热 ; 大 黄 逐 胃热 而 止 烦 、 镇惊 ; 丹
参 祛瘀 安神 ; 茯苓 宁 心安 神并 可 通 利 小便 ; 半夏 收 冲气
改用 《 伤 寒论 》 治厥 阴病 之 主 方 乌梅 丸 方 。方 中乌梅 酸 平人 肝 , 滋肝 阴 ; 当归苦 温 入 肝 , 养 血通 经 ; 干 姜 辛 温补 脾阳; 党 参甘 润益脾 阴 ; 黄连、 黄柏 苦 寒 人 心 , 降 火而 调 寒温; 桂 枝焦 辛 人 心 , 补 阳气 , 散寒水 ; 细辛 辛 香 , 交 通 上下 ; 附子入 肾 , 暖水脏 。诸 药昧 备 酸 甘 、 焦苦 , 性 兼 润 补 助益 , 以滋 肝 阴 , 阴精 上奉 , 巅 顶痛则 自愈 。
患 者半年 来 每 遇 经 期 , 或经行前后 , 多出现烦躁易怒 , 有 时 喃喃 自语 , 但不喜与父母交谈 , 偶 有不分亲疏 、 语 言过 激 等表 现 。 曾去 某 医 院 检 查 , 未 见 异 常 。予 安 眠 类药 物及 逍 遥 散 等 治 疗 1个 月 , 症 状 均 未 减 轻 。今 月 经 过期 1 0余 天未 至 , 近 5天 昼夜 不 眠 , 大 便 3日未 解 , 尿 黄 。舌 红 、 苔 薄腻, 脉 弦 滑 。拟 诊 为经 行 神 志 异 常 。 投 以柴胡 加 龙 骨牡 蛎 汤加 减 : 柴胡 9 g , 生龙 骨 1 2 g , 生 牡蛎 2 0 g , 黄芩 、 丹参、 半夏 、 麦冬各 1 0 g , 茯苓 、 党 参 各 1 5 g , 大黄( 后入) 、 桂枝 各 6 g 。每 日 1剂 , 水 煎 服 。7月 6 E l 二诊 : 药后 大便 已解 , 月经 昨晚 已行 , 量可, 色鲜 , 入 夜 后 能稍 安 睡 片刻 。7月 9日三 诊 : 诉 月 经 量 已少 许 ,
发 巅顶 痛 。 因厥 阴之 脉 上 达 巅 顶 , 虽 用 温经 汤 , 未达病所, 故
此 方 系《 伤 寒论 》 中仲师为 治 “ 胸满烦惊、 谵语” 而 设 余 取“ 但 见一 证 便 是 , 不必 悉 具 ” 之 意 而 移 用 之 。方 中 柴
胡 疏肝 解郁 以通 表 里 之 邪 ; 龙骨、 牡 蛎 敛 阳气 而镇 静 ;
三 天又 出血 , 色紫 黑 , 常 有 白带 与 血 水相 混 之 胶状 物 而 下, 屡治 不愈 。近 1个月 来又 增巅 顶疼 痛 。头部 C T扫 描、 B超检 查及 血液 生 化检 查 均 未 见 异 常 ; 妇 科 检 查 示 轻度 宫 颈 糜 烂 , 而 来 笔 者 处 求 诊 。诉 近 来 觉 头 晕 、 怕

以养 血安神 。共治疗 3个 月经 周 期后 , 月经 已正 常 , 神
志清 明 , 随访 多次未 见 复发 。 按: 本 例 患 者 之经 行 神 志异 常 , 就病 机 而 言 , 乃 系 肝 气郁 结 , 肝火 夹 冲气 上逆 , 扰 乱 心 神 。故 临证 施 治 亦
应 注 重气血 水 火之辨 证 , 何 以用 柴胡 加 龙 骨牡 蛎 汤 呢?
笔 者在 临 床 实 践 中 , 深感 师经典之法, 辨证得 当,
屡 有效 验 。仲 景 之方 不 仅 能 治本 条 文 之 病 , 若 能 体 会
用 方之 精神 , 移用 治疗 他 病 , 亦 取 效甚 捷 。现 举 验 案两 则 介绍 如下 。 1 柴 胡加龙 骨 牡蛎汤 治经 行神 志异 常 郑某某, 女, 2 0岁 , 学 生 。2 0 0 8年 7月 3 日初 诊 。
浙 江中医杂志 2 0 1 3年 7月 第 4 8 卷第 7 期
【 方药 运 用 】
经 方 辨 治 顽 疾 验 案举 例
陈 珑
浙江 省瑞安 市 玉海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浙江 瑞安 3 2 5 2 0 0 关 键 词 经方 经行 神 志异 常 更 年期伴 巅 顶痛 医案
药、 胃药 、 冲药 为
方, 方意 以 阳 明为 主 , 尤 以 吴 茱 萸 驱 阳明 之 寒 , 麦 冬
润 阳明之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热一寒, 不使偏胜 , 谓 之 温 。诸 药 相 辅 以温通 见功 , 虽无 逐瘀 之 品 , 但 使寒 者 得 温 , 瘀 者得 通 , 经 止 而见效 。病 在 经 血 , 肝阴不足 , 不 能上荣络脉 , 继
冷、 纳少 。舌淡 、 苔微 黄 , 脉弦 涩 。血压 1 3 5 / 7 5 mmHg 。
拟诊 为更 年期 综合 征伴 巅顶 痛 。方 用 《 金 匮要 略 》 温 经 汤加 减治 之 , 药 进 6剂后 , 月经 干 净 , 余 症好 转 , 唯巅 顶 痛 时止 时发 , 不 能安 睡 , 脉 沉 细 。考 虑巅 顶 为厥 阴之 脉 与督 脉相 会 之 处 , 投 以 乌梅 丸方 , 改 丸 为 汤 剂 。处 方 : 乌梅 1 2枚 , 细辛 、 干姜、 炮 附片各 3 g , 黄连 、 桂枝各 6 g , 黄柏 、 当归 各 1 0 g , 党参 1 5 g 。每 日 1剂 , 水 煎 服 。药 进 3剂后 , 巅 顶 疼痛 已消失 , 夜 眠亦 安 , 胃纳 尚可 。后 予 养 血调 经 、 补 肝 肾为 善 后 。随访 至今 , 月 经 正 常 2年 后 , 现 已停经 , 巅顶 痛未 再复 发 。 按: 本 例 患 者 系一 病 二 证 , 即更 年 期 漏 下 , 又继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