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20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
2.能够准确理解和深入分析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感悟小说中的美、善、爱的主题。
3.能够从中体味作者通过刻画杜十娘和罗成对男女爱情的态度和“财爱”恩怨的情节来反映封建礼教的弊端,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文化谎言。
4.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1.文化背景、写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2.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
3.情节分析,主题分析,与现实的联系。
4.小说与唐诗词的联系。
5.学生阅读这部小说而对封建礼教的理解与反思。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授课讲解文化背景、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梳理情节,抽丝剥茧,逐项剖析。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辩论,展开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
3.阅读法请学生遴选一段重要情节,进行解释、归纳、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小说介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作者、创作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第二步:讲解小说结构分析小说的结构,逐级分解人物关系,理解人物个性、性格及其背景设定。
并针对情节进行分析。
第三步:分析小说主题通过情节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文化谎言。
第四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让学生阅读小说并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整教学方向。
第五步: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理解作者借助语言手段所表达的意义,拓宽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第六步:讨论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如何理解小说中的“财爱”恩怨,如何反思封建礼教及其弊端。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针对小说主题及文化背景的分析、解释以及对现实的理解进行考察。
同时,通过口头表述、论文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高二语文第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高二语文第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知识目标积累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课文出现的词语能力目标理解“百宝箱”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杜十娘等人物形象。
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杜十娘的悲剧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等思想的危害。
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杜十娘人物形象的理解)。
理解杜十娘悲剧的实质。
导读法、分析归纳法1-2课时。
可安排播放《杜十娘》的有关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深入讨论分析。
古代青楼中的卖笑女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经常出现。
对青楼女子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但不管怎样,“自古红颜多祸水”似乎已成了“男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古红颜多薄命”似乎已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来看看作品中的杜十娘又是一个怎样的青楼女子?作者又给她安排了怎样的结局?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
其兄冯梦桂为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
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2补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
这篇小说是三言之中乃至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作者冯梦龙(1574~1646),很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
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祯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展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奉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3、过渡到文本鉴赏。
大家都知道,一篇小说的成功离不开人物的成功塑造。
李朝威在《柳毅传》中塑造了一个对抗夫权压迫,追求爱情、幸福的龙女形象,蒋防在《霍小玉传》中塑造了一个温婉美丽、受尽封建社会压迫而不肯屈服的悲剧形象,元稹《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出身名门,一度与张生相爱,但最终被张生负心背弃。
高中语文_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百宝箱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人物形象2、学习小说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要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远观杜十娘,她美丽、有才华,上节课初读杜十娘,我们又看到了她的善良、聪颖、刚烈、敢爱敢恨的性格。
今天,让我们再读杜十娘,沿着杜十娘与百宝箱之间丝丝缕缕的联系,一同去探寻杜十娘的内心精神世界。
二、阅读探究(一)标画出百宝箱出现的相关语句,想想百宝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呢?总结:1、线索作用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展现人物的诉求和心理(二)百宝箱前五次出现,杜十娘对它可谓“百般筹划、万分谨慎”,反映出她怎样的内心活动(追求、考虑、情绪)呢?品鉴文字,讨论发言总结:1、杜十娘的追求:从良(教坊落籍)—爱情(真情)—平等、尊重2、杜十娘的情绪:热切的期盼—幸福喜悦—欣慰踏实(三)百宝箱在小说高潮部分,现出真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然后自沉江中,她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波澜呢?诵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情感总结:1、杜十娘的追求:从良(教坊落籍)—爱情(真情)—平等、尊重“人”2、杜十娘的情绪:热切的期盼—幸福喜悦—欣慰踏实三、思考作业下面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就你的思考写一篇随笔。
