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_侯巍

合集下载

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新城疫病毒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新城疫病毒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其扩增长度为 40b. 5 p 测序结果表明: 近十几年来, 我国流行的新城疫毒株主要为基因Ⅶ型, 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
F蛋 白裂解位点 区(1 17 强毒株的氨基酸序 列特征 , 1 2~ 1) 并从分 子水平上进 一步证 明我 国最近流行 的 N V主要 D
为基 因Ⅶ型 N V强毒株. D
A s atT et f r e t is f e c sedsaev ue N V sl e o ieet e g p . b t c:w ny o l s an w at i s i ss( D )i a df m df rn or h r uf d r i on l e r ot r f g a
关键词 : 新城疫病毒 ; 基 因; 因Ⅶ型 ; F 基 强毒株
中图分 类号 :82 62 Q 8 ¥ 5 .5 ;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14 1 2 0 )30 8 .4 10 . 1X(0 6 0 .09 0
M oe u a o o i a a a t rz t n o wc sl s a e Viu e lc lr Bi l gc lCh r ce ia i fNe a te Die s r s s o Ioa e r m fe e tGe g a h c lLo a i n n Ch n s lt d f o Di r n o r p ia c t si i a o
我国部分地 区近年来新城疫病 毒流行株 分 子 生物 学 特征 的研 究
任 涛 , 敖艳华 , 曹伟胜 , 张桂红 , 罗开健 , 徐成 刚, 廖 明
( 农业部养禽与禽病防治重点开放 实验室 , 南农业大 学 兽 医学院 , 东 广州 504 ) 华 广 162 摘要: 参考 Gn ak eBn 中的新 城疫病 毒 ( D ) N V 的基 因序列 , F 因的 3端相 对保守 区设计 1 在 基 对引物 , 利用 R —C TP R 方 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 病学教研室近几 年来 分离并保存 的 2 株新 城疫病 毒毒株 的 F 因进行 了扩 增 , 4 基

新城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城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城疫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常规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2种类型新城疫疫苗南研究进展,分析新城疫疫苗的发展方向,以促进新城疫疫苗的研究。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疫苗;研究进展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为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其基因组编码6个蛋白:RNA依赖的RNA聚合酶(L基因)、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融合蛋白(F基因)、基质蛋白(M基因)、磷蛋白(P基因)、核蛋白(NP基因)。

其中F蛋白有使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融合进而导致病毒传人宿主细胞膜的作用,是决定病毒毒力的关键因子。

而HN蛋白是NDV的另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病毒粒子与细胞受体的最初吸附以及破坏这种吸附作用。

此外,HN蛋白还可使F蛋白充分接近受体而发生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而致病。

因此,NDV表面的HN-F糖蛋白在病毒的传染性和治病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都依赖于F、HN蛋白。

新城疫(ND)是一种侵害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新城疫病毒引起。

自1926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英国的新城暴发以来,至今已有4次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NDV基因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差异(I-Ⅺ)。

虽然现有的灭活苗和弱毒苗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近年来由强毒引起的非典型ND在免疫鸡群中时有发生,因而研究出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一直备受有关学者的关注。

目前,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都被广泛研究。

1常规疫苗1.1灭活苗灭活苗一般是由灭活的感染性尿囊液与载体佐剂混合后制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使抗体以较高的水平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且易于储存。

目前,广泛使用的灭活苗为油乳剂灭活苗,多用Ulster2e、B1、LaSota及Rokin 等作毒种来生产,这些毒株在鸡胚中均能大量增殖,多用于二联苗或多联疫苗的制造,使用多联苗可以节省劳动力,免疫效力受母源抗体影响较小,免疫后副作用小。

