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验4则

合集下载

真武汤治验三则

真武汤治验三则

真武汤治验三则真武汤始见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5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肾阳虚衰、水湿泛溢之水肿、小便或利或不利、腹痛下利、肢肿、体颤、肉跳及心阳虚衰、水气上凌之心悸等症。

临床中,笔者还用于治疗其他病证,疗效较好,现列儿则验案如下。

自汗案患者,女,37岁,2004年8月就诊。

患者自诉:自汗不止4月余,曾在市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西医调节神经的药物不起作用,服其他中药效果也不明显。

3天前患感冒服西药及中成药后,汗出更多,低热(体温37(5弋)。

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头面部汗出如洗,筋脉拘急,身体觸动,舌苔口干,脉沉细,此系阳虚不固。

治以回阳固脱。

药用制附子30呂(先煎),生姜30g,白芍30名,白术20g,茯苓30go 1剂,煮取1000mlo频频饮之,1日饮完后汗出稍止。

改用小剂量。

炮附子、生姜、白芍、茯苓各12g,白术8g。

日1剂。

乂服4剂热退身凉,汗止神复。

半年后随访,自汗未再复发。

按:本病人素体表里阳气俱虚,阳虚不固常自汗出。

本次感冒服西药发汗更伤其阳,因此汗出不止;汗出过多,阴随阳伤,阴阳两虚,筋脉失养,故肢体拘急、身体腦动、精神疲倦。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脾,可回阳气;茯苓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乂伍茯苓温散水气;白术健脾燥湿,可扶脾之运化;白芍既可敛阴和营以解筋脉拘急、身之腦动,乂可制附子刚燥之性引阳药人阴。

诸药相伍,使阳气得回,表气得固,故不汗出。

阴液得复筋脉得养,肢体腦动可解。

阴回阳复,阴阳平衡,病即可愈。

眩晕案患者,女,30岁,2004年11月18日初诊。

主诉:旋转性眩晕3天。

病史:平素自感体倦乏力,稍有不其即伤风感冒,且持续时间较长。

本次病发即感冒10天(基本痊愈)后,早晨起床时突感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伴有恶心呕清水,头昏沉胀疼,心动悸汗出,不欲食,食入即吐,曾服西药及输液,病不见轻,才求服中药。