1、杜十娘与李甲的船是暂停瓜州,也是偶遇孙富。
那么,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是偶然还是必然呢?2、在杜十娘的命运轨迹上出现了很多的人。
那么到底是“谁”逼死了杜十娘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学情分析按照文学四环节理论,读者一环是至关重要的,假设没有读者的阅读,所谓作品只是一堆白纸铅字而已。
所以,可以认为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了作品的创作。
任教班级是普通高中高一的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学生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学习过了《祝福》《荷花淀》《套中人》《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名篇小说,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鉴赏能力,所以学生基本能够理清小说情节,对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能够有初步的理解,基本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体会涓涓细流中蕴含的“大爱无声”的情感
•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述个人的看法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故事情节的讲解和分析
•情感的引导和沟通
•适当使用文学语言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准备
•课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课文研读笔记
•讲台、黑板、粉笔
•情感表达的准备与规划
教学过程
Step 1 教师引导
•问候学生并简单介绍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分享对“大爱无声”这一主题的理解与看法•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背景
Step 2 阅读课文
•教师口头介绍杜十娘的背景,以及故事的基本情节•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记录疑惑和感受
•学生分享和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内涵
•教师逐一解答学生的疑惑
Step 3 分析课文
•根据学生分析的情节和内涵,教师逐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大爱无声”的主题,并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探究杜十娘行为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Step 4 体验情感
•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转化理解为情感,共同寻找“大爱无声”的感受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表达自己对课文故事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给予学生合适的肯定和鼓励
教学总结
通过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学生对“大爱无声”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对文学情感的表达和语言表述也有了更多的提升。
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也能更加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大爱无声”的方式去呵护。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并掌握有关冯梦龙以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小说的文学常识。
⑵分析杜十娘、李甲等典型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⑴理清杜十娘悲剧情节的发展。
⑵畅谈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3)利用多媒体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鉴赏杜十娘的人性美。
⑵挖掘杜十娘悲剧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杜十娘形象的成功塑造。
⑵了解封建等级制度扼杀人性的罪恶。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出现流行歌曲《杜十娘》的旋律及有关歌词)[活动] 请两名同学说听歌的感受。
(旋律、节奏)(旋律舒缓、悲伤,有助于表现主人公不幸。
)[小结] 这首旋律舒缓感情悲伤的歌就取材于明代拟话本中的优秀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多媒体展示二)欣赏这样的小说时,我们千万不要把小说中的人和事当作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
如果我们能带着感情和小说中主人公同悲同喜,带着思想去思考,我们就能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
现在把课文内容的信息作了一个筛选整理,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三)筛选出的信息有:1、明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婚姻父母包办制度2、小说的线索是百宝箱以及它的其它象征意义3、小说中的情节以描写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悲剧为主4、小说中的人物有杜十娘、李甲、孙富、柳遇春以及从未出场却有影响力的李甲的父亲5、杜十娘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与李甲的犹豫不定、没有主见形成对比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原因、经过7、作者安排李甲病和孙富死的情节的意图8、杜十娘和百宝箱的关系9、小说的作者冯梦龙,及其代表作[总结]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大家分析一下,我们筛选出的内容是倾向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节? (学生:故事情节)那么我们就把本文的故事情节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第一课时一. 教学导入: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二. 介绍作家作品: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人等。
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
《苏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绍:“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
”在科场中,他的命运不太顺利,直到五十七岁,才考取贡生。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他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鼓动书商购印《金瓶梅》;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和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和编纂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等。