靶向新城疫病毒N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靶向新城疫病毒N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靶向新城疫病毒N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杨帆;岳华;侯巍;汤承【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年(卷),期】2010(032)001【摘要】为验证腺病毒载体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鸡胚中递送小干扰RNA的可行性,本实验利用共转染技术将表达针对新城疫病毒(NDV)NP基因shRNA的重组质粒同源重组到pGSadeno腺病毒载体系统,用重组腺病毒感染CEF和鸡胚,通过红荧光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和荧光定量PCR检测NP基因mRNA的表达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血凝价的测定评价其在CEF和鸡胚上对NDV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能够感染CEF,感染CEF后6 h、9 h、12 h与对照组比较NP基因mRNA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3.2倍,25.6倍,2.57倍,并能够推迟NDV致细胞病变效应,抑制NDV在鸡胚上的增殖,延缓鸡胚的死亡.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能够在CEF和鸡胚上递送特异的shRNA,为在CEF中的RNA干涉研究开辟了新的递送途径.【总页数】4页(P5-8)【作者】杨帆;岳华;侯巍;汤承【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相关文献】1.构建和鉴定PTEN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 [J], 韦永琼;曾照芳;陈力学2.大鼠靶向α7nAchR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腺病毒构建 [J], 王定坤;陆付耳;邹欣;任妍林;董慧;巩静;方珂;徐丽君;王开富3.CXCR4-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J], 陆航;孙巨峰;刘学政4.靶向山羊△FosB基因的shRNA重组干扰腺病毒的制备及鉴定 [J], 郑惠玲;安俊辉;闫林慧;杨振宇;祝珍珍5.HPV18 E6、E7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J], 李钢;冯彪;邓彦超;李德生;居来提.艾尼瓦尔;张力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分析新城疫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的病毒,可引发严重的肺炎和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自2002年首次在广东出现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大量感染病例和死亡事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来研究和控制该病毒的传播。

分离新城疫病毒的方法主要包括病人呼吸道标本、血液和尿液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采集样本的过程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样本的纯度和完整性。

一旦获得样本后,需要进行初步的分离和纯化,通常采用细胞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

细胞培养可以帮助检测新城疫病毒的生长和增殖情况。

以Vero细胞(一种绿猴肾细胞)为例,将样本接种在细胞上,若出现细胞变形、聚集等现象,则说明可能存在病毒污染。

除了细胞培养,还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来初步诊断新城疫病毒感染。

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抗体(IF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

然而,这些方法只能用于初步筛查,无法确诊新城疫病毒感染。

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新城疫病毒的感染。

分子生物学分析包括核酸检测、基因测序和病毒进化等方面。

其中核酸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PCR、基因芯片等。

这些方法依靠特异性引物或探针在样本中扩增病毒RNA或DNA并定量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情况。

基因测序是了解病毒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了解其基因型及变异特征。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对不同病毒的基因序列,研究新城疫病毒的进化和传播规律。

例如,近年来新城疫病毒在中国境内的基因型已有较大的变异,有些甚至与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发现的菲律宾地鼠疫病毒比较相似,进一步增加了疫情的复杂性和危害性。

总之,通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以深入研究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进化和传播规律,进而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毒的传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p h o l o g y a n d mo l e c u l a r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mo l e c u l a r b a s i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mo l e c u l a r e p i d e mi o l o g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g e n e t i c e n g i —
畜牧 兽 医杂 志
第3 2卷
第 5期
2 0 1 3年
3 5
新 城 疫 病 毒 分 物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甘肃 兰州 7 3 0 0 4 6 ) 摘 要: 新城 疫 ( Ne wc a s t l e Di s e a s e , ND ) 是 由新 城 疫病毒 ( ND V) 引起 的 一种 急性 、 高度接 触性 禽类
ne e r i n g v a c c i ne .
Ke y wo r d s : Ne wc a s t l e d i s e a s e v i r u s ; mo r p h o l o g y a n d mo l e c u l a r s t r u c t u r e ; mo l e c u l a r b a s i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 g e n e t i c e n g i n e e r —
n m。DNV 的 核 酸 由 单 股 负 链 RNA 组 成 , 全 长 1 5 Kb p , 分子 量 约 为 5 X 1 0 5 D a , 占病 毒颗 粒 总 重 量
Ab s t r a c t : Ne wc a s t l e di s e a s e ( N D)i s an a c u t e a n d h i g hl y c ont i gu o us a vi a n i n f e c t i ous d i s e a s e b r oug ht by Ne wc a s t l e d i s e a s e vi —

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应用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应用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应用研究进展
周伦江;庄向生;陈少莺
【期刊名称】《中国家禽》
【年(卷),期】2006(28)20
【摘要】新城疫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特别是对养鸡业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新城疫病毒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含有六个主要蛋白,按顺序3′-NP-P-M-F-HN-L-5′排列,其中最主要的糖蛋白是F和HN蛋白,这两个蛋白不仅与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有关,也是诱导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蛋白。

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应用于新城疫的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也研究出了很多基因工程疫苗比如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

近年来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发展,新城疫病毒已经被开发成病毒载体,可以携带外源基因研制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表达IBDV和IBV的新城疫活载体疫苗已经研制。