柔肝法治验4则

柔肝法治验4则
痞 者 , 半 夏 泻 心 汤 主 之 。 ” 痞 、 呕 、 鸣 、 利 为 半 夏 泻 心 汤 的
按 :发热 恶寒无 汗 、头痛 、 身痛 、骨 节痛 、脉浮 紧 ,太阳
伤 寒 表 实 证 也 ; 呼 吸 气 粗 者 , 喘 之 渐 也 。 当 用麻 黄 汤 发 汗 解
表 ,宣肺 平喘 。 因虑 患 者年事 已高,不任峻 荆 。故 改 用荆 防败 毒散和 栀子 豉汤 。 虽亦有发散 风 寒之 力 ,然较 之麻 黄 汤药轻 力
关 键 词 : 半 夏 泻 心 汤 ; 苓 桂 术 甘 汤 ; 泽 泻 汤 ; 大 青 龙
汤 ;治 疗 应 用 ;经 方
聚 ,逆 于 胃 则 吐 , 凌 于 心 则 悸 。饮 阻 气 机 则 胸 闷 短 气 ,饮 邪 上
泛 ,蒙蔽 清阳 。则 气上 冲 而头 眩。而舌 苔水 滑 ,脉 沉 弦 。更是
呼 吸气 粗 。舌红 、苔 薄 白 ,脉浮 紧 。证 属 风 寒 柬表 ,兼 有 内 热 ,予 荆 防败 毒散合 栀子 豉汤化 裁 。服药 3剂后 ,诸 症未减 ,
又 增 心 烦 躁 急 ,此 太 阳 伤 寒 表 实 兼 内 热 烦 躁 证 也 ,予 大 青 龙 汤 。 处 方 : 生 麻 黄 l g 桂 枝 、 炙 甘 草 、苦 杏 仁 各 6 , 大 枣 6 O, g
3 笔 者 I 常 用 经 方 治 疗 疾 病 ,多 有 效 验 , 现 选 录 3则 , 临床
介绍 如下 。 1 半夏泻 心汤案
大 青 龙 汤 案 郭 某 ,男 ,6 3岁 , 1 9 9 7年 1月 1 日初 诊 。 患 者 发 热 恶 寒 2
2天 , 自服 感 冒通 等 药 未 效 ,遂 来 就 诊 。 诊 见 :形 体 壮 实 , 面 色 微 红 , 发 热 恶 寒 ,无 汗 ,头 痛 ,周 身 骨 节 疼 痛 ,鼻 塞 声 重 ,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刘某,男,24 岁。 2009 年 11 月 27 日初诊。 患者 3 个月前因车祸致颈椎骨折,胸椎以下截 瘫,在外科住院治疗,现大便自行排出困难。 刻下: 四肢活动不能,少气懒言,排尿失禁,大便艰难,舌 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西医诊断:便秘。 中医辨证: 气血损伤,推动无力。 治法:温补元阳。 方用四逆加 人参汤,处方: 制 附 子 (久 煎 )50g,干 姜 30g,炙 甘 草 10g,红 参 30g。 3 剂,日 1 剂,每剂以水 600mL 煎至 300mL,分 2 次温服。 二诊(2009 年 11 月 30 日):患者诉服药后排便 稍畅,日 1 次,余症如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守 上方再进 20 剂。 三诊(2009 年 12 月 20 日 ):患 者 排 便 通 畅 ,尿 能控制,四肢活动不利未见明显改善。 按:本案所患系外伤损伤人之气血,尤其是元 阳之气大伤。 患者排便艰难与五脏气机功能失司关 系密切,元气一虚诸脏功能均受影响,而见便难,肾 阳亏虚,关门不利则见小便失禁。 是时当务之急先 应抓住“元气”这一关键,治以温补元阳之气,方选 四逆加人参汤。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中散寒,峻补 元阳,益火之源,温中止痛,归经少阴,性善走窜,壮 肾阳而祛寒邪,回元阳而救厥逆,为主药;干姜辛 热,温中散寒,守而不走,温振脾阳,与附子合用相 得益彰,一走一守,气味雄厚,温肾回阳之力大增,
再以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滋阴生 津,同为辅药;佐使以炙甘草,一者能制附、姜辛热 之性,避免重劫阴液,二取其甘温益气补脾之功,可 加强干姜温健脾阳作用, 又不致有阳气暴脱之虞, 且用其甘缓之性,能使姜、附之性持续发挥作用。 诸 药合用,回阳救逆,同建脾肾之阳,温补共用,更寓 有护阴之旨。 故药后阳气复,元气足,则大便可畅, 尿液能控而病愈。

经方治疗血精

经方治疗血精

经方治疗血精刘男,32岁,司机。

患“血精”病,有时兼见尿血。

西医诊断为“精囊炎”,中西药杂进,迁延1年之久。

问其大便溏薄,两手发麻,腰酸腿楚。

服药如滋阴补肾、凉血清心,以暨补中升提之法均无效可言。

余切其脉弛缓无力,犹以两尺为甚;视其舌色淡嫩,而苔薄白。

两目无神。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两张“经方”,专为虚劳发生心肾不交,阴阳摄持不利而设。

一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为“天雄散”。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功在从中宫交通心肾阴阳而秘下元封藏之本。

天雄散功在补阳摄阴,开源节流,温摄肝肾之精血。

为此,不用“桂加龙牡”,而用“天雄散”法。

因“天雄”药缺,而用附子代替。

疏方:炮附子4g,桂枝6g,白术15g,龙骨30g。

天雄散歌:天雄白术桂枝龙,补阳摄阴妙层层,为散酒服方寸匕,阳痿精滑腰腿疼。

余用“天雄散”灵活机动地新加鹿角胶10g,阿胶10g。

因其精血久虚,所以用鹿角胶以补“督脉”;用阿胶以补“任脉”。

此方连服7剂,血精由多变少,由红色变为褐色。

自觉气力增加,精神振奋。

照方又服7剂,则“血精”病证痊愈。

应用平胃散经验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以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等证。

方后并注曰:“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可见《局方》创平胃散,不但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之证,也作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药。