而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今天我们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三、速读法 (设置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取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在阅读课文之前,先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读书在庠(xiáng):古代称学校。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入于北雍(yōng):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设在北京的国子监为“北雍”。
游资已罄(qìng):完、尽。
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黜(chù)逐:贬斥;逐退。
高二语文下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下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高二语文下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高二语文下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故事情节的内容和悲剧结尾的意义2、能力目标:赏析杜十娘善良、热情、刚强而又坚定的性格特点。
3、德育目标:通过杜十娘这一形象,认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教学重点]分析杜十娘刚强和坚定的性格特点,通过其形象认识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从造成十娘悲剧的原因追溯其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教学方法]1、分析、讨论法。
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分析、讨论来明确其性格特征。
2、鉴赏法。
对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对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均通过师生共同鉴赏来达到领会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都知道,一篇小说的成功离不开人物的成功塑造,读小说一定不能忽视身为三要素之一的人物这一要素。
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悲剧女性形象,如《氓》中的女主人公,《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窦娥冤》中的窦娥,她们善良、勤劳,也具有反抗意识,却逃不了悲剧的命运,为什么?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看看冯梦龙先生又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
二、整体感知明清小说由话本发展迩来,通过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先请一位同学概括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
明确:1、杜李相悦(十娘李甲情相悦,鸨母无义逼李甲,)2、赎身从良(十娘有心欲从良,遇春仗义助好友)3、辞京南归(十娘真情随官人,辞别京城南归家)4、途中被卖(孙富歹意破因缘,李甲薄情卖佳人)5、投江明志(十娘怒沉百宝箱,薄情郎失心上人)三、具体赏析1、杜十娘这么一跳,成就了文坛上一个不朽的形象,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试分析女主人公杜十娘的形象。
提示: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通过正面塑造、侧面烘托、反面比较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中学语文课程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进行的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讲述了杜十娘因被辱而放火烧了船,沉没了装满财宝的百宝箱的故事。
本文描写了杜十娘的爱情、个性和性格,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黑暗面,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
该文适合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和文学特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对人性与爱情等主题的认识,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文化价值。
•熟悉文中人物形象及其描写,能力较强者可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思想。
•熟练掌握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分析和领悟文学语言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能够写出一篇有观点、有意义的文章。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安排本课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导入环节:唐代社会背景介绍(10分钟)。
2.阅读环节: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并进行分析和讨论(30分钟)。
3.书写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写出对该文的感悟或心得体会(30分钟)。
4.总结回顾: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10分钟)。
2. 方法设计导入环节通过PPT或者其他多媒体讲解方式,向学生介绍唐代历史背景,分析唐代社会因素在文学中的反应与体现,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化和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环节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2.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并能够对于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冯梦龙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蒙初 《初
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2、杜十娘投江前对李甲说“妄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假托
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茂百金,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
怜妾有心,收估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请结合这段话,谈一谈
答:作品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尤其是下层妇女为争得人身自由、婚 姻自由、幸福生活所做的斗争,歌颂了杜十娘这个虽陷青楼,却心地善良, 聪明精细的女子的强烈的反抗精神,鞭挞了李甲、孙富之流的卑劣行径, 客观上告诉我们杀死杜十娘的真正凶手是封建的伦理道德。故事的结局, 表现作者有意无意在宣扬善恶报应的宿命论,同时将杜十娘的悲剧原因归 到李、孙卑劣人品上,更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反映。 四、反思提升 ①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 答案:厌倦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妓女生活,希望摆脱妓女生涯,渴望美 好的爱情,渴望正常人的生活。 ②杜十娘为什么要李甲去措办三百两(后来是一百五十两)银子?既然都 成夫妻了,为什么还要瞒着百宝箱的真相? 答案:A、用计考验李甲对她的真心;