【总页数】5页(P65-69)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疫苗
【作者】周伦江;庄向生;陈少莺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9.5
【相关文献】
1.鸡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J], 田献礼;宁红梅;银梅;岳峰;魏继涛;郭东光;刘卫
2.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J], 王玲玲;顾盼;唐晓莲;周康森;蒋鹏俊;吴胜昔
3.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J], 王玲玲;顾盼;唐晓莲;周康森;蒋鹏俊;吴胜昔;
4.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邓紫艳;项勋;段纲;郑勤琴;代飞燕;常华
5.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贺奋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城疫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肖华平;黄忍;魏培;杨瑞峰;范建华【摘要】本文从新城疫病毒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主要的诊断、鉴定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2页(P43,87)【关键词】新城疫病毒;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作者】肖华平;黄忍;魏培;杨瑞峰;范建华【作者单位】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4;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4;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4;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4;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125【正文语种】中文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也称亚洲鸡瘟,是由血清1型禽副黏病毒(即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以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出血为主要病变特征的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除家禽外,至少有236种鸟可以自然或实验室感染,是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传染病,我国农业部在2008年颁布的动物疫病病种目录中,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是Ⅰ型禽副粘病毒的代表株。

1.1 形态结构病毒颗粒在电镜下呈多形性,直径为100~250 nm,常见有横断面100 nm左右的细丝。

囊膜上的纤突长约8 nm,纤突能刺激宿主产生中和抗体。

核衣壳直径为17~18 nm,呈多盘绕的竹状结构,围绕中央孔中心轴呈螺旋对称排列,主要成分是病毒、RNA及与其相连的蛋白质,其中RNA位于核衣壳中央。

1.2 抵抗力一般来说新城疫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37℃可存活7~9d,鸡粪内病毒50℃可存活5个半月,鸡肉内的病毒15℃可存活98d,骨髓内病毒可存活134d。

NDV对酸、碱的耐受力较强,在pH2和pH10条件下可存活数小时;在ND爆发后经28周仍能从蛋壳、羽毛和鸡舍及鸡舍内物品中分离到NDV。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新城疫是一种由卡尔索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该病毒最初在2002年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爆发,并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国各地和其他国家。

该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尽管自2003年以来已经没有新的病例报告,但研究人员仍在努力研究该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疫苗研发等方面。

一、新城疫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新城疫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相似,但在基因序列上有所不同。

目前研究者已经将新城疫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新城疫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属于同一病毒家族,但在基因组结构和序列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为制定针对新城疫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城疫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可将病毒通过飞沫释放到空气中,然后被健康人吸入,从而导致感染。

研究还发现,新城疫冠状病毒还可以通过接触染有病毒的表面物品或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而传播,因此个人防护措施也至关重要。

二、新城疫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新城疫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一般患者在感染后的2-14天内出现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新城疫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城疫冠状病毒。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等。

病毒核酸检测主要是利用PCR技术对患者体液或分泌物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检测,以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城疫冠状病毒。

病毒抗体检测则是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通常在病毒感染后一段时间内才能出现阳性反应。

病毒分离培养则是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用于培养新城疫冠状病毒,以明确病毒的存在。

三、对新城疫的研究及预防措施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新城疫进行进一步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研究,以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之一,自1926年首发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新城以来,在其近80年的历史中,新城疫在全世界曾发生过多次大流行[1]。

近年来虽无世界性流行,但区域性爆发新城疫的报道却屡见不鲜,在我国许多地区每年都有此病的发生,并且在水禽和野鸟体内也分离到新城疫病毒。

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现将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其新城疫疫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1NDV的形态学特征该病毒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员,成熟的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00~250nm,有囊膜的病毒粒子通常呈圆形,囊膜上有纤突约长为8nm,其内部为一核心—核衣壳结构,直径约为17nm。

新城疫病毒极不稳定,用乙醚处理使病毒粒子彻底破坏,囊膜表面具有HA和NA。

1.2NDV病毒的理化特征新城疫病毒在55℃经45min或阳光直射下经30min灭活。

4℃经几周,-20℃经几个月,-70℃经几年感染力不受影响,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消毒效果不稳定,大多数去垢剂能迅速将其灭活。

总的来说,ND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

在实际中,新城疫暴发后经2~8周,仍能从鸡舍、产蛋巢、羽毛和其他物质中分离到病毒。

1.3病毒的生物学活性1.3.1血凝性:NDV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是由于HN蛋白能结合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