因此,后世医家对此方推崇倍至,它已经成为治疗脾胃病的祖方,很多和胃之方均由此方化裁而来。

刘渡舟教授治疗胃病喜用此方,认为使用本方,当着眼于湿、食二证。

胃属阳明,其气为燥,当燥不燥而为湿伤,则胃不和,可见心下痞满、嗳气呃逆、胃脘胀痛、饮食不化、舌苔白厚腻之证。

平胃者,削平胃中食滞,祛除胃中湿邪之义。

万晓刚应用经方治验3则

万晓刚应用经方治验3则

万晓刚应用经方治验3则
张毅之;黄小丽;王评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10(42)6
【摘要】@@ 万晓刚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 余载,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类疑难杂病.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良多.现将其应用经方验案3 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张毅之;黄小丽;王评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万晓刚教授经方治验4则
2.彭万年教授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3.王坤根应用经方治验举隅
4.吕志杰应用经方治验3则
5.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沈昱颖;严仲庆【摘要】[目的]探讨严仲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以4则案例为本,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论述严仲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经验,对其遣方用药特色予以总结。

[结果]严仲庆老师认为,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为阳不交阴,与心、肺、肝、肾有着密切的联系,阴血亏虚和肝阳不足均为临床上引起失眠症的常见病因。

其主要证型为心肺阴虚内热、心肾阴虚火旺、心肝阴血亏虚、肝郁肝阳不足等,常用养心润肺、凉血清热,滋阴清火、交通心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理气、助阳益心之法。

[结论]严仲庆老师临证处方精当,临床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其经验值得学习。

%Objective] To conclude Yan Zhongqing clinical academic experience. [Methods] Discussed in term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reatment, therapies of Yan Zhongqing teacher using class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clinical experience, herbal prescription summed up its characteristics, citing the case evidence. [Results] Yan Zhongqing teacher believes that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paying for the yin yang, and heart, lung, liver, kidney closely linked to inadequate blood deficiency and liver yang common causes of insomnia are caused clinically. The main syndromes of heart and lung deficiency heat, heart and kidney Huo, heart and liver blood deficiency, lack of liver stagnation of liver-yang, etc.,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heart and lungs, cooling heat; yin and clearing fire, balance between kidney and heart; Yin and Yang blood, Anshen; liver qi, yang Yixin of the law, and achieve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clinical practice. [Conclusion]With appropriate clinical prescription of Mr. Yan, the treating method has clinical valu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190-192)【关键词】严仲庆;失眠症;阴血亏虚;肝阳不足;用药特色;经方;名医经验【作者】沈昱颖;严仲庆【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浙江,绍兴 312030;绍兴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严仲庆先生系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精研四大经典,虽出身绍派伤寒,但不持门户之见,对《伤寒论》颇有研究。

《孙文垣医案》中仲景经方验案4则解析

《孙文垣医案》中仲景经方验案4则解析

《孙文垣医案》中仲景经方验案4则解析张玲;郭锦晨【摘要】孙一奎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颇丰,《孙文垣医案》为其代表作之一。

书中记载孙氏活用仲景经方,重视脉诊,擅于临证化裁,运用经方治验颇多,值得后辈探析之。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3页(P23-24,100)【关键词】新安医学;孙文垣医案;孙一奎;张仲景;经方【作者】张玲;郭锦晨【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2Abstract:SUN Yi-kui,the famous physician of Ming dynasty devoted to medicine all his life and his medical skills was superb.He wrote lots of medicine books and SUN Wen-yuan Medical Records w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SUN Yi-kui used ZAHNG Zhong-jing’s classical prescription flexibly,paid attention to pluse-taking,was good at clinical practice.and lots of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lassical prescriptions.Key words:Xin'an Medicine; SUN Wen-yuan Medical Records; SUN Yi-kui;ZHANG Zhong-j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

少年从医,经三十年游学勤访,虚心求教,学验俱丰,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诊视鲜戾,投剂靡乖”。

经方治验四则

经方治验四则

经方治验四则在中医的文献中,有一套叫“经方治验四则”的计算方法,是一种古老而精确的病理学思想。

古代医学家都以它为框架,用它来指导治疗和诊断疾病。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用更加精确、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疾病,但是“经方治验四则”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理解中医学的基础。

