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隔代教育的影响与解决策略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隔代教育是指在农村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成长,而是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来承担孩子的教育和抚养责任。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隔代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种教育方式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影响了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观念陈旧隔代教育中,祖父母辈的教育观念往往滞后于时代,他们往往会强调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现代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以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缺乏了解和尊重,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的扭曲和学习动力的下降。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隔代教育中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往往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而且在祖父母那一代,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
3. 情感交流不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这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上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 家庭教育疏于监管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在行为与学习上的言行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指导,造成了孩子的家庭教育疏于监管。
这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针对隔代教育中教育观念陈旧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开展教育宣传、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加强祖父母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了解和认同,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学装备,并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从而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父母在外工作期间,应适当安排和孩子进行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农村家庭教育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的关注和监管,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隔代教育对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隔代教育对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阶段教育对农村儿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结构多样化和农村人口流动性大,隔代教育现象越发普遍。
隔代教育指的是由祖父母、外公外婆等老人接替父母成为儿童的主要教育和带养者,对于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隔代教育对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对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影响在农村地区,一些家庭的老人们对于现代汉语和外来文化的理解有限,他们在与儿童的交流中往往使用方言,或者是古板的语言方式,这就使得儿童在语言的学习和发展上受到影响,融入现代社会的语言能力受到了限制。
2.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情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些老人过于溺爱孙辈,会因为自身的宠爱使得孩子产生了“早当家”的现象。
更有甚者,由于老人在认知能力上的局限,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是一种从上而下、不顾儿童感受和心理发展的方式。
这种方式会使孩子思维僵化,无法灵活、积极地面对问题。
3.对儿童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一些老人对于现代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关注不足,他们可能在饮食、睡眠等方面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老人对于孙辈的饮食过于溺爱,导致儿童对于健康饮食的认识不足,或者在夜间安排不合理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睡眠等等。
1.加强对老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多样化,老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容忽视。
为了减少隔代教育对于儿童的负面影响,需要对老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教育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对老人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意识。
2.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可以减轻隔代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
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下沉,改善农村学前教育条件,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针对老人的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对老人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老人们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隔代抚养是指孩子在外婆或外公家里生活、抚养成长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父母不能尽职尽责,选择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
在农村,这种情况很普遍,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单亲家庭中。
然而,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是复杂的,正反两面都有。
本文旨在探究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策略。
隔代抚养带来的好处(1)感情上的关爱:外婆或外公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亲近,经常陪伴他们玩耍,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这种温情和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2)照顾方便:由于祖辈们的经验丰富,孩子的饮食、卫生、安全和教育等方面的照顾会更加周到和贴心,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大有裨益。
同时,也减轻了父母的照顾负担,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工作赚钱。
(3)传统文化教育:外婆或外公们多是老一代人,他们善良、节俭、勤劳、自立,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知识和生活哲学,可以为孩子传授许多有益的传统礼仪、文化和价值观。
(1)情感上的代沟:隔代抚养会让孩子和祖辈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
由于年龄差距大、思想观念不同,祖辈往往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和需求。
同样,孩子们也不能完全理解祖辈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这种代沟会导致双方的沟通不畅、相互理解不足。
(2)身心健康问题:隔代抚养会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同龄人,缺乏亲密的社交关系,造成孩子的心理孤独、压抑和抑郁等问题。
同时,长期离开父母和亲人也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3)教育和成长问题:隔代抚养会让孩子缺乏适当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
长期缺乏同龄人的交往和沟通,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祖辈们往往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和需求,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时会产生矛盾和摩擦。
改善策略(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在无法尽职尽责的情况下,可以向祖辈们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和关注孩子的教育需求。
浅析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

