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高校水电工程建设方案

高校水电工程建设方案

高校水电工程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对水电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为高校提供了稳定的电力和清洁的用水,是高校正常运转和学术研究的必备条件。

因此,建设高校水电工程至关重要。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为高校建设一套稳定可靠的水电工程系统,以满足高校校园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建设电力系统及供电设施,构建供水系统,并确保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三、工程规划1. 电力系统建设电力系统是高校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将对高校现有的电力设施进行评估,根据学校的用电需求和未来增长预测,制定全面的电力系统建设方案。

具体包括:(1) 建设变电站:根据学校用电负荷和未来扩建需求,选择合适的场地建设变电站,并采用先进的变电设备,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 建设配电设施:对校园内的配电线路进行调整和更新,确保电力供应的有效输送;(3) 安装备用发电设备:为应对突发电力故障或断电情况,建设备用发电设备,以保障高校正常运转和学术活动的进行。

2. 供水系统建设供水系统是高校生活和科研的基础设施,对用水质量和供水稳定性要求更加严格。

项目将对高校现有的供水系统进行评估和改造,以满足水质要求和供水需求。

具体包括:(1) 新建水厂:根据学校用水需求和未来扩建需求,选址建设新的水厂,引入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确保供水的卫生、清洁;(2) 更新供水管网:对现有的供水管网进行检修和更新,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安装备用水源设备:建设备用水源设备,为应对供水系统故障或断水情况提供备用供水方案,以保障校园内用水的正常供应。

四、工程设计1. 系统设计本项目将由专业的水电工程设计师进行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电力和供水系统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将充分考虑供电和供水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以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2. 设备选型在工程设计中,将选用国际一流的电力设备和供水设备,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

电气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电气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试验电气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1 给排水各系统安装施工方案1、卫生间施工卫生间施工承受小流水段施工方法。

A 卫生间给排水管道安装⑴做好楼板预留洞。

⑵排水管道安装前对土建协商作出放线要求,找好卫生器具的甩口尺寸以及甩口高度,由干管、立管到支管依次安装,并在土建封堵楼板洞前再次核定坐标是否准确。

⑶全部管道均承受暗装方式敷设,立管设于管井内,支干管在吊顶内敷设, 卫生器具的连接收则埋墙敷设。

在卫生间墙体砌完后,依据各种洁具给水的安装尺寸在墙上开槽,管道沿槽安装,并依据墙体装饰面的厚度预留好尺寸,将管口用丝堵封好。

B.卫生器具的安装⑴安装的工艺流程:→卫生器具及配件检验 →卫生器具的安装 →卫生器具配件预→卫生器具稳装 →卫生器具与墙体地坪处理 →卫生器具外观检查 →通水⑵施工要点①全部与卫生器具连接的管道水压试验、闭水试验己完毕,并己办好预、隐预检手续后进展卫生器具的安装。

卫生器具在稳装前应进展检查、清洗。

配件与卫生器具应配套,局部卫生器具应进展预制后再安装。

②卫生器具的排水出口与排水管道的承口的连接必需严密不漏。

③安装中应满足如下要求:位置正确,安装稳定,外观端正,严密性,可拆性能好,安装后防堵塞。

④卫生器具的安装必需在允许偏差之内,卫生器具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安装预备 装项目允许偏差〔mm〕坐标单排10 成排 5标高单排±15器具水平度成排±10器具垂直度 3⑶洗涤盆安装①洗涤盆产品应平坦无损裂。

排水栓应有不小于 8mm 直径的溢流孔。

②排水栓与洗涤盆连接时排水栓溢流孔应尽量对准洗涤盆溢流孔以保证溢流部位畅通,镶接后排水栓上端面应低于洗涤盆底。

③托架固定螺栓可承受不小于6mm 的镀锌开脚螺栓或镀锌金属膨胀螺栓〔如墙体是多孔砖,则严禁使用膨胀螺栓〕。

④洗涤盆与排水管连接后应结实密实,且便于拆卸,连接处不得敞口。

洗涤盆与墙面接触部应用硅膏嵌缝。

⑤如洗涤盆排水存水弯和水龙头是镀络产品,在安装时不得损坏镀层。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03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铁路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详见表D三、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四、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学及水文地质学、土建工程基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泵与泵站、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五、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测量实习、计算机绘图实习、水力学实验、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最低总分达到18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42学分,实践环节38学分,方可毕业。