“经方治验四则”的四个原则是:经脉治病,脉病,方治病,验治病。

如果要给每个原则都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可以这样说:经脉治病,指的是通过经脉及其关系来治病;脉病,指的是以脉象为标准,判断病情;方治病,指的是通过把药物和饮食等结合使用来治病;验治病,指的是通过查验病人,来判断病因和病症,并用药物治疗。

“经方治验四则”通过四个原则的结合,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病目的。

经脉治病,是以人体的经脉状况作为判断病情和决定治疗方法的依据,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基础。

脉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依据病人脉象改变的大小,及其不同性状来诊断疾病。

方治病,是指根据病症来用草药、中成药或饮食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病人的。

验治病,指的是通过查验病人,来诊断病因和病症,并根据诊断结果用药物治疗。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古老的“经方治验四则”依然是理解中医学的基础,是指导中药治疗的核心思想,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也被广泛使用。

传统的“经方治验四则”对治病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一些缺陷,包括但不限于脉象检查不精确,不能满足临床实践要求等。

因此,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试图提高“经方治验四则”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更好地支持临床实践。

在现代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经方治验四则”仍然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它指导着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同时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重要的概念,把它作为中医治病的正确思路,以便引领未来的中医临床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遂嘱再服 1 多饮 开水, 次, 加盖被 子, 半小时后 已得汗, 嘱调 整被褥 厚薄, 以免 大汗 , 2 h后方 可起床 , 切记避风 。次 日诉汗
后 出现全身 困痛 、 头晕无力, 甚者不能操持家务, 需住 院输液 常 或长期在家休养方能使身痛缓解。3d前 因饮食不 当出现大便 次数增多, 某诊所用西药后腹泻好转, 出现腹胀无 力, 在 但 昨天 又见 四肢沉重 、 身体疼痛 。 现证 见形 弱气怯, 白无华, 面 语声低
案例 1 :患者, 3 , 男, 2岁 小学教师, 0 7年 1 20 1月 1 7日初 诊。肾移植术后 5年, 常服环孢素及酶酚酸脂等免疫抑制剂 治 疗, 半月前不慎受凉致发热咳嗽, X线拍 片检 查, 经 以肺部感染
按: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之主方,《 伤寒论》中曾用之 解 表、理汗 、通 便 ;《 金匮要 略》尝用之 主胎 。然其所 治虽多, 却无 非和营 卫。 案例 1 虽有肺部之病灶及咳而微喘之 “ 里证 ” 。
服完, 已无不适感觉, 为求根治前来复诊。 查体见局部皮肤仍黯 皮下硬处 已变软, 重按仍略酸楚, 嘱不 必再 内服 汤药, “ 以 3号 拔 毒膏 ”外敷以散毒解结善后。
恰似 以钥 启锁 。现就近 日所 治之 验者呈于篇隙, 以飨 同道 。 1 桂枝汤 1 1 卫气不足 、外感迁延证 .
身舒体 快, 肢节轻爽, 4次服尽, 身痛 已失, 卒病告愈 。