所有的NDV毒株都可凝集人、小鼠、豚鼠的红细胞。

1.3.2神经氨酸酶活性:它是HN分子的一部分,存在于副粘病毒属的所有成员。

其酶的作用是可将病毒逐渐从红细胞上洗脱下来,另外NA还作用于受体位点,是F蛋白充分接近而发生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

1.3.3细胞融合与溶血:病毒复制时附着于受体位点,继之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也可导致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

红细胞膜常因与病毒之间的膜融合和导致红细胞溶解,产生溶血。

1.4病毒的培养NDV易在10~12日龄鸡胚尿囊胸腔中生长,接种病毒后鸡胚在24~72h死亡,呈现出血性病变和脑炎。

感染的尿囊液能凝集红细胞。

大多数毒株能在许多继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中增殖。

最常见的为鸡胚成纤维细胞,但是细胞培养物的病毒浓度常比鸡胚低一个滴度。

1.5病原性NDV各毒株对不同宿主的致病力变化很大。

对鸡是高度敏感的毒株,对鸭和鹅的敏感性弱,或不表现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侯巍(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新城疫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对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已研究出了很多基因工程疫苗用于预防鸡新城疫,比如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

近年来随着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发展,新城疫病毒已经被开发成病毒载体,可以携带外源基因研制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表达IBDV和IBV的新城疫活载体疫苗已经成功研制。

本文将从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疫苗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疫苗收稿日期:2011-06-22作者简介:侯巍(1983-),女,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预防兽医工作。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03(2011)09-0007-047临床症状。

前体蛋白F0需要裂解成F1、F2,才能使子代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这种裂解是由宿主细胞蛋白酶来完成的。

若使其不裂解,则产生非感染性病毒粒子。

胰酶可以裂解NDV所有毒株的的F0,体外处理非感染性病毒可恢复其感染活性。

1.6病毒的基因组病毒的基因组由约15156个核苷酸组成,分子量(MW)约为5.5×106u,为单一开放阅读框架,至少编码六种病毒特异性的蛋白(L、NP、P、HN、F、M),几个结构蛋白在基因组上是按:3′-NP-P-M-F-HN-L-5′的顺序排列[2]。

每一基因末端含有转录终止序列及Poly(A)序列,每一基因的起始端和终止端有10~12个核苷酸是半保守的,这些保守序列为基因的扩增提供了必要条件。

L、NP和P三种蛋白称为内部蛋白,三者与病毒基因组RNA相结合构成病毒核衣壳。

L蛋白(Large protein)分子量220ku,是与RNA复制和转录过程密切相关的主要辅助性蛋白,是一种病毒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

NP蛋白(Nucleuo protein)分子量56ku,与病毒基因组RNA 相结合形成核衣壳,在转录和复制过程中充当模板。

P蛋白(Phospho protein)分子量39ku,为磷酸化蛋白,同病毒基因组RNA共同构成核衣壳,Hamaguchi 等证明其在病毒RNA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

M、HN和F称为囊膜蛋白。

M蛋白(Matrix protein)位于囊膜内层,分子量39ku,在RNA的合成和病毒的自身装配中起重要作用,此外,M蛋白还是病毒脂质囊膜内表面的支持物,能够维持病毒结构的完整性。

最重要的两个蛋白是HN蛋白(Haemagglutinin Neuraminidase protein)和F蛋白(Fusion protein),HN蛋白和F蛋白是构成NDV致病作用的分子基础。

2新城疫疫苗的研究进展2.1新城疫的常规疫苗目前在新城疫免疫预防中使用的常规疫苗主要有各种不同毒力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常用的活疫苗有I系(中等毒力)、Ⅱ系、Ⅲ系(毒力较弱)、Ⅳ系(LaSota株,毒力比Ⅱ系稍强)、V4株(耐热性好,毒力最弱)等。

其中Ⅳ系苗LaSota及其克隆化株Clone-30等在我国广泛应用且公认免疫效果较好。

徐秀臣等的试验证实ND-Clone30(C30)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活疫苗,经过克隆化的C30毒力比LaSota株低,但仍保有原株的免疫原性。

用10个免疫剂量免疫7~10日龄雏鸡不引起症状,7d产生免疫力,14~21d达高峰,1次免疫持续期2个月,保护率达95%以上,受母源抗体影响小。

现在应用已逾数亿羽份,免疫效果良好。

王林果等用各种禽源分离株制备的灭活油乳剂疫苗研究对不同禽类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APMV-1各种禽源分离株和经典疫苗株C30的灭活油乳剂苗对鸡、鹌鹑、鸽和鹅都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仍能抵抗近年来从各种禽类分离的病毒。

APMV-1强毒株及标准强毒株F48E9的攻击,说明APMV-1各种禽源分离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别不大,各分离株与经典疫苗株C30虽然分属不同基因型,但它们的抗原性并不存在明显差异,C30株仍是我国各种禽类的良好疫苗,这与很多其他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应用的NDV V4克隆株疫苗,在我国也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邵华斌等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NDV V4自然无毒株选育成的NDV V4/鄂92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性测定。

该毒株在56℃6h病毒活性无影响,室温条件(10℃~25℃)保存6个月,37℃保存2周病毒仍有活力;37℃8周内H A滴度不变;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68h;1日龄雏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00。

制备活疫苗安全性试验表明,用10倍使用量接种7日龄雏鸡无不良反应;最小免疫量表明,用104EID50/0.1ml免疫18日龄雏鸡,14d后攻毒保护率达90%;免疫持续期试验证明,用106EID50免疫18日龄易感雏鸡,有效抗体(H I> 1∶16)可持续4个月以上;保存期试验证明,疫苗-15℃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4℃~8℃保存为4个月。

由于该疫苗耐热性、安全性较好,适用于农村散养户免疫预防。

为了减少因免疫次数多对鸡群的应激反应,近年来国内对联苗的研究也更加重视。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联合疫苗早已研制成功,并可将2种病毒接种于同一鸡胚中生产疫苗,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实用价值。

王丽男等对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该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良好。

用常规量的10倍剂量接种雏鸡未见不良反应,鸡群状态良好;雏鸡接种后7d逐渐产生免疫力,20d达高峰。

该三联苗具有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张秀美等用3种不同来源的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油乳剂苗免疫商品肉用仔鸡群,跟踪检测其免疫抗体水平。

结果发现,3种疫苗免疫后的NDV抗体水平都较好,但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表现不一,特别是H5亚型抗体水平一直处于免疫临界线以下。

因此提出禽流感病毒抗原与其他抗原联8合免疫是否可行的问题。

多联苗的田间免疫保护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近年来进行了不少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张春杰等应用R T-P C R技术,在国内首次从NDV I系苗接种的鸡胚脾细胞中扩增出鸡IL-18全基因,并将该基因定向克隆至p c D N A,载体上构建了鸡:IL-18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l8),进而观察其对N D V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结果表明,同时接种pcDNA3-ILl8质粒和NDVⅣ系活疫苗的免疫鸡在接种后35d内(特别是15d后)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高于单纯Ⅳ系活疫苗免疫组及pcDNA3空白质粒和Ⅳ系活疫苗联合免疫组鸡。

田兴山等研究人工合成免疫刺激C p GDNA联合NDV疫苗对SPF鸡免疫应答的影响。

以NDV为模式病毒,分别以不同浓度人工合成韵免疫刺激序列CpG DNA联合NDV低毒力活疫苗(C30)免疫SPF新雏鸡。

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 p GD N A均能显著提高仔鸡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活性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证明CpG DNA能增强鸡对常规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

徐怀英等研究N D壳聚糖微球疫苗及其免疫效果。

壳聚糖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制备的微球(Microsphe-re,MS)具有控制释放、靶向作用等特点,被广泛地用于药物、酶等的载体。

试验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选择适当的乳化体系,制备出粒径小、分散性好、抗原含量及包封率高的疫苗微球。

与LaSota系活疫苗(滴鼻)、灭活苗(肌注)同时对比免疫SPF鸡,进行MTF试验(测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HI抗体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等,证实ND壳聚糖微球疫苗(口服)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2.2新城疫的新型疫苗2.2.1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高效表达NDV的免疫原性基因,并辅以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目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广泛开展了关于包含保护性抗原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丁壮等[4]利用相同系统表达的NDV长春株的HN蛋白作为亚单位疫苗,雏鸡可抵抗NDV强毒攻击,并可获得100%的保护。

与常规疫苗相比,亚单位疫苗在制备、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上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使用单一蛋白进行免疫,不能产生和全病毒免疫相同的免疫效果,因此亚单位疫苗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