七、学制与学位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流程图表1毕业要求基本内容>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第一学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流程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土建工程基础高等数学(A)I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A)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体育IV热工基础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程经济大学物理II电工学基础(B)水分析化学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水处理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一工程环境评价水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专业英语土木工程制图I A 土木工程制图II水力学工程力学(C)水质工程学交通运输给排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结构力学B泵与泵站工业水处理交通概论计算机基础。

(完整版)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完整版)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完整版)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一、主要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支吊架制安→管井立管、干管安装→管道试验→楼层支干管安装→楼层支干管试验→设备间配管→管道系统试验冲洗→防腐保温、系统调试→工程竣工验收。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准备工作1.1材料准备1.1.1材料进场经业主、监理及我方人员共同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1.1.2各种管材配件必须具有生产厂家说明书、材质证明书、产品合格证及当地质检部门所要求的证明资料,消防器材还必须具有消防许可证。

1.1.3使用前按设计要求核对材料规格、材质、型号,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

镀锌钢管表面应无裂纹、缩孔、夹渣、重皮等缺陷。

1.1.4阀门、法兰的螺纹、密封面良好,无损伤,对于主干管、泵房中的阀门应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其它阀门应从每批同规格、型号中抽检10%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1.1.5材料进入现场经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材质报检单,经业主检查认可后,方可使用。

1.1.6进场的材料堆放整齐,规格、型号要分清,每一种型号必须挂牌,注明规格、名称、材质并建立台帐,做到帐物相符,且收发手续完整。

1.2技术准备1.2.1工人进场前管道工程师、工长应认真熟悉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资料,将管道施工图与结构图、建筑图及有关电气、空调施工图,进行核对,熟悉流程,了解施工及验收标准,熟悉现场环境及土建进度安排、施工管理等情况,拟定与总进度相互协调的专业进度计划。

1.2.3工人进场后,结合本专业和工地实际情况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安全教育,作好技术交底,明确器具、设备安装的作法及标准,明确各种管道安装尺寸、坡度、支吊架形式。

1.3机具准备根据总进度及专业进度计划,组织机具进场。

1.4管道预制为保证工期,管道尽可能先预制,预制的半成品要标注清楚编号,分批分类存放,运输和安装中要注意保护预制件,以便对号正确安装。

1.5管道放线1.5.1管道放线由总管到干管,再到支管进行放线定位。

给排水专业工作规划

给排水专业工作规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给排水专业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现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给排水工程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 优化给排水系统运行,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3. 加强给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4. 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给排水技术应用。

5. 提升给排水专业队伍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三、具体措施1. 提高工程设计水平(1)加强工程设计团队建设,提高设计师专业素质。

(2)引进先进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3)开展设计技术培训,提升设计师业务能力。

2. 优化给排水系统运行(1)建立健全供水、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2)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3)优化管网布局,提高供水、排水效率。

3. 加强给排水设施维护管理(1)制定设施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施使用寿命。

(3)开展设施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给排水技术应用(1)推广应用节水、节能、环保新技术。

(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资源化利用。

(3)加强雨水收集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

5. 提升给排水专业队伍素质(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2)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引进高技能人才,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3年):完善给排水工程设计体系,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2. 第二阶段(4-6年):优化给排水系统运行,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3. 第三阶段(7-9年):加强给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4. 第四阶段(10-12年):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给排水技术应用。

5. 第五阶段(13-15年):提升给排水专业队伍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五、总结给排水专业工作规划旨在提高我国城市给排水设施水平,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3篇)

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小区给排水改造工程,主要包括生活给水、生活排水、雨水排放、中水回用等系统。

工程范围为小区内所有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室内外管道、阀门、井室、设备等。

工程总投资约XX万元,预计工期为XX个月。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和管理。

(2)施工队:负责具体施工任务,包括管道安装、阀门安装、井室施工等。

(3)质检组:负责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2. 施工人员配备(1)项目经理:1名,负责工程整体规划、协调和管理。

(2)技术负责人:1名,负责技术指导和施工方案的实施。

(3)施工人员:根据工程量配备,包括管道工、电工、焊工、电工等。

(4)质检人员:2名,负责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3. 施工进度计划(1)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

(2)管道安装阶段:3个月。

(3)设备安装阶段:1个月。

(4)调试阶段:1个月。

(5)验收阶段:1个月。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材料准备:采购符合设计要求的管道、阀门、井室等材料。