按:仲 师云:夫痼疾加 以卒病, 当先治其 卒病 后乃治其痼 疾 也。故此 案当先治其身痛 。又云 :“ 发汗后 , 身疼痛, 脉沉迟 者,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 人Leabharlann 三两新加汤主之 。 ”本 案虽 非
之皮损 中心深 处略硬 、有酸楚不适感, 询之无体温异常及 自汗
忌生冷、油腻, 避风寒 。
20 0 8年 1 2 月 0日复诊: 自诉服 药 1次后入 睡, 醒后即觉
自述 2个 月前 因它疾而左侧臀部肌注 药物 数 日后, 渐觉局部瘙
瘁, 闲时痒重, 入夜被窝暖热后更是瘙痒不 已, 虽反复服用 多种 抗过敏 西药治疗 , 终是服药则痒止, 停药则复发, 甚为苦恼 。查 体见局部皮肤色黯, 范围约 4c ×4 c , m l 有斑驳 搔痕、血痂, n 按
包, 白芍 2包, 炙甘草 1 生姜 3包 , 包, 大枣 2包 。2剂 , 每剂 以
红糖水冲 3 0 L 分 2次温服, 0 , m 初服温覆 、 热饮, 轻取微汗为佳,
1 2 毒邪滞 留、血气不和证 .
案例 2 :患者, 7 女, 6岁, 民, 0 7年 1 农 20 2月 1 4日就诊。
不研经典, 难窥 中医之精妙 ;不睹大 验, 叹先贤之神奇 。 不
笔者读仲景书虽有心得, 然以其方用之于临床, 亦有不验 时, 但 于 己难辞 “ 辨证不的、所施非宜 ”之咎而无怪乎仲景 先师 ;治 有所得, 则常感欣慰而慨叹 : 经方之验 竟若风吹浮云, 先师之法
现散在小米粒样 晶莹疱疹, 未予理睬, 日己不觉痒 , 次 余药按法
现象, 淡红, 舌 苔薄 白, 脉弦。 乃西医“ 此 Ⅳ型 ( 迟发) 变态 反应 ” , 属 中医毒邪滞 留、血气 不和证。治当 因势利导, 排邪毒 以除病
源 , 营 血 以 散瘀 结 , 桂 枝 汤 化 裁 以透 邪 毒 而和 营 卫 。 处 方 : 和 选
发汗后表证 未尽, 却是泻之后兼轻表证, 与之共有 “ 阴不足, 营
2 0 年 1 月第 1 卷第 1 期 08 1 5 1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5・ 8
经 方 治验 4则
吴 随记
( 中牟县 中医院, 河南 中牟 4 1 5 ) 5 4 0
关键词: 伤寒论 》 金 匮要略 》 ; ;桂枝汤 ;桂枝新加 汤;大建中汤
中图分类号:R 8 . 2 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0 .3 42 0 )1 0 50 0 55 0 (0 81- 8 .2 0
弱, 口干不欲饮, 微畏风寒, 舌淡 白, 苔薄 白, 脉沉细 。证属 旧疾 之上复致卒病, 阳虚之 体新添营亏。处方:人参 2包 , 桂枝 2
后身即轻爽, 一夜 未再发热, 今晨 胃 口大增, 已不咳嗽。嘱其谨
避 风寒 , 饮食宜清淡、适量, 余药 日 2服, 不取汗 。尽剂而病瘳 。
皮色发 黯、遇热痒甚之营卫欲通不通之病机, 故用桂枝 汤发表
透邪 、调和 营卫 , 因病机相合, 亦获捷效 。 2 桂枝 新加汤 案例 3 :患者 , 3 女, 3岁, 工人, 0 8年 1月 1 20 8日初诊 。自
舌淡红, 脉缓无力 。T 3 . ℃, 78 咽部不充血, 两肺呼吸音粗, 未
而 其病 机则是肺卫之失宣, 属表 不解 里不和证 , 表解里 自和, 按 病机毅 然使 用桂枝汤, 竞收立效 。案例 2虽无 自汗、恶风、脉 浮缓等 营卫 不和 之全身性表现, 却有毒邪 留滞之 原因和瘙痒 、
收住某医 院内科治疗, 经用头孢哌酮 舒 巴坦、 炎琥宁等药输液
治疗 1 , 嗽虽有好转 , 热未见 明显好转, 需退 热药维 0 d咳 发 仍 持 。x线复查示 :两肺 云絮状影无明显改善 。现证 :身热 , 轻 咳, 困不适 , 身 动则略喘 , 时有烦 躁汗 出, 恶风 不甚, 纳食不馨 ,
闻及湿性哕音 。此乃卫气不足, 营卫 失和 , 汗不得畅, 肺宣不利
诉 间歇性身痛 已 3年余 。 患者因素体虚弱 兼娇 嗲任性不愿服药
间断性腹泻 已 l 0余年, 未行彻底治疗, 因大便频繁一段时 日 每
之证 。治宜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处方 :桂枝 2包 ( 三九免煎 中药颗粒剂, 下同) 白芍 1包 , , 炙甘草 1包, 生姜 2包, 大枣 2 包。3剂, 每剂冲 30 m , 2次量, 0 L 为 每小 时 1服, 温饮, 厚覆求 汗, 以透汗为度, 汗后避风。 日下午 5时许诉服药 2次未见汗 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