柳遇春在京坐监完满回家途中,在江中捞得杜十娘投江中百宝匣儿, 并在梦中见到十娘,方知她已死。作者假托“后人评论此事,以为孙富谋 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 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注:共跨 秦楼之凤,指春秋时萧史与其妻弄玉吹萧集凤,分跨龙、凤升天成仙的神 话故事。后常以之喻美满的夫妇生活),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 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请就整篇故事 及上述文字,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作简要评价。
B、不相信李甲,不希望她和李甲的爱情沾染上金钱的气息,她所渴 望的是彼此珍爱与尊重的真情。
③后来李甲痛悔了,杜十娘为什么还要“怒沉百宝箱”?为什么要 孙富兑足千两银子后才“怒沉百宝箱”? 答案:A、杜十娘看透了李甲的本性,她清楚地知道李甲此时的悔恨,并非 为了山盟海誓的昔日之情,更不是因为自己的薄情寡义,而是为了这上万 两的金银珠宝。而且杜十娘还要让他意识到千两银子与价值不下万金的 “百宝箱”的巨大反差,让他在悔恨和痛苦中煎熬,惩治负心郎。
2.內在的思路结构
杜十娘与李甲两个角色在社会地位与道德水平上的对应关系
3.整部作品采用这种对应式的叙述
(1) 揭示故事角色之间社会地位与道德水平之差异;
(2)更强调了角色道德水准之差异从而有效地彰显作品的寓意。
三、当堂达标:
1、填空
“三言”“二拍”是指_____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结局:最后一段。
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
a、情节结构
鸨母无义逼李甲
开端
十娘有心欲从良
柳遇春仗义助好友
发展
众姐妹情深送十娘
孙富歹意破姻缘
再发 展
李甲薄情卖佳人
痴情女怒沉百宝箱
高潮
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李甲愧悔成疾
尾声
孙富受惊而亡
b、文章结构
1.外在形式的结构
“出院”与“沉江”两部分的对应叙述构成
B、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杜十娘要他人财两空。 ④拥有“百宝箱”,还可以再重新选择,杜十娘为什么一定要自尽? 答案:她渴望过正常的“人”的生活,渴望真挚的爱情。当她得知自己被 卖后,那份洁净、高尚的爱的追求被击得粉碎,于是怒沉珍宝,举身投江, 以此来表达她对不公平遭遇的抗争。这是纯厚的挚爱与金钱的对抗,在对 抗中杜十娘是个失败者。 五、拓展延伸 课文小结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诵读课文,注意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
3. 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
2. 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 —品味语言 注意目标
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1、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任人欺凌的对象,她把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爱 情寄托在李甲身上,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敢在爱 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 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真正地尊重自己、关怀他人,才能产 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虽然她的爱情李甲没有珍惜,但是她
2、作家、作品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
顾曲散人,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
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
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
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
3
的精神却感动了无数的人,她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人,人的人格尊严是那么 的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我们为她鼓掌!
理解文章 内容
4
5
仔细阅读 文章并思 考
可以阅读 并将它运 用到作文
6
中去
7
8
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三言”是《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3、字词
读书在庠(xiáng)
入于北雍(yōng)
游资已罄(qìng)
愀(qiǎo)然
黜(chù)逐
衣衫褴褛(lán lǚ)
钟馗(kuí)
诟(gòu)骂
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
3.再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
公子携手下船。"
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
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作者巧设悬念,篇末解惑的写作技巧。
答:杜十娘自尽前这段话,使我们明白了她赎身之银,所谓接受的馈
赠,向李甲陈说今后的打算,都是精心准备好的;也使我们不得不从心底
佩服她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快心之大,计划之周全。
3、作品中充满悲剧气氛,但文中却描述了两个欢乐的场面:一是杜十娘赎
身从良后的一天,她打扮自己,并“大排筵席,遍请院中姊妹”;一是杜
莲萼 (è)
合具薄赆 (jìn)
亵渎(xièdú)
贫窭(jù)
收佐中馈(kuì)
屏(bĭng)去左右
二、自主·合作·探究
A、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看图片复述故事情节
B、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出小说的情节提纲
参考示例:
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 1
十娘同李甲在南归船上饮酒赏月。请简述这样写的好处。
答:这两个场面中,杜十娘庆幸自己的新生,沉浸在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中,但欢乐很快要成新的痛苦。赎身又卖身,情人正是出卖自己的
人。这两个欢乐场面,从反面敷粉,更衬托出结局的可悲,增加了故事的
悲剧气氛。
字词要会 读会写
感知结构
2
4、课文结尾处交待了故事的结局:李甲、孙富或“郁成狂疾,终身不痊”, 或“奄奄而逝”。原作在此后还有一尾声。
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他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
志》,鼓动书商购印《金瓶梅》;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
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和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
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和编纂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