(3)设备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如焊机、切割机、钻机等。

(4)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2. 管道安装(1)管道铺设:按照设计要求,铺设给水、排水、雨水等管道,确保管道铺设平直、牢固。

(2)管道连接:采用焊接、法兰连接等方式,确保管道连接严密、无渗漏。

(3)管道试压:对管道进行试压,确保管道强度和严密性。

3. 井室施工(1)井室开挖:按照设计要求,开挖井室,确保井室尺寸和位置准确。

(2)井室砌筑: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确保井室结构稳定、坚固。

(3)井室回填:回填土时,分层夯实,确保井室周围土壤密实。

4. 设备安装(1)阀门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各种阀门,确保阀门启闭灵活、无渗漏。

(2)水泵安装:安装水泵,确保水泵运行平稳、可靠。

(3)中水处理设备安装:安装中水处理设备,确保中水处理效果。

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3篇)

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总建筑面积为XX万平方米,建筑层数为XX层,地下XX 层,地上XX层。

本工程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等。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要求。

2. 人员组织:成立给排水施工班组,明确各工种人员职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 材料设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采购各类给排水管道、阀门、配件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施工工具:准备各类施工工具,如扳手、割管机、焊接设备、测量仪器等。

5. 施工场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清理,确保施工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1. 给水系统施工(1)管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给水管道进行定位、切割、焊接、安装等工序,确保管道安装质量。

(2)阀门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各类阀门进行安装,确保阀门启闭灵活、密封性能良好。

(3)水表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水表进行安装,确保水表读数准确。

2. 排水系统施工(1)管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排水管道进行定位、切割、焊接、安装等工序,确保管道安装质量。

(2)检查井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检查井进行安装,确保检查井位置准确、密封性能良好。

(3)管道试压:对排水管道进行试压,确保管道无渗漏。

3. 中水系统施工(1)管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中水管道进行定位、切割、焊接、安装等工序,确保管道安装质量。

(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中水设备进行安装,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性能良好。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检验: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4. 竣工验收: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共五篇)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共五篇)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共五篇)第一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建筑给排水工程概况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雨水系统。

1.1给水系统水源为室外给水管网接出一根DN150引入管,接人大楼地下1层。

根据水压,给水竖向分高低两个区,高区为地上4~16层,由屋顶水箱供给;低区为地下2层至地上3层,该区利用场区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1.2排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为污水、废水合流系统,地上部分直接排出室外;首层单独排出室外;地下部分分区设置集水坑汇集地下室污、废水,然后用潜水泵提升排出室外,潜水泵由集水坑水位自动控制;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人市政管道。

1.3消防系统1.3.1本楼消防系统由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气体灭火系统组成。

1.3.2消火栓系统水源为地下1层的消防水池,其贮水量432m3。

平时由屋顶水箱供水,屋顶水箱贮存消防水量18m3。

系统上、下成环,除水箱间、变配电间外,其他各层均设有消火栓保护。

室外设有三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向系统供水。

1.3.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源为地下1层的消防水池,自动喷洒用水量93.6 m3。

地下1层设2台喷洒泵(一台备用)、5套湿式报警阀和1套干式报警阀,干式报警阀主要用于地下2层。

室外设有4套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向系统供水。

1.3.4卤代烷1301气体灭火系统,用于地下室变配电间,采用5个药剂钢瓶。

1.4雨水系统采用内排水系统排至室外。

1.5空调冷却水系统空调用冷却水由超低噪声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冷却塔设在大楼北侧空地上,冷却塔补水补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共设2台横流式冷却塔。

2.施工准备施工道路、办公设施、生活设施、库房由土建经理部统一规划并提供,施工用水、施工用电采用土建提供的临时上水、临时用电。

2.1技术准备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配合图纸会审等相关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2.2现场准备2.2.1现场应安排好适当的工作场地、工作棚和料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项目建设组组长:赵奎霞(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霍颖怡(广州大坦沙污水厂运行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建设组成员:夏宏生(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吕满英(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钟雯(深圳水务集团东湖水厂高级工程师)兰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珠江监理公司总工程师)涂正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罗卫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滕云志(深圳交通综合设计研究院注册工程师)尹六寓(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舒晓娟(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石平安(东莞市企石自来水公司工程师)连建斌(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厂长工程师)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成果辐射相关专业群(市政工程技术)。