浅析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即由父母不在身边而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照顾和教育的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这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反映了农村教育和家庭现状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父母外出务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孩子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照料和教育。
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角色的分工不够明晰,也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沟通不畅、陪伴不足。
二是家庭结构的变迁。
部分农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成员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纷纷走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孩子只能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照顾和教育。
三是教育资源不足。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这导致了农村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家长出于对子女的教育状况的关心,选择将子女送至城市求学,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加剧。
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一是教育水平不高。
由于祖辈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他们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甚至可能会传递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给孩子,这将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情感沟通不畅。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隔,农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可能导致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是身心健康问题。
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学校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二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等形式,帮助农村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重视和关心子女的成长。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许多农村青壮年移居城市工作,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
这种“留守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者外公外婆等较年长的亲属照顾。
虽然农村隔代抚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农村隔代抚养带来的影响:1. 心理问题。
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许多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容易对外部环境产生不安和恐惧。
他们还可能因此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
2. 学业问题。
由于祖辈对教育的认知不足,加之缺少父母的引导,留守儿童的学业常常受到很大影响。
一些家庭会优先考虑带孩子帮忙干农活等实际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学习。
3. 行为问题。
有些祖父母认为孩子都是自己带大的,对孩子的教育常常过于宽松或者偏激,容易导致孩子成为“宠坏的孩子”,行为不端或者难以正常与人沟通。
改善策略:1.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了解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2. 增加家庭关爱。
即使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也要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增加家庭关爱。
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亲人之间的联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3. 加强教育引导。
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引导和关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4. 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
在家长不在家的情况下,一些村庄应该加大社区教育力度,给予孩子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帮助孩子掌握社交技巧,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总之,对于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来说,我们要以关爱和教育为主要手段,帮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并为他们未来的健康和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隔代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挑战与应对

隔代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挑战与应对在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现象日益普遍,这一现象既给孩子们带来了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下孩子与父母分隔两地。
在这种情况下,隔代教育成为了农村幼儿园的一种普遍现象。
许多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二、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面临的挑战1.教育观念落后隔代家长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
他们往往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忽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
他们在教育方法上往往过于简单粗暴,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2.教育资源匮乏3.家庭教育氛围缺失4.祖辈与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隔代家长与孩子父母在教育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容易导致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双重标准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三、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的应对策略1.加强隔代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讲座等形式,帮助隔代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避免过于溺爱或粗暴的教育方式。
2.提高隔代家长的教育水平幼儿园可以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为隔代家长提供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鼓励隔代家长参加各类教育活动,了解现代教育理念,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心和能力。
4.加强祖辈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幼儿园应积极搭建祖辈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沟通,双方可以达成共识,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有利于成长的家庭环境。
农村幼儿园的隔代教育,其实就像是一场没有剧本的戏,祖辈们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主角,但这个角色并不是那么好演。
他们得面对的不仅是自己那一代的教育方式,还有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带来的新挑战。
有时候,你会在幼儿园看到一些老人,他们眼神里满是对孩子的爱,但那份爱往往被过时的教育观念给限制了。
浅析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

浅析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来照顾和教育孩子。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在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隔代教育现象。
隔代教育对农村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
一、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就带来了一大波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其中绝大部分是由祖父母来照顾和教育。
而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相当数量的农村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由祖父母抚养和教育。
这种隔代教育的现状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局面。
二、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隔代教育对农村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由于祖父母们对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更新较慢,他们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传统,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地区,许多祖父母的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往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这可能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甚至出现一些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
三、农村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农村隔代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政策和机制,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应该鼓励和引导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地区去工作。
四、加强家庭教育,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在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隔代教育对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隔代教育对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隔代教育是指在农村地区,由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照顾孩子时,由祖父母照顾孩子的现象。
隔代教育给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1. 情感沟通不足: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孩子与祖父母相处的时间较长,容易导致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足,进而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
2. 教育方式陈旧:由于祖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年龄限制,他们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陈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
3. 学习压力不均衡:祖父母会更加注重孩子的纪律和秩序,但对于学习方面的指导可能不够及时和专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压力不均衡的问题。
4. 视野狭窄:由于隔离农村,祖父母的阅历相对较窄,无法给孩子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维空间。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和就业技能,减少他们外出务工的必要性,从而减少隔代教育的现象。
2. 学校教育改革:学校应当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加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3. 家庭教育指导:父母在外务工期间,应当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孩子保持联络,并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
4.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农村父母更好地照顾孩子,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
隔代教育对农村学前阶段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保障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机制,培养健康、快乐、有出息的下一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村隔代教育的影响与解决措施曾英英系别:教育系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105学号:20111302522论农村隔代教育的影响与解决措施曾英英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提高,教育逐渐受重视,学前教育也开始提上日程。
整个学前教育中,农村学前教育更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在农村,就业渠道少,且薪酬微薄,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很多父母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照顾孩子便交给了祖辈的爷爷奶奶,但是由于祖辈的一些原因和其他的各种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指引他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关键字:农村隔代教育;亲子关系;祖辈;父辈一、引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农村的父母都纷纷的外出打工,教养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祖辈的爷爷奶奶。
逐渐地,使原先稳定的家庭教育模式向隔代教育转变。
隔代教育即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由祖辈承担主要的照顾孙辈的责任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祖辈思想观念陈旧,文化水平不高,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会造成和父母的感情隔阂。
二、农村隔代教育的含义隔代教育是一种农村的家庭教育方式,即父母不在身边,由祖辈承担主要的照顾孙辈的责任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隔代教育的类型一般分为四种。
卢乐珍将隔代教育分为守旧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四种。
守旧型隔代教育,祖辈把持着过时的老观念,只关心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在人际交往、意志力等心理发展方面的需要;纵容型隔代教育,祖辈毫无原则地袒护包容孩子,极端的溺爱定会让孩子的发展畸形成长;身教型隔代教育,祖辈为孩子树立榜样,示范正确的言行举止,孩子在与祖辈的朝夕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许多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民主型隔代教育,家庭中所有成员的意见和看法都及时得到交流和反馈,祖辈、父辈及孙辈之间增强了沟通,消除了隔膜。
在这之中,民主型隔代教育是最理想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现。
三、农村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我们国家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
在国外,小孩很小的时候就进入幼儿园托儿所,非常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因此这种现象很少。
然而在中国,尤其是农村,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
我国农村隔代教育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探讨隔代教育形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文化与父辈家长外出等问题上。
江川认为形成隔代教育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祖辈家长普遍把隔代抚养当成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所以形成了一辈子都要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更是将照看孙辈作为自己晚年的必要“任务”;二,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父辈家长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必然没有时间去教养自己的孩子,而祖辈家长由于赋闲在家也乐于代劳,这就使隔代抚养逐渐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农村,年轻人结婚生子较早,因此祖辈就逐渐的年轻化,有足够的精力去照看孙辈,同时,还可以给无聊的生活增添很多乐趣,祖辈很乐意去照看孙辈。
而外出打工的父辈,对于较小的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照顾,在孩子稍微大点时,由于农村户口和入园难的问题,也没有办法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迫于无奈,不得不把孩子留给在家的老人。
四、农村隔代教育的优势与不足优势:1、祖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给孩子更好的照顾,愿意和孩子在一起,能给孩子交给生活的经验;2、祖辈的生活经验多,抚养孩子也有经验,因此能提供给孩子更好的照顾,对孩子在各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能够沉着应对;3、祖辈的年龄较大,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更深,有许多年轻一代没有的优良品质,孩子在和祖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受到好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生活品质。
劣势:对受教育者的不良影响:1、祖辈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水平较低,教养孩子的方式仍然是以前、守旧的,不能很好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革新。
如今学校对于家长的指导要求更多,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祖辈也不能做出应有的指导,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2、父母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个性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孩子长期和祖辈在一起,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孩子安全依恋的形成,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自卑,冲动的心理。
祖辈的放任和父母的严厉相比,还会使孩子和父母产生感情隔阂,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3、祖辈生活在旧社会,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如今更偏向于满足孩子而很少去管束,这样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任性的性格。
由于祖辈的溺爱,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很少让孩子亲力亲为,这样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长期如此孩子的独立性不强,意志力薄弱,以后很难融入社会。
4、隔代教育最大的危害应该就是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有研究表明“隔代教育是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
祖辈的溺爱,父母爱的缺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便消沉,低迷,产生心理障碍,自卑,冲动,拜金等都是极易出现的问题。
对教育者的影响:1、对祖辈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的影响。
Caro M Musil,Muayyad Ahmad对担当代理父母的祖辈和非代理父母的祖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前者认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比后者更差;Strawbridge等人也有同样的发现:担当代理父母的祖辈身心健康状态更差。
2、养育孩子花销很大,当父母的资金供应不足时,祖辈为了孩子会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
五、造成不足的原因1、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水平低,因此他们的教养方式简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农村学前教育本就不够完善,祖辈抚养者不能做出补充,无法引导孩子的学习。
2、农村教育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农村学前教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对孩子的引导不够。
受隔代教育的儿童更是需要多的关注和指引,然而学校、社会尚未关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帮助这些儿童。
3、父辈、祖辈、孙辈三者之间的沟通较少。
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同,但是在一起的时间较少,而且相处时也仅仅把涉及具体问题的一些做法加以争论,讨论,而没有把一些教育理念相互交流。
年轻一代比较湖中孩子的智力培养和智力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更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两代人就需要沟通,统一意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露出教育分歧;祖辈与孙辈长期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年龄相差太大,代沟也较深。
孩子心理有什么话也不愿意和祖辈交流,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关系,和形成乐观的性格;父辈与孙辈相处时间很少,孙辈接受到的关心明显不够,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六、解决农村隔代教育不足的措施农村隔代教育纵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消除隔代教育是不可能的,而且它也有自身的一些优越性。
为了孩子的更好的发展,要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农村隔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它的优越性。
1、政府方面:妥善处理外来子女的入学问题,避免“入学难”的问题,使孩子能够跟随父母身边接受更好的教育;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跟父母在一起,得到好的照顾和教育;提高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寄宿制的学校,给孩子足够的照顾。
2、学校方面:在孩子的幼儿时代,接受祖辈隔代教育的同时,在学校的时间也很长。
学校教育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学校教育要尽量对隔代教育的不足进行补救,从隔代教育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多和祖辈家长进行交流,给他们意见和建议,做到家园合作,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老师和祖辈家长的一对一辅导,对祖辈家长的教育进行指导。
3、家庭方面:祖辈家长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尝试接受新的思想;要时常和父辈家长进行交流,达到教育思想的统一;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爱要适度,不能溺爱,避免由于爱孩子而给孩子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的规范,祖辈家长可以和父辈家长一起制定一些家规,要有利于孩子责任心和独立性的培养;父母要对孩子有责任心,无论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孩子,最少也要常打电话,关心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4、社会方面:社会群体和社团等要积极组织活动对进行隔代教育的祖辈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使老人接受新思想,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水平。
社会群体也要对孩子进行关爱教育,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七、结语隔代教育问题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教育问题,同时是一种社会问题。
农村的孩子本就不如城里的孩子受到好的环境和好的教育,我们更不能让孩子过多的落后于别人,避免更大的城乡差距的形成。
好在,随着晚婚晚育的实行,隔代教育的现象有所缓解。
彻底消除隔代教育现象,在近年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减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却是需要我们社会,家庭,政府,学校多方面的帮助和配合,为这些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渴望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参考文献[1]朱文硕.隔代教育面面观[N].家庭导报家教周刊,2004-11-10[2]江川.对隔代抚养的思考[J].老年人,2005,(4).[3]赵梅,邓世英,郑日昌等.从祖父母到代理双亲:当代西方关于祖父母角色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The influence of the theory of rural every generation ofeducation and solving strategyabstractPre-schoo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is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edu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s great influenc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thoughts,education is gradually va lued,preschool education began on the agenda.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In the countryside,less employment channels,and poorly paid,in order to let children get better education,many parents chose to work out.Child care to grandparents grandma and grandpa,but because of some of the reasons for grandparents,and other various social,the school reasons,give the child’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used some negative effect.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are going to school social family manages concertedly,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guide them towards a brighter future!Keywords: Every gene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grandparent; parent’。