项目两年内建设资金预算总投入4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30万元,广东省水利厅拨款230万元。

目录一、建设基础 (1)(一)初步形成紧扣给排水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二)已形成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初见成效 (1)(三)初步建成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1)(四)开放性、职业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初具规模 (1)(五)用人单位评价高,社会声誉好 (2)(六)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升 (2)二、建设目标 (3)(一)专业建设目标 (3)(二)人才培养目标 (3)三、建设内容 (4)(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4)1.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4)2.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4)3.实行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 (6)4.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形式 (7)(二)课程与教学模式 (7)1.课程建设与开发 (7)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8)3.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9)4.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10(三)实训实习条件 (10)1.创建“校中厂”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教学、生产、技术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 (10)2.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12)3.完善校外实训运行机制,健全实训管理制度 (13)(四)教学团队 (13)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3)2.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 (14)3.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15)4.教学团队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和师德培养 (16)(五)社会服务能力 (16)(六)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18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 (18)(一)改革举措 (18)1.项目建设关键问题 (18)2.主要举措 (18)(二)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19)1.借力骨干院校建设保障措施 (19)2.项目负责制,质量全程监控 (20)五、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 (21)(一)资金预算 (21)(二)建设进度 (23)(三)绩效考核 (25)一、建设基础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创办10年来,主动适应广东省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结合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引入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培养了一批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给排水工程一线施工、建设、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毕业生遍及省内甚至全国各个地区,在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较好成绩。

(一)初步形成紧扣给排水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广东给排水行业开展广泛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并根据行业内高技能人才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初步形成了紧扣给排水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三年来,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150%,有90%以上的毕业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年底就业率达99%。

专业对口率95%以上。

(二)已形成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初见成效根据职业标准中岗位群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内容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与企业合作构建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整合了全部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注重工学结合、校企互动,已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给排水工程的水力学分析》、《地基与地基处理技术》,1门省级精品课程:《工程测量技术》。

(三)初步建成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多渠道、多途径地引进、聘用和培养人才,使专业建成一支由19名专任教师、17名生产一线兼职教师组成,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7%,教科研水平高,团结互助的师资队伍。

(四)开放性、职业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初具规模建成了水处理仿真实训室和管工实训室,水分析实训室及6个与其他专业共享的实训室。

能保证学生在校内熟练掌握专业培养目标中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项目。

专业建立了7个稳固的实训基地。

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认识实训、施工实训和顶岗实训,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场所。

(五)用人单位评价高,社会声誉好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一直非常关注和跟踪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并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从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对给排水专业毕业生有较高的认同度,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度较高。

近几年毕业生称职率均达100%。

近三年来我专业招生及录取新生报到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120%。

(六)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升充分利用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科研、工程项目设计,不断扩大教育培训规模。

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承担行业内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及技能竞赛培训等,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升。

二、建设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系统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专业品牌效应,对专业群(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及学校整体发展起到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专业建设目标在我校“行企校”高职联动办学的机制下,以广东省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和产业升级转型等对给排水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考虑与中职培养目标的接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就业导向,技能核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业与产业对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

注重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探索给排水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系统设计、实施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净水生产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以“校中厂——净水生产实践基地”为基础并依托学校社会服务平台,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使本专业能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二)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精神,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具备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1.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考虑能够接续中职人才的前提下,以广东省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和产业升级转型等对给排水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依托“广东省水利电力行业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平台,创新“就业导向,技能核心、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整个教学安排围绕企业真实工程项目进行,按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知识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按项目实施流程组织教学。

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特点和学生个体联系企业情况,将每一个学年分成3段,完成学生的工学交替过程。

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平行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基本运行模式如表3-1所示。

表3-1“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表2.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是给排水工程施工、监理、管理及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等。

就业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测量员、监理员、预算员、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等。

据此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精神,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具备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目前高职专业大多还是依循学问化的课程体系,由抽象到具体、由基础到应用、由宽到窄排列的。

建设中将课程体系展开顺序调整为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 Array围绕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把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设计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见图3-2)。

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在学完对应课程后可以获得相应工种的等级证书(水质分析工、水质处理工、管工等);在学完后续课程后可以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施工员、预算员等),体现从新手到能手的培养路径。

专业技术与水文化知识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图3-2 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3.实行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建立